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赢吗-赢在细节——别让成功倒在细微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细节是成功的关键,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成功也会与之远离,这种人往往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无法做到真正的享受工作的乐趣,对这种人而言,工作只能用一个累字来形容。人一旦感觉累,便失去了力争上游的精神,这一点对成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生活中,有一些人十分注意细节,他们明白,成功之路并不好走,要认真走好每一步,对待工作时,这种人往往能将小事做细,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于是有人总结说:“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完美。”“成功离不开细节”。

    每天多做一点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少成多,才能完成质的飞跃。这些话一直留在我们心底,让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会创造奇迹。事实也证明,能够成功的人都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每天多做一点点,就可以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有人说环境塑造人,因此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但当我们无力改变环境时,我们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让自己在这个不变的环境下很好的生存和发展。每个人都有潜能,只是很容易被细节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每天多做一点点是成功的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卓越的开始。所有成功人士都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惟一的不同,是他们肯为成功付出一切,细节正是其中之一。

    一个成功的人明白“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的道理,因此,他们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对工作表现出非比寻常的热情,每天多做一点点是他们对自己实现目标的最基本要求。

    每天多做一点,不是语言上的自我表白,而是行动上的真实体现。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这些,我们就会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其实做到这些并不难,例如,比领导要求的上班时间早到一些,利用这点儿时间把一天的工作整理清楚,这样不至于让一天过得混乱;主动地对待工作,不要等着领导追问时才想到工作还没有做完;如果能迟一点儿回家,那么就利用下班的时间把一天的工作整理一下,看看哪些还没完成,需不需要加班,今天哪些工作完成得比较漂亮,哪些做得不够好,哪些需要改进,然后为自己今天的努力奖励一下自己。

    如果每天都能坚持这样,那么会有怎样的进步呢?时间的积累,会让我们发生质的飞跃。不要以为领导整天什么都看不见,其实领导都是有心人,下面的员工做什么他都看得清楚明白。不过,这些努力不只是做给领导看的,关键是自己从中获得了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而且还获得了令人青睐的精神砝码——责任和忠诚,这肯定会增加一个人的分量,让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每天多做—点点”可以运用到所有的领域。实际上,它是使我们走向成功的普遍规律。例如在足球队中会发现,那些多做了一点努力,多练习了一会儿的小伙子成了球星,他们在赢得比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得到了球迷的支持和教练的青睐。而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他们比队友多做了那么一点。

    在商业界,在艺术界,在体育界,在所有的领域,那些最知名的、最出类拔萃的人与其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呢?

    答案就是多努力、多勤奋那么—点儿。    “每天多做一点点”——谁能使自己多努力—点,谁就能得到百倍的回报。

    我们没有义务做自己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但是我们也可以选择自愿去做,这样可以鞭策自己快速前进。率先主动是极其珍贵的,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员,    “每天多做一点点”的工作态度能使我们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的老板、委托人和顾客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注、信赖,从而给我们更多的机会。

    每天多做一点工作也许会占用一些个人的时间,但是,这样的行为会使我们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的信任和需要。

    卡洛·道尼斯先生最初为杜兰特工作时,职务很低,现在已成为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升迁,秘密就在于“每天多做一点点”。

    他说:“50年前,我开始踏入社会谋生,在一家五金店找到了—份工作,每年才挣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顾客买了一大批货物,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箩筐等等。这位顾客过几天就要结婚了,提前购买一些生活和劳动用具是当地的一种习俗。货物堆放在独轮车上,装了满满一车,骡子拉起来也有些吃力。送货并非我的职责,而完全是出于自愿——我为自己能运送如此沉重的货物而感到自豪,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不深不浅的泥潭里,使尽所有的劲儿都推不动。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驾着马车路过,用他的马拖起我的独轮车和货物,并且帮我将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我仔细清点货物的数目,一直到很晚才推着空车艰难地返回商店。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高兴,但是,老板却并没有因我的额外工作而称赞我。

    第二天,那位商人将我叫去,告诉我说,他发现我工作十分努力,热情很高,尤其注意到我卸货时清点物品数目的细心和专注。因此,他愿意为我提供一个年薪500美元的职位。我接受了这份工作,并且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有几十种甚至更多的理由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应该养成“每天多做一点点”的好习惯——尽管事实上很少有人这样做。在诸多因素中,其中两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第一,在建立了“每天多做一点点”的好习惯之后,与四周那些尚未养成这种习惯的人相比,我们已经具有了优势。这种习惯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更多的人指名道姓地让我们为其服务。

    第二,如果我们希望将自己的臂膀锻炼得更强壮,惟一的途径就是利用它来做最艰苦的工作。相反,如果长期不使用我们的臂膀,让它养尊处优,其结果就是使它变得更虚弱甚至萎缩。

    如果身处困境而努力拼搏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如果我们能比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点,那么,不仅能彰显自己勤奋的美德,而且还能发展一种超凡的技巧与能力,使自己具有更强大的生存力量,从而摆脱困境。

    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个人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分内的工作”为由来逃避责任。也许外来的责任会让我们感受到压力,但这种压力也有可能成为我们事业的转机,当额外的工作分配到我们头上时,不妨视之为一种机遇,认真对待,用每天多做一点点的思想来进行自我要求,长时间的坚持,会让我们完成自我蜕变,最终化茧成蝶。记住:不放过每天多做一点点的细节,我们就能在这样的细节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祸患常积于忽微

    细节有多大的力量,没有感受过的人是没有办法说清楚的。祸患常积于忽微,一些看似不影响大局的事情,却因长期的积累,而起到改变事情发展的重要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落实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对于一些细微的事情,麻痹大意是常出现的问题,“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细节入手,才能避免祸患的产生。

    任何事情都是由小及大的,小是小非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古至今,因小事小非而引发的大事情,并不在少数。这种惨痛的历史教训我们要牢记。比如清末的鸦片流行,当时,有远见的林则徐上奏主张严禁鸦片,但却遭到顽固派的中伤阻挠,就是因清政府忽略这样一个小的细节,最终引发了鸦片战争,致使战后鸦片更流毒于天下,危害巨甚。当时,清政府处在“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结果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个又一个地强加在中国人民的头上。这就是由小小的鸦片引起的,如果在刚开始就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事情的发展轨迹也许就会发展改变。我们读历史,不但要知道事件本身,还要透过事件看背后的一些事情。惟有如此,才能避免历史重演。

    后唐时期,有个名叫冯道的人奉命出使中山,途经险地时,他惟恐马失前蹄,坠入山涧,时时小心翼翼,不敢放松缰绳,因此化险为夷。可是,等到了一马平川后,他便放松了警惕,信马由缰,任其驰驱,结果从马背上摔下来,受了伤。由这样一件事,他悟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的道理。同样的,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即使在风平浪静时,我们也要注意身边的变化,大意的结果,只会让自己不断的摔跤。

    也许,这些事件离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因而会被很多人视为意外,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的震撼,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人知常情,也是很多人无法改正的缺点。不要以为事件离我们远,我们便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日常生活中,同样是祸患常积于忽微。从细微处发现问题,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在就餐时,要对卫生格外关注,尤其是夏天,蚊蝇增多,若不慎吃了蚊蝇爬过的饭菜就可能致肠胃感染之类的疾病;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些小孩挑食,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却可导致小孩身体营养失衡,引发各种疾病。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如果不能引起重视,将会为大疾病的产生创造条件。因此,注重细节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从细节入手,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从古至今,有很多细节导致最终失败的事实,《伶官传序》中也有这样的描写,它写的是五代后唐庄宗先盛后衰的故事。庄宗李存勖为实现其父亲“晋王三矢”遗愿,夙兴夜寐,枕戈待旦,浴血疆场,取得了“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的巨大胜利,建立了后唐政权。然而,等到“仇敌已灭,天下已定”时候,李存勖则逸于安居,无忧劳之心,且“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廷”,结果落得一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下场。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深刻揭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的道理,提醒人们要善于吸取历史教训,注意细微之处,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忽微”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这是被时间证明了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

    中国有句话叫“大堤溃于蚁穴”,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引起警觉是很重要的。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曾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话揭示了福祸的辩证关系。居安不能思危,就会忽微,就会出现祸患。不断找出自身的弱点和差距,努力克服它们、改正它们,把一切祸患都消灭于摇篮之中。

    细节错误能够引起大危机,如果不铲除一个小错误,那么错误就会演变成大错误,以至更大的错误。因此,为了避免危机的发生,我们不能忽略微小的细节错误。铭记 “祸患常积于忽微”,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敲响警钟。

    成大事需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一事实的前提下,很好的注意细节,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问题并处理。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不但要在大方向上正确,还要在细节方面下功夫,他们明白忽略细节的结果,就是功败垂成。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一个人的态度问题,而要让这个问题有个圆满的答案,细节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没有任何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从小事开始,逐渐锻炼意志,增长智慧,日后才能做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远做不成大事的。

    现实生活中,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对工作不尽职尽责的习惯,以及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不能出人头地。这也许是我们一生最大的遗憾,很多人为此后悔,但时间是无情的,过去了,就无法再回头。面对这样的遗憾,我们不要灰心,只要生命还在,一切都还不晚。从现在开始,从细节入手,为完成人生的宏伟目标不断添砖加瓦。

    在某大型机构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句很让人感动的格言:“在此,一切都追求尽善尽美。”如果每个人都能履行这个格言,做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那人类社会不知要进步多少!

    一个人养成敷衍了事的恶习后,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这样,人们最终必定会轻视他的工作能力,轻视他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必会带来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做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率降低,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和动力。所以,粗劣的工作,实际是摧毁理想、堕落生活、阻碍前进的仇敌。实现成功的惟一方法,就是在做事的时候,抱着非做成不可的决心,抱着追求尽善尽美的态度。而在世界上创立新理想、新标准,扛着进步的大旗、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都是具有这种素质的人。

    有人曾经说过:    “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是不相上下的。”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败在做事不够尽责、过于轻率这一点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从来不会要求尽善尽美。

    有许多的年轻人,似乎不知道职位的晋升是建在忠实履行日常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的。只有目前所做的职业,才能使他们渐渐地获得价值的提升。也有很多人在寻找发挥自己本领的机会。他们常这样问自己:“做这种乏味平凡的工作,有什么希望呢?”可是,就是在这极其平凡的职业和极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藏着极大的机会。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全部的智力,从工作中找出新方法来,就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而使自己有发挥本领的机会,满足心中的愿望。所以,不论薪水有多微薄,都不可以轻视和鄙弃自己目前的工作。在做完一件工作以后,应该这样说: “我愿意做这份工作,我已竭尽全力、尽我所能来做这份工作,我更愿意听取大家对我工作的批评。” 注重每一个细节,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成大事者均是如此。

    成就最好的工作,需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并付诸最大的努力。英国的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在没有完全准备好要选读的材料之前,绝不轻易在听众面前诵读。他的规矩是每日把准备好的材料读一遍,直到六个月以后读给公众听。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有时为了写一页小说,会花上一星期的时间。

    大事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事情却每天都在发生。但每天都能顺利、妥帖而又快乐地去处理一件小事却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一辈子都无怨无悔,那么成功就会出现在眼前。要知道,任何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完成了小事的部分,大事自然也会完美落幕。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成就大事也需注意细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将大事处理得完美,也惟有善于捕捉细节的人,才能在大事面前,表现的沉着冷静,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注意细节,一点想法改变一生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有些时候,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有可能成为我们人生的转折点,让我们的人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在抱怨自己机会太少,时运不佳,认为这是命运在与自己作对,是上天让自己与成功无缘。在有些人自怜的同时,也经常看到有人一味地祈求和等待,祈求时来运转,等待机遇幸临。那么,机遇真是一种稀有之物吗?机遇就那么可遇而不可求吗?事实并非如此。机遇,是需要我们具有敏锐而独特的眼光才能在它走过时,发现并抓住。

    努力是成功的阶梯,这是毋庸置疑的。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的人做事都非常努力,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只会跟风,没有自己的创意和主见,到头来也只能做别人的副手和跟班。没有主见的努力是盲目的,里面的机遇少之又少。真正高明的人会从平常之处看出潜藏的机遇,在平凡中看出不平凡,这才是聪明人做事的一贯风格。所以,你要想突破现状就先要考虑:“我想做什么事?”或是“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了这种强烈的目标意识,你才会集中精力,并调动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有意或无意中使你所关注的事情有所突破。注意细节,才能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

    哈姆威是西班牙的一个制作糕点的小商贩。在狂热的移民潮中,他也怀着掘金的心态来到了美国。但美国并非他想像中的遍地是金,他的糕点在西班牙出售和在美国出售,根本没有多大的区别。

    1904年夏天,哈姆威知道美国即将举行世界博览会,他把自己的糕点工具搬到了会展地点路易斯安那州。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允许他在会场的外面出售他的薄饼。他的薄饼生意实在糟糕,而和他相邻的一位卖冰激凌的商贩的生意却很好,一会儿就售出了许多冰激凌,很快就把带来的用来装冰激凌的小碟子用完了。

    心胸宽广的哈姆威见状,就把自己的薄饼卷成锥形,让他盛放冰激凌。卖冰激凌的商贩见这个方法可行,便要了哈姆威的薄饼,大量的锥形冰激凌便进入顾客们的手中。但令哈姆威意料不到的是,这种锥形的冰激凌被顾客们看好,而且被评为世界博览会的真正明星。

    从此,这种锥形冰激凌开始大行于市,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蛋卷冰激凌。它的发明被人们称为“神来之笔”。有人这样假设:如果当初两个商铺不靠在一起,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吃上蛋卷冰激凌也很难说。因此,在细节中发现机遇,有些时候,一点想法,就能改变我们的一生。

    在现在知名的食物中,炸薯片的发明也是这样的“神来之笔”。美国印第安人克鲁姆是餐厅中的厨师,有一天来了几个法国客人,他们嫌他制做出来的油炸食物大厚太硬。克鲁姆知道后很生气,他随手拿过一只马铃薯,切成很薄的片,扔到了油锅里。出锅后就送到了法国客人的桌子上。谁知客人一吃,大呼好吃。从此这种炸薯片风行开来,最后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

    这些细节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我们能肯定这些细节里没有隐藏着成功的因素吗?因此注意细节而得到成功的事情都被记录了下来,而那些因为不注意细节的例子却不为人所知,所以,能成功的时机是很多的,只要我们不放过任何细节,成功就会在下一站等我们。一个想法,值多少钱,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问题,提出这种问题会被人们贴上“白痴”的标签,但现在人们将这种想法比喻为“金点子”,也就是说,一个能够点石成金的想法。这种比喻已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一点想法”给人们的生活和世界所带来的能量。

    注意细节,就可以发现这种“金点子”。细节之所以重要,在于细节往往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欧美社会普遍流行这样一个观点:“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自然辩证法也提到事物的变化总会经历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所以古往今来,凡成其事者,必定注重细节。

    在伽利略之前,人们都理所当然地认定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然而当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从比萨斜塔上同时落下时,砸破的不仅是伪科学的外壳,还有那禁锢人们思想的教义。于是重力加速度很快得以证实,科学的步伐向前大大迈进。当一个苹果不偏不倚地落到牛顿头上时,这位科学巨人并非抱怨上帝的不公,也未将那个苹果啃个精光,而是从这一普遍现象中推想出万有引力定律。蒸汽推动锅盖再常见不过,可瓦特却抓住这一细节,不断地思考、创造,制成了第一台蒸汽机,终于引来了人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电能生磁,磁也能生电,法拉第抓住这一细节,制成第一台发电机。就是这样的一些细节,一点想法,让整个人类世界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上任何一例都充分地说明重视细节,便会通向成功。

    一点想法,改变一生并不是虚构,而是经过无数人证实过的真理。从现在开始,注意细节,让一点想法成为我们改变命运的推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认真观察我们会发现,那些成功者及伟人都是注意细节的人,注意细节,方可成就大事。任何不屑处理小事之人,在大事面前必然会表现得方寸大乱。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者都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正是那些不起眼的一点一滴让成功之花悄然绽放。

    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最伟大的事物往往是由最小的事物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绝大多数人很少能有机会遇到那些可以让人生发生重大的转折的事件。同样,也很少有机会能够一下子开创宏伟的事业。生活往往是由无数琐碎的事情、无足轻重的事件以及那些过后所留下一丝痕迹的细微经验渐渐汇集成的,也正是它们才构成了生命的全部内涵。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其中都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而天才与凡人的最大区别往往体现在如何处理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在2000年的亚洲杯足球赛上,中国队杀进四强,半决赛中国同日本队相遇。赛前许多队员都表示:我们不怕日本。比赛时教练的战术安排没什么错误,队员们也拼劲十足,但最终还是以2:3输掉了这场比赛。应该说,中国队较以往有进步,场面也不难看,但日本队明显技高一筹,尤其下半场完全控制了场上的主动权,基本上在压着中国队打。

    我们这里不是在评球,而是要说评论员黄健翔所说的两段话:

    “要说速度和身体条件,日本队好像不如我们,他们前锋速度并没有我们快。可在全场的节奏上,却好像每个日本队员都能比我们快两步,这样整个日本队就比中国队快了两步……

    中国队引进外援时多引进前锋,能进球,见效快,日本队职业联赛中引进的却是济科等一些宝刀已老的中场大牌明星。这些球星年龄大了,也不可能多进球,但却给日本队员带来良好的战术意识、先进的足球理念、一流的中场组织……”

    对一件小事的忽略往往会对大局造成影响,快两步似乎不算什么,但却决定了比赛的走向;年老的队员不能进球,但却带来了比进球更重要的意识和理念。做事情从大处着眼,不要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在具体工作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与成功牵手。

    我们再来看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一段话:    “对于中国人来讲,不用打气的自行车轮胎,不用换的电灯泡,不滴漏水的水龙头等等,几乎是不可想像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各样的低质量日常用品,并在更换、修补中耗去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在美国,这已是一个基本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日本足球队也好,美国日用品也罢,能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启示呢?那就是:许多时候,我们会有很好的目标和方法,也会去努力学习先进者、成功者的经验、技术,但往往只是大处着眼,而忽略了细节之处,把一些最基本的东西置于脑后而去贸然建筑美丽的空中楼阁。

    日本队员如果单拿出来与我们的队员拼体能,也许不是我们的对手,可人家在场上每时、每刻、每个人都始终比我们多跑两步、快了两步;东亚球队都在学习世界强队的技战术,可日本队除了这些宏观的东西,每个人的脚法都细致了许多;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在高科技领域绝不含糊,但在低端产品上也绝对是一流水平。说白了,就是每个岗位、每道工艺、每个环节上的人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无论高科技、低科技,无论是否是重要工程、国家项目,认真、敬业已是一种骨子里的习惯,每一道细流汇聚起来,就聚成一股领先的潮流。从大处着眼当然很重要,但在过程中如果忽略细节,忘记小处着手的重要性,就会让我们始终跟在别人的后面,无法超越。

    有这样一句谚语说得好:使你疲倦的不是脚下的长路,而是鞋中的一颗沙粒。小处着手就是这粒沙,只要我们注意到了,并能够很好的处理,那么我们的脚步就会轻盈许多。只要我们能够看到细节,并将其重视起来,便可打造成功的奇迹。

    把握形势的细微变化

    能够把事业做大的人,并不是用了什么特殊方式,在别人的眼中,这种人好像有三头六臂,其实他们也是凡夫俗子。而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只不过是善于把握住形势的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方向,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而已。

    “小霸王”学习机很有名气,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前身却是单纯的游戏机。而它的诞生其实是源于一场危机和挑战,最令人叹服的就在于其经营者紧紧抓住这一契机,趋利避害,把挑战转化为机遇,把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利用新产品创造新需要,整个过程都闪烁着经营者的经营智慧,从细微之处发现商机,并以此为契机,发展并壮大起来。

    “小霸王”工厂的前身是中山市日华电子厂,1989年由段永平接手,由生产大型游戏机转向生产家用电视游戏机,由于经营有方,工厂很快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他给游戏机命名“小霸王”,创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他创造性地第一个使用了“有声商标”,    “小霸王其乐无穷”的独特声音从此回荡在消费者耳边。

    通过四年的发展,到了1993年,段永平和“小霸王”游戏机已经小有名气了,但这时他面临着一次严峻的挑战。段永平注意到,本土开始零星地出现游戏机对少年儿童有副作用的评述:容易上瘾,长时间精力集中造成视力减弱……在这种形势下,有的家长开始投书到报社诉苦,说自己的孩子因为沉湎于玩游戏机而学习成绩下降……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一微观的市场反馈信息引起了段永平的警觉,引发了他的思考。最后他决定,为了更好地生存,产品必须趋利避害,必须推出一种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如果等下去,就会出现被动的局面。段水平立即从全国各地招聘来数百名电子机械、计算机专业人才,成立产品开发部,加班加点研制新产品。1993年5月,第一台小霸王学习机问世了。

    这次改进的学习机原理与游戏机是一样的,只增加了一个计算机键盘和一个计算机学习卡。 “小霸王”当年仅花了20万元就买下了王永民的汉字输入法“五笔字型”,装在新学习机上,从而增添了新的亮点,学习功能更加突出。

    经过真正彻底改进的“小霸王”改头换面了。学习机拥有了更多的功能:键盘练习、打字游戏、音乐欣赏、中英文编辑、BASIC语言,这样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被解除了。小霸王学习机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包你三天会打字。这一口号吸引了很多人。有时候,生活中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就在小霸王学习机投入市场时,正赶上中国出现学计算机的热潮,从而使它走出了一条超常规发展的道路:1993年产值达到2亿元,1994年产值4亿元,1995年产值达到8亿元人民币,产值的成倍增长令人叫奇。

    如果段永平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不为市场反馈的信息所动,固守游戏机不动,不会变通,恐怕早已被市场淘汰出局了。一场挑战变成一个机遇,一个机遇变成一种巨大的生产力,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够把握市场上细微的变化,主动出击,瞄准需求开发了新产品,以新产品创造新需求。从细节中看清未来,才能真正拥有未来。

    做人不能忽略小事

    做人不应忽略小事,小事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做人原则。毕竟在人的一生中,需要自己表现原则的关键时刻并不多。做人做得怎么样是可以从平时的小事上看出来的,那些平时在小事上就撒谎成性、推三阻四的人怎么能指望他在关键的时刻表现出很高的原则性来呢?

    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十分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他们穿戴整齐,举止彬彬有礼。但是,很多人却会屡次碰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忽略了个人形象中的细节。

    现在许多人求职时用手写的简历,但字迹潦草,像“天书”一样令人看不懂。这会让用人单位认为你是一个不严谨的人,工作起来也有可能马马虎虎,所以只好放弃。而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也把手写简历的字迹是否工整、清晰、漂亮,作为筛选人才的第一步。

    此外,在面试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过于卖弄才学,以免表现得与自己的身份显得很不相称,令人不敢恭维。

    刘强与用人单位约好下午14:05面试的,可他直至14:12才到。前台小姐把他带去面试时,面试的经理还没问什么呢,他就开始解释说路上车堵了好长时间,真没办法。面试刚开始三分钟,动听的手机音乐响起来了,刘强习惯性地接听了电话,像是旁若无人。只听他说“这件事不是跟您说多少次了吗?你直接问总经理就行了……”谈到一个专业问题时,面试官问这样操作可行吗?刘强答曰:这样做肯定没问题的,这方面我有十几年工作经验了。结果,虽然对方对于他的业务能力表示认可,但因其不注重细节,谁敢邀请他加盟?

    企业在用人时,特别注重应聘者的行为细节。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人,即便很有专业能力,指望他以后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也是很难的事。说不定,还会因一件小事让公司大受损失呢。

    一个注意细节的人,更容易获得机会,让个人的事业快速发展起来。

    一个大学毕业生去广州想靠打工闯出一番事业来。但很不幸,一下火车,他的钱包就被偷了,钱和身份证都没了。在受冻挨饿了两天后,他决定开始拾垃圾——虽然受白眼,但至少能解决吃饭问题。一天,他正低头拾垃圾时,忽然觉得背后有人注视自己。回头一看,发现有个中年人正站在他背后。中年人拿出一张名片说:“这家公司正有招聘,你可以去试试。”

    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场面——五六十个人同在一个大厅里,其中有很多人都西装革履,他有点儿自惭形秽,想退下来,但最终还是等在了那里。当他一递上名片,小姐就伸出手来: “恭喜你,你已经被录取了。这是我们总经理的名片,他曾吩咐,有个青年会拿着名片来应聘,只要他来了,就成为我们公司的一员!”就这样,没有经过任何面试,他进入了这家公司。后来,由于个人努力,他成为了副总经理。“你为什么会选择我?”闲聊时他都会问总经理这个问题。“因为我会看相,知道你是栋梁之材。”每次,总经理都神秘兮兮地一笑。

    又过了两三年,公司业务越做越大,总经理要去新的城市进行投资。临走时,将这个城市的所有业务都委托给了他。送行那天,他和总经理在贵宾候机室面对面坐着。    “你肯定一直都很想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你。那次我偶然看见你在拾垃圾,就观察了你很久,你每次都把有用的东西拣出来,将剩下的垃圾归整好再放回垃圾箱。

    当时我想,如果一个人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还能够注意到这种细节, 那么无论他是什么学历、什么背景,我都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而且,连这种小事都可以做到一丝不苟的人,不可能不成功。”

    由此可见,细节可以使人失去一份触手可及的工作,也可以使人获得一份连自己都不敢奢求的工作。所以,面试时,应聘者要注重自己的—言一行,不要让细节毁了你的前程。

    应聘是这样,平时为人处世也应如此。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有些人手里拿着钱包却还在到处找钱包,这种人我们一般用马虎来形容,但其实,这就是一种不注重细节的表现。这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因此,注重细节,要从点滴做起,认真对待生活的人,才会认真对待人生,不忽略小事,方能成就大事。

    改变一生从细节开始

    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定格为一个精彩的瞬间。做人做事,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一个细节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注重细节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将自身的能量释放。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35岁的克劳斯特·宾西装革履,提着公文包,准备外出求职。可是在吃早点的时候,他突然从报纸中缝里发现了一则“德国科利银行招聘经营管理职员”的广告……

    克劳斯特·宾准时赴约,银行总经理扬·德班接待了他。克劳斯特·宾一看满脸严肃的总经理,心里就忐忑不安。但是他尽力保持镇静,详尽地回答总经理的提问。

    总经理问:“先生,你能从工作的实际经验出发,给我描述一下公司的未来吗?”

    克劳斯特·宾回答说: “总经理先生,我认为公司的发展应当是秩序化的管理,而不是什么关于未来的夸夸其谈。”

    总经理问:“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到您这里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公司的现状了。”

    这时,外面突然传来警车鸣笛的声音,但是克劳斯特·宾似乎什么也没有听见,仍在认真阐述自己的观点……

    总经理说:“你是到本公司面试的第109人,其中有84人与你的观点相近。”总经理的话意味着什么,明眼人一听就知道了。克劳斯特·宾心里很难受,不过他还是很礼貌地起身告辞。

    他到门口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颗钉子掉在那儿,也没有多想,他就把钉子捡了起来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慢慢地向门外走。

    这时,总经理突然在后面喊道:“先生,我能继续和您谈谈吗?”克劳斯特·宾非常惊讶,礼貌地问:“先生,我不是没有希望了吗?”

    总经理笑着说:“先生,在面试的109人中,只有你一个人是那么回答问题的。重要的就是你刚才捡钉子的动作,实在让我震惊。要知道,有多少面试的人都踢开了这颗钉子,惟有你看到了这颗钉子并拾起,这证明你非常务实,我决定录用你!”

    听完这话,克劳斯特·宾点点头,表示同意。事实证明,克劳斯特·宾到了公司之后,脚踏实地,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最终成为公司的总裁。

    克劳斯特·宾之所以在最后的时刻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注重细节,一个小小的钉子体现了他一贯的“从细微处入手”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招聘者明白,这是一个认真务实的人。

    这个动作很偶然,但很精彩。正是这枚细小的钉子才使克劳斯特·宾获得了人生的成功。看来,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创造无尽的辉煌,如果你去注意这些细节,就很有可能会有一番成就。

    还记得《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那个小女孩吗?魏敏芝一个普通山村里走出的孩子,成为了大导演张艺谋电影里的女主角,这段演艺的经历,让魏敏芝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人生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有一天,在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突然开进一辆漂亮的轿车。这对小山村而言,可算是一件新鲜事。全村的人几乎都走出家门,围在轿车的周围,想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时,从车上走下的几个人中,有一个留着短发、身穿灰夹克的中年男子问大家:“你们想不想去拍电影?谁想拍电影就站出来报个名。”虽然每个村民都看过电影,但对怎么拍电影却知之甚少,到哪儿去拍?怎么拍?好多村民都没有行动。

    那中年男子一连问了几遍,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向前迈出一步,站了出来:“我想去拍。”小女孩长得并不漂亮,单眼皮儿,小眼睛,脸蛋红扑扑的,透出一股山里孩子特有的倔强和淳朴。

    “你会唱歌吧?”中年男子问。

    “会!”女孩子大大方方地回答。

    “那你现在就唱一个给我们听听。女孩儿毫无惧色,一边唱还一边跳,“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村民们大笑,因为她的歌唱得实在不怎么好听,不但跑了调,而且唱到一半时还忘了词儿。没想到中年男子却用手一指,斩钉截铁地说:“好,就是你了!”就是这次意外,让魏敏芝与张艺谋结缘,从此,人生也发生了改变。

    有的时候,人生的转变是简单的,也许只是一步的距离,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但很多人却倒在了这一步上,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质,因此,从细节入手,鼓起勇气,命运便会就此转变。

    细微处方见真功夫

    世上无小事,许多所谓的小事其实是在为你打基础,没有打好的地基,又怎样盖起坚实的大厦呢?空中楼阁虽然美丽,但却无法长久,做人只有脚踏实地,注重细节,才能一步步登上人生中的珠穆朗玛峰。

    老子曾说: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小事情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入手。

    明朝万历年间,北方的女真族为患。皇帝为了抗御强敌,一心整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因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关”的题字中的“一”字已经脱落多时。万历皇帝募集各地书法名家,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各地名士闻讯,纷纷上前挥墨,但是没有一个人的字能够表达出天下第一关的原味。皇帝于是再次下诏,只要能够雀屏中选的,就能够获得重赏。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选中的,竟是山海关旁一家客栈的店小二,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在题字当天,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官家也早就备妥了笔墨纸砚,等候店小二前来挥毫。只见店小二抬头看着山海关的牌楼,舍弃狼毫大笔不用,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蘸,大喝一声:“一!”干净利落,立刻出现绝妙的“一”字。旁观者莫不给予惊叹的掌声。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何能够如此娴熟。他被问之后,久久无法回答。后来勉强答道:    “其实,我想不出有什么秘诀,我只是在这里当了30多年的店小二,每当我在擦桌子时,我就望着牌楼上的‘一’字,一挥一擦,就这样而已。”

    原来这位店小二,他的工作地点正好面对山海关的城门,每当他弯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污之际,刚好这个视角正对准“天’下第一关”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数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这就是他能够把这个“一”字临摹到炉火纯青、惟妙惟肖的原因。

    老子还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将治理国家比做烹调小鱼一样,只有将调料放得适中,文火烹煮,不着急,不躁动,这样煮出的东西,才色鲜味美;如火候不对,调料不对,内心烦躁,下锅后急于翻动,最后煮出的东西就会“一团糟”,色、香、味就更谈不上了。可见,细微之处方见真功夫,是很有道理的。

    宋代的米芾是个大画家,专爱收集古画,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在汴梁城闲逛时,只要发现有人在卖古画,总会立即上前细细观赏,有时还会要求卖画者把画让他带回去看看。卖画者认得他是当朝名臣,也就放心地把画交给他,他便连夜复制一幅假画,第二天将假画还去而将真画留下。由于他极善临摹,那假画的确足以乱真,故此得到不少名人真迹。

    又一日,当他又用此法将自己临摹的一幅足以以假乱真的画还回去时,画主人却说了一句:    “大人且莫玩笑,请将真画还我!”米芾大惊,问道:“此言何意?”那人回答:“我的画上有个小牧童,在小牧童的眼里有个牛的影子,您的画上没有。”米芾听罢,这才叫苦不迭。

    上述这个极易被人忽略的小牧童眼里牛的影子,就是细节,而一向“稳操胜券”的米芾,也正是“栽”在眼中的牛这个小小的细节上,卖画者凭他对细节的关注避免了损失。

    某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出现了空缺职位,董事长决定聘用一位德才兼备的人来担此大任。可是,接连几天的招聘,都没有一个人能通过董事长的“考试”。

    正在这时,一位30岁左右的留美博士前来应征。不料,董事长通知他凌晨一点去参加考试,考试的地点是董事长的家里。留美博士凌晨一点准时按响了董事长家的门铃,但许久不见有人前来开门,直到早上八点,董事长才将他请进屋里,准备应答考题。

    董事长问他:    “年轻人,你会写字吗?”博士回答道:    “会。”董事长拿出一张白纸让他在上面写一个做人的“人”字,写完后,董事长平静地说:“今天的考试就到这吧!你可以回去了。”

    博士不解地问道:“就这样吗?”董事长深深地点点头。

    第二天,该公司召开了董事会,董事长郑重地宣布,该名博士是最后获得总经理位置的人。他说:    “一个这么年轻的博士,论才学与智慧绝对不是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为他出了一个更为困难的题目。首先,我要他凌晨一点来我家参加考试,是考验他的牺牲精神,他做到了;我又让他在门外空等了7个小时,这是考验他的忍耐力,他也做到了;接着我又考了他的脾气,看他是否在见到我时对我大发雷霆,然后摔门而去,结果他没有,见到我以后仍然是笑容满面,这项考验他也通过了;最后,我又考验了他的态度,我让他写一个连5岁小孩都会写的字,他也肯写,说明他具备了谦虚的态度。像他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我们公司怎么能放弃呢?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录用他。”可见,做人做事,只有从细节入手,才能真正看清本质。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改变了世界。真正有实力的人,都能够看到细节的力量,并将之引入生活和工作当中,学会注意细节,不要让机会从身边溜走,不要让成功倒在细节上。从细节入手,改变自己,改变人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