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雪-徒步越岭寻水源 飞马上街排纠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游酢回到汉阳休息几天,便到了朝廷规定的正式上班日子。

    他到城中查看了一遍,城中治安平静,居民安居乐业,环境卫生也比以前好了些。不过因为处于春节,物价比平时略涨了些。过了两天,他又去府学、府库走动查看,情况也正常。

    新年的一切都顺利,他心里觉得踏实。

    一日傍晚,游酢上街散步,来到莲花湖边,看见许多市民在公园里游玩,他也进入逛逛。突然,一个人走过来说:“游大人,我正想去找你呢。”他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原来是公园边居家的庄老汉。他走上前握着老人的手说:“老伯,是你呀。新年好!你老有什么事情,请讲。”庄老汉说:“游大人,实在不好意思,当初我思想不通,不肯搬迁。近来我想通了,只要府里肯按照那时讲的价钱给我,批给我一块新地,房屋盖好我家就搬迁。”游酢听了觉得奇怪,问道:“老伯,你家可以照样在这里居住,我们没有一定要你家搬迁。”庄老汉讲:“游大人,我知道你仁慈宽厚,你们没有要赶我家走。你是外地来的尚且能够为这里的老百姓着想,我是当地人不能为自己家乡做点贡献,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我觉得公园是大众公益的场所,自己一家人赖在这里太自私了。为了公益的事情迁家,我想祖宗也不会责怪我的。所以,我决定迁走。”游酢听到这里,称赞道:“老伯,我代表府里和汉阳的老百姓谢谢你。原来的价钱一分不少照样补偿给你家,你家所要用来盖房屋的地皮只要没有纠纷的,可以批给你。另外,你家有什么需要府里帮忙的,我们做得到的可以提出来。”庄老汉说:“太谢谢你了。”游酢答道:“你能够为公益的事业迁家,我应该谢你才对。有空的时候,你就去选宅地,到府里办理有关的手续吧,我会交代有关人员专门给你办理清楚。”庄老汉说:“到我家喝一杯吧。”游酢答道:“天时已经不早,我该回家了,下回再来拜访你。”

    第二天,游酢到府里上班时,叫来司户参军把庄老汉自愿提出来搬迁的事情讲了一遍,交代道:“你要亲自给他办理好相关的手续,迁移的补偿方面价钱照给,其他可以照顾的适当给予关照。”司户参军应道:“请大人放心,在下一定办好。”

    清明节后,游酢想到这时候乡村差不多都开始平田、插秧了,于是决定出去走走。

    游酢穿着便服,头戴斗笠,带着一个差役出了门。差役问:“游大人,今天去哪儿?”游酢说:“北郊。”

    汉阳城的北郊外,一望无际的平坦绿色田野上到处是人,农民们有的戴着斗笠,有的在赶着牛犁田,有的在挥着锄头锄田,有的手握着铁耙在平田,有的田里长着翠绿的秧苗,有的田里还长着去年留下来的稻头。可是,远远望去有一大片的田荒着。

    游酢走近一个老农的身边,问:“前面的那一片田为什么荒着?”老农看见他年纪大,身后还跟着一个青年,不知眼前的人什么来头,但还是回答了:“没有水呀,那一片田叫‘望天田’,有雨就种粮食,没有雨就荒着。这两个多月老天滴雨不落,田裂成狮子口那么大。”游酢又问道:“那边没有水圳吗?”老农又回答:“水圳也干了。”游酢说一声:“谢谢。”往那一片田走去。

    近了,那片田果然龟裂得厉害。游酢伫目而望,这一带地形略高于附近的田地,沿水圳所来的方向望去,尽头是一座小山,那山虽然没有什么树木,只看见一些小草,因而想到:有山必有水源。于是,他对身边的差役说:“我们过去看看,究竟怎么样。”

    两人沿水圳而行,约半里地终于到了头,却不见一滴水。差役问:“大人,怎么真的没有水?”游酢站住又想到:难道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他抬起头,又往远处看,小山的背后还有一座山,于是说:“再往前走。”

    翻过小山,这时看见另一座山树木葱茏茂密。游酢欣喜地喊道:“有了!”差役问:“游大人,你说什么有了?”游酢兴奋地告诉差役:“前面的山有树,说明就有水源,后面那一片田就不怕没有水了。”差役问:“两座山相距很远,水怎么引过去?”游酢说:“这你不懂,以后就会明白。回去吧。”

    回到了家中,游酢吃过饭就派人把司户参军叫来。

    司户参军问:“游大人,什么事情这么紧急?”游酢说:“你坐下,慢慢跟你说。”于是,他把上午查看“望天田”和水源的事情说了一遍,接着交代:“怎么把水引到田里,是解决那片田地目前供水问题的关键,你得抓紧去解决。但是从长远来看,靠田地附近的那一座小山必须种植树木,有树木蓄水,就会有水源,田地便能够耕种,长出粮食来。”司户参军听了,感动地说:“大人,你真够劳心,这么大的岁数还如此不辞劳累地找水源。”游酢说:“这有什么办法,我们吃的朝廷俸禄是老百姓供给的,只要为官一日,就得尽一点绵薄之力。”

    司户参军离开之后,游酢亲自带一班人马又去查看了一遍地形,而且在第二座山找到了水源所在。司户参军回来,向游酢做了汇报之后,说:“从后山引到前山工程很大,需要动用近百人马才行。这个问题怎么办?”游酢回答:“你回去拿出一个最佳的引水方案来。人马问题好办!眼下,农民们都在抢播、抢种,把厢兵和乡兵都调去。”

    司户参军回来找部下商量并策划了引水方案,送到府中递给游酢。游酢看了,说:“方案可行。但是,抢播、抢种要的是时间。我看这样吧,一边先用槽把水引到水圳,保证农民能够种上水稻,一边挖水圳,等水圳挖好,槽便可以不用了。”司户参军听了说:“还是大人考虑得周到。”

    几天后,一大批厢兵和乡兵都扑到了工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始开山引水。

    半个多月后,那一片“望天田”终于有了水。田地的主人们,开始锄田、播种。

    立夏后。

    清晨,大雾弥漫。整座汉阳城沉浸在一片白茫茫的雾海中。游酢起床后,见到这个模样,心想:夏雾晒死人,今天的太阳一定很大。

    果然,吃过饭后,太阳一出来阳光就非常的刺眼。汉阳是个大火炉,一到盛夏气温就更高了。

    游酢吃过早饭,又穿上便服出门去。

    来到了“望天田”,他站在火热的太阳下,看见一片绿油油的禾苗和水圳汩汩的流水,听着田里哗哗水响声,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天汉阳城内忽然出现了一大群乞讨的人。有的是孤独老人,有的拖儿挈女,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疲惫不堪的,白天在街头巷尾或走动着向过往的行人乞讨,晚上坐在街边、台阶上,人家的屋檐下过宿。

    汉阳城的差役看不惯,又怕影响地方的市容和治安,要将他们赶走。可是,他们赖着不动,差役们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走开。

    第二天,城中的居民有人接二连三地来到县衙报案,有的反映不少乞讨人趁人家没有人时进屋偷饭菜吃,有的反映晚间家门被撬、财物被偷,强烈要求把乞讨赶走。

    第三天早晨,又有一批居民来报案,并且有人叫嚷:“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吗?”知县听了大为恼火,立刻叫差役来,命令道:“你们去把那些难民都赶走,一个都不准留下。”差役说:“老爷,我们前天就赶过了,他们赖着不走。”知县正在火头上,听了说:“赶不走,你们就走人,别当差了!”捕快应一声:“是!”带着差役们出了县衙。

    这一回差役们出来,大声喊叫:“你们快滚,不走我们不客气了。”怕事的开始动摇要走,可是见大多的人都不动,于是,也冷静下来原地不动,有的不怕事的还骂骂咧咧起来。捕快见状,大声说道:“你们这些乞讨人,白天讨,晚上偷,太不像人。还不快滚回家去!”差役们开始挥起棍棒喊道:“你们快走,不走别怪我们。”一个老人站起来,大声说:“我们谁晚上偷啦?你们血口喷人,诬人清白,我倒要上你们的县衙讨个说法。”捕快说:“咦,我们就是奉知县老爷的命令来赶你们走的。”老人吐了一口口水,骂道:“呸!这样的知县有人性吗?还不如狗呢。”其中的一个差役发火了,上前举手掴了一个老人一巴掌,周围所有的难民见了都涌过来,有个喊道:“当衙差的敢打人,打死他再说。”其他人跟着喊:“打他,为老人出口气!”难民很多,而且来势汹汹,很快把打人的差役包围在中间。差役们见势不好,怕同伙被打,捕快喊道:“兄弟们,上!”差役们便死命往人群里冲闯进去。

    眼看一场恶斗就要发生了。这时,突然一个洪钟般的声音传来:“大家住手——”所有的人寻声望去,一个六十多岁身着官服的老人飞马前来,差役们一看都傻了眼,捕快忙喊住差役:“兄弟们住手,府老爷游大人来了!”难民听说来了大官,也都静了下来。

    游酢飞身下马,人群中让开一条道。游酢走到人群中间,愤怒地狠狠瞪差役一眼,大声训斥道:“你们用这样粗暴的方式对待外来的逃荒的兄弟吗?都退下!”差役们听了只得退下。游酢询问了身边人事情的经过,他扶着老人,说:“老人家,外来的兄弟姐妹们,我没有管理好这个地盘,致使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给老人家和大家赔礼了。”游酢命令捕快:“你给老人磕三个响头,给他们赔礼道歉,带老人去验伤医治,负责一切医药费,并且付给营养费。回去,再叫你们知县好好处罚你。”捕快只得起来,说:“老人家,我对不起你。你原谅我吧。”给老人磕了三个响头,老人心善,见太守这么通情达理,说:“府老爷大人,我伤得并不重,只是伤着了皮肤,给一点吃饭的钱吧。”游酢听了,对捕快说:“你们现在袋子里有多少钱统统掏出来,给这些逃荒的兄弟们当生活费。”差役们纷纷从衣袋里掏出钱,放在老人脚下。知县赶来了,问明了情况,见到情景,也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所有的钱放在地上,走到游酢面前说:“老父母在上,在下只是让他们把人赶走,不曾想到会变成这种局面。”游酢大声说:“你下令赶人,必然如此。做事怎么可以这样轻率!”知县应道:“在下知罪。”游酢不理睬他,对老人说:“老人家,钱你先拿着,剩下的分给兄弟们。大家好好回去营生吧。”老人感激地说:“谢谢大人。”他弯下腰只拿了几个钱就走了,游酢对捕快说:“剩余的,不论大小按照人头均分过去。”

    其他难民拿了钱也一一走了。

    事端终于平息了。游酢舒了一口气,对知县说:“治理港口城市要比山区小县复杂得多,今后处理类似的问题一定要慎重,绝不可简单、粗暴。否则,会闹出大事的。”知县听了,应道:“是,在下一定谨记大人的教训。”

    朝廷颁布施行赵佶亲自命名的《政和五礼新仪》。原来,赵佶认为礼仪应当追述三代之意,目前所沿用的唐代所修“开元礼”已不适合新的形势,不足为法。因此,他于政和初年亲手撰写成‘冠礼沿革’十一卷交给议礼局,命议礼局据此重修五礼。政和三年正月,新修五礼完成,包括目录六卷在内总共为二百二十六卷。所以,郡里向下属传达、贯彻《政和五礼新仪》。因为礼制关系到官员与上下级交往及其日常工作行为,游酢亲自召集同僚、下属进行学习、讲解,提出具体的要求。

    几天后,游酢考虑到《政和五礼新仪》也关系到民风的改良,所以另外又召集当地的乡绅进行一轮学习。

    这个月,朝廷的小报载:皇帝下诏文,置道阶二十六级、道官二十六等。游酢知道,赵佶信道教完全是荒唐之举,加上自己跟道教毫无瓜葛,看了一笑了之。

    到了五月,天气已经无比的炎热。游酢没有什么事情,只躲在郡府里看些案牍,空闲时临池练练书法。

    一日,黄州太守来访,适逢游酢去荆州办事,张汝明与当地的乡绅们在座谈。黄州太守问道:“你们游大人治理得如何?”其中一名姓李的乡绅回答:“游大人常常召见士子讲明性理道德之学,立身修己之道,故一郡风俗醇美。实乃我郡之福。”另一姓赵的说:“是的。游大人春风化雨,郡中被感化者不知其数。”张汝明也说:“游大人非但善理政事,亦颇关心民情。”黄州太守叹道:“可惜朝廷不会用人。游大人与我联名上疏请求修复安国寺一事,惹怒了蔡太师,我两人恐怕要坐冷板凳了。”张汝明问道:“为何有此事?”黄州太守说:“那安国寺乃老宰相韩魏公韩琦早年的读书处,蔡太师与韩魏公有宿怨,游大人写有《韩魏公读书堂》一诗,不想这首诗被手下一个小人看见抄送到朝廷,因此蔡太师大为不高兴,说‘游酢也忒胆大,敢吟诗怀旧!’鄙人朝中有个表亲那天在场,事后托人嘱咐我小心提防遭受报复。”

    游酢回来,张汝明将黄州太守讲的《韩魏公读书堂》一诗的事情说了一遍。游酢听了说道:“怕什么,大丈夫敢作敢当。顶多又派我去守宫祠。”欲知后事如何,且看后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