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满族风俗之我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在宫中逗留的这些日子中,因为赶上几场盛典,例如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万寿日,中秋节以及其他的日子,总有许多王公大臣家眷们进宫觐见太后,我便有了许多机会和她们接触,甚至可以把盏欢笑,倾诉心扉。比如常常进宫的庆亲王的格格、几位亲王贝勒的夫人,老醇亲王的遗孀及女儿们。

    已故的总理大臣荣禄有一位遗孀,叫做瓜尔佳氏,也经常进宫,这位可怜的女士一年内先后失去了丈夫和儿子,悲伤憔悴,几近于疯癫。

    总的感觉,这位瓜尔佳氏并没有什么魅力,太后对她也不见有多少宠爱,只是太后念其情景悲凉,特别关照她。荣禄夫人膝下有一名养女,业已长大成人,嫁给了光绪的弟弟醇亲王载沣为妻。因为光绪并无子嗣,如果他们能生下儿子,倒很有希望将来入承大统[6]。

    按照宫里的规矩,凡王公之家娶亲后,其姑母或是最近的女亲,应带其进宫,朝见太后与皇后。这与英国的贵族新娘也要朝见女王、王后大抵相似。进宫之日,新妇总要盛装打扮,坐上红色的轿子,来到宫中。这种场合,新人必会打扮得珠光宝气,相比较下,满族的礼俗规矩不比汉族那样有许多繁文缛节。就拿首饰来说,有的汉族贵妇要在胳臂上戴上十五对镯子,发髻上插满各式各样的珠宝,简直再无立锥之地。

    进了宫后,新妇先来到太后面前,行礼参拜,叩谢太后赠赐的礼物。有时太后会将妇女应遵守的礼数一一告诫于她。参拜完太后后,新娘便到皇后御前朝拜。之后再由皇后和格格们领着,在宫中参观游览,共进午餐,直到下午三点左右,才结束朝觐。

    这些女孩,大都青春年少,有时我会很奇怪,为何她们年纪轻轻,便迈入婚姻的殿堂,之后相夫教子,失去自由的乐趣。不过据我观察,东方的女性,大都结婚极早,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不同的缘故吧。

    这些新妇进宫时,总会受到皇后热情地接待,大家欢庆一堂,其乐融融。我借机对这些新妇进行观察,觉得以光绪幼弟的妻子最为艳丽,容貌秀美,举止大方,在各方面都胜过她的婆婆,醇亲王的福晋。

    由于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满人重男轻女的观念颇重,他们把没有男丁视作家庭的不幸。即使女儿长大成人,也享受不到与男子一样的权利,甚至不能参加对祖先的祭祀。当然,满人的风俗与汉人还是有所不同的,起码未婚的女子在自己家里是极为自由的,而且有一定的家庭地位和独立人格。中国驻华盛顿大使伍廷芳曾经告诉我:“美国未婚女子在家中的地位如此之高,我纵观世界,鲜有能及者,唯有满人家的姑娘,可与之媲美。”

    此话绝非妄言,满人的女孩只要未婚,在家中便享有一定的权力,甚至不亚于她的兄弟,比起她的嫂子,地位更高。纵使她的嫂子年纪比她大一倍,或者长嫂进门时她还没有出生。

    有时,少女的权力地位甚至高于其母亲。究其原因,想来其具有父系这边的血统,而其母亲、嫂子则没有家族血统。她不仅有一定的家庭地位,甚至在财产分配上也享有一定的权力。如果没有长女的同意,其父亲便不能随心所欲地将家庭财产分配给儿孙。其在娘家,可以管理家政,教育晚辈,其嫂不得干涉,因为她与她的兄弟有一种天生的血缘关系,在这个家庭中自然有说话的分量。而她的嫂子却只能算个“外人”。即便是其出嫁之后,回到娘家时,也不减当年,在处理家事上拥有很大的权力。想来,这是因为满人对血缘关系更为看重。

    未婚的满族女孩不仅在家庭中享有自由,在社会生活中也比其他的东方民族较为自由。她们可以和外界自由交往,不怎么受到礼法的约束。虽说满族妇女的文化水准比不上汉族妇女,但是她们的社会交往和处事能力却极高,她们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言谈举止不失礼仪,待人接物非常大方得体,大有欧美女子之风。我与她们交往,颇为开心。

    一个满族少女的婚姻有很大的自主性,她们不会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如果不愿意出嫁,尽可以留在家中,依然受到别人的尊重。不会因为无所归依而变得凄凄惨惨。相反,到了晚年,人们还会为她立一座牌坊,以表彰她一生的贞洁操守。

    如果某位女子步入中年,忽然想结婚了,别人也不会有所非议,因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在大内便碰见一例,一般说来,进宫朝觐的新妇多是年轻女子,但有一次我见到一名四十二岁的新娘。这位姑娘的本家侄子都已长大成人了,许多还是她抚养长大的。她在四十岁之后,忽然产生嫁人的想法。于是,她便嫁给了一名官员,这位官员两年前妻子过世,留下许多孩子,这位官员也想娶一个贤内助操持家庭,抚育子女,所以一经别人说和,两人便成了夫妻,过得倒也美满。不过如果这位妇人曾经立誓要终身不嫁,家中早已为她备下了贞节牌坊,倒也说不定呢。

    进宫朝见太后的贵族子弟一般不会超过十七岁,因为过了这个年纪便是成人,奏请之后得到恩准方能进宫。以往王公大臣进宫听戏时,虽与太后同坐一堂之中,但皆有垂帘阻隔,彼此之间互不能视。只有那次欧洲的马戏团进宫表演时曾经破过例,因为那天在草地上举行,垂帘隔阂多有不便,我也因此能够对那些王公大臣们作一番仔细的观察。

    一般说来,满人的体格要比汉人健硕一些,体力也较强一些。想来他们是靠征战起家,比较看重武艺,许多人自小练习弓马骑射,不像汉人那般重文轻武。据专家考证,马球这种运动,是英国人从印度学来的,而印度的马球运动又是来源于东北亚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现在,马球运动依然在满族人中盛行,但我从没见过。不过我曾经见过一些满族贵族纵马扬鞭,绝尘而去,尽显其马上英姿,想来打起马球来也不会太差。一个满族贵族继承爵位以后,便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主要是弓马骑射。尚武的精神,使得满族人的先祖从亚洲东北一隅崛起,迅速地征服了中国广大地区,建立清朝。然而,正如同匈奴人当年占领欧洲以后便失去了尚武征戎的精神,变得孱弱起来。现在的满族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朝廷上下早已是文恬武嬉,一片萎靡之象,不复当年入关时的景象了。

    满族人身着长袍马褂,薙发垂辫,这都是当年征战生涯留下来的印记,他们入关后,也强迫汉人做此种打扮,所以单凭衣着上是分不出彼此的。清一色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筒靴。夏天戴着草、藤编成的凉帽,冬天则戴着皮帽。从皇帝以下,每一级都在帽子上镶嵌不同的宝石,以显示其身份。比如皇帝的朝冠上镶嵌着东珠,一品大员是红宝石,二品是镂花珊瑚。同时能彰显身份的,还有顶戴后的花翎,这些花翎使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

    满族贵族,在冬天都会穿上皮毛大衣,贵重者如黑貂、紫貂。但是中国人的习惯,是将有毛的那一面穿在里面,做衬里用。颐和园上演马戏的时候,天气还比较暖和,很多人还穿着夏服。绫罗绸缎突显无比富贵,许多人衣服上都绣着双龙纹饰,衣服的前摆垂到膝盖以下,玉带束腰,因为很多人操习弓马,年纪虽高,身材却不容易走形,显得极为匀称。至于一些纨绔子弟,总喜欢弄些奇装异服穿在身上,显得颇为轻浮。这种人,素来不为太后所喜爱。

    男子的腰带非常华贵,即便是平常穿着,都很有讲究,腰带佩系用红香牛皮所制,饰金花银环,缀有银质花纹佩囊。挂环上系挂刀、荷包、罗盘、牙签筒、火镰袋之类的东西。这些可是一个有身份的人必不可少的物件。中国人又是如此喜爱玉,只要有条件,几乎无处不用玉来作装饰,帽子上、腰带上、衣服上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看到有些人腰间戴着一枚玉佩,晶莹剔透,圆润光滑,实在是一件珍宝,而玉的主人,也将其视作自己的性命一般。

    至于满族妇女的服饰,和汉人大不一样,她们身穿长袍大褂,如同男装,只是腰间并无束带,从肩到腰,无什么变化。看来汉人细腰的风俗,并未被满族女子接受。

    纳妾的风俗,通行于汉人和满人之间。纳妾,在基督教社会,是非法同居,然而在中国,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这是中国的文化。当然,一个男子只有一个妻子,其余的只能称为妾。妾在家庭中的地位远远不如正妻,绝不能与正妻平起平坐。

    以我之见,中国男子如果有足够的财富,自然可以纳妾,但这并不是社会的主流。一个男子一旦成人,便会在父母的安排下成婚,所娶的女子,大都是来自门当户对的家庭,一旦娶进门,便是结发妻子,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社会上都被认可,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可撼动。其后男子所纳的女子,都以妾视之,无论主人宠幸与否,都不能凌驾于正妻之上。而妾,一般是男子自己选择的,也许这样更富有感情吧。

    妾的出身,多是穷苦人家,但也有来自大户人家的,只因家道中落,度日维艰,不得已做了人家的妾室。当她进入夫家后,事事都要听婆母(如果尚在的话)和主母(正妻)的支使。在她们面前,不得随意就座,不得大声言笑。如果妾生了孩子,其子女则称正妻为母亲。主母对家中事务拥有决断的权力,妾决不能稍加干涉,只能唯命是从。不过,主母很少滥用职权。

    在欧美人看来,中国的女性如此凄惨,实在可怜又可悲,并会引出无数的麻烦纠葛。然而,据我观察,妻妾制度在中国大行其道,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因为中国的房屋格局,很适合妻妾制度。妻妾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院落中,见面的时间亦比较少。能够和睦的相处在一起,情同姐妹。所以尽管正妻在家庭生活中处于绝对的领导优势,但并未引起其他妾的嫉妒。

    如果一个平民的女儿嫁到地位显赫的家庭中,即便是做妾,也是一件高兴的事。若是能入宫为妃,那更是天大的喜事,甚至是整个家族的荣耀。因为她极有可能生下一个男孩,而这个男孩以后也极有可能成为皇帝,这样一来,这个家族便成为皇亲国戚了。而且母以子贵,皇帝的生母在宫中的地位前后也有了天壤之别,只比先皇的皇后地位略低一点,却在其他任何嫔妃之上。

    另外,如果皇后去世,皇妃也可被册封为皇后。后妃在大内的称呼,皆为“娘娘”,一切用度,大抵与皇后相仿,只是唯皇后方能穿正黄色的朝服,皇妃只能穿橙黄色的服饰,这种礼制极为森严,不得逾越。

    清宫有规定,凡满族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选中者,留在宫里随侍皇帝成为妃嫔,或被赐给皇室子孙做福晋,未经参加选秀女者,不得嫁人。挑选秀女的目的,除了充实皇帝的后宫,就是为皇室子孙选婚,或为亲王、郡王和他们的儿子指婚,重要性自不待言。考察时,皇帝和太后(如果还活着)会一同选阅,其程序和选后一样严格。公开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其中,门第又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入宫之后,各自有居住的场馆,一切行为都要服从皇后的安排,相得益彰。

    光绪皇帝便只有两个妻子,一个是隆裕皇后,一个是瑾妃,她们居住在不同的宫殿中,相处倒也融洽。至于慈禧太后,她本是咸丰皇帝的妃子,只因为咸丰生下了唯一一个儿子,地位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致有今日之境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