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一山佳茗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蔡飞跃

    飘零的细雨把梦吹远。

    百鸟的啁啾,叩响夏天的第一道门扉。节气的夏是回了,感德乃至闽南舍不得换季。感德是安溪县的一个古镇,盛产名茶铁观音。铁观音一般春、夏、暑、秋四时采制,偶尔也有少量冬茶。春茶谷雨至立夏采青。雨季从五月出发,终点究竟有多长?我们约会感德的日子,春茶采制接近尾声,踏着泥泞的山路,脚步迈得沉重,茶山云遮雾罩,时而隐没时而显现,心境有点黯淡。

    心情是随时可以转变的,小小细节都有可能。感德山水韶秀,充溢灵性不乏美慧。漫步龙虎桥,徜徉龙通土楼,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惊艳,我的脸庞淡淡写上笑意。坐在石门“都美祖祠”茶会,雨丝在天井里摇曳,茶是厝后茶园采制的,不经意间听说茶树吸入云雾可改良品质,心情的天空阴转晴好。

    石门村隶属感德镇,又称玉湖,顺耳又文雅。“都美祖祠”是石门吴氏二世祖的祠堂,兼做吴真人祖籍地纪念馆。玉湖殿始建于南宋,奉祀保生大帝吴真人,殿里烛光辉映、香烟缭绕,红绿夹拥的石阶蜿蜒一百多级而下,与纪念馆甬道连接。有史书记载,石门是吴真人出生地。祖祠仿泉州古民居“皇宫起”形制,高踞山间平地,天籁之音从远处翩翩而至,四近寂寥而清静。寺庙宗祠里饮茶,茶气多了一份禅意。仰脖一啜,袅袅茶香在唇齿间打转,人平静下来,心中有一泓洁水,映出清晰的倒影。

    我是闻着乌龙茶的香气长大的,亲密接触的是铁观音。我爱茶,纯属闽南人都好这一口。说来惭愧,我素来见安溪茶便饮,分不清感德、西坪、祥华铁观音。过访感德茶坊,茶农劬劳熟记在心。茶女灵巧双手采摘的鲜叶,经过消青、回青、脱青、炒青、揉捻、包揉、文火焙干,成了毛茶,再经簸拣、包装,终成商品茶。茶告诉我,活着要有趣味,茶还告诉我,由生嫩至成熟要经得起痛苦的炼狱。

    茶是草中仙。乌龙茶学名青茶,由青,我想起一些名词:青春、青史……草木累世修炼而成的茶,早已入史。啜茶比喝咖啡高出一筹,三千年歌赋衬托着小小一杯茶。石门小憩,是在游了龙虎桥等几处见证感德茶业兴农的古迹之后,吃茶更有心境了。一粒茶芯有点散淡,七克一袋纳入壶中,与滚水相融,茶给壶注入生命的鲜绿,壶使茶的品质升华。铁观音之色,如绿树如梦痕;铁观音之韵,沉潜心湖不会消失。轻轻举起轻轻放下,品茶如此,行事亦然。品茶让我想起人生,想起如茶一般的人生,不知不觉地陷入沉思。

    搁下茶杯,带走茶香追寻茶香之源,像深山淘玉一样寻找惊喜,像举头观云一样捕捉灵光。一些脚步走得匆忙,一些脚步走得斯文。沉雄的茶山踩着季节的序曲舞蹈,行走的雨丝在茶丛里歇息,那些生命的章节被风逐页打开。

    茶是感德美的化身,一山佳茗照眼明。风摇茶枝,能听出深浅层次:坡底溢出的动静,犹如情侣的蜜语;山顶茶丛的欢呼,恰似琴手弹奏的琴音。躬身静听,心境渐渐澄明。绿象征生命,我仿佛看见先辈撒下的种子,仍在这块土地孕育生机。叶形椭圆、叶厚质脆、叶芽波状的茶丛,满树都是翠绿的语言。感德茶树最高不过半米,犹如娇小的女子,大方地展示着成熟的美丽。我蹲下身来,手捏一枚嫩叶,似有七彩盈握的感觉。闽南女子含蓄,真正茶女用手不用口,放歌茶园的,大都是弄姿荧屏的模特。雨点落在叶面弹出的乐章,快乐流淌茶农的心房。同行中茶的粉丝,一步一个脚印,七嘴八舌热议各色茶种的味趣,茶园里步出红润的欢笑。

    细雨中的山野,散发执拗的香气。雨,不再是愁绪的引柴,而是心池的清净剂。我开心地想象着,大胆为月下的茶园构图:月光浅浅,勾勒出茶山少女般娇媚。驼队样的峰峦,影影绰绰。天籁微起,仿似清曲回荡。那感觉,如品青茶或梵音,白日里幻化出的韵致,不失淡墨样的古意。

    欣快让心灵没有距离。云是天空的形容词,雾是地面的云,云雾的拥抱,茶质上了一个档次。我久久驻足,是变幻莫测的云雾管住我的脚步——那云朵,时而像悠闲的羊群,时而像奔腾的骏马。而雾呢?并不太浓:远处的,把崇山包围得只露出青峰,宛如汪洋中的小岛;近处的,只若少女的纱巾,隐约地遮起峻岭俊俏的脸庞……山岚,又一次澄明我的心境。我知道,眼前的山岭,绝非仅止是一幅具象的景致,它更像一个梦境。

    茶是平凡的,但佳茗不平凡!没有合适的朝向、海拔、土壤、天时,茶成不了佳茗。晋江是泉州母亲河,它的源头西溪发源于感德太华山,独特的地理,养壮了感德千年产茶史。目光,盘桓绵亘的茶山,披读岁月深处的一抹葱绿,一株株茶树,写上了生命的坚韧,它们用油绿絮语向我透露珍藏数百年的秘密:感德先民心神真正融入茶园,南宋诗人谢枋得居功至伟,在他感召下,人们懂得以茶养家,前呼后拥上山植茶,一些人食能果腹,一些人有能力修桥造厝。连绵的茶山,绽放着生命的芬芳,抒写着一曲曲劳动史诗。为褒扬他的功绩,当地尊他为茶王公,明成化年间兴建了茶王公祠。当我听到感德不久前评上“中国茶叶第一镇”,心湖漾起惊羡的水花。我确实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记叙过程的艰辛,还是记住荣膺这个称号的“十宗最”。

    中国茶文化从《茶经》蜿蜒走出,在我记住谢枋得的这个初夏,也记住了茶圣陆羽。感德茶文化与安溪其他产茶区同出一脉,显示出一种雍容,时下风生水起的“茶王赛”,源于民间的“斗茶”。我喜欢“斗茶”胜于“茶王赛”,“茶王赛”过于庄重,熏满泥香的“斗茶”不拘礼节,座位不分尊卑,氛围宽松平和。新茶登场,投缘的茶农自带顶级茶叶、炭火、茶壶,于人稠处聚集。评上“茶王”的,脸上就有贴金的荣光。

    安溪茶文化的精髓是茶艺,在宽敞气派的“一品茶都”,我领略到茶艺的气韵。悠扬的背景音乐中,旗袍小姐云鬓高盘、鲜嫩如花,纤纤素手把“沐霖瓯杯、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观音出海、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啜甘霖”演绎得出神入化。旅伴们闻香徐啜,甘茗吸进胸腔,余香留在齿颊,一种音韵快活舒展,品味中得到茶文化的熏陶。

    震撼,海一样深的震撼,来自这方土地敬茶爱茶的情景:山上茶绿,山下茶香,这家店铺专卖茶叶,那家店铺非茶不卖,氤氲的茶香比任何语言更能抵达内心……感德归来,那块热土长成的茗香,日日游走我的居室。

    魂入感德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