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也是一种慈悲。在佛经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佛陀为了拯救一只被老鹰追逐的鸽子,而割肉哺鹰,以自己身上和鸽子同等重量的肉来换取鸽子的性命。弥勒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在我国家喻户 晓,这与他们救众生于危难,自度度人的慈悲精神是分不开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菩萨也被广为推崇。玄奘、净空等中国高僧西度流沙、以死人枯骨为标示,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将佛法 引入中国,为的也是要救度中国的老百姓,其慈悲精神彪炳千古。本书中所提到的佛学大师们的慈悲精神也不逊于古代的高僧大德。他们大多年过花甲,甚至已逾古稀之年,依然在世界各地为各种肤色 、各种种族的人们传授佛法;他们管理僧伽团体、创办佛学院、撰写佛学著作、热心慈善……真是功德无量。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做这些事情不图名,不贪利,无私地为普度众生的事业默默奉献,真 可谓“善而不居、为而不有”。
布施财物给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们,只能使他们顺利地度过一时的危难,而布施佛法给他们,则可令他们获得更根本的永恒的解脱。《金刚经》上说,即使用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多的珍宝进行布施,都 不如持守佛法并向他人宣扬佛法的功德大。因此,本书本着佛家的慈悲精神,希望将佛学大师们在待人处事方面的生活智慧,更好地传播给大众,让更多的人能聆听到殊胜的佛法,获得清净的智慧。同 时,也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佛学大师们悲智双运、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