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成为美国的第16任总统,住进了白宫。几乎每个晚上,都有正式的宴会。
已经成为第一夫人的玛丽终于实现了少女时代以来的梦想。穿着盛装周旋在达官显要之间,是她最开心的事。
但是林肯的心情却很沉重,在他就职的第二天,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萨姆特堡是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的一处石制防御工事。自从联邦政府设在南方各州的机构陆续被南军占领之后,他们已进逼到这个要塞来了。
安德森少校率领士兵顽强地防守着,但是粮食已经不够了,这样下去,这个要塞终有一天会失守的。因此,安德森少校来信请求政府派军支援。但是如果政府派了军队去,一定会与南方军队正式起冲突,这样一来,战争就无法避免了。
“政府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只能放弃这个要塞。”出任林肯内阁的共和党元老休瓦特如此主张。
“如果退出了这个要塞,南方会轻视政府。”林肯认为应该运粮食到萨姆特堡去接济军队。
4月12日,运粮船即将抵达萨姆特堡。就在这个时候,萨姆特堡遭到南军炮轰。守军沉着应战,坚持了两昼夜后,终于弹尽援绝而被迫投降。
占领了要塞的南军,立刻烧毁了合众国的国旗。
“萨姆特堡沦陷了!” 消息很快传到北方。
南方果然以武力背叛了合众国,现在北方不得不奋起应战了。兄弟之间居然兵戎相对,一直期望着和平的林肯只好忍住眼泪,下定决心。政府立刻召集志愿兵。
“我们要为美国的自由而战!”北方的年轻人纷纷加入义勇军。
南方也加紧各项准备。本来一直持观望态度的中立州弗吉尼亚,也最终加入了南方阵线。南方联盟的首府,设于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
弗吉尼亚州与华盛顿市只隔一条波多马克河。美国就以此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派。炮声不时地隔河传来,华盛顿的市民都很担心,不知道哪天炮弹会飞过来。
华盛顿市通往北方各州的铁路和电线,也都遭到破坏,市民因此更加惶恐不安。
林肯连片刻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他当选总统不过一个月,脸上的皱纹已加深了好多。更不幸的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老三威廉也因病离开人世。前一个晚上还好好的,第二天突然发高烧,不久就停止了呼吸。
“威廉……威廉……” 林肯接到噩耗赶回家去,抱着威廉的尸体失声痛哭。
如果没有战争,一向疼爱孩子的林肯可能会一两年之内都无法恢复精神。但是现在国家处于非常时期,不容许他终日为丧子而忧伤。
战争开始以来,南方军因为早有准备,一直占据优势。北方政府的义勇军没有受过什么训练,总司令麦克莱伦也是个缺乏经验的军人,因此北军接连失利。
“政府到底在干什么?为什么不攻打里士满?”北方的人民议论纷纷,波多马克河的对岸不断传来敌人的炮击声。
7月,政府终于派了三万大军攻进弗吉尼亚州,当时南军就在离华盛顿不远的布鲁兰。北方军来势汹汹,可是因为没有受过什么正规训练,两军刚交战了一天,北军伤亡惨重。
“发动这种没有把握的战争,完全是总统的失误!”一向与总统意见不合的总司令麦克莱伦这样说。
布鲁兰之役,政府军再次挫败,共和党内也有人开始批评林肯政府的作风。财政部长蔡斯是内阁成员之一,也是共和党的元老,他一向与林肯格格不入,在很多方面都与林肯意见相左,因此他也不服从林肯的指挥。
在这种情况之下,北军怎么能战胜团结一致的南军呢?林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由于战势紧急,林肯任命佛里蒙特担任中部地区的军队总司令。这个人年轻有为,很多青年都愿意在他的麾下效命。
布鲁兰战役结束后,佛里蒙特在密苏里州颁布了“解放奴隶命令”。 这个布告如果真的执行,原来保持中立的蓄奴州可能会立即加入南方联邦。林肯总统闻讯,立即致信坚决反对,要求佛里蒙特修改命令,使之符合国会颁布的法令。佛里蒙特断然拒绝。林肯于是以总统权力取消了佛里蒙特的命令,后又将其撤职。
第二年,麦克莱伦也辞职了。这样一来,林肯只好亲自担任总司令,发布作战命令。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令林肯担心的事。因为战争的关系,北方有很多工厂都倒闭了,与外国的贸易也因此减少。南方的情况也差不多,英国因为需要大量棉花,希望战争赶快结束,所以经常供应武器和金钱给南方。
战争拖久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林肯自己也不知道。在这层层的忧虑之中,林肯的内心也慢慢有了一种转变。他想起了佛里蒙特所发的布告。林肯原来的想法是先谋求合众国统一,奴隶问题以后再说。
但是北方有很多人非常赞成佛里蒙特的作法,大家都认为:我们是为了解放奴隶而与南军作战的。现在有了这个理由,隐藏在林肯内心深处的理想,也逐渐被唤醒了。
“即使合众国统一,却不能维护自由的精神,那又有什么意义?这是为了所有人类的自由而战!”
战争继续着,林肯的信念也越来越明显,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已有了奋战到底的决心。
前来参加义勇军的人中,有位年约40岁,名叫尤里西斯·格兰特(1822~1885年)的人,格兰特年轻时曾参加过墨西哥战争,表现十分杰出。
他的领导能力逐渐在军队里崭露头角,不断地受到上司的赏识,终于让他指挥大队人马。格兰特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连战皆捷。
1862年春天,格兰特所率领的部队攻下了南军好几个要塞。这对一直打败仗的北方军来说,无疑是个很大的鼓舞。于是林肯提升格兰特为总司令,正如林肯所预期的,格兰特是个了不起的军事人才,政府军在东部和中部接连取得了胜利。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林肯拟就了一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式的宣言,是在次年的1月1日公布的。
不人道的奴隶制度终于被林肯总统废止了!从第一次看见奴隶市场以来,林肯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项玷污人类历史、违反人道的制度终于被明令禁止。从此以后,再也看不到残酷的奴隶市场了。
但是,北方与南方的战争还在继续之中。如果这场战争无法获胜,解放奴隶的宣言也就没有意义。因此,这场仗非得打赢不可。
此时北军虽然已重振了军势,但是战争的情况并不顺利。为了鼓舞士气,林肯常常骑马到前线去巡视,年轻的兵士看到总统亲临都很兴奋。
林肯看到这些年轻的士兵,想着他们不知何时就会牺牲在战场上,内心里痛苦至极。有天晚上林肯正在通宵工作,侍卫告诉他有位老妇人来求见。
林肯接见了这位年老的农妇,原来她的儿子正在当兵,因为在站岗时打瞌睡,将要被判死刑。
“我的儿子是自愿当兵的,他从小就没了父亲,很孝顺我。一个星期前,他休假回来,不巧我刚好在生病,他天天不睡觉地照顾我,假期结束后他又回到了战场上,结果当晚又轮到他站岗,由于他太疲倦,才会打瞌睡的,他绝不是偷懒。”
农妇的话令林肯很受感动,他对老妇人说:“我想你的儿子是个善良的士兵,我也知道,没有比失去儿子更令人伤心的了,我会想办法帮助你的。”
于是林肯立刻亲自写了封信派人送到前线去,使那位士兵免于遭受死刑。林肯在信里说:“我不愿意让一位年轻的军人白白地死去。我希望由下一代的青年负起时代的重任,使得美国更平等、更自由!”
第二天,林肯还派了一辆马车送那位老妇人回乡。
转折点
战争已经持续三年了。
夏天开始,格兰特将军所率领的部队节节胜利,一直攻到了维克斯堡。这个要塞面临密西西比河,是南军一处重要的据点。北军若能攻占维克斯堡,将彻底切断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的联系。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阿肯色三州的资源和物资将无法再运往东部,缺乏物资补给的南军将无力再战。
正当格兰特将军率军对维克斯堡展开猛烈的攻势时,南方的李将军也率领大军直接攻向宾夕法尼亚州。李将军是美国南方最优秀的军人,他率领的也都是精锐部队。
华盛顿再度陷入危急状态,但格兰特远在维克斯堡,来不及回来支援,因此便派米德将军率领85000人去迎战。
此时南军已打到葛底斯堡,两军就在此相遇,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当时正值深夜,只见一片火光、炮声隆隆不绝于耳。天亮时,两军的伤亡都很惨重,战场上遗尸遍地,血流成河。
第二天情况也是如此。
到了第三天的傍晚,两军都已疲惫不堪,无论是南军或北军,都只剩下一半的人了。
“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 李将军放弃了战斗,开始撤军。
北方军也无力再战,看到对方已经停火,倒头便躺在战场上睡着了。等到第二天早上睡醒,发现没有一个南军,才知道他们已经全部撤退了。
葛底斯堡之役,南北双方伤亡、失踪的人多达5.1万,两军都损失惨重,自此之后,南军元气大伤。
格兰特将军在维克斯堡也取得了胜利。
本来已经失望的北方人,这时有了信心,认为这次战争是赢定了。
这年的11月19日,政府特地将葛底斯堡战场的一隅辟为殉战烈士墓,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
这天的天气晴朗,被血染红的战场铺满了红叶。烈士的家人和北方各州来的人,都聚集在此。
礼炮响过之后,典礼隆重开始。先由合唱团唱诗,接着由林肯致辞:
在87年前,我们的国父们在这块土地上创建一个新的国家,乃基于对自由的坚信,并致力于所有人皆生而平等的信念。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国内战争。我们的国家或任何一个有着同样理想与目标的国家能否长久存在,这次战争就是一场考验。现在我们来到这里,将这战场上的一小块土地奉献给那些为国家生存而英勇捐躯的人们,作为他们最后的安息之地。我们这样做是完全适当的,应该的。
然而,从深一层的意义上说来,我们没有能力奉献这块土地,没有能力使这块土地变得更为神圣。因为在这里进行过斗争的,活着的和已经死去的勇士们,已经使这块土地变得这样圣洁了。我们今天在这里说的话,世人不会注意,也不会记住,但是这些英雄的业绩,人们将永志不忘。
我们应该做的,是献身于英雄们曾在此为之奋斗、努力推进,但尚未完成的工作。我们应该做的是献身于他们遗留给我们的伟大任务。我们的先烈已将自己的全部精诚赋予我们的事业,我们应从他们的榜样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不使他们的鲜血白白流淌。在上帝的护佑下,我们的国家将获得自由的新生,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将永存于世上。
这便是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说。第二天各地的报纸都刊出了这篇演讲词,人民无不为之感动。
不错,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才是美国真正的精神。林肯将这个观念深植在人民心中。只要人类的历史延续下去,就必须继承这种精神。
取得胜利
1864年,是林肯担任总统的第四年。这年秋天又要举行总统选举。
民主党想在这次选举中获胜,因此四处煽风点火,希望对政府不满的人越来越多。
“这场战争,并非全民的意愿!”
“战争还不结束,这都是林肯的不是!”
战争刚开始时,大家都很兴奋,可是拖到后来,双方都感到疲惫不堪。而且因为战争的影响,美国贸易和商业一蹶不振,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苦。这样一来,难免有人会发牢骚。
另一方面,共和党里面也有人早就想入主白宫,这些人正积极地开始筹备。
林肯当然也希望战争赶快结束,如果草草收场,过去的那些牺牲和努力不是付诸东流了吗?那些殉身沙场的人,岂不是死得毫无意义?
这场战争必须持续下去,直到南方投降为止。
虽然在人前总是表现出坚毅不拔的样子,但是林肯的内心却是痛苦万分。
在白宫,总统要处理的事每天都堆积如山。除了听取各地来的战争报告和发布命令之外,还得出席好几个会议,这样忙碌和劳累下来,政府官员都担心林肯会病倒。
“别担心,我是农家子弟,从小干农活干惯了,我的身体像牛一样强壮。”林肯笑着这样说。
白宫豪华的官邸对林肯来说,实在住不惯。当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林肯多半都睡在兵营里,他觉得硬邦邦的木板床比软绵绵的床舒服多了。
玛丽很讨厌林肯这种不像总统的作风,她一直梦想的舞会因为战争的关系无法实现,加上爱子夭折,玛丽的心情很糟糕,她觉得自己好像被放逐到华盛顿似的。
林肯每天要到三更半夜才能忙完,根本毫无家庭乐趣可言。玛丽的失望可想而知。
新的总统选举又开始了,但林肯的声望似乎有所下降。
有人问林肯:“你对竞选连任有什么意见?”
“我现在要做的事很多,没有时间考虑这些。我必须尽力做好我任内的事,不要给下一任的总统添麻烦。”林肯回答道。
1864年,格兰特将军率领的军队节节胜利,逐渐把南军逼到南方去了。南方的农场由于战事而无法继续经营,因此有好几万人失业。
一想到战后会有无数黑人无家可归,没有工作,也没有食物,不知要如何活下去,林肯心里非常焦虑。他在心里计划着将来的一切,根本无暇顾及竞选连任的事。
6月,共和党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举行大会,推选总统候选人。共和党方面考虑再三,知道这正是重要的战争期间,另换人选风险太大,于是林肯再度获得提名。
民主党提名的是麦克莱伦将军,麦克莱伦曾在战争初期出任北军总司令,因与林肯意见不合而离职。从那个时期起他就有当总统的意愿。
麦克莱伦到各处举行巡回演说,并大肆批评林肯的施政。林肯因为无法离开华盛顿,根本谈不上任何竞选活动。
在战场上,格兰特将军发动了最后攻击,准备使南军一举崩溃。10月,北军逼近了南方的首府里士满。这样一来,林肯的声望又回升了,因为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更换总统。
11月投票的结果,林肯再度连任总统。
当大家获悉林肯再度连任总统时,都聚集在白宫前面欢呼。林肯在政坛上虽有很多政敌,但是所有的民众都是他的朋友。
林肯出现在阳台上,向广场的群众说:“承蒙大家信赖我,再度选我,我很感谢。我不是庆幸自己的再度当选,而是深深地感激大家在追求平等、自由这方面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里士满之役一直持续到冬天,李将军此时已经是欲振乏力了。
1月1日,南军的败象日显,北方人都以乐观的心情迎接新年。
3月4日,举行总统就职典礼。这天是个阴雨天,由于此时正处战争期间,一切均以简单为主。但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依然有好几万人观礼。
在宣誓就职后,林肯发表就任演说:“我们对任何人不可怀有恶意,要努力地以爱和正义来完成现在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对这次战争中受伤的人,我们将会给予妥善治疗。对于从战场上归来的、失去丈夫的、失去父亲的人民,一律要给予照顾。同时,我们要尽一切努力,建立起永远的和平。”
林肯以这篇简短的演说,告知南方的人,战争结束之后,他们会得到妥善的安排。
一个月之后,北军攻下了里士满。李将军率领残兵退到南方去,南方政府则迁移到丹威利。林肯接获消息,立刻坐船到里士满。
南军在逃离之前,曾纵火焚烧这个城市。林肯在船上,触目所及,都是断垣残壁,好不容易在一处尚未毁坏的码头靠岸。
刚上岸不久,附近的一处被烧毁了一半的民房中跳出了十几个黑人,其中一位看见了林肯,高声大叫:“啊!这就是林肯,是给我自由的人!”
他洪亮的声音立刻引来了更多的黑人。大家围着林肯,流着眼泪跪在林肯面前,头顶着他的鞋子。
“请不要这样,这是神才能受用的礼节。” 林肯要大家都站起来。
黑人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唱出了赞美歌,歌声里充满了喜悦与感恩。
林肯对他们说:“你们都已经自由了,像风一般的自由。从此以后,美国将不再有‘奴隶’这两个字。大家要珍惜神所赐给你们的自由,努力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们也是了不起的人。你们要尊重法律,遵守神的戒律,感谢神赐给你们自由。”
4月9日,李将军的部队终于在弗吉尼亚州的阿波马托克斯投降。持续了整整四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最高兴的,当然是林肯本人。
最后一天
华盛顿上下一片欢腾,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每一列火车进站,都有无数举着小旗子的外州人,这些人一路上欢呼着走向白宫,向林肯致意。林肯每天都要到阳台上挥手答礼好几次。迎接从战场荣归的士兵时,火车站内更是挤得水泄不通。
4月14日下午,白宫正在举行会议时,格兰特将军回来了,会议变成了欢迎会。
林肯一见到格兰特,便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谢谢你!”林肯含着泪说。
“哪里……”
两个人的对话仅限于此。在南北战争期间最辛苦的两个人,彼此都非常了解,他们无须多说什么。
之后,林肯带着玛丽坐马车去郊游。
自从来到华盛顿之后,这是他们夫妇第一次单独出游。在春光明媚的郊外,两个人谈了很多,提起了肯塔基州、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亲朋好友,尤其是林肯的好朋友汉顿……令他们怀念的事太多了。最后他们谈到了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
五年以来,林肯直到现在才像个父亲。
“我们还要在华盛顿住四年。” 林肯想要趁这段期间,好好重享天伦之乐。
“这四年中,我想到伦敦、巴黎去旅行。”玛丽说。
“四年很快就会过去,然后我们再回到伊利诺伊去,过平静的生活,我再去做律师,为农民服务。”
他们回到白宫时,已是黄昏时刻。夫妻俩和罗伯特、托马斯两个孩子吃了顿愉快的晚饭。
当晚,玛丽想到福特剧场去看戏。林肯觉得很疲倦,但是拗不过玛丽,只好陪她去。剧场就在白宫附近,两人带着拉斯文少校,徒步走向剧场。
他们入场时,戏剧已经开始。场内观众爆满,有许多市民和退伍的士兵。当总统夫妇出现在二楼的观众席时,大家都热烈鼓掌以示欢迎。舞台上的演员也暂停演戏,跟着鼓掌致敬。
之后的两小时中,林肯和玛丽聚精会神地看戏,忘记了一切。没有人发现,有一个人正鬼鬼祟祟地靠近林肯。
这是一个留着长发的年轻人,他掏出了手枪,从背后瞄准了林肯的头部……“砰!”林肯的身体往前晃了一下,滑落在椅子下。
拉斯文少校立刻跳起来追那名凶手,但是凶手取出小刀,挣脱了拉斯文少校的追赶,从二楼的窗户跳下,正好跳在他早就预备好的马背上,在黑暗中跑掉了。
刺杀林肯总统的凶犯布斯原来是一名失意但却极想在舞台上出风头的演员。南北战争结束后,他一直对南方政府的挫败感到耿耿于怀。为了表示对林肯政府的不满,也为了让自己一举成名,布斯决定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刺杀总统。
“总统遇刺了!”
“总统遇刺了!”
剧场内一阵骚动,大家七手八脚把林肯抬到剧院对面的房内。医生立刻赶来,可是子弹已经进入脑部,无法挽救了!
“亚伯……亚伯……” 玛丽哭得死去活来,频频呼唤着林肯的名字。
但是林肯动也不动地躺着,只剩下微弱的呼吸。两个孩子,罗伯特和托马斯,以及政府官员全都赶来了,但是林肯还是在第二天的早上停止了呼吸。
国务卿西沃德也在同一个时候遇刺,但是西沃德较为幸运,他受了重伤,但保住了性命。
这天是1865年4月15日,当噩耗传出时,举国上下一片哀悼。
即使是反对林肯的人,也都对这位支撑着美国的伟人的逝世感到惋惜。
伊利诺伊州开拓地的每个农民,个个伤心流泪,那些由林肯赐给他们自由的黑人更是痛哭不已。
林肯的遗体在玛丽和两个孩子的护送下,运回斯普林菲尔德。5月4日那天,遗体下葬在林肯经常去散步的丘陵上。这个地方,正是他死去的次子的墓地。
亚伯拉罕的一生,就此落幕了!
在肯塔基森林中出生的林肯具有大自然一般的个性。他爱自由、和平,也爱所有的人,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全力贡献于解放奴隶运动,为维护正义而心力交瘁。
自由平等是美国建国时的理想,为了不使这个理想从美国消失,林肯努力地开拓出一条美利坚合众国所应走的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