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的管理智慧-有技巧地管理自己的上司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上司的关心点就是你汇报的重点

    【德鲁克如是说】

    在考虑提出要处理的事情时,总是先考虑“如何”提,而不是提“什么”。向上级提出各种有关事项,应该考虑先后顺序,而不是轻重是非。如果上级的政治能力较强,而这种长处又确与职务有关,那么就首先向他提出政治方面的情况。这可以使上级能掌握问题的全貌,在制定新政策时能有效地发挥他的长处。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活学活用】

    找领导汇报工作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情,领导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不可能听我们长篇大论地报告,所以,在汇报问题时,应该在短时间内把该说的重点说清楚。那么,什么是汇报的重点呢?有的人经常把所有工作都一股脑地倒出来,恐怕领导对自己或本单位了解得少,认为所有内容都应该是重点,搞面面俱到,结果,既抓不住要领,也吸引不住领导,甚至适得其反。其实,重点没有固定的规定,应该说适应领导要求汇报的内容就是重点,也就是领导所关心的内容是重点。

    王经理是一家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最近他一直在抱怨和张总沟通不畅。张总也有同样的感觉。王经理是这样向张总汇报工作的。

    王经理:“张总,过来跟您说几件事,第一个是公司最近人员变动情况,最近公司人员变动比较频繁,生产车间走了6个人,电工走了1个,机修工走了2个,叉车工走了2个,包装工走了1个,仓储走了1个,财务部的会计小刘也想离职。第二件事是绩效考核的事情,上个月的绩效考核结果已经出来了,汇总表已经做出来了,这是那个表,总体来看,上个月的考核结果不太理想,大家的打分没有拉开差距,最多也就差5分。各部门经理对待考核态度上还不够端正,没有真正履行职责,没有帮助员工进一步认识绩效考核指标真正用意,也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帮助员工提升技能。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进,时间长了恐怕成了形式了。第三件事情是这个月的培训工作,前段时间您安排我找几家培训机构给经理层做培训,我已经找了几家,也列了一些培训科目,请您过目。”

    张总:“哦,看来你们部门最近比较忙啊。我刚回来,就一下子听这么多。你说的第一个事情是员工离职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要离职呢?”

    王经理:“嗯,张总,这个问题我也琢磨着,但最近比较忙,没有和各部门领导沟通,我这就下去调查,然后汇报给您。”王经理怯怯地回答。

    张总有些不悦:“既然这个问题这么严重,为什么不及早调查?下一步公司该准备采取什么措施?将来会不会还会发生这种事情?我想要的是这些答案,而不是听你陈述事实。所以,请你抓紧时间把事情研究透,拿出解决方案给我。还有,绩效考核不理想,这个事情也要给我提出个解决方案。”

    王经理又有些心虚地说:“张总,这个事情有点复杂,我和各个部门经理沟通了,但效果不明显,还得您出面。”

    张总生气地说:“什么都是我出面才能解决吗?你就不能动动脑筋,解决掉吗?你去想办法吧。”

    很明显,我们能看出王经理的沟通能力有些差,虽然很敬业,但因为胡子眉毛一起抓地一股脑把问题全推给领导,结果弄得自己很被动。其实,针对王经理汇报的这些问题,老板最关心的是怎样解决,前面陈述一大推事实,他根本不感兴趣,应该言简意赅地说明情况,最好用一两句,只要让老板大概了解是什么情况就可以了。就不必像王经理那样把人数都说出来,这着实让听者听起来很厌烦。说明问题后,重点就要去提出解决方案。作为人事经理的职责就应该是解决问题,老板只是拍板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还需要王经理研究出来。这样,张总才不至于厌烦,才不会对王经理反感。由此可见,汇报情况要根据领导关心重点说清楚,说话要有主次,不要一股脑全都说出来。

    获得上司信任是管理上司的基础

    【德鲁克如是说】

    要管理好自己的上司,最重要的是要让上司信任你。

    ——德鲁克《管理未来》

    【活学活用】

    信任是人和人之间最宝贵和最难以获得的东西,获得信任是有效管理上司的基础,信任缺失,就会导致沟通不畅、互相猜忌等恶性事情发生,如此下来就更不用提领导上司了。所以,赢得上司信任尤为重要。

    王林是某企业老板,因为一次决策失误,造成了一笔生意血本无归,眼看着公司就要倒闭了,王林也感觉实在支撑不住,想辞退员工关门了事。

    这天,王林准备找助手商量一下,看是不是应该宣布公司倒闭,结果,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那个漂亮助手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了,怎么打她的电话都关机。这让本就很沮丧的王林更加懊恼,他回头丧气地走回公司,准备宣布破产,把员工解散。

    而让王林没有想到的是,公司里没有人心惶惶的氛围,大家都在和平日一样专心工作着。特别是会计李徽,她正在计算公司各方面投入的具体资金,以及生意赔了多少,员工的月工资是多少等具体事宜。

    这些事情王林都没有交代她去做。李徽看见王林来到这里,把算出来的结果交给了王林。王林虽然没有细算,但公司里的大概情况他还是知道的,于是他对李徽说:“你把员工这个月的工资照常发下去吧。处理完后你把清单交给我,你们从明天起都不需要到这里上班了,谢谢你们这么长时间尽心尽力地为公司工作。”

    说完,王林就离开了公司,他找了个酒店喝闷酒去了。会计李徽给员工发完了工资后,没有打算离开公司,她还劝说其他员工说:“这一次由于我们公司的失误,使公司血本无归,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老板依然还是把工资发给了我们,这样的老板,我们不能就这样看着他因这一次失误而一蹶不振,我们应该帮助他站起来,公司还应该照常开下去。大家看怎么样?”所有的员工都点头应承,其实他们在这个公司本来待遇就不错,并且工作的氛围也很好,王林也是个不错的年轻有为的老板,如果能继续在这个公司待下去的话,是最好的选择。但他们心里都想着,老板已经说了要关闭公司的事情,他能改变主意,有继续做下去的资金吗?

    李徽看到大家都点头同意,并且也知道员工内心所想的问题,于是她又说:“我去把这一情况跟老板说,他不是那种遭受打击就再也站不起来的人。现在,我们该做什么工作就去做,还像正常上班一样。好不好?”所有的人都答应了,并且开始忙碌了起来。

    李徽打电话找到了王林,来到酒店,斩钉截铁地对王林说:“王总,您不能再喝下去了,员工们都没有放弃呢,您自己就支撑不住了吗?现在您可以到公司里去看一下,看我们公司的员工都在做什么?失误谁都会有,但关键是能在失败中站起来,走向前面的胜利。”

    王林虽然喝得有些醉了,但听李徽说完这些话,还是打了一个激灵,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员工这样忠诚。他冷静了下来,想了很久,终于点点头,与李徽一起回到了公司。后来,王林找朋友借了一些钱,又在李徽的积极出主意、找客户的忙碌中,资金终于有了着落,厂子也继续生产了。李徽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公司老总的助理,受到了老总的高度信任,授予了她很大的权力,李徽俨然成了二把手。

    对每个人来说,与公司一起乘风破浪、同舟共济永远都是你的神圣职责。如果你对工作不负责任,这艘船也许就会因为你的失职而沉入大海,所有的人都将因为你而葬身鱼腹。因此,任何时候,你都应该和船上的每个人同舟共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你都应该负起责任来,与公司共命运,全心全意做好你的工作。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大家走到一起了,目的只有一个,把公司做到最好。公司如果在风浪中倾翻掉了,那么不仅是老板要受损失,员工也要受损失,所以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只有这样想的员工才会赢得老板的信任,领导才会放手让你干更多的事情,他才容易接受你的看法,你才能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

    注意对上司察言观色

    【德鲁克如是说】

    俗话说,“旁观者清”。我们都是观察别人的“专家”,能容易地看清别人的问题。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活学活用】

    德鲁克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观察别人的高手,正所谓旁观者清。观察上司的目的是能更好地适应上司,使上司为己所用。尤其在中国,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国内的老板普遍都很重视人和,所以,和上司搞好人际关系,对下属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在职场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摸清老板的虚实,才能应对时游刃有余,合宜得体,得到上司赏识。所以,—个人如果想当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观察上司是必备的本领。

    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和珅,虽然他是有名贪官,这一点不值得我们学习,但他善于察言观色的能力的确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和珅“少贫无籍,为文生员”,乾隆四十年(1775年)他才被擢为御前侍卫。从此便深得乾隆的宠信,平步青云,任军机大臣长达20年之久,可谓空前绝后。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珅是察言观色的高手。

    乾隆帝向来喜爱出宫游览,和珅早就了解到皇帝的这个爱好,就常常说起江南美景。乾隆帝说怕劳师动众,花费太多钱财,所以,一直没下定决心。和珅知道乾隆帝最爱模仿康熙,又最喜欢学尧舜,于是,拿他们的事例讲给乾隆说,最终让乾隆有了下江南的充分理由和合理的办法。

    乾隆的母后去世时,其他皇亲国戚、官宦臣下都一味地劝皇上节哀,或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而和珅知道乾隆心痛,就默默地陪着乾隆跪泣落泪,不思寝食,几天下来人就搞得面无血色,形容枯槁。这样的人,皇帝怎么能不感动呢?

    总之,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脾气、爱好、生活习惯、思考方法都了如指掌,即便乾隆不说话,通过表情,和珅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如果领导者能够像和珅那样善于察言观色,能摸透上司的脾气秉性、兴趣爱好,那么,与上司打交道时,就更容易使用各种表达方法说服上司。

    而不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则往往容易吃闭门羹,即便你的建议非常好,如果你不懂得察言观色,引起老板情绪上的气愤,也会导致领导在理智上失去控制,不去理会你的建议。所以,为了更好地干好工作,为了更快地得到老板的赏识,仅有思想还不行,还要懂得察言观色,相机而动。

    通常我们通过领导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就能事先掌握领导的意图。比如,领导不抬头,有时候可能是不愿看你或者轻视的态度;领导拍拍你的肩膀,可能表示对你信任;领导身体向前倾,可能表示对你说的话题很感兴趣。另外还要注意领导的弦外之音。比如,人们有时候心口不一,心里不想做的事情,反倒答应。如果这样,就应该听出弦外之音,不要勉为其难,或者找出其不愿意的理由,想办法说服他。

    总之,善于察言观色,预知领导的意图,对自己的工作顺利进展非常有益。

    让领导感觉主意是他想出来的

    【德鲁克如是说】

    管理上司其实并不难,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利用好上司的长处。

    ——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活学活用】

    德鲁克认为,向上司提建议不要直接提出,也不要替上司做出正确决策,应该用曲线引导、试探、征询的方式,让上司自己思考你提出的建议是正确的,然后,让他做出最后是否采纳的决定,让上司感觉那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你的意见就会水到渠成地被采纳。

    威尔逊是一家服装图样设计公司的推销员,他几乎每周都要去找纽约某位著名的设计师,向他推销公司的服装设计,但连续跑了三年。那个设计师从来没有拒绝接见过鲍威尔,但也从来没有买过他的图样。后来,他想了一个主意。他拿了几张那些公司里还没有完成的图样,然后走进这位设计师的办公室,对设计师说:“我想请您帮我个忙……我这里有几张还没有设计完的图样,请您告诉我,该怎样完成,才能适合您的需要?”

    这位设计师想了想,说:“你把图样先放在这里吧。”一天后,威尔逊去设计师那里,听了那位设计师的建议,把图样拿了回去,按照那位买主的意思续完。

    之后,他买走了这个设计。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变化就让那名设计师改变了主意呢?威尔逊说:“以前,我总是强迫他买我认为他需要的画。可是,现在我请他提出自己的意见,让他觉得那些图样是他自己设计的。现在不用我要求他,他就会自己来买。”

    2500年前中国的圣人孔子曾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之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让别人认为是他自己做出的决定。

    试着想一下,如果一个主意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你是不是更有信心去实现它?所以,提出一些建议,启发别人自己去得出结论,这不是一个更聪明的办法吗?

    在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的顾问班子中,只有他的私人助理豪斯上校最能赢得他的信任。别人的意见,他一般很少采纳,或者根本不采纳,但豪斯上校的屡屡进言总能得到威尔逊的认可。后来豪斯还当了副总统。

    豪斯上校曾经说:“我认识总统之后,发现了一个让他接受我的建议的好办法,我先把自己的建议不经意地透露给他,让他产生兴趣。这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

    有一次,我去谒见总统,向他提出一个政治方案,可是他对此表示反对。但是过了几天,在一次筵席上,我很惊讶地听到他把我的建议当做他自己的意见提出来了。”

    那么,豪斯上校是否打断威尔逊的意见,证明这是自己说得吗?不,他只追求结果。他常常走进总统办公室,用一种请教的口气提出建议:“总统先生,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您觉得这样做还有什么不妥吗……我们是不是这样……”就这样,豪斯把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了威尔逊,让威尔逊沿着他的思路思考下去,然后,在加以完善后,付诸实施。后来,他还牺牲了很多自己想出的伟大计划,让给威尔逊来获得民众拥戴。

    没有人喜欢被迫地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喜欢随着自己的心意自由抉择,领导也同样如此,让他觉得主意是他自己的,自己的良好的建议就能顺利实施下去,这就是无形中管理领导思想的好方法。

    会说话的人总能得到领导青睐

    【德鲁克如是说】

    下属做任何事都要让上司有思想准备,否则,即便给上司带去的是惊喜也不行,因为这会让上司感到难堪。

    ——德鲁克《管理未来》

    【活学活用】

    德鲁克认为,与上司沟通,一定要掌握一些语言技巧,明白该说些什么,该怎么说,怎样才能说到对方心坎上。看似雕虫小技,却有可能因此改变人的一生。会说话的人,也许他不用赤膊上阵,不用立功请赏,就能仕途平顺,平步青云。

    一位车间主任在厂长前来检查时,一个劲儿地抱怨“地方太窄,连转身都困难”。遗憾的是,他只是抱怨,却没说出自己的意见,这反而令厂长不悦。而副主任则不同,他说:“依我看,这是工具的放置问题——应当找个专门的地方来放工具才好。我注意到那边的原料库,是否能隔出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单间来放置?我算了一下,只需1000元钱就成。”副主任的话一出口,立即得到了厂长的重视,因为他不仅是诉苦抱怨,而是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不久,他就被顺利地提拔为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虽然也明白有问题,但他没有继续思考下去,没有说到厂长想要解决问题的答案。主任的行为就是没有把话说到点上。

    另外,有个好口才,也能让自己逢凶化吉。

    纪晓岚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机智敏捷。有一天,乾隆想找个办法试验试验他的机智。于是,他把纪晓岚找来,对纪晓岚说:“纪晓岚!”“臣在!”“我问你:何为忠孝?”纪晓岚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纪晓岚刚回答完,乾隆皇帝就说:“好!朕赐你一死。”纪晓岚当时就愣住了,怎么会突然赐我一死呢?但是皇帝既然已经开口,只能从命。于是纪晓岚只好谢主龙恩,三拜九叩后,走了出去。

    这时,乾隆心里也很担心:“这个纪晓岚难道真的去死了吗?如果真的死了,那就可惜了;如果不死,他就犯了欺君之罪,我该怎么处置呢?”后来,乾隆想纪晓岚定不会让他自己轻易死掉的,必定会有什么办法解救。于是,他静观其变。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纪晓岚终于出现了。他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扑通一下就跪在了乾隆脚下。乾隆假装严肃地说:“大胆,纪晓岚!朕不是赐你死了吗?你怎么又跑回来了?”纪晓岚说:“皇上,臣是去死了,可是,正准备跳河时,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了,他生气地说,你小子真混蛋,当年我投汨罗江,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而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有为,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就回来了。”

    听到这里,乾隆无话可说了,让纪晓岚去死吧,那自己就是昏庸无道了;如果让他活着吧,自己这个面子怎么过得去呢?最后,乾隆不得不解嘲说:“好一个纪晓岚,你是真能言善辩啊!”

    可见,机灵聪敏,善于表达,更容易获得领导的欣赏。所以,我们应该多注意锻炼自己的口才。多站在领导的角度去说话,往往更能让对方信服;表达口齿尽量清晰,有逻辑,这样才能让领导立刻明白你说话的重点。同时,还要注意分寸,不要让领导觉得你越俎代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