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张爱玲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爱玲,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张爱玲身世比较传奇,其母便是李鸿章的爱女。显赫的家世造就了张爱玲孤傲冷漠的性格,也造就了她爱慕金钱追求时尚的嗜好。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此外,她还写过一篇名为《快乐村》的类似乌托邦式的小说,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幻想。7岁的张爱玲随全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酷爱音乐及电影艺术,在其中耗费大量精力却乐此不疲。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大多写的是上海没落淑女的传奇故事。

    在困境中孤独地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而无法前往。后来,张爱玲终于得到了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的机会。此时,《西风》月刊也发表了她的散文处女作《天才梦》。然而,张爱玲仍然未能摆脱冥冥中的命运。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就返回了上海。

    不久,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一鸣惊人。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在两年的时间里,她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刊物上发表了她一生中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茉莉香片》、《心经》、《封锁》、《倾城之恋》、《金锁记》、《琉璃瓦》、《年轻的时候》等。因此,1943年和1944年,是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年份。之后,张爱玲与才子胡兰成举行了婚礼。不幸的是,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上海解放后,她虽然仍在创作,但终于没能再创辉煌。之后几年,张爱玲终于离开了生她养她的上海,供职于香港的美国新闻处。留美时,她先后出版了两部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此后张爱玲一直辗转于香港和美国之间,并最终定居美国,这一时期,她的生活漂泊不定,经常为经济上的拮据而烦恼。1995年,张爱玲孤独地在寓所死去,去世几天后才被发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