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成就人生-借助贵人的投机成就人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借贵人之光照亮自己的前程

    月亮自己并不发光,但月亮能借太阳之光,使自己皎洁明亮。千百年来,月亮得到不少文人骚客的赞美、歌颂。借贵人之光并不难,关键是看你能否抓住机遇,与贵人攀上某种关系。

    “借光”对缺乏成功条件的人来说是个有益的启示,以至于民间创造出了这样的俏皮话:秃子跟着月亮走——想借光。

    我国古代有“凿壁偷光”、“囊萤积雪”的故事,描写穷书生刻苦用功,“借光”苦读。现代也有人善于借光,并因此照亮自己的前程。

    原豪门集团总裁陈世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994年12月,中国轻工总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首届中国酒展示品尝洽谈会,陈世增因其非凡的经历,成了美国新闻界采访的热点,甚至连白宫的决策者们也萌发了会见陈世增的愿望,克林顿总统向他发出了邀请。

    据熟知美国历史的人介绍,从华盛顿到克林顿以前的美国历届总统从未单独会见过中国的企业家。

    12月18日,克林顿总统安排陈世增先到白宫参观。19日下午,陈世增又赶到美国商务部,分别会见了商业部长的两位助理及国际商业局局长。这几位掌管商业进出口大权的官员听了豪门企业的介绍,看了豪门画册,品尝了豪门啤酒后,一致欢迎豪门啤酒进入美国市场,并表示:如果在法律上、手续上有困难,一定帮忙解决。

    入夜,副总统戈尔举行圣诞宴会,并邀请了美国的几十位著名企业家。陈世增作为特邀来宾,手持豪门啤酒步入宴会厅,戈尔走到他面前说:“欢迎你的到来。”随之将在场的企业界名人介绍给陈世增。

    盛宴至夜深方散。陈世增让企业家每人带走一些啤酒,回去和家人细细品尝。

    20日晚,克林顿总统和夫人希拉里面带微笑地站在白宫一楼大厅门口,迎候陈世增。

    “请代向中国人民问候,向中国领导人问候……”克林顿说。

    “希望将来在北京欢迎总统阁下。”陈世增礼到话到。

    “将来有机遇,要去北京访问的……”克林顿迟疑片刻,仍不失礼貌地回答。

    善解人意的陈世增又转向风度翩翩的希拉里说:“希望总统夫人有时间到中国访问。”

    “一定去,一定去。”金发披肩的希拉里满面笑容,十分高兴地说。

    接着,在大厅挂有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前,克林顿夫妇和陈世增合影。

    宴会厅内,圣诞树五彩缤纷,圣诞老人幽默慈祥,圣诞乐曲明快轻松,军政要员、企业名流频频举杯,品尝豪门啤酒。此时的陈世增,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人。

    这次会见极大地扩大了陈世增的知名度,豪门啤酒更是在美国大出风头。这次“借光”所起的广告效应远远大于花巨资去做广告。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借光”,更是借出了名堂。

    郑裕彤由于生意发展的需要,准备兴建一个规格齐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会议及展览场所,总面积达40.9万平方米,包括一座高55米的会议展览中心,一幢豪华住宅楼和两幢酒店。从1984年年底论证、筹划、达成协议以来,一切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这样的一个大手笔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郑裕彤迟迟不肯下动工令呢?资金自然不成问题,以郑裕彤的珠宝生意和新世界中心等地产生意来说,可谓资金雄厚,且与港府方面的协议早已签订。万事俱备,现在只欠哪股东风呢?

    就在外人纷纷为此而猜测不定的时候,郑裕彤的“司令部”内已经开始了似乎是临战前的紧张状态。手下人四处奔走,连郑裕彤也经常往返于公司与香港机场。

    谜底终于揭晓,然而却是大出人们的意料——郑裕彤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同一天。

    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这老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了吗?

    大家知道,女王来访在香港可不是一件寻常的小事。因为香港当时仍属于英国的殖民地,女王是英国的最高元首,访问香港虽说不是百年不遇,但也是难得一次。更何况这次来访的时间,是在中国和英国已经就香港1997年7月回归中国达成协议之后。虽不敢说这是英国女王对其殖民地的最后一次访问,但也必定会对香港的未来有重要影响。所以,这次出访,肯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热点,届时,英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机构的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其他国家像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内地等地的记者也会跟踪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单单挑选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与女王唱对台戏可没人敢操胜券。

    当有好心的朋友担心地问起郑裕彤开工的事时,他只是笑而不答。

    郑裕彤对外界的种种传言与猜测置若罔闻,镇定地指挥手下加紧做开工奠基的准备工作。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奠基的日子到来了。这一天,天气特别得好,郑裕彤的职工们个个身穿礼服,精神振奋,奠基现场的大幅标语早已张挂起来,各种彩色气球飘荡在蔚蓝的天空,好一派隆重、热烈、气派的气氛。

    可是,英国女王这时已经莅临香港,港府的官员们全都迎接女王去了,新闻界记者们也都去了,全港所有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在女王的身上,有谁会来注意这块尚未开发的地方呢?除了郑裕彤,有谁会对这儿更感兴趣呢?

    奠基仪式开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最后的谜底才对世人打开——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来参加奠基仪式了!她亲自用铁锨为中心铲下了第一锹土。

    在场人士无不欢呼雀跃,以一睹女王仪容为快。而如逐花不舍的蜜蜂一般追随女王而来的各种记者,纷纷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或是笔记记录下了这令人激动的时刻。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刊读者同时都知道了女王的举动,同时也都知道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郑裕彤。

    这是什么广告也不能够与之相比的宣传效果!

    这是不知多少人想做而不敢做的广告,不知多少人想做而没能做成的广告。而郑裕彤做了,且做得那么漂亮!

    现在,大家都清楚借光的意思了,利用辉煌的贵人之“光”,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影响。这种策略在关键时刻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借贵人之光照亮自己的前程,你想到这一点了吗?

    寻找一个可借的光源照照自己吧,说不定你从不敢想的难事能轻易办成,而你的命运将会从此改变。

    2贵人相助,事事易成

    在攀向事业高峰的过程中,贵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有了贵人,不仅能缩短成功的时间,还能加大你的筹码。

    人生之中,我们对能够提携、帮助自己办成人生大事的人常称之为“恩师”、“伯乐”、“贵人”。

    除非你的运气差到极点,否则,在你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几个贵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顺利,表现不佳,心灰意冷之余,你开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却在这时候推了你一把,设法帮助你跨过了门槛,重燃你的斗志。有句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运”。我们一直相信“爱拼才会赢”。但偏偏有些人是拼了也不见得赢,关键在于缺少贵人相助。

    现代社会所认为的“贵人”,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名门望族,皇亲国戚,权重势强的权贵之人,而在内涵上加以扩大发展,通常是指在层级组织中职位比你高且能帮助你晋升的人。有时你得费心地分辨谁具有这种能力。你或许以为,你的晋升几率取决于顶头上司对你的评语好坏,这观念或许是正确的。但是更高的管理阶层可能觉得你的顶头上司已到达不胜任阶层,因而可能不在乎他的推荐和好恶。所以,不要太肤浅,仔细深入观察,你将会找到能帮助你晋升的贵人。

    有了贵人相助,的确对个人的事业有助益。有一份调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的都受过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的,有80%遇过贵人,自当创业老板的,竟然100%都曾被不同等级,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贵人提携与扶助。

    不论在何种行业,“老马带路”向来是传统。目的不外乎是想栽培后进,储备接棒人才。这些例子在运动界、艺术表演界、政治界颇多。

    古今中外,在名人的成功历程中,总有一些至关重要的人物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施展出自己不负栽培的好手段、真本事,这才是他们把握历史性机遇的关键性的一步,也是他们最终成名的要素之一。

    这其中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一个人要想取得某种成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这些条件的客观方面却往往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接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就像一颗优良的种子不拒绝一块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势必会加速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和著名篮球运动员郑海霞的成长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单田芳是一位深受广大听众喜欢的评书艺术家。调查统计表明,他在海内外的听众已达6亿之众,这确实令人惊叹。

    然而单田芳走上评书事业的道路却是与他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分不开的。

    单田芳出生在一个评书世家。在旧社会,这是一个卑贱的职业。为此,单田芳的父母痛下决心,决定改换门庭,以读书续世。

    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四个年头,新国家的诞生也产生了人的观念和地位的巨大转变。曲艺演员在当时不仅收入丰厚,而且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单田芳的母亲王香桂就曾相继受到周恩来等高层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于是,单田芳的父母重又萌动了栽培他学艺的念头,并动员了评书界的几位前辈,每日以理晓之,以情动之。

    虽然单田芳当时并未料到他将会有辉煌的未来,但鉴于形势,他还是明智地听从了劝告,改弦易辙,并于1954年正式拜著名评书艺人李庆海为师,走上了从艺之路。不久,便声名远扬。

    “文革”开始后,率真耿直的单田芳因口吐真言而受到批斗,造反派的毒打打碎了他的满嘴牙,窝火带憋气毁坏了他的嗓音,以至于“文革”结束时,单田芳已不得不面临再次改行的问题。

    然而,命运又给了他一次绝处逢生的机遇。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女评书演员刘兰芳的一炮走红使得鞍山曲艺团的领导想到了单田芳。在他们的帮助下,单田芳很快被送进医院,经过手术终于又发出了现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沙哑的声音。

    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郑海霞,她的成长更是离不开她一生中所遇到的三个“慧眼识珠”的伯乐。

    第一位伯乐,便是郑海霞的哥哥,他写信给河南省体委,从而引起了上级对郑海霞的重视;第二个伯乐,则是商丘体校的方炳银教练,他初步培养了郑海霞的运动素质;第三个伯乐,就是武汉部队文化部训练处的王新华教练,他把郑海霞带入了篮球运动的殿堂。

    郑海霞的表现的确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因为她懂得把握机遇。她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教练,您说我该怎么做?”然后,她便用行动一丝不苟地去完成。

    把握机遇,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是郑海霞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女变成一名世界级篮球明星的奥秘之一。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假如你是一匹良驹,一定要找到可以相助自己驰骋千里的伯乐与“贵人”。

    3背靠大树好乘凉

    人生之旅充满了艰辛的风风雨雨,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有时未免显得有些孤单,因此,如果能够为自己找到一棵可以遮风避雨的大树,取得成功便易如反掌了。

    烈日当头,为自己找到一棵乘凉之树,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挫折与烦恼。当然,如果你本身天资过人,勤奋有加,那你可以说,我不必依靠他人,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这当然是最好的了,你也不必靠这种方法来获得成功。倘若你自认本领不强,同时也想减少挫折,那不妨找棵树靠靠,靠久了自然能够出头。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如此。

    不过,要找到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并不是轻易就能够做到的,而需要一段时间,因为虽然你看上了某个靠山,对方可能却不一定愿意提拔你、照顾你。你必须在和他往来之间,让他了解你的能力、上进心、人格、家世和忠诚,也就是说,要他能够信赖你!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半年、一年,也有可能更漫长,而你不仅要好好表现,还要在难熬的岁月中等待机遇,应付“大树”对你的考验!

    最后要提醒你的是,当你找到自己的“靠山”与“乘凉之树”后,不能完全倚仗他人来生活,你还得更加努力,只是利用一下他人给你提供的条件罢了。

    4主动和贵人建立友情

    贵人是你生命中的开路先锋,是你事业上的导师。找一个贵人相助,比你做的任何决定都来得重要。因为,借由他们的成功经验、成功模式,能使你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产生非常大的效应。

    选择贵人后,我们还要懂得与他们发展友情。具体应该按以下要求去做。

    (1)尊重对方,严谨有致

    与尊贵者发展友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双方关系,给其以相应位置,充分表现出你对他的尊重。这是对双方关系的确认和定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渴望受尊重愿望的满足,必须严谨有致,不可苟且。

    小许很得一教委领导的赏识,这位领导很平易近人。他与小许并未谋面,但他赞赏小许的才华,便约请小许与他聊聊。小许在领导面前并没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言谈举止,都严谨得宜,很有分寸,注重距离。领导虽性情开朗,多次表示要小许随意些,但还是对小许的举动很赞许,他觉得没有看错人。就这样,小许与那位领导逐步建立了友情。

    (2)切忌奉承,不卑不亢

    尊重是有原则、见真情的。如果不顾原则,另有目的,人格沦丧,不知廉耻,对尊贵者就会表现出阿谀奉承来。这表面上似是尊重对方,其实它与尊重本质是不同的。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夸大其词,别有用心,只能让人反感、嫌恶、痛恨。本来可以建立友情,但因双方失去真情而无法发展下去。我们也不能排除个别尊贵者好大喜功,乐于听奉承话、看媚态。但与这样的尊贵者有必要发展友情吗?

    (3)态度自然,不必拘谨

    尊贵者无论地位,还是阅历、学识,都高我们一筹。与他们交往,常令我们肃然起敬,有时我们还有一种威压感。我们作为平常人,尤其是作为未见世面的青年人,在这种情势下往往显得动作走形,言语嗫嚅,特别别扭、生硬。其实尊贵者也是我们平等的交际对象,也是一种自然的交往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对方,另一方面也立足于自己,守住方寸,保持本色,自然而正常地交往,不必拘谨。这反倒能显示自己的交际魅力,会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尊贵者会乐意与我们发展友情。小斌是有才华、求上进的青年人,他很想与一些德高望重的前辈交往,可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小斌太拘谨了,一副窝窝囊囊、畏畏缩缩的样子,当然让前辈大失所望,怎会与他发展友情呢?

    (4)巧托会配,不可狂妄

    从交往的过程来说,尊贵者是交际的主角,而我们则是配角,处于次要地位。这是交际现状,也是交际规律,是由交往者的身份和交际能量决定的。我们要积极支持尊贵者,热情配合尊贵者,鞍前马后,服从需要,听候调遣。这是合乎交际现实的,不仅不会损害自己的“身价”,而且会取得尊贵者的信任。而如不能摆正这层关系,不恰当地显示自己的能耐,抖弄自己的才华,以至背弃、排挤尊贵者,往往适得其反。小灿总希望展露才华,让一位他最敬重的老人认可他。老人在晚会上唱京剧,虽然唱得不算好,但还是赢得了掌声。小灿便想,此时自己亮嗓子必会让老人有知音之感。于是一曲京剧唱得嘹亮高亢,老人却在台下感到很不自然。小灿虽是善意,但如此“抵”老人,老人还会同他发展友情吗?

    (5)主动真诚,做出姿态

    尊贵者的行为是要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保持一致的。他们一般不会主动与我们交往,而作为平常人,身份在下,地位比他低,自要主动积极,充满真诚,先迈出一步,做出友好的姿态,这是尊长敬上的美德,也是交际的惯例。小文在一次会议上结识了一位有成就的作家,他十分珍惜这层关系,可他是个平常的人,又是小字辈,当然并没有引起作家的注意。但小文视之为自然,更没有赌气,他每逢节日必寄贺卡给这位作家。终于作家记住了小文,并与他有了不寻常的友情。

    (6)求助求教,接受呵护

    尊贵者是力量的象征,在他面前,我们显得很弱小稚嫩,所以要接受并求得呵护。这一则是我们与尊贵者交往所寻求和迫切需要得到的东西,二则作为尊贵者,他也会从中获得施与和扶持之乐,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寻找呵护一要尊重尊贵者的愿望,二要适度得宜,不可仰仗、依附于尊贵者。这包括恰当的求助及一定程度上的求教。这会获得尊贵者的认可,并圆满获取他的友情。小刚对本校的一位知名教师十分敬重,主动拜他为师,经常请教一些问题,求得帮助和扶持。由于小刚尊重他的作息习惯和癖好、秉性,所以每次请教都会有收获。而在这一次次的请教中,那位教师也对小刚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有了很深的友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