延安记忆-惊天动地的“血书”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子长英烈》出版寄语子长是陕西的名县。首先是由于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谢子长将军的缘故,这个原名“安定”的干旱贫瘠的陕北小县变得声名远播。其实子长县的荣耀还远远不止于此。它是谢子长将军的故乡,又是将军生前和他的战友们长期“闹红”和浴血奋战的地方,更是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县城所在的瓦窑堡镇,至今仍保留着毛主席、周副主席和其他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故居,保留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中共党史上著名的瓦窑堡会议的旧址。这是重要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见证,更是中共党史上不得不重写一笔的一次会议。瓦窑堡会议首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思想。红军东征抗日的决策与实施也是由这里开始。因此,瓦窑堡享有中国革命的“红都”美誉是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上个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为了纪念谢子长将军,决定将“安定县”更名为“子长县”,这足以证明,谢子长烈士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之大,同时也证明安定县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西北革命历史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我对于子长县这片貌似贫瘠的土地总是充满了特殊的感情。任何时候,只要—踏上这片上地,总有一种历史的庄严感与厚重感从心底涌起。感到脚下这片土地是极不寻常的。如果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那么,子长这片热土就是圣地之中最为神圣的一域。假若你真正了解了这片土地的开垦史,你就会深切地意识到红都”这一美誉的全部含义了。我们常常为某人因某故而咬破手指书写过一封“血书”而惊叹不已。其实子长这一片红色的土地,那美丽的“红都”之誉,正是千百人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一部历史,是—部巨大无比、惊天动地、定当流芳百世的“血书”。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即大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个仅有五六万人的偏僻小县,就有四五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了革命斗争。谢子长将军一家26人参加了革命,其中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县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有两千多名。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人投身革命,也有人流血牺牲。

    在西北地区,像这样的县,参加革命人数之多,牺牲人数之众,恐怕再没有第二个了。这是惊心动魄的历史事实,是值得永远载入史册的历史考耀。仅凭这一点,我们对于这个县的人民就应当肃然起敬,对于这片浸润着烈士鲜血的土地就应当刮目相看。这特殊的历史贡献,父辈们流血牺牲打江山的伟业,其实也正是子长人民至今热爱故乡,建设故乡,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像爱护生命一样维护国家人民利益,像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样,难容种种违法乱纪行为和丑恶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不了解打江山的艰难,就不知道人民江山来之不易。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为了纪念先烈,教育和启迪后人,子长县委、县政府及其党史研究室组织力量深人调查研究,广泛搜集资料,终于编成《子长英烈》一书。这无疑是一件功在当代、惠泽千秋的重要工作。有幸捧读这本书的第一辑书稿,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以当前某些人的价值标准与审美情趣来衡量,这也许是一本过时的书。

    是的,其中你丝毫也看不到一些人所推崇并奉行的“自私圆滑”的处世哲学,也没有宣扬“一切向钱看”和“享乐主义”的时髦人生观。有的只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只是为党、为革命、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热血的豪言壮语、豪情壮志和气贯长虹的英勇事迹。谢子长、任广盛、焦维炽、强世清、任志贞、谢绍安、谢德惠、雷恩钧……一个个熟悉又亲切的名字,一下子把你导入革命历史的洪流之中,进入那如火如荼、气吞山河的史诗境界之中。当我读着每一位先烈的生平和事迹,读着那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的艰苦卓绝与触目惊心的半个多世纪之前的历史故事,也就感悟到了“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道理。感谢子长县委、县政府和党史研究室及每一位参与此项工作的编辑和作者。大家也许早已意识到了我们奉献给人们的绝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书籍,甚至也不单是一本烈士英名录和英烈简介一类的应景之作,而是满含深情编就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史诗。

    是有血有肉的革命英烈群雕,是有情有义的革命先烈的复活。每一位烈士都以数千言甚至上万言的文字记载,都仿佛是把尘封多年的珍珠捧出,精心拂去尘灰而使之在和平的阳光下重新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于是世人面前出现一尊荨英雄雕像,一座座永恒的丰碑。这其中付出的心血、劳动和汗水是显而易见的。

    在“金钱万能”、“私欲至上”的世风日甚的情况之下,是什么动力催促着这些同志逆流而上,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地从事此项艰苦、寂寞的工作呢?是理想的力量,是信念的力量,是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鼓舞着这些同志心甘情愿地从事此项工作。然而也许有人会问,他们的无私劳动到底会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呢?又有多少人,特别是有多少青少年会读这种书呢?应当承认,这个问题提得尖锐,也提得中肯。

    是的,眼下社会上是有一种轻视祖国历史的逆流,是有一股鄙视革命历史和革命业绩乃至革命英雄的暗流。有的人甚至宁愿把“英雄”的称号轻易奉送给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完全虚拟的所谓“古代传奇人物”,也不思意歌颂真正存在过,在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甘洒热血写春秋”的真正的民族英雄。这的确是一种令人悲哀的现象。然而我们敢于断定,这种凭空捏造的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的所谓的“大制作英雄”,必然是瓦釜雷鸣之类有害无益的速朽之作。无论怎样声嘶力竭地炒作,也无济于事。假英雄永远成不了真英雄。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钢铁英雄,但最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还是中共党史人物和中国革命的无敌烈士。这一点将会被历史证明。我们也坚信,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的不断进步,中国革命史诗与革命英雄雕像将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奉为民族圣经与精神偶像而咏诵供奉。这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最具活力的主体精神。毛泽东同志亲自奠基并撰写碑文的革命英雄纪念碑将永远矗立于全中国人民心中,永远都是我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主心骨。子长革命英烈,永垂不朽!中华革命英烈,永垂不朽!2003年6月3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