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甘榜,马来文Kampong,意为村庄。——译注
[3]画家汉斯·施图尔岑埃格(1875—1943)是黑塞的旅伴,在这里所画的水彩画是他最早的画作。对此,他在1911年10月28日写给爱德华·莫施塔特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道:“我暂时还没有画人物画,也很难有所涉足。在这里找个模特不是件容易事儿,如果语言不通,更是如此。人们充满了不信任,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苏门答腊岛上。每当我拿着画箱试图靠近他们时,他们都会惊慌失措地跑开……气候让我有些无精打采。在户外工作一个小时,我就会明显感到乏力。画最小的那幅水彩画也让我觉得比在家画画累上十倍。”
[4]荷属东印度,1800年至1949年由荷兰政府所统治的印度尼西亚,首都巴达维亚。1949年,荷属东印度作为印度尼西亚独立。——译注
[5]高里三喀峰,赤仁玛峰,尼泊尔称高里三喀峰,海拔7134米,位于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译注
[6]普劳船,南洋马来人普遍使用的带平衡杆的帆船。——译注
[7]荷兰作家爱德华·道维斯·戴克尔在1860年用穆尔塔图里这个笔名(笔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我已经承受了太多痛苦”)出版了《马格斯·哈弗拉尔,或荷兰贸易公司的咖啡拍卖》这本反殖民剥削(荷兰剥削殖民地爪哇)的谴责小说。这本“世界文学史上最具攻击性的影射小说”在欧洲开启了担负起社会政治责任的文学时代。
[8]米饭桌(Reistafel),源于荷兰语Rijsttafel,是一种印度尼西亚烹饪的美食盛宴,在荷兰人对印度尼西亚进行殖民统治时期形成的,他们在那里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像自助餐一样在一张长桌上摆满各色菜肴,以爪哇菜为主,鱼、肉、蔬菜、沙拉,种类丰富多样,桌中央常放着蒸煮好的米饭,故得此名。——译注
[9]公元前217年4月,在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军队与罗马军队在特拉西梅诺湖畔进行的一场战役。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率军约4万人冒险穿越阿尔努斯河泛滥的沼泽地,绕过罗马人的防守阵地,并在特拉西梅诺湖和群山之间狭窄的通道上设下埋伏,击溃了追击的罗马军团。
[10]伊夫利特,伊斯兰教的精灵Jinn的一种。他们的地位低于天使,会对人类使用超自然能力,只有英雄才可以杀死或驯服伊夫利特,阿拉丁故事中的神灯巨灵就是驯服的伊夫利特族。——译注
[11]银提卡,一种立方体的硬币。
[12]印度北部锡克教地区最初十名领袖之统称,锡克教徒十分敬重该教的首领和祖师,尊称他们为“古鲁”,即“师尊”。——译注
[13]阿若憍陈如尊者,佛教最初五比丘之一,为第一位证得罗汉果的阿罗汉,排在“五百罗汉”首位。——译注
[14]阿西西,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佩鲁贾省的一个城市,是方济各会的创始者圣方济各的出生地,拥有许多中世纪的艺术杰作,例如圣方济各大教堂。——译注
[15]莪相(Ossian),即奥伊辛,凯尔特神话中的古爱尔兰著名的英雄人物,传说他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译注
[16]拉者,或译作拉惹,是东南亚以及印度等地对于领袖或酋长的称呼。
[17]哈吉,伊斯兰教称谓,意为“朝觐者”。专门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男女穆斯林。——译注
[18]《旧约·撒母尔记上》9:1-27,扫罗是便雅悯人基士的儿子,健壮英俊,且为人谦和。有一次,他家的驴走失了几头,父亲吩咐他带着一个仆人去找驴。扫罗翻山越岭,一心想把驴找到。在寻驴的过程中,上帝派撒母尔把以色列的王位给了扫罗。
[19]贝莱尔酒店,陪同黑塞一起旅游的画家汉斯·施图尔岑埃格的房子。
[20]参看:黑塞《闲散的艺术》一书中收录的回忆文字《阳台上的女子》。
[21]参看:短篇小说《新娘》。
[22]参看:短篇小说《新娘》。
[23]参看:描述《尼科巴群岛》时提到的地质工作者史蒂文森。
[24]米迪斯帕赫,来自罗曼斯霍恩,是吉隆坡郊区一家发电厂的经理。
[25]参看:短篇小说《罗伯特·阿吉翁》。
[26]1911年9月27日,黑塞和汉斯·施图尔岑埃格受到了罗伯特的迎接,此人是汉斯的兄弟,当时正在新加坡从商,之后又陪同两人旅行。
[27]玻璃容器,将蝴蝶制成标本之前将它们放在里面用氯仿麻醉。
[28]路易斯·哈森弗拉茨可能是施图尔岑埃格兄弟俩的一个朋友。商人和保险代理商,参与了佩莱昂附近占碑贸易公司的硬木开采项目。
[29]木头计算器,即算盘。
[30]乘坐河运蒸汽船从占碑前往佩莱昂(原始森林中的小居民点)。
[31]托马斯·B.麦考利(1800—1859),英国政治家和历史学家,1834年至1838年担任印度总督。
[32]萨拉赞一家,巴塞尔的一个家庭,跟黑塞相熟。
[33]意土战争,1912年在洛桑附近签订和平条约,由此落下帷幕,根据该条约土耳其将它在北非最后的领土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割让给意大利。
[34]《罗恩格林》(Lohengrin),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作的一部三幕浪漫歌剧。——译注
[35]因特拉肯,瑞士中部城镇,位于少女峰山脚下,以四季风景醉人著称。——译注
[36]爱德华·冯·比洛(1803—1853),作家,编写出版了一套四卷本的中篇小说集,包括了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的小说。
[37]参看《印度蝴蝶》一文。
[38]韦尔蒂太太,跟黑塞交好的画家阿尔贝特·韦尔蒂的夫人。
[39]弗里茨·莱乌托尔德,后来他和他的妻子属于黑塞最亲密的朋友圈子。
[40]福尔克马尔·安德烈埃,黑塞的朋友,作曲家、指挥以及苏黎世音乐学院的院长。
[41]玛丽·冯·邦森(1860—1941),1983年撰写完成长篇小说《逆流》,此外还发表了大量传记和游记。
[42]政治家康拉德·豪斯曼,他跟黑塞交好,同时也是《三月》杂志的撰稿人;画家阿尔贝特·韦尔蒂;出版商阿尔贝特·朗根以及萨穆埃尔·菲舍尔。
[43]雷赛布,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者斐迪南·德·雷赛布的纪念碑。
[44]中篇小说《爱生气的潘克拉茨》,戈特弗里德·凯勒中篇小说集《塞尔德维拉人》中的第一篇。
[45]中国革命,指1912年的辛亥革命。
[46]《命运之力》,四幕歌剧,皮亚韦编剧,威尔第谱曲。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