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天下-如风消逝的北齐帝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周军攻克晋阳的消息传到邺都,举城哗然。

    在北齐的政治格局中,晋阳的地位要高于邺都,邺城名义上是正都,晋阳是副都,其实正好相反。就像是一千多年后,清军占领北京城,明朝残余势力虽然还据有南京半壁天下,但明朝已经大势已去,势难挽回。

    从某种角度上讲,高纬和那个“蛤蟆天子”朱由崧是同一类型的帝王,都没心没肺,却贪玩成瘾。现在的形势已经异常危急,但对高纬来说,他并不关心晋阳的得失,他只想得过且过。高纬没有忘记当年穆提婆对自己的劝告:“人生苦短,何不及时行乐?”

    要及时行乐,手上必须有钱,否则没人愿意陪你玩。与其说高纬爱江山,不如说他爱钱,因为有了钱,就可以变着法哄冯小怜开心。冯小怜的开心与否,是高纬人生是否快乐的唯一标准。

    在周军大举东下的危难时刻,邺都文武都劝高纬赶快拿出银子喂饱将士们,和周军决一死战,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高纬表面上也答应了,立下重赏,但高纬只是口头许下甜言蜜语,实际上一毛不拔。

    大臣们没想到高纬都快要死到临头了,还捂着钱袋子不松手,无不摇头长叹。广宁王高孝珩劝高纬不要不识轻重,快点扔银子。高纬狠狠的瞪着高孝珩,大骂:“不是你的银子,花了当然不心疼!”高孝珩无语。

    银子的事情暂时可以不问,但总要激励士气吧,不然等宇文邕杀过来,真的就没救了。斛律孝卿请高纬在将士们面前发生激情演讲,并写好了一篇讲话稿,让高纬多背几遍。随后斛律孝卿告诉高纬:“陛下到时一定要流泪,将士们都是血肉之躯,感动了他们,他们就会为陛下效死。”高纬点头答应了。

    高纬来到校场,面对数万将士,高纬准备发表非书面讲话。问题来了,高纬生来就笨嘴拙舌,说话都费劲,更不用说演讲了。高纬平时也没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心里压力突然增大,斛律孝卿交待的那些话,高纬全都忘了,一句没记下来。

    尴尬的冷场。

    高纬看着台下面眼神里充满期待的将士,突然爆出一阵大笑:“斛律孝卿这个狗东西,写这么多做什么,朕一句没记住。”高纬身边的群小们也跟着大笑,冯小怜在旁边也是掩口失笑。

    下面一片哗然,将士们还在等着高纬悬赏呢,哪知道这个狗皇帝居然大笑,此人全无心肝!将士们全都怒了,有人不顾君臣礼仪,大骂道:“自家的江山都不在乎,我们犯得着为他卖命吗?”众人附和。自此,北齐将士“皆无战心”。不要怪他们不爱国,当统治者不爱惜自家江山时,外人又操哪门子闲心?

    不仅是武人无决战之志,文官们都在开始寻找退路,大厦将倾,快点逃出来吧,没人愿意陪高纬下地狱。许多人趁守城不备,从邺都逃了出来,如过江之,络绎不绝。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就是晋阳,去找宇文邕要饭吃。

    高纬知道着急了,他会集百官议事,商议着如何御敌。大家在殿上七嘴八舌,有要说与宇文邕决战的,有说要投降的,有说要南逃江东的,也有说要北逃突厥的,莫衷一是,高纬听的头昏脑胀。

    朔州行台尚书右仆射、清河王高劢之前已经奉高纬之命,将滞留在北朔州的胡太后和高恒接回了邺都。高劢在御前会议上首先痛斥了那些食齐朝俸禄、却变节投敌的大员们,然后告诉高纬:“大员们不爱国,不代表草根不爱国,请陛下速散金银,并赐显爵,人必感泣陛下仁德,以死捍卫国家。”高纬听说又要让他打开钱袋子,摇头不许。

    御前会议开了大半天,没研究出一策御敌之策,倒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举行内禅,将皇位让于皇太子高恒。

    这个鬼主意是新任尚书令高元海、中书侍郎李德林等人提出来的。真不知道这些人是何居心,现在禅位还有什么用?也许用处只有一个,就是高纬将不再是名义上的北齐末代皇帝。高纬确实是没心没肺,听高元海提出内禅建议后,非常高兴,就这么办了。

    北齐隆化二年(公元577年)正月初一,七岁的皇太子高恒,哭闹着接受群臣的伏拜山呼,改元承光,大赦乱成一团的天下。高纬成为北齐历史上第二位太上皇帝,生母穆黄花为太上皇后。

    内禅仪式在一片凄惶的气氛中举办完了,接下来高纬要做什么?

    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联名上书,请太上皇火速去河南征兵,然后准备与宇文邕决战。万一战事不利,颜之推等人也给高纬安排了退路,就是过江南下,投靠陈顼。按常理说,周强陈弱,投奔陈顼未必就靠得住。颜之推们的这个建议只能说明一点,江东汉人政权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远远高于鲜卑化的北周政权。高纬理都没理,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建议。

    高纬现在还抱有最后一丝幻想,希望宇文邕不要南下,让他在邺都坐稳半壁江山。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宇文邕干嘛来了?不吃掉高纬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宇文邕是不会回家的。

    “周军”很快就杀到了滏口,镇守滏口的长乐郡王尉世辩看到远处黑压压一片,大声惊呼:“周人来了!”说完撂挑子就逃回了邺都。实际上这并不是服色尚黑的周军,只不过是一群乌鸦而已。

    尉世辩狂呼乱叫的窜进邺都,高纬的脸色煞白,祢罗突这么快就来了?高纬连夜收拾好金银细软,让心腹人带着太皇太后胡氏、太上皇后穆黄花和幼主高恒,去济州(今山东聊城东)避一避风头,高纬留在邺都观察动静。

    北齐承光元年(公元577年)正月十八日,真正的周军杀到了邺都紫陌桥外。

    宇文邕下令,周朝六军严整有序地包围了繁花似锦的邺都。直到这个时候,高纬依然有胆量挑逗宇文邕,一支士气低落到极点的北齐军队垂头耷脑地出城,像一头没睡醒的绵羊一样,站在一头饥饿的狮子面前。胜负不问可知,七七八八之后,齐军惨败,腿长的弟兄逃回城,腿短的直接去天堂车站排队买票去了。

    高纬站在城头看,欣赏完这场大多数人预料之中的惨败,留下武卫大将军慕容三藏守邺都,自己带着一百多名骑兵夺门东逃,目的地是济州。高纬出城没多远,周军就杀进了邺都,留守的齐朝文武欢天喜地的拜倒在宇文邕膝下,恭请大周皇帝入宫。

    对这些大臣来说,齐朝已经成为历史,唯独慕容三藏明知事不可为,依然作困兽斗,因为他是慕容绍宗的儿子,他不能给父亲脸上抹黑。实际上慕容三藏的抵抗只是象征性的,证明了齐朝本来是不应该这么早灭亡的,都是高纬所用非人所致。

    宇文邕知道收拢人心的重要性,除了斩杀上次从晋阳出逃至邺都的莫多娄敬显,余无所杀。莫多娄敬显被杀,表面上是因为莫多娄贷文事主不忠,真正的原因也许是上次在晋阳东门外,莫多娄敬显差点干掉了宇文邕,宇文邕这是在记仇。如果按“事主不忠”的标准,齐朝文武百官都应该被处死。

    北齐的疆域可以分为五大块:河东、河南、河北、山东、江淮,江准被陈顼抢先下了手,河东、河北已经成为宇文邕的地盘,驻守河南的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见齐亡已成定局,也痛痛快快地举起了白族。唯一还控制在高纬手上的,只有山东。高纬所在的山东北部在春秋时是齐国的疆域,也许在这个时候,北齐的“齐”国号才是名副其实。

    不过此时的高纬在名义上不是齐王,甚至也已经不是齐朝的太上皇了,而是无上皇。因为就在高纬抵达济州的当天(正月二十一日),幼主高恒已经把帝位内禅给了任城王高湝,原因不详。不过高湝和高延宗的帝位不为正史所承认,所以高恒是北齐帝国的最后一位帝王。

    高纬并不在乎帝位由谁来做,让十一叔高湝来当替死鬼未必不是好的选择。高纬留下他最信任的高阿那肱驻守济州以北、黄河南岸的军事重镇碻磝津,同时把老娘胡太皇太后甩在济州,自己带着高恒、冯小怜、韩凤等数十信,星夜向青州方向逃窜。高纬想到了不久前颜之推的那个建议——入陈。

    现在唯一能容纳高纬的,也许只有江东了,陈顼和自己无冤无仇,何况自己的特殊身份,对陈顼来说是无价之宝。高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顾不上什么帝王尊严了,和自己的小命相比,尊严一文不值。

    周军的速度非常快,高纬前脚刚离开,周军就杀进了济州,上天无路的胡氏束手就擒。不过胡太后并不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担忧,她相信凭自己的美色,足以打动宇文邕,也许宇文邕色心一起,收自己做个妃子,同样能富贵终身,如果宇文邕不收,皇太子宇文赟也行。至于尊严,从她懂事起,就不知道尊严为何物。至于高纬的死活,已经与她没有关系了。

    高纬这次南逃计划,知道的人并不多,除了高纬一行人之外,只有驻守碻磝津的高阿那肱知道。高阿那肱经常自诩为大齐忠臣,但历史已经证明,凡是自称是忠臣的,多半都靠不住。

    北齐的灭亡已经是人所尽知的事情,高阿那肱也犯不着为一个亡国皇帝殉葬,他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为了给宇文邕献上一份重礼,高阿那肱决定用高纬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乌纱帽。高阿那肱给高纬写信,说周军一时半会过不了河,请陛下暂时不要南下当寄国天子。

    高纬向来是信得过高阿那肱的,见此信,紧张绝望的心情稍稍放松。高纬每天在青州益都郡城中和冯小怜双宿双飞,高纬希望宇文邕永远也不过渡过黄河,自己还可以在山东称王,就像一百七十多年的南燕皇帝慕容超。

    高纬有做梦的权利,宇文邕有做事的权利,胜利就在眼前,他凭什么不过河?高阿那肱已经投降了宇文邕,说出了高纬的藏身之所,正在青州益都郡。宇文邕大喜,这回高纬是绝对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大将军尉迟勤奉宇文邕军令,率两千精锐骑兵,不分昼夜,向益都急驰而去,绝对不能让高纬有南下的机会。尉迟勤动作干净麻利,因为青州已经没有齐朝的正规军了,已经逃到益都城南的南邓村的高纬、高恒、冯小怜、韩凤等人连最基本的反抗都没有,安静的被尉迟勤手下的武士绑起来,派专人护送回邺。在经过济州时,高纬见到了母亲胡太后,娘俩将一起去见宇文邕。

    高纬被擒的这一天,是北齐承光元年(北周建德六年,陈太建九年,公元577年)正月二十五日。曾经威震天下,让一代枭雄宇文泰闻之胆寒的北齐帝国在这一天烟消云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北齐天下共有六十州,其中淮南十州已被陈顼夺去,其余五十州,一百六十二郡、三百八十县、三百万户百姓,尽成宇文邕的囊中之物。

    四十多年前,高欢和宇文泰这对枭雄双璧在北中国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热血悲壮的双雄争霸战,让后人叹为观止。高欢和宇文泰连续打了五场著名战役,即小关之战、河桥之战、沙苑之战、邙山之战、玉壁之战。双方精英尽出,但最终打成了平手。

    当双方第一代精英逐渐老去之后,双方第二代精英开始登场,继续着先辈们未竟的事业。在这一时期,双方的直接较量并不多,但双方都在隔着门板较劲,即使吃不掉对方,也要让对方在自己的光辉形象下黯然失色。

    又是十多年过去了,经过双方的最后一次博弈,胜负已分:西边的宇文家族最终笑到了最后。

    北周宇文氏政权之所以能战胜北齐高氏政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用一句话来涵盖:宇文家族的第二代精英战胜了高氏家族的第三代纨绔子弟。其实高氏家族中的第三代同样精英辈出:高孝琬、高长恭、高延宗,都是高澄留给家族的骄傲,还有一个少年英雄高俨。但遗憾的是,坐在北齐天下最高位置的那个人,却偏偏是第三代子孙中最不成器的高纬。

    正因为这一点,宇文家族最终在长达四十年的双雄博弈中赢家通吃,长缨直缚苍龙,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道绚烂的彩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