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科学健身手册-竞技科学健身方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打乒乓球

    乒乓球健身特点

    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是球小、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设备比较简单,不受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

    乒乓球运动特点

    在乒乓球比赛时,由于球的性能、速度、力量、落点等情况经常变化,因此要准确地进行回击,就要依靠步法灵活,移动及时,选取合适的击球位置,才能获得预期的健身效果。不同类型打法的人对步法有着不同的要求。

    (1)快攻型打法的移动步法:

    单步:在来球角度不大时采用。以一脚的前脚掌为轴,另一脚根据来球方向作向前、后、左、右移动。

    换步:两面攻的人向左、右移动时采用。以一脚先向来球方向移动,然后另一脚迅速跟上。

    跳步:在来球快、角度大时采用。一脚用力蹬地,使两脚跳离地面,同时向前、后、左、右方向跳动。

    跨步:在来球力量大、速度快、角度大时采用。移动时,先以来球同方向的脚向侧跨一大步。另一脚随即迅速跟上。

    跨:在来球逼近身体时采用。其步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左脚向左侧跨出一步,右脚随即向左后方移动;另一种是以左脚先向前插上,右脚则向左后方移动。

    叉步:在来球离身体较远时采用。移动时以来球方向的异侧脚向来球方向交叉跨出,并超出另一脚,随后另一脚也向来球方向跟上一步。

    (2)弧圈球型打法的移动打法:弧圈球型打法技术特点是借助旋转性很强的弧圈球来伺机进攻。因此,人们需要经常保持正手扣杀的站位姿势。它的移动步法有左右、前后的移动步法和反手发球后,立即转身移步成基本姿势站位。或者由基本姿势站位向左右移动的步法。

    (3)攻削结合型打法的移动步法:攻削结合型打法的技术特点是削出低而转的球,威逼对方,并伺机进行回击。因此,人们多在离台1~2米左右的中间范围进行左、右、前、后的移动。它的移动步法大致有如下几种:来球角度比较小的削球移动步法;来球角度比较大的削球移动步法;削追身球所用的移动;接短球的移动步法;后撤步的移动方法;后移削球的移动步法。

    2.打羽毛球

    羽毛球的健身特点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术复杂多样、战术灵活多变、既斗智又斗勇、竞争十分激烈的球类运动项目。它可不受场地条件限制,在室内或室外无风时都可进行。由于器材设备简单,便于开展,男女老少都能参加。打羽毛球能够培养人们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和沉着果断的优良品质。

    全面、正确、合理、熟练地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基础与关键。一个完整的羽毛球技术动作包括:判断站位、反应起动、移动到位、挥拍击球、回位准备这样五个环节。

    羽毛球握拍法

    (以右手握拍为例,以下均同)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握拍法有两种:正手握拍法和反手握拍法。

    (1)正手握拍法:先用左手拿住球拍的腰杆部,并使拍面与地面垂直、然后用右手虎口对准球拍拍柄侧面,如握手一般握住拍柄。小指、无名指和中指并握,大拇指与中指相近,食指稍开分,与大拇指成V字形。

    (2)反手握拍法:在正手握拍法的基础上,把拍柄稍向外转动约30度,食指往中指方向稍收回,大拇指的指肚内侧贴在拍柄的内侧棱上或宽面上。

    无论是采用何种握拍方法,击球时都必须注意,在击球前要松握拍,手指和手腕的肌肉要适当放松,做到掌心留有空隙,以便变换握法和击球一刹那间握紧球拍发力击球。

    羽毛球发球法

    羽毛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按动作结构发球可分为正手发球和反手发球两种。按球的飞行弧线来看,这两种方法又均可发出高远球、平高球、平快球、追身球和网前球等。

    羽毛球正手发球技术

    (1)站住:单打发球时站在中线附近,距离前发球线约1米左右。双打发球时则再稍前移些,一般靠近前发球线,以便于下一拍封住网前。

    (2)发球准备姿势:左肩侧对网,左脚在前,脚尖对着发球方向。右脚在后,脚尖稍转向右侧。两脚自然开立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右手握拍向后侧举起,左手在身体胸腹部左前方,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及掌轻轻地夹持球拍和羽毛球相接处,眼睛注视对方。

    发球时,左手自然松开使球平稳下落,同时右手握拍沿着向前下—前上的方向逐渐加速挥摆。与此同时身体随着挥拍向左转动,身体重心也随之由右脚前移到左脚上,右脚跟稍提起(但脚尖不能离开地面),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击球点应在身体右侧前方腰部以下的位置。

    不论发哪种弧线和落点的球,在动作的准备和挥拍前期阶段,力求动作一致,使对方难以判断你的发球落点和意图。不同的发球弧线和落点,关键在于击球瞬间拍子与地面所形成的角度,用力的大小和球与拍子接触的部位不同罢了。

    发高远球时,拍面与地面所形成的仰角一般大于45度,发平高球和平快球则要小些。挥拍将触球时,由前臂带动手腕向前上方“闪动”,同时握紧球拍(在此以前球拍一定要松握)和屈腕的力量,爆发式地将球击出。

    发网前球时,球拍触球瞬间不必握紧球拍。此时,拍面要稍后仰,从右向左前横切推送,拍面与球的接触部位要力求在先击中球托后再触击羽毛,以提高出球的质量。

    羽毛球反手发球技术

    是指在身体左侧身前挥拍击球的一种发球动作方法。特点是动作幅度小、速度快、一致性强,但发力不如正手发球大,而且也难于掌握。一般在双打中使用比较普遍。

    (1)站位:靠近前发球线的中线处,多数是右脚在前,上体略前倾;身体重心落在前脚上,面对发球方向。

    (2)准备姿势: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球靠近身体方向一侧的羽毛,并将球横拿(使球托部指向身体的右侧),放在腹前腰部以下。右手采用反手握拍法,并握拍前移于拍柄前部,拍面稍后仰。右侧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手腕自然下垂,将拍子提放在身体左侧。

    击球时,利用手臂带动手腕和手指发力,由左后下向右前上方向挥拍。

    反手发网前球时挥拍稍慢,击球瞬间拍子不要握紧,动作上要注意挥拍和放球的配合,不要放球过早,拍面要几乎同时地“切击”球的球托和羽毛。为了使球发过网后马上下坠,造成对方接发球的困难,也可采用由左下往前上方提拉挥拍击球的方法。

    反手发平快球和平高球时,则应加快挥拍速度,强调“甩腕”和最后握紧球拍爆发式击球,动作力求和发网前球一致,不要过多地向后引拍拉大动作的幅度。击球时,拍面稍向前上挥击即可。

    羽毛球接发球技术

    (1)站位:单打时一般站在离前发球线15米左右(可根据自己的身高和对手发球的特点加以调整),在右发球区接发球时应站在偏靠中线一些,在左发球区接发球时则以站在左发球区中间为好(左手持拍者相反)。双打接发球时由于双打发球区较之单打时要短076米,发高远球一般对发球方不利,比赛中通常都以发网前球和平快球为主,所以要前移站位抢高点向下或平推击球,以争取主动。身材高反应快的队员可紧挨前发球线站位。

    (2)准备姿势:身体侧对球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自然开立,身体重心单打时落在左脚,右脚跟自然提起,双膝微屈。双打接发球时则要下蹲一些,重心可根据注意力的指向进行调整,含胸收腹,两臂自然提起,球拍举在身体前方,两眼注视对方。

    羽毛球后场击球技术

    将落向本方场区靠近端线附近的球,运用高手的高球、吊球和杀球,低手的抽球等技术,将球击向对方场区的方法。

    这里主要介绍后场高手击球技术。从技术动作环节来看,后场高手击球法包括后场正手击球法、反手击球法和头顶击球法。这三种击球法都可分别击出高球、吊球和扣杀球。

    羽毛球后场正手击高球技术

    将对方击向本方后场区靠近端线附近的球,在头部上方将其还击到对方后场区的击球方法,在头部上方将其还击到对方后场区的击球方法,统称为高球(或拉球)。它不同的飞行弧线。通常将比较平直的称为平高球,反之则称为高远球。

    击球前,身体先半侧对球网,右脚在后,左脚在前,两脚尖均踮起,重心落在右脚掌上。右手采用正手握拍法,自然曲臂将拍子举到右肩侧上方,左手自然上举,眼睛注视来球。当球即将下落到击球点高度时,右腿开始蹬伸,并以髋关节带动身体由右向左转动,作左腿后撤,右腿前迈的一个两腿交叉动作。伴随下肢蹬转动作的同时,胸部舒张,两侧肩关节外展,左手自然上举,持拍臂的前臂向后移动,保持高肘后撤球拍,身体成反弓形。

    当身体转到正对击球方向,球下落到合适的击球点的高度时,在腰腹协调用力的配合下,大臂带动小臂,利用伸肘关节,前臂旋内和屈腕的力量,向前上方“甩臂”挥拍击球,在球和拍子触击瞬间,迅速握紧球拍把球击出。

    平高球和高远球的技术动作区别,关键在于击球瞬间拍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大小不同罢了。这就是说,击球时向上用力多一些是高运球,向前多一些就成了平高球。

    掌握正手击高球技术的关键是:

    (1)全身动作要配合协调,主要是依靠大臂带动小臂采用“鞭打式”击球。

    (2)击中的瞬间才握紧球拍,否则关键性的手腕动作就会受到限制。

    (3)把握好击球时机,合适的击球点应在右肩上方。

    3.打网球

    网球健身特点

    网球运动的特点是通过球拍和球接触击球,因而需要有熟练的技巧和高度控制球拍的能力。同时,网球运动活动范围大、挥拍次数多,因而,经常从事网球运动,不但能够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运动素质,而且也能起到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可以说网球运动是一项老少皆宜、值得提倡开展的运动项目。

    网球平击发球技术

    特点是速度快、力量大,球飞行的路线近似直线状,但比较容易失误,所以多用于第一发球时采用。

    (1)准备姿势:采用大陆式提拍法握拍,左肩侧向对网,两脚前后自然站立,左脚尖对准发球方向。左手于心朝上,用接近指尖处握球。右手握拍,两手相交置于体前腰部的水平上。

    (2)击球动作:开始时,身体重心先移向右脚,然后两腿屈膝前移,同时,左手利用平稳的抬臂动作,张开手指把球朝自己头部的前上方稍偏右抛送出,右手握拍先朝后毛动,身体尽量伸展,抬头,眼睛盯住球。随着球拍的后移和肩开始向左侧转动,同时尽量抬高大臂,肘关节朝前屈曲,使前臂得以自然下垂,球拍置于腹背部,当球被上抛到球站能挥击到的最高点即将下落时,迅速蹬腿,收腹,屈体,前臂加速伸和旋内,向前上方甩臂挥击,瞬间猛扣手腕,把球击出。

    球击出后,球拍由体前顺势在身体左侧下降,右脚向前跨出保持身体的平衡,准备击下一来球或上网截击来球。

    整个发球过程,动作必须连贯流畅,放松协调,并具有节奏感,这是发好球的关键,也是力量能够充分爆发出来的必要条件。

    网球接发球技术

    接发球由正拍与反拍底线击球法组成。由于该技术在网球比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有一些不同于底线击球法的要求,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

    准备姿势:与底线击球法准备姿势相同。

    击球要点:判断来球的方向后,应迅速转体,尽快向前跨出第一步上前迎击来球;无论采用何种击球方法,都必须做到动作小而紧凑,保持拍面正确对球,争取在体前击球;击球时保持握拍的牢固,不要晃动,拍面要垂直(下旋球除外),同时抬高肘部,不要让拍头落在腰部以下,击中球后仍要保持球拍在高处移动。

    4.打台球

    台球健身特点

    台球是一种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的室内球类运动项目,已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目前有落袋桌球、彩色台球与四台桌球三种。

    落袋式台球的击球落袋规则

    落袋式台球的规则之一:在击球时,将白球击入袋内之后,应立即从袋中取出,放置在红球基点上,以备再击。将红球击入袋内后,即可取出握在手中,等获得击球权时再用。在连续击球命中(无论是自落,送红球或送白球)满25枪单球后,必须击一枪双球,否则判为丧失击球权。如果一枪连中(撞击一个红球或白球入袋,同时又自落),即作为两枪计算。在红球基点(第1点)上连续送满三只红球入袋时,即应将红球移落在红球备点(第2点)上,如果红球备点上已有白球时,即应将红球移至白球备点(第3点)。

    落袋式台球的犯规规则

    落袋台球的规则之一。击球犯规有如下几种表现:

    (1)击球时将球击出盘外。

    (2)将球瞄准击向内区(向内区开球)。

    (3)错击主球。

    (4)推球或连续两次触及主球。

    (5)用枪棒以外的物体去击触桌球。

    在此赛中,违反以上任一规定时即为犯规,判犯规,判为击球失误,并应将红球和白球分别放回原来的位置,如果最后一枪得分的话,则为落袋无效,判由对方开球。

    落袋式台球的吻球规则

    落袋台球的规则之一:吻球即为主球和目标球紧贴在一起,遇有吻球现象时,应根据盘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1)甲方脱枪后,乙方的主球与目标球成“吻球”时,应将红球和白球移回本球点,由乙方另行开球。

    (2)甲方获得连续击球权,盘上出现“吻球”时,应将红球和白球移回原来的球点上,由甲方再次开球。

    (3)甲方撞击红球入袋的主球与白球成“吻球”时,即为上枪得分有效,冻结盘面的球,只将红球移回本球点上即可。白球可持于手中备用,由甲方另行开球。

    5.打保龄球

    保龄球健身特点

    保龄球,又叫地滚球、木滚球或“九柱戏”、“十柱戏”。保龄球设备简单,规则容易掌握,运动时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保龄球持球准备姿势

    (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分开站立,两膝微屈,右手持球置于身体的右侧,左手协力托住球,右手的上臂夹紧紧贴身体,使持球臂与出球方向(以右边2号箭标为准)成直角。准备姿势完成后,无球手要保持平举。

    右手持球是以大拇指与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成11形状进球孔握球。应以中指、无名指先放入孔内,然后拇指再放入孔内。如果先放拇指入孔而没有将球持牢,则会造成投球方向向上,影响比赛成绩。目前高水平的人是以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二关节持球。

    保龄球的助走

    目前进行保龄球运动的人大都采用四步助走。即在完成四步助走后投球。其方法是持球者先迈出右脚,第一步和第二步助走的身体要放松,步幅要适中,不宜过大过小。第三步步幅要大于前面二步,同时身体逐步前倾。第四步的步幅大于第三步,后腿伸直,脚尖扣地,成为弓箭步,滑行到起点线(犯规线)前的附近,使肩关节、膝关节与犯规线(脚不许踏犯规线)成一线垂直于地面。

    在助走的前三步要自然放松,用脚后跟走,不要采用滑行向前。在助走中随着向前助走逐渐使身体向前倾斜。第四步要滑行向前,身体重心落在支撑脚上,保持身体平衡,双眼注意2号箭标。

    助走动作要连贯、协调,注意与上肢、持球手间的配合。助走要有节奏,由慢到快,由放松到紧张,步幅由小到大。

    保龄球三步助走

    球手在第一步将球推出,第二步迅速将球由下向后摆动,第三步将球送出。三步步法,是将四步步法的第一步省略,因此不再向前推开,只代以短短的劲头,即向后摆动。保龄球四步助走球手在第一步先将球向前摆开,第二步持球的手向后摆荡,第三步摆荡过到最高点,第四步球向前摆,在滑步后把球送出。这是大部分球员所用的步法。

    保龄球五步助走

    使用五步步法时,第一步球微向前摆,第二步把球摆开,第三步往后摆荡,第四步摆荡达到最高点,第五步手臂笔直向前将球送出。由于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摆开的动作相当充分才向下摆荡,因此球劲较强。

    保龄球滑行技术

    三步法或四步法及五步法的最后一步,都需滑行。滑行是掷球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滑行至掷球线前停止,同时持球的右手,正好摆荡到前方与左脚平行。滑行的距离,约在一尺左右。

    保龄球摆臂技术

    以肩关节为轴,手臂前后自然摆动,与钟摆相似。肘关节放松不能弯曲,肩关节应放松摆动,以上臂摆动为主,前臂肌肉不要用力,不要转腕。如果前臂和手腕紧张用力将会影响持球摆臂的惯性作用,造成投球失误,影响比赛成绩。

    保龄球投球技术

    在以肩部为轴、上臂带动前管的摆动情况下,以下手前送的方式进行投球。投球是持球臂顺势向前,当大拇指在起点线(犯规线)上空与地面成垂直时出手投球为宜,这样球才能向前平稳滚动。投球时应拇指先出球然后才是中指、无名指出球。拇指、中指、无名指出球时仍应保持11的形状。出球方向要直,对着2号箭标。投球后,摆动臂自然向前摆动,身体要保持平衡,肩与支撑腿成垂直线。

    保龄球的瞄准点

    指1号与3号、或1号与2号球瓶之间的区域,是球手想打全倒时所瞄准的地方。

    保龄球曲球技术

    球出手后,以弧形路径滚向球瓶区,这种球路的弯曲度比钩球大,而且力量强猛,但控制技巧上较难。曲球的出球点,约在球道中央或稍偏左。

    保龄球直球技术

    最单纯的掷球方法,以直接的球径到达球瓶区,这种球路冲击力量并不显著,但简单易学。掷球时,手臂保持垂直,不作任何扭转,所掷的球,就是直球。

    保龄球钩球技术

    钩球的球路,开始滚冲时是直球,靠近球瓶区时偏左弯曲,以适当的角度冲入球瓶区。钩球的冲击效果良好,是一般球手所常用的掷球法。

    6.短跑

    短跑健身特点

    短跑比赛紧张、激烈。短跑健身非常简单,赛跑的技术也非常原始,完全是靠体力去竞争,是有氧运动的最佳锻炼方式。

    短跑的起跑

    起跑的目的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向前的最大冲力,为起跑后很快发挥高速度创造有利条件。短跑锻炼者都采用蹲式起跑方法。它包括安装起跑器、各就位、预备和鸣枪后起跑。

    (1)起跑器的安装:起跑器的安装是使两脚获得牢固的支撑,形成良好的预备姿势,便于获得较快的起跑速度。每个锻炼者要根据个人身体素质情况及自己的特点安装起跑器。

    (2)起跑的动作顺序:锻炼者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可作几次深呼吸,然后轻快地跑到起跑器前。前脚先踏在起跑器上,接着另一只脚踩在后起跑器壁上,后膝跪地。四指并拢,与拇指构成“八”字形,拇指相对,虎口向前,除小拇指外,其余各指第一指节触地。两臂伸直,两手距离与肩同宽或稍宽,重心前移,两肩与起跑线齐平或超过起跑线5~10厘米。听到“预备”口令后,从容抬起臀部,使之与肩平或稍高于肩,身体重心前移,两脚贴紧起跑器,整个动作要自然。听到枪声后,两手离地并迅速有力地前后摆臂,两脚同时蹬起跑器,后腿迅速向前摆出,前腿蹬直,把躯干向前送出。第一步脚落地时,要积极有力,并须落在起跑线前一脚半远的地方,再配合两臂的有力摆出,由起跑而进入疾跑。

    短跑的疾跑

    疾跑就是起跑后的一段加速跑。疾跑时,腿要充分后压,摆动腿迅速向前上方摆出,髋前送,并积极用前脚掌着地。两臂摆动要有力,摆幅较大,步长要不断增加。步频要逐渐加快。此后即自然进入途中跑。疾跑的距离一般为20米左右。

    短跑的途中跑

    途中跑在整个短跑中是最长的一段距离。其主要任务:进一步提高疾跑中已获得的速度,或者尽可能保持最快速度跑到终点。其动作的特点:前脚掌落在身体重心投影点的稍前面,脚触地后膝关节微屈,足踵下沉,使身体重心很快地移过垂直阶段。接着后腿的髋、膝、跟关节依次迅速伸展,完成快速有力的后蹬。

    途中跑时,头要正对前方,两眼要向前平视。上体保持正直或微向前倾,两臂要以肩关节为轴,轻松而有力地前后摆动,摆臂动作应以自然协调为原则。

    短跑的终点冲线

    锻炼者快要到终点时,为了做好冲线准备,要有一段终点冲线跑。这段跑在技术上与途中跑没有本质区别,要以全身的力量、顽强毅力冲向终线点,在离终点最后一步时,上体迅速前倾,以胸部或肩部接触终点带而过终点。

    7.中长跑

    中长跑健身特点

    中长跑是田径运动中发展耐久力的主要项目,是中距离跑和长距离跑的简称。中距离跑项目:成年男子有800米,1500米;女子400米,800米。长距离跑项目:成年男子有5000米,10000米,女子有1500米,3000米。

    中长跑的起跑

    中长跑一般采用站立式起跑,(女子400米采用四踞式起跑)800米以上的距离是按两个信号完成起跑动作的。发令前,锻炼者位于起跑线附近。当听到“各就位”的口令后,作一两次深呼吸,慢跑到起跑线后站立,把有力的脚放在前面。上体前倾,两腿弯曲,重心落在前脚上,后脚用脚掌着地。前脚异侧在体前自然弯曲,同侧臂放在体后,眼看前方4~5米处,身体保持稳定姿态。当听到枪声时,后脚迅速蹬地,用力前摆;前脚迅速有力直蹬,两臂有力地前后摆动,迅速向前冲出,并占据有利位置。

    中长跑的途中跑

    中长跑的强度小于短跑。后用用力比短跑小,后用角度比短跑大,约为50°~55°,后蹬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用地的力量、速度以及摆动腿积极前摆的协调配合。中长跑脚着地时,要求柔和而有弹性,两脚要落在一条直线上。摆的动作幅度要小于短跑,大小臂弯屈角度较小,肩关节要放松,两臂要协调地配合下肢动作前后摆动。中长跑由于距离长、体力消耗大、人体对氧气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因此,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中长跑一般都采用口和鼻同时进行呼吸,呼吸要有节奏,一般是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

    中长跑的终点冲刺跑

    终点冲刺跑是中长跑临近终点的一段快速跑。动作要求基本上和短跑终点冲刺跑相同,只是距离长一些。

    什么时间开始冲刺跑,这要根据比赛的距离、个人训练水平和战术需要来决定。在终点冲刺跑时,要以顽强的意志,动员身体全部力量,创造优秀成绩。在一般情况下,800米跑可在最后150~200米开始冲跑,3000米以上距离可在最后300~400米开始冲跑。

    8.竞走

    竞走健身特点

    竞走是一项长距离和超长距离的径赛项目。目前国际比赛以20千米、50千米两个项目为主,竞走是单腿支撑和双腿支撑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运动。

    竞走的规则

    根据竞走规则规定,在竞走时,必须用脚跟先着地。当脚落地的瞬间,膝关节必须伸直,后腿必须在前脚落地后才能离地,必须有一条腿经常保持支撑状态。任何时间两脚都不得同时离地。

    竞走的技术

    身体沿纵轴的前后扭转动作是竞走技术的主要部分。竞走的人必须用脚跟先着地,然后滚至全脚掌着地。落地时,膝关节必须伸直,落地后,身体顺惯性前移,摆动腿弯曲向前摆动。当支撑腿垂直于地面时,摆动腿膝关节弯曲程度最大。接着,大腿向前摆出,小腿也随着大腿向前摆出。此时摆动腿带动侧髋关节向前送出。在“双腿支撑”时,两大腿前后分开的角度最大。

    “双腿支撑”是一个过渡阶段,是由蹬地腿蹬地过渡到摆动腿落地的阶段。竞走时,躯干要保持稍前倾或直立姿势,两臂弯曲90°左右,配合两腿前后摆动。

    掌握竞走的放松技术,对保持走速是很重要的。在单腿支撑、身体垂直于地面时,摆动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要低于支撑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摆动腿的同侧后高于支撑腿的同侧肩。

    9.跳高

    跳高健身特点

    跳高是一项越过垂直高度的运动。规则规定跳高必须是单脚踏跳,过杆姿势分为跨越式、滚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跳高技术跨越式、滚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跳高技术分为助跑、踏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部分。

    跳高的助跑

    助跑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向前速度,给快速有力的踏跳创造良好的条件。助跑距离,一般为6至8步,助跑的角度与过杆姿势有关,在25°~90°之间。助跑时,要求在身体重心向前平稳移动的情况下,均匀加速,要跑得轻松自然。助跑的最后3~4步要采用降低重心跑。在动作结构上要和一般跑有所不同:上体前倾小,两臂动作大,脚跟先着地迅速滚动到前脚掌着地。

    跳高的踏跳

    踏跳是跳高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的作用是让人体向上腾起一定的高度来越过横杆。踏跳的基本要求是:方向要正,使身体充分向上并向前腾起。助跑最后一步用摆动腿支撑时,要积极做跪膝送髋动作,踏跳腿以大腿带小腿,勾着脚尖向前送髋和迈伸,并以脚跟先着地迅速滚至全脚掌着地。由于快速助跑,踏跳腿的踏地和摆腿、摆臂动作的作用,踏跳腿被迫出现了屈膝缓冲动作。当摆动腿的膝部摆至与踏跳腿的膝平行时,迅速前踢摆动腿小腿(勾脚尖),直腿向上摆起,同时迅速蹬直踏跳脚,完成踏跳动作。两臂的摆动,是在踏跳开始时配合两腿的动作,由体侧后方向前上方用力上摆,两肘向外,提肩,摆动腿同侧的肘关节高于肩。

    跳高的俯卧式

    采用侧面直线助跑,踏跳腿一侧靠近横杆,助跑路线与横杆所成的角度一般为25°~45°。

    踏跳脚蹬离地面后,随着身体向前上方飞进,踏跳腿屈膝上收。摆动腿与同侧臂顺势前伸并向内旋,肩向内扣,头随着转动,使身体在杆上成俯卧姿势。接着摆动腿同侧继续前伸内旋,头向下潜,踏跳腿向外展伸,完成过杆动作。

    跳高的背越式

    “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协跑、踏跳后,在杆上成背向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的一种方法。“背越式”跳高能较好地利用助跑速度和向上跳起的勇力,动作较简单,容易掌握,提高成绩快。

    “背越式”的助跑方向与“俯卧式”相反,一般采用弧线助跑6~8步,前三至四步跑直线,后三至四步跑弧线。由于跑弧线,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

    “背越式”跳高的踏跳点距离横杆的垂直面40~80厘米,起跳脚踏上起跳点时,几乎与横杆的垂直面平行。当助跑最后一步用摆动腿支撑时,同样要压紧,跪膝和积极送髋,踏跳脚向前迈出仍用脚跟着地,迅速滚动至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由倾斜转向垂直。踏跳腿着地后屈膝缓冲时,同侧髋要保持挺直。摆动腿以够带动大腿迅速向踏跳腿一侧扣膝上摆,髋部也要向踏跳腿一侧转动,同时蹬伸踏跳腿。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向上提肩摆起,摆动腿同侧肩开始做向后侧方伸展的动作。踏跳腿蹬离地面的一瞬间,仍保持原来的方向。

    跳高的过杆和落地

    当人体腾空后,身体继续转动成背对横杆的姿势。摆动腿的膝关节放松,踏跳腿蹬离地面后自然垂下,肩自然继续向后伸展,头和臂先过杆,同时积极挺髋,在杆成仰卧略有反弓的姿势。髋部展开的动作要一直延续到臀部移过横杆、然后过杆的两臂做向前、向下压的动作,同时借助向后弓身的反弹作用,把未过杆的两腿上举,使其越过横杆。身体过杆后继续下落,用背着地。

    10.跳远

    跳远健身特点

    跳远是一个跳越远度的田径项目。完整的技术是由快速的助跑,有力的踏蹬,平稳的空中动作,有效的落地方法四个部分所组成的。

    跳远的助跑

    助跑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水平速度,为强有力的踏跳做好准备。助跑速度对跳的远度有很大关系。

    助跑的距离,要根据每个人发挥速度的迟早来确定,如果能在较短距离中发挥最大速度,助跑距离则可短些。一般助跑16~22步。在保证完成正确踏跳动作的前提下,助跑的速度应是越快越好。助跑的动作基本与短跑的途中跑相同。

    常用的助跑方法是,在第一标志,用站立式开始助跑。助跑一开始,后蹬就要充分有力,并逐渐加速。当踏上第二标志(即检查标志)时,使助跑接近最高速度,特别是最后几步的后蹬要更有力,步频要更快。

    跳远的踏跳

    合理的踏跳技术,要求在最大限度地保持水平速度的同时,又能使身体获得最大限度的垂直速度。所以说,踏跳是跳远的关键。

    助跑的最后一步在用摆动腿支撑时,上体要保持正直,踏跳腿屈膝并以大腿带动向前摆,在支撑的摆动腿刚蹬离地面时,踏跳腿应积极放下压大腿,以全脚掌着地板。当身体重心移至踏跳腿支撑点上方的一刹那,就要用全力蹬伸踏跳腿,使踏跳腿的踝、膝、髋关节充分伸展,摆动腿积极前摆,双肩带动两臂配合下肢动作向前上方摆动。

    跳远的腾空

    踏跳蹬离地面后,仍要保持踏跳动作,以便在空中成腾空步。腾空动作是为了解决腾空后身体在空中的平衡,为合理完善的落地动作创造条件。

    (1)蹲踞式:在腾空步至最高点时,踏跳腿迅速向前提起与摆动腿靠拢,两臂自然下摆,上体稍前倾。在空中成“蹲踞”姿势向前飞进。借继续收大腿使之靠近胸部的惯性,把小腿向前伸出,两臂继续向后挥摆,准备落地。

    (2)走步式:在腾空步后(即空中第一步)下放摆动腿的同时,踏跳腿屈膝向前上方摆起。这时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完成了空中换步动作,形成另一个腾空步(即空中第二步)。摆动腿屈膝前提(即半步)并与踏跳腿并拢,前伸小腿准备落地。双臂协同配合做绕环动作或前后摆动。

    (3)挺身式:在腾空步后,踏跳腿放松地放在体后,摆动腿自然下落,两臂向侧下摆动,同时挺身。然后用力收腹,上体前倾,双腿迅速充分前伸,双臂由侧后经上方向前回环,准备落地。

    跳远的落地

    正确的落地不仅能获得更好的成绩,而且可以防止受伤。落地前,两腿要同时向前伸直,上体适当前倾,但不要过于前倾,以免使两脚过早地触地;上体也不要后仰,否则当两脚触地后容易后坐。当脚跟触地后,紧接着向前、向下压脚掌,同时积极向前屈膝缓冲,两臂迅速从后向前摆动,使身体重心向前移过支撑点,完成落地动作。

    11.武术

    武术的健身特点

    由于武术是一种需要身体各部肌肉、各个关节及内脏器官都要参加活动的运动,所以必须进行发展身体素质的基本功训练,武术的基本功包括肩臂练习、腰部练习、手型手眼手法练习、步型步法练习、平衡动作练习、跳跃练习、跃扑滚翻练习等。

    武术的分类

    武术的分类方法很多。过去有以地区划分的,有以技术特点划分的,也有以姓氏名字或内外家划分的。现代一般按其内容分为如下几类:

    (1)拳术: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八极拳、通背拳、翻子拳、劈挂掌、戳拳、少林拳、地躺拳、象形拳等。

    (2)器械:

    短器械:刀、剑等。长器械:枪、棍、大刀等。双器械:双刀、双剑、双钩、双枪等。软器械:九节鞭、三节棍、绳镖、流星锤等。

    (3)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4)集体操练:六人以上进行的徒手或器械的集体表演。

    武术基本功

    由于武术是一种需要身体各部肌肉、各个关节及内脏器官都要参加活动的运动,所以必须进行发展身体素质的基本功训练,武术的基本功包括肩臂练习、腰部练习、手型手眼手法练习、步型步法练习、平衡动作练习、跳跃练习、跃扑滚翻练习等。

    武术的肩臂练习

    可增进肩关节柔动性,加大肩关节活动范围,发展臂力,提高上肢运动的敏捷、松长、转环等能力,为学习和掌握各种拳、掌等手法提供必要的专项素质,主要练习方法有压肩、单臂绕环。

    武术的腿部练习

    可发展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主要练习方法有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仆步压腿;竖劈腿、横劈腿、卧劈腿;前控腿、侧控腿、后控腿;前踢腿、后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弹踢腿等。

    武术腰部练习

    武术腰部练习方法有涮腰、甩腰、下腰、翻腰等。

    武术手型手眼手法练习

    (1)手型:拳;掌;勾。

    (2)手眼:手眼练习包括松肩(上耸下沉、前拢后张、前后转肩);眼神(定眼、摆头);手法(冲拳、劈拳、砸拳、抖腕、穿掌)。

    武术的步型步法练习

    (1)步型:包括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坐盘。

    (2)步法:包括击步、垫步、弧形步。

    武术的平衡动作练习

    平衡动作练习方法有提膝平衡、燕式平衡、仰身平衡等。

    武术的跳跃练习

    跳跃练习包括腾空飞脚、腾空摆莲、旋风脚等。武术的跃扑滚翻练习跃扑滚翻练习有侧空翻、旋子。

    器械对练概述

    是以器械的击、刺等攻防技术组成的对练套路。有短器械对练、长器械对练、双器械对练、软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等。双方可持相同器械或不同器械。不同器械风格也不尽相同,如练刀时应勇猛、刚毅、快速;练剑时应刚中含柔,轻快潇洒;练刀对枪要彪悍等。

    徒手与器械对练

    是一方以拳术、一方以器械而组成的对练套路,多以徒手的一方争夺对方器械的形式出现,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枪等。持器械一方熟练掌握器械性能,徒手的一方则闪躲敏捷,动作轻巧。

    12.轮滑

    轮滑健身特点

    优秀的轮滑健身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力,及良好的柔韧、速度、灵敏力量和耐久力等全面身体素质。实践证明,只进行某些专项的技术训练,是不能达到较高水平,只有选择综合有效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轮滑柔韧性训练

    柔韧是指关节的活动,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范围。进行柔韧练习,可以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拉长肌肉和韧带,增加肌肉的弹性,使动作加大幅度,有助于力量的加大,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柔韧性与年龄有很密切的关系,年龄愈大,柔韧性愈差。运动实践证明,必须进行系统的不间断的练习,才能保持和发展柔韧素质,下面简要讲一下柔韧的训练手段。

    (1)压肩:双手扶一米高左右的把杆,上体前屈成90度,做压肩活动也可由同伴协助。

    (2)转肩:两手握短棍两端,做前后转肩动作。

    (3)压腿:以腿放齐胸的桌椅或木头上进行下压,以增加柔带的长度。

    (4)踢腿:扶紧杆进行踢腿练习。

    (5)劈腿:在平地上或利用器械架起两脚练习劈腿,包括横劈腿和纵劈腿。

    (6)撕腿:对柔韧性较差的锻炼者,可由教练员帮助压腿,要求锻炼者仰卧,同伴协助压住一腿不离地面,教练员搬另一脚,用句脚的方法向锻炼者的头部压去,要注意锻炼者两膝不要弯曲。

    (7)下腰:下腰成桥或向后甩腰。

    (8)体前屈:并腿坐地两手扶脚,也可由同伴在背后加压力。

    (9)全身关节的活动。

    轮滑速度的训练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而速度素质又反映在反应速度、动作速度,速度耐力三个方面。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要求锻炼者对外界变化有迅速的判断能力,大脑皮层有较高的灵活性,实现准确的运动反应。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和整套动作的速度,通过身体素质的训练来提高肌肉的反应速度,提高肌肉的力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速度耐力也不容忽视,不但要求提高整套自由滑和其他动作的速度,而且还要努力提高在结束部分的速度。

    其他的训练手段:小步跑;高抬腿跑;向侧交叉步跑;30米、60米加速跑;顺风加速跑;斜坡向下跑;沙地加速跑;上坡跑;上台阶加速跑;100米、200米、400米跑。

    轮滑灵敏性训练

    灵敏是运动机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因此,在训练中要特别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运动分析器的敏感性。尤其要注重提高分析器的稳定性。它的训练手段是:

    (1)各种技巧性训练(如各种滚翻、空翻、前后手翻、正脚、旋子蹦等)。

    (2)球类活动。注重接发球与传球。

    (3)健脑性的多种游戏活动(如猜谜等)。

    轮滑力量训练

    力量是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由于肌肉收缩。所以机体大体上可以区分为静力性动作和动力性动作两种类型,一般在轮滑运动中静力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动力性力量则注重高难度的跳跃动作,它可使用如下训练手段。

    (1)平衡动作训练。

    (2)控制动作的练习。

    (3)30米、60米、100米单足跳。

    (4)跨步跳。

    (5)上坡跑或台阶跑。

    (6)跑动中向上纵跳。

    (7)立定跳远等。

    13.自行车

    自行车运动健身特点

    自行车运动能藉腿部的运动压缩血液流动,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即“附带循环”。强化血管可以使运动者不受年龄的威胁,青春永驻。除此之外,习惯性的单车运动,是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更能扩大运动者的心脏,使心脏强化起来。

    骑自行车锻炼时,要注意正确的骑车姿势。首先要调整好自行车鞍座的高度和把手等。调整鞍座的高度可以避免大腿根部内侧及会阴部的擦伤或皮下组织瘤样增生。调整把手可以借助于找到避免疼痛的良好姿势。踩踏脚板时,脚的位置一定要恰当,用力要均匀,如果脚的位置不当,力量分布不均匀,就会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发生疼痛。此外,还应经常更换把手的位置,注意一定的节奏,可采取快骑与慢骑交替进行。

    自行车踏蹬动作技术

    踏蹬动作有脚尖朝下式,脚跟朝下式和自由式3种。目前许多优秀锻炼者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自由式踏蹬,即脚在上下踏转一周中,根据不同角度,踝关节的角度也随之而改变。当一脚的脚蹬转到最高点,曲柄杆与地面垂直时,位于高点的脚的脚跟下垂(8°~10°),脚掌用力把脚蹬向斜上方逐渐加快用力,至脚掌与曲柄杆与地面平行,以后向下力量逐渐减小,直至脚蹬位于最下点时,腿部肌肉开始放松,脚跟略向上15°~20°,顺惯性作提拉动作。当脚蹬与曲柄杆又到与地面平行时,继续上提,脚跟也向上提起,使踏蹬脚至最高点。完成一个周期的踏蹬动作。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切线相一致,减少踏蹬中膝关节和大腿动作的幅度,缩短力距,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高速行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