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天!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不,应当说刺中有花。”
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嘛,是个乐观主义者。
那么您呢,您是哪一个?
路边的蔷薇热烈地开着,三个人走了过来,入迷地看着。
第一个欣喜若狂,伸手就摘,结果手被刺出鲜血。
第二个见此情景,赶紧缩回了正想摘花的手。
第三个则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把其中最漂亮的那一朵摘了下来。
当晚,三个人都做了个梦:第一个人被梦中的刺吓得大喊救命,第二个人对着梦中的蔷薇无奈地叹着气,第三个人则被花的明媚簇拥着,在梦中,他听到了蔷薇的笑声。
老师在上课,津津有味地讲着蔷薇。
讲完了,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第一个回答:“是可怕的刺!”
第二个回答:“是美丽的花!”
第三个回答:“我想,我们应当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
多年之后,前两个学生都无所作为,唯有第三个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
观照内心
德谟克里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晚年时把自己的两只眼睛弄瞎了。
有人问他:“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哲学家平静地回答:“为了看得更清楚!”
每每读到上面这些文字时,眼前便不断浮现出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凄恻、孤苦伶仃的形象,心情十分沉重。同时,老人充满玄机的回答亦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弄瞎了双眼,他还说是“为了看得更清楚”,果真如此吗?
后来在一本书中读到一篇关于意大利画家阿马代奥·莫迪里阿尼的文字。
让我惊讶不已的是,这位天才画家的言和行在某方面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极为相似,简直如出一辙。文中提到——在这位画家创作的肖像画里,许多成年人的形象只有一只眼睛露出来。画家对此的解释是:“这是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画家说得多好啊!
画家的解释也使我豁然开朗。我想他已经“告诉”我哲学家在双目失明后,为何还坚持宣称自己是“为了看得更清楚”——画家在画中“藏”起了一只眼睛,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想做一名优秀的画家,仅仅观察“周围的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为自己“留下”一只眼睛,并用这只眼睛去“审视自己”,去关注那些属于灵魂的东西,去发现天使涂抹在心灵的墙壁上的色彩。哲学家的智慧来自于对自我的思考和总结,较之画家,他得花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去审视自己、关注内心,做一个完完全全拥有内心的人——正因如此,他所要“观察”的对象也就是他本人,即他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哲学家的这种观察可以称之为“观心”。在他看来,“观心”是根本就不需要用眼睛的,一只眼睛也用不着。用不着的东西如同奢侈的摆设,留之又有何用?哲学家最终自行毁去了双眼。
哲学家从此看不见日出日落、花开花谢,看不见前来拜访自己的老朋友兼对手的笑脸,也不能在雨夜里点燃灯盏,把读过的书重温一遍。世界展现在哲学家眼前的只是一片永恒的夜一般的漆黑。但是,作为自己内心世界的拥有者与诗意栖息者,他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自己的灵魂。那些生长在心灵这片土地上的思想的花草、树木,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观察,他也的确比以前“看得更清楚”
了……
画家和哲学家是睿智的,无疑也是孤独的——人们总是习惯于把目光集中在他们以为极其重要而实际上却是微不足道的东西身上,从不稍稍低下头来看看自己,看看内心那座因空置太久已冷清荒凉的房子。
不必人人都赞同画家和哲学家的做法,但是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如果人们可以让自己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每天多花一点时间去观照一下自己的心灵,也许更容易发现那些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
每天都有彩虹
一个年轻人每天经过一条街道上班时,都能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老人坐在一个非常破旧的屋檐下,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年轻人很不解,那个老人的衣着很一般,脸上也没有好生活滋养出来的油色光泽,一点也不像富贵家庭中养尊处优的老人,而且那么老,一眼望去便能知道他已饱经沧桑。为什么这样的老人却有那么满足和幸福的神态呢?
有一天,心情郁闷的年轻人经过那个老人身边时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自己的脚步。他在老人身边蹲下来,小心翼翼地问老人:“老人家,您有一份退休金吗?”年轻人想,看上去这么满足的人,肯定会有一份不菲的退休金。但老人笑笑说:“退休金?我没有。”年轻人想想,又俯在老人的耳边说:“那您肯定有一笔丰厚的积蓄了?”
“积蓄?”老人听了,又笑着摇摇头说:“我也没有。”
年轻人想了想又问老人:“那么您的子女一定生活得很不错,有自己的公司,或者身居要职吧?”
老人一听,又摇摇头说:“他们什么也没有,都不过是平常的工人,靠劳动挣工资,靠工资养家糊口而已。”年轻人一听,就更加不解了,他问老人:“我每天从这里经过,见您都是很幸福、很满足的样子。老人家,您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老人说:“我每一天都在看天上的彩虹呀。”每一天?年轻人更疑惑了,彩虹一年也就出现那么三两次,怎么会每一天都有呢?见年轻人不解,老人笑笑说:“我这一辈子,要过饭,逃过荒,背井离乡十几年,曾经好多次死里逃生。
唉,真是没少受过难,没少吃过苦,人生的酸甜苦辣,老头儿我都尝遍了,人生的辛酸泪水,我也流尽了。”老人又笑笑说:“可如今呢,我居有屋,食有粥,几个儿女虽说不才,却也每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工作,都有一份自己的薪酬。小伙子,你说我能不感到满足和幸福吗?我能不每一天都看到彩虹吗?”
老人顿了顿,又感叹说:“其实哪一天没有彩虹呢?只是没流过泪的眼睛看不见,只要流过泪,人每一天都是能看到彩虹的。”
年轻人一听,心顿时一颤,是啊,哪一天没有彩虹呢?路上陌生人的一个微笑;朋友电话里的一个轻声问候;同事们的一次紧紧的握手;回到家里,妻子的一声轻轻嗔怪;女儿或儿子一个小小的亲昵的动作;出门时,父亲或母亲的一句浅浅的叮嘱……
哪一天没有彩虹呢?只是没流过泪水的眼睛不能轻易地看到。
每一天都有彩虹,只要我们能透过被泪水洗礼过的眼睛去看。
在一叶花瓣上细数阳光
有一个人为了生活,想砍一棵够大的树去换够多的钱。他来到森林里,终于发现了理想的目标。他满心欢喜地用三天工夫砍倒了这棵树,最后却发现自己根本就带不走它。
树太大了。
如果他砍一棵较小的树,也许早就扛走了,用卖树的钱买了粮食,正与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谈天,在欢笑里等待饭熟。
这个人心很大,却忘了自己的力量很小。
于是悲剧发生了。
许多人都在瞪大眼睛寻找财富,他们贪婪地想把世界上每一样美好的东西都搂进自己的怀里,不料辛辛苦苦忙碌了好一阵子,到头来却两手空空。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收敛内心的欲望,只选择自己够得着的果子去采摘,而不会把目标定得太高、太远、太大。
可惜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经常把自己的小聪明当成智慧。
我有一个朋友,总喜欢跟人诉说自己的不幸:高考落榜,爱情不如意,就业压力大……挫折屡屡不断,似乎活着对他已是一种负累。一天,他颇有感触地对我说:“唉,我什么时候能过上一种风平浪静的生活呢?”
我笑着说,除非你死了。
朋友一怔。于是我给他讲起古希腊的一个经典故事:有人问古希腊智者阿那哈斯:“你说,什么样的船最安全?”阿那哈斯说:“那些离开了大海的船最安全。”
说得多好!
人活在世上就像船行于海中。遭遇风浪,饱尝奔波之苦,乃是人生的常态,谁都无法抗拒。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正是一串串真实的脚印,最终汇成了我们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
离开了大海的船最安全,然而,船一旦离开了大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一直用各种方法侮辱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假如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的呢?”
那人回答:“当然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颔首道:“没错。对于这些天来您送给我的礼物,我一概拒绝接受。”
说完这话,禅师微微一笑,转身走了。
而那人却愣在原地,好半天也没回过神儿来。
朝天上吐唾沫的人,最终弄脏的往往是自己的脸。
面对别人的误解和非议,面对生活的烦恼和忧伤,我们何不也把它们当做礼物呢?只要轻轻说一声拒绝,你就会换来一份好心情,神清气爽,天地无碍。
浮生若茶茶叶因沸水才能释放出深蕴的清香,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老僧释圆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老僧释圆如入定般坐着,顺着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小和尚喏喏着去了。
少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散发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说:“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
释圆笑而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
年轻人又呷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再三细细品味,放下杯子仍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
释圆微微一笑,吩咐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小和尚又喏喏着去了。少顷,小和尚便提着一壶壶嘴吐着浓浓白汽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抓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
嗅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想去端那杯子,释圆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些沸水。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加杂乱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释圆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生香。
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叶迥异吗?”年轻人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沏的茶,茶叶就轻轻地浮在水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冲沏的茶,冲沏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叶就释放出了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
那些不经风雨的人,平平静静地生活,就像温水沏的淡茶一样平静地悬浮着,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袭击他们,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酽茶,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沉沉浮浮,于是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清香。
是的,浮生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烈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出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人生的幽香!
散步的心灵
一天,哲学家率领诸弟子走到街市上,整个街市车水马龙,叫卖声不绝于耳,一派繁荣兴隆的景象。
走出一程后,哲学家问弟子:“刚才所看到的商贩当中,哪个面带喜悦之色呢?”
一个弟子回答道:“我经过的那个鱼肆,买鱼的人很多,主人应接不暇,脸上一直漾着笑容……”弟子的话还没有说完,哲学家便摇了摇头说:“为利欲的心虽喜却不能持久。”
哲学家率众弟子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大片农舍,鸡鸣桑树,犬吠深巷,三三两两的农人来回穿梭忙碌着。哲学家打发众弟子四散开去。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哲学家又问弟子,刚才所见到的农人之中,哪个看起来更充实呢?
一个弟子上前一步,答道:“村东头有个黑脸的农民,家里养着鸡、鸭、牛、马,坡上有几十亩地,他忙完家里的事情,又到坡上侍弄田地,一刻也不闲着,始终汗流浃背,这个农民应该是充实的。”哲学家略微沉吟了一阵子,说:
“来源于琐碎的充实,终归要迷失在琐碎当中,这个农民也不是最充实的。”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前面是一面山坡,坡上是云彩般的羊群。一块巨石上,坐着一位形容枯槁的老者,他怀里抱着一杆鞭子,正在向远方眺望。哲学家随即止住了众弟子的脚步,说:“这位老者游目骋怀,是生活的主人。”众弟子面面相觑,心想:“一个放羊的老头,可能孤苦无依,衣食无着,怎么能是生活的主人呢?”哲学家看了看迷惑不解的众弟子,朗声道:“难道你们看不到他的心灵在快乐地散步吗?”
是啊,真正自由而尊贵的生命,是懂得让心灵散步的生命。正像哲学家所解释的,金钱不会给我们带来持久的愉悦,琐碎的生活也常常会束缚我们的手脚,只有让生命卸去一切挂碍,抛开一切羁绊,让灵魂在平旷的四野自在而放松地漫步,活出的才会是诗意的人生啊。
也许有时候,这个生命会陷于物质的困顿,精神的外围也是一片平庸,可是他却懂得时时刻刻去放逐自己的灵魂,化成一片散淡的云,自由地飘在空中,化成一叶扁舟,轻松地漂在水中。因为他知道,只有拥有了心灵的自由和轻松,生命才从本质上获得了富有和尊贵。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心灵散步的时候,疲惫的生命才真正地回了家!
最后的尖晶石
天没亮的时候,一个人坐在河边的山坡上,等待夜色消退。他是渔夫,天亮后将开始支网捕鱼。
渔夫身边有一堆石子,刚好堆在他手能摸到的地方。他抓起一粒,投进河里,听“噗、噗”的响声。
石子一粒接一粒被丢进河里。河深,又很宽,波涛翻滚。渔夫挥臂把石子扔到尽可能远的地方,这算一个游戏。人在等待的时候,都喜欢发明一些游戏,打发时光。
不知为什么,渔夫手里的最后一粒石子没有扔出去,留在手里玩。他像扔羊拐骨一样,把石子扔上扔下。天光熹微,石子闪亮。再扔,还有光亮。渔夫仔细看这粒石子,天啊!它是一粒尖晶石。尖晶石用来装饰王冠或贵族的胸针与戒指。它值多少钱呢?一粒可以换10顷地,也就是渔夫打20年鱼所换来的钱。而一堆被丢进河里的尖晶石的价值,比渔夫这一生、下一生、下下一生打鱼的收入还要多。渔夫的手颤抖了,是这只手把财富扔进了河里,他恨不得吊死自己。
这是一个印度故事。读者会和渔夫一起想:尖晶石为什么堆在那里呢?上帝为什么让渔夫遇到宝石又捉弄他呢?
意味深长的是:人和宝石相遇,往往是在黑夜。
人和人相遇,人和机遇相遇,也如同黑夜。也就是说,人一生不知错过了多少机会却不自知。
不自知并不痛苦。渔夫的不幸是在晨光中认出了这颗宝石,痛苦将伴随他的一生。他手里至少还有一颗宝石,这比没宝石的人幸运。但他比所有人都沮丧,因为懊悔曾经失去更多宝石,他认为它们属于自己。如果天不亮,如果渔夫把最后一粒尖晶石投入河中,他就像所有的人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
命运的残酷之处,是把财富分成有形无形,让人更关注有形财富。有人为丢了的一枚戒指而急哭了,而又有谁为丢失的永不再来的时间在街上哭呢?
我不信这堆尖晶石的存在,但知道机遇女神常带着嘲弄的笑容从每个人面前走过,而人们却认不出她,女神绝不会珠光宝气。当人们盯着远处不可企及的目标时,女神在他们身边走过去了。
渔夫其实很幸运,机遇毕竟在他眼前露了露脸,尽管这让他一辈子都不安。
内心的平安才是永远
一位慈祥的古典文学教师,讲课的声音像早春的风一样回旋着,慢条斯理,从从容容。学生们常常会心一笑,陶醉其间。听她的课,无疑是一种享受,享受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也享受她内心那一份难得的平安。然而,谁也不曾料到,这位在课堂上从容自若的教师,却与每一位老百姓一样,每天都得匆匆忙忙地赶公共汽车奔日子,每天都得料理永远纠结缠绕的琐事,每天都得面对新的烦恼和新的考验。课堂下老师的生活是繁乱的、动荡的、艰辛的,甚至有时是狼狈不堪的。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她在走上讲台时的从容与宁静,因为她有一颗平安的内心。
生活是曲折的,多舛的,我们每一个人的际遇,都不是自己能够左右和完全把握的。那些挫折,那些困惑,那些烦恼,永远像影子一样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旅程。或许你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或许你苦恋多年的女友离你而去;或许你最好的朋友竟背叛了你;或许你升职在望却遭人无端诬蔑和中伤;或许你被病魔缠身,不得不每日面对病室的苍白;或许你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你的工作却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许你的一片好心,却换来不屑和白眼……我们如大潮中的一叶扁舟,凄风与苦雨常常会猝不及防地暗袭。然而,所有的悲喜忧欢,都需要我们坚强地去面对,一一去化解。歌中唱道:当明天成为昨天,昨天成为忘记的片断,内心的平安才是永远。
因此,怀有一颗平常心、平安心,我们才不至于迷失,才不会被生活的风雨击垮。我认识一位老人,他历经了苦难的童年、辛酸的少年、动荡的青年,又不幸遭遇了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的厄运。如今,这位华发皓皓、满脸沧桑的老人,独自守着一个古旧的书馆,终日与清茗、古书、阳光为伴,生活得非常宁静和淡泊。老人祥和的笑颜告诉我们,他有着怎样一颗从容平安的内心。滚滚红尘中,已没有什么能让他困惑、让他烦恼、让他痛苦。
我们村有一媳妇,天生聋哑,腿不好,手也不灵,且长相奇丑。可她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那条古老的青石板长巷里,她总是小心地护着自己的孩子,尽管她未必有孩子走得平稳。常常,在街头那棵老黄桷树下,在灿烂的阳光里,她很沉醉很痴迷地逗着自己的孩子,那样的快乐和无忧。她的脸很脏,她的衣服很破,她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可她有儿子,有丈夫,有一颗平平常常的心,她很满足,很快乐。
与其把烦恼当做煎熬,不如当成一种享受。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阴雨连绵,我们都应以一份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祥和、安宁,才更有意义。
坚守自己的声音
一位在电视台工作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朋友在一家地级电视台主持一档收视率很高的生活类节目。有一段时间,他家里厄运接踵而至:他年近八十的老母亲不慎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半身不遂,住进了医院;儿子因误食了过期的早点中毒,也住进了医院;妻子因单位效益不好而被分流下岗;高达十几万的住房贷款又到期,银行的催款通知单一封接一封。这些生活的磨难一浪高过一浪,他几乎崩溃了。他一个人费了好多周折从外地漂泊到南方,刚站稳脚跟,各方面基础都非常薄弱。可想而知当时他有多么苦闷艰难。
有一天上镜前,朋友接到一家私营企业老板的电话。那位老板许诺,只要他在节目中用几句话宣传一下他们公司的产品,就给他一笔数万元的报酬。如果在节目中朋友将这个变相广告做得含蓄一点,那么谁也看不出破绽,也不怎么影响整个节目播出的质量,而且仅仅靠几句话他就能在短短的十几秒时间内得到几年都挣不到的钱。那个电话扰乱了朋友的心,当时他太需要钱了!
进入直播室时他一直在作思想斗争。不知为什么他的脑海中跳出了母亲说过的一句话。小时候邻居家的鸡经常跑到他家的草垛里下蛋,有一天他偷偷拿了邻家鸡下的一个蛋,这件事被他母亲发现了。他的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小时候偷一滴油,长大了偷一头牛。”这句话像根针,深深地扎进了他幼小的心田。
朋友很快静下心来从容进入主持状态。他对那家公司只字不提,很轻松地做完了那档节目。
节目播出后,接到上级通知,要审查他的那档节目,如审查通过将选送省台参加一项大奖的角逐。最后他的节目顺利通过了审查,而且在省里获得了一项大奖。朋友因此获得了“金话筒奖”。
不久,给他打电话的那家公司因生产假冒伪劣商品而被工商部门查出后在全市曝光。
那位朋友说:“如果我在一念之差下为了高额报酬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后果真不敢设想。多亏母亲的那句话让我清醒了,否则,我的前途就毁于这一念之差。”
多年前母亲的那句话使朋友收回了他本不应该伸的手,多年后的这一刻,那句话在他心里飘成一面不倒的旗。朋友守住了自己的原则,延长了自己的成功和辉煌。好的品德如那枚朴素的鸡蛋,虽然形无棱角,却在关键时刻显现风骨,让人受益终生。
有时候一步就是一生,一念之差就是天壤之别,几秒钟就可以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朋友,这一步你能迈好,这一念你能清醒,这几秒你能把握吗?
净叶不沉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飞语,不招惹是非,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飞语诋毁我。如今,我实在有些经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以避红尘,请大师您千万收留我!”
释济大师静静听他说完,微微一笑说:“施主何必心急,同老衲到院中捡一片净叶,你就可知自己的未来了。”释济大师带年轻人走到禅寺中殿旁一条穿寺而过的小溪边,顺手从菩提树上摘下一枚菩提叶,又吩咐一个小和尚说:“去取一桶一瓢来。”小和尚很快就提来了一个木桶和一个葫芦瓢交给释济大师。
大师手拈树叶对年轻人说:“施主不惹是非,远离红尘,就像我手中的这一枚净叶。”说着将那一枚叶子丢进桶中,又指着那桶说:“可如今施主惨遭诽谤、诋毁,深陷尘世苦井,是否就如这枚净叶深陷桶底呢?”年轻人叹口气,点点头说:“我就是桶底的这枚树叶呀。”
释济大师将水桶放到溪边的一块岩石上,弯腰从溪里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对施主的一句诽谤,企图是打沉你。”说着就“哗”的一声将那瓢水兜头浇到桶中的树叶上,树叶在桶中激烈地荡了又荡,然后便漂在了水面上。释济大师又弯腰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庸人对你的一句恶语诽谤,还是企图要打沉你,但施主请看这又会怎样呢?”说着又倒下一瓢水兜头浇到桶中的树叶上,但树叶晃了晃,还是漂在了桶中的水面上。年轻人看了看桶里的水,又看了看水面上浮着的那枚树叶说:
“树叶秋毫无损,只是桶里的水深了,而树叶随水位离桶口越来越近了。”释济大师听了,微笑着点点头,又舀起一瓢瓢的水浇到树叶上,说:“流言是无法击沉一枚净叶的,净叶抖掉了浇在它身上的一句句飞语、一句句诽谤,不仅不会沉入水底,反而随着诽谤和飞语的增多而使自己渐渐漂升,一步一步远离渊底了。”释济大师边说边往桶中倒水,桶里的水不知不觉就满了,那枚菩提树叶也终于浮到了桶面上,翠绿的叶子像一叶小舟,在水面上轻轻地荡漾着、晃动着。
释济大师望着树叶感叹说:“再有一些飞语和诽谤就更妙了。”年轻人听了,不解地望着释济大师说:“大师为何如此说呢?”释济大师笑了笑,又舀起两瓢水浇到桶中的树叶上,桶水四溢,把那片树叶也溢了出来,漂到桶下的溪流里,树叶就随着溪水悠悠地漂走了。释济大师说:“这么多的流言飞语终于帮这枚净叶跳出了陷阱,并让这枚树叶漂向远方的大河、大江、大海,使它拥有了更广阔的世界。”
年轻人蓦然明白了,高兴地对释济大师说:“大师,我明白了,一枚净叶是永远不会沉入水底的,流言飞语、诽谤和诋毁,只能把纯净的心灵淘洗得更加纯净。”释济大师欣慰地笑了。净叶不沉,又有什么能把纯净的心灵击沉呢?即使把它埋入污泥深掩的塘底,它也会绽放出更美、更洁净的莲花。
信赖
心理学教授恩科带领一群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关于信赖的实验:
他首先让学生们面朝他站成两排横队,然后命令后一排的同学做好救助准备,待他喊了“开始”之后,前一排的同学就往后一排位置相对应的同学身上倒。
等同学们准备好了之后,他郑重地发出指令:“前面的同学别有顾虑,要尽力往后倒!好,开始!”
几乎是所有的前排同学都嘻嘻哈哈地一边笑着,一边按照恩科教授的指令,身子一点一点地向后倾斜。但是,大家明显地暗自掌握着自己身体的平衡,并不肯把好端端的自我撂倒在后排那个同学的身上;后排的同学本来已经拉开了架势,预备扮演一回救人的英雄角色,但是,由于前面倒过来的身体重量并不够重,也只好扫兴地用手轻触了一下前排搭档的衣服就算了事。
可是,在前排的同学当中有一位例外——一位男生在听到恩科教授发出的指令之后,紧紧地闭上了双眼,十分彻底地向后面倒去。这位膀大腰圆的男生的搭档,竟是一位小巧玲珑的女生。当这位女生看到这位男生毫不掺假地倒过来时,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奋不顾身地去抱住他。看得出,她有些力不从心,但却倔强地咬着唇,竭尽全力地将他撑起……这位女生成功了!
恩科教授笑着举起这对搭档的手,高兴地说:“他们两个是这次实验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人。”
接着,他用总结性的语言告诉大家:
“这位男生为大家表演的是‘有所信赖’——有所信赖是什么呢?有所信赖就是真心实意、没有一丝一毫的猜疑和顾忌,连眼睛都让它暂时歇息,百分之百地交出自己。
“这位女生为大家表演的则是‘值得信赖’——值得信赖是什么呢?值得信赖是有所信赖吹开的一朵花。
“如果有所信赖的春风吝啬于吹送,那么,值得信赖这朵花就有可能遗憾地夭折于花苞之时,永远也休想获取绽放的权利。当然,如果有所信赖的春风吹得温柔,吹得和煦,那么,值得信赖的花就像被注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就像你们看到的那样,一个弱不禁风的女生竟可以扶起一个虎背熊腰的男生,一双充满了爱意的手可以托举起一个美丽多彩的世界。
“同学们,值得信赖的人是高尚的,有所信赖的人是幸福的。每个人,首先要争做值得信赖的高尚的人,然后还要争做有所信赖的幸福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