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一棵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张鲜明

    四围山色,几点塔影,一处寺院。远远望去,一柱蓬勃的绿从寺院冲天而起。是大地喷出的一股绿泉吗?细看,是树,一棵娑罗树,在嵩山深处,在少室山麓,在子晋峰下,在永泰寺大雄宝殿前。

    它是树。

    第一眼:大树。树干高过殿宇,树冠如云,遮掩了永泰寺大雄宝殿前大半个院落。走进这院子,这树,猛然跳过来,山一样横在眼前,不由得一惊:好大一棵树!

    第二眼:古树。青石栏杆很文化地将这树拱卫着,就像将一位老人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一把圈椅里。这树,活到了这个份儿上:进入文物保护名录,成为一个景致了。

    第三眼:圣树。树旁,一个制作精美的牌子用中英两种文字讲述着它的来历:娑罗树,佛教圣物,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活见证之一。汉明帝8年,由印度高僧摄摹腾和竺法兰用钵带到中国。北魏孝明帝为其妹永泰公主修寺时,将娑罗树御赐给永泰寺,并由永泰公主亲自栽于寺内,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导游说,娑罗树是佛教“三大神树”之一,释迦牟尼就是从娑罗树下升天的。

    它不是树。

    坐在娑罗树下定神凝视,这树渐渐地虚化,向着遥远的天际飘移、飞升。渐渐地,它就不是树了。

    是什么呢?

    是通向天堂的路吧,我指的是它的树干:青灰,泛白,如一道暗光直上云霄。是树干吗?世界上哪有这样的树干!哦,显然是……大地奔向天空的身影,是嫦娥飘飞的衣袂,是时空隧道,是嵩山向上苍祈祷的手臂,是……对了,是一条路,笔直,坦荡,义无反顾地伸向很高很远的地方,那地方应该是天堂。遥想当年,释迦牟尼应该是沿着这路走向永恒之地去的。

    是嵩山放出的一只梅花鹿吧,我指的是它的树皮:看似毛茸茸的表皮上点缀着块块青白色斑点,宛若一匹梅花鹿安闲地仰望苍天。是的,是梅花鹿。它是嵩山的使者,从天地之中出发,向着深邃的宇宙传达大地的声音。

    是天国的华盖吧,我指的是它的枝条:仿佛得到了某种指令,这树的每一根枝条都恰到好处地伸向天空的每一个方向,准确,生动,均匀,合适;又好像经过最为缜密的计算,枝条们在该分叉的地方一准分杈,坚定,明晰,精确,美丽,呈现出黄金分割的和谐与不可言说的灵气。永泰寺大雄宝殿曾经在这棵娑罗树的正下方,当地老百姓将这树称作“佛爷的凉伞”。其实,这娑罗树更可能是大地伸向天空的神经,是天地之间的天线,神秘的嵩山正是通过它跟太阳、月亮、星星对话。

    是经卷吧,我指的是它的叶子:长长的梭形叶片,七个一簇。这叶片啊,是一叶叶扁舟,要把大地与生灵超度到某个境界去?抑或是大地献给天空的经卷,横横竖竖的叶脉,是只有太阳和月亮才读得懂的天书?当然,也可能就是让芸芸众生来读的,谁要是读懂了它,自然是莫大的造化。

    是浮屠吧,我指的是它的花:乳白色的花序,宝塔状层层叠叠,七层。花开时节,满树佛塔,如莹白的神灯。莫非佛教的某些教义,就来自这娑罗树神秘的启示?或者,佛祖正是借这神秘的花朵,向我们揭示天地的某种秩序?

    是修行吧,我指的是它的根:深深地抚摸大地,像血管,像手指,像朝觐者,朝着心灵追寻的方向,永不停歇地前行。这是在地下,没有光,没有风,没有鸟鸣,只有无边的黑,就像走在地狱,走在炼狱。它紧紧地抓着大地,跟地球一起在宇宙之中游走,然后把思想的成果用枝干、枝条和叶片的形式挥洒到天空去。它用这种方式,让我们懂得“修行”。

    是神谕吧,我指的是它的香气:香,暗香,像无边的湖水,将我们淹没。这气味,是什么呢……哦,对了,是龙脑的香,是“清”。“清”,是一种味道吗?嗯,是一种能量,是一种清洁剂。在这树下坐定,原本混沌、昏沉的大脑,渐渐地如秋天的池塘;原本烦乱、尖叫的心,如一滴墨在清水里一丝一缕地化开,散淡,沉淀,以至于无痕。这时候,心被“清”托举着,上升,上升,到达一种叫做“净”的境界。“清”与“净”在娑罗树的气息中,弥合为通天彻地的一句真言:“清净。”是谁,用这种气息跟我们说话?不是“说”,而是灌注!

    它还是树。

    人们叫它“神树”,但它依然跟其他树木一样,千百年来,从未挪动半步。风来了,它跟其他树木一样摇曳;雨来了,它跟其他树木一样觳觫。春天,它跟嵩山的树木一样发芽;夏天,它跟嵩山的树木一样开花;秋天,它跟嵩山的树木一样落叶。树下的寺院,建了又倒,倒了又建,不知几多兴废,它看着。芸芸众生,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不知几多轮回,它看着。它忘记自己是一棵“神树”,就像山忘记自己是山、石头忘记自己是石头一样。

    至于佛祖在娑罗树下涅槃,它好像已经记不得了。如果真的有那么回事,也只是佛祖在升天之时正想找个合适的地方躺下来,碰巧遇见了某世某代的娑罗树林,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就这。

    至于它曾经像伞一样罩着永泰寺大雄宝殿,是因为人们把大雄宝殿建在树下,就像有人跑到树底下避雨,树不能不让人避雨一样;后来,寺院重建的时候,大雄宝殿不在娑罗树下,是因为人们把大雄宝殿从树下挪开了,就像避雨的人从树下走开了一样,就这。

    至于这娑罗树为何偏偏长在嵩山而不是华山,偏偏长在永泰寺而不是少林寺,也许只有永泰公主知道。其实,永泰公主也不知道,就像她不知道带着娑罗树种子的印度僧人为何来到嵩山一样。可是,它偏偏被种在了这个地方,就这。

    哦,嵩山有一棵树,娑罗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