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沙漠中有一片绿洲,一位老人跪在地上,拿着铁锹在挖沙土。
一个旅人经过绿洲,停下来给骆驼饮水。他看到满头大汗的老人,便上前打了声招呼:“你好呀,大爷。”
“你好!”老人回答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干活。
旅人问道:“这么热的天在这里挖什么呢?”
“我在播种,”老人说。
“你要在这里种什么?”
“种椰枣,”老人答道。
“椰枣?”旅人惊讶地说,那副表情就像听到了最愚蠢的话,“你的脑子被烧坏了吗?大爷,走,还是放下铁锹跟我去店里喝一杯吧。”
“不,我得先把种子播完,然后我们可以去喝一杯,”老人说。
“告诉我,大爷,你多大年纪了?”旅人问。
“我不知道,60,70,还是80……我忘记了……但这并不重要。”
“大爷,椰枣树长成需要50多年,长成之后才能结出果实。我希望你能长寿,能活到100岁,但到那时你也很难收获今天劳动的成果,还是别干了吧!”
旅人劝说道。
“我吃的椰枣是前人种下的,播种的人也没有梦想吃到自己种的椰枣。我今天播种,是为了让后人能吃到我种的椰枣……虽然我并不知道谁会吃到我种的椰枣,但我想,这份辛苦是值得的。”
听完老人的一席话,旅人说:“很感谢您的这一课,请收下我的学费。”说着,他把钱袋递给老人。
“谢谢你的钱,朋友。你看,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你认为我无法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但我还没有播完种,就收获了一袋钱和一位朋友的谢意,”老人笑着说。
舍弃
小和尚去河里挑水时,没注意,所以水里带来了一只小蝌蚪。他正准备把这个拖着长尾的小蝌蚪放回木桶里,捎到河水里去时,老方丈看到了,就走过来说:“放到玻璃瓶里养些天吧,看它有什么变化,然后再放它到河里也不迟。”
小和尚就把小蝌蚪暂且养起来,有时还喂它些馍馍粒或者把玻璃瓶从房间里捧到阳光下晒晒,对小蝌蚪非常怜爱。每隔三五天,老方丈还过来看看小蝌蚪的生长情况。大概过了半个月,小蝌蚪的长尾巴明显地短了许多,后腹部位还长出两只小腿儿;又过了十多天,小蝌蚪的尾巴更短了,嘴巴下边也长出两只小腿儿。老方丈看看快长成青蛙的小蝌蚪,又看看勤勉饲养它的小和尚,默然不语。
不知又过了几天,小蝌蚪的尾巴彻底不见了,终于变成了一只绿色的小青蛙。老方丈捧着玻璃瓶看了又看,然后对小和尚说:“你可以放它回归大自然了,它终于由原来的蝌蚪变成青蛙了,阿弥陀佛。”
小和尚又去挑水时,就把小青蛙放了,回来的路上,他遇到老方丈从山上下来,他居然背着一捆树枝。他非常困惑地对老方丈说:“您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山砍柴呢?”
老方丈笑笑说:“我不是去砍柴,我是去为小树们超度,树木不如蝌蚪,它们的‘尾巴’不会自行消失的,必须让人动手砍去才行。”
直到这时,小和尚才幡然醒悟,一下子抛去了许多烦恼和忧虑,修行猛然长进了许多。蝌蚪不收尾成不了青蛙,苗木不砍枝成不了大树,人生不及时取舍和抉择就难以完成出类拔萃的功业,这就是适当舍弃的旷世哲理。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真正懂得适当舍弃的真谛呢?
被自己淘汰
我的朋友从英国回来以后,反复对我说起英国的赛车公司,让我很莫名其妙。
我问他为什么老是说起赛车公司,他说要不是被赛车公司淘汰掉,他现在已经被英国一家大公司聘为总裁助理并负责开发国内市场了。我继续莫名其妙,他只好把故事完整地讲给我听:
原来我朋友在英国伦敦大学进修工商管理专业期间,曾经参与过伦敦大学的专业论文评选。朋友的论文很被英国企业界一些成功人士看好。英国皇家某大公司的总裁亲自点名要他参加该公司一年一度的职位竞选。我的朋友看完了该公司的简介以及空缺的职位以后,决定竞争较为激烈的总裁助理一职。
面试答辩等一些程序全部完毕以后,我的朋友和另外4个对手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决赛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做上任第一天的工作安排。我的朋友在国内曾在某行政单位做过管理工作,朋友以他的完美的思维和东方人的谦虚赢得了赞美,结果他和另一位年轻的选手胜出。第二步考查他们的内容竟是赛车,在接到那把车钥匙之前我的朋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第二步考查的内容会是这样。朋友的车技不错,速度很快超过那位对手,但不幸的是他们的路线出现了堵车,朋友等了一会儿,看到后面对手的车也跟了上来,为了能尽快甩下对手,他看了看地图,把车掉回头去走另外一条路,结果是那位对手耐心等到了塞车结束。而我的朋友因为走得太远了,当他到达目的地时对手早已经到达。他被公司淘汰。
那位总裁对他说:“你的性格在驾车时已经流露出来,一个人耐心地等塞车通了,那么他在工作中即使遇到危机,也能理性地去解决。自我控制和有原则对于总裁助理这个职业很重要。希望你能明白你失败的原因。”
我对他说原来你被赛车公司淘汰了,朋友严肃地对我说:“其实不是被赛车公司淘汰了,而是被自己淘汰了。”我仔细地想了一下,的确是这样。
幸好还有梦想
如果不是在美国,如果不是身在匹兹堡,我根本感受不到那里的人们对橄榄球的热衷、痴迷、忘情、疯狂……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来到匹兹堡郊区格林斯堡小镇附近的沃尔玛。我被吓住了,偌大的一个超市里,几乎没有人,我穿行在货架中,因为没有人,竟然感到恐怖和怪异了!突然,一个老人叫住了我:
“嘿!你为什么不看比赛!你应该穿Steelers的衣服!”
哦,那天是匹兹堡钢人队和丹佛队比赛,结果匹兹堡钢人队赢了!
第二天在书店看书,陌生人都会笑着跟你说:“Go Steelers!”四下里一看,哈!人人身上都是黑底黄字或者黄底黑字的衣服,大写道:“加油!”“我们爱你!”“我们爱Ben!”据说,那Ben是球队的灵魂人物,是大家的英雄。
星期天,我来到匹兹堡,在市中心的广场,汽车已被禁止通行,无数的人潮水般涌来,两边的街道都被卖各种Steelers道具的包围。挤上去一看,果然丰富!
印有球队标志的T恤、短袖的,20美金一件,还抢着像要买不到。看看领口上的商标,是中国澳门生产的。所有的衣服,印着7号的最抢手;一个小熊,因为穿了件球队的衣服,30美元一个;挥舞用的拉拉队三角旗,要10美元;还有花样百出的围巾、茶杯、迷你橄榄球、口哨、项链,等等。有一家五口引起了我的注意,爸爸和3个儿子的脸上,都画了球队的符号,妈妈更搞笑,戴了顶夸张的高帽子,脖子上竟然画着她崇拜的球星!
哦!这是怎样的疯狂和痴迷啊!当晚看新闻,一个男人几乎带着哭腔对着镜头说:“我们要赢!我们一定要赢!”而报纸上的标题是:“幸好我们还有梦想”。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住的格林斯堡小镇,也为之骚动起来。平日里文质彬彬的人们,都穿上了球队的衣服。姐姐所在的匹兹堡大学,破天荒地希望老师们也穿上球衣,给球队加油;姐夫所在的公司,老板真诚地恳求道:“如果大家愿意,就加入进来吧,我们一起为Steelers加油!”更有忠诚的球迷,卖掉了汽车,只为有钱可以飞到底特律换张入场券。
离开小镇的前一天,我被邀请到美国人布兰恩家做客。一开门,我克制不住地笑出了声。他们一家四口,身上头上脖子上,统统都是Steelers的装备!就连他家小狗的颈圈,也是典型的黄黑相间的球队标志。工程师布兰恩问我:“难道你在中国就没有喜欢和支持的球队吗?”我犹豫了一下,说:“我支持我们上海的足球队。”
布兰恩说,在钢铁工业衰败后,匹兹堡已经很多年没有如此激动和沸腾了。
他说:“我们已经整整26年没有赢得总冠军了,在星期天的比赛里,我们要赢,这是我们的梦想!幸好我们还有梦想!”
在回国的第二天,我看见了新闻,上面这样写道:“第四十届NFL(美国职业橄榄球联赛),匹兹堡钢人队夺得冠军。”耳边突然响起了布兰恩的话:“幸好我们还有梦想!”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
“放下”的智慧
非常喜欢佛禅的这则公案:百丈禅师的一个弟子向大师问道:“如何才能成佛?”大师说:“放下!放下你一切执著于成佛的念头,放下你总是执著于成佛的那颗心。”
对这则公案诠释最好的是一个登山者。这个登山者在一次登山中,首次不使用氧气,成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下山后,人们纷纷问他成功登顶的秘诀,他说:“这没有什么秘诀,我知道大脑是一个重要的耗氧源,科学家曾告诉我们:各种思想在大脑中相互撞击时,竟要消耗我们吸入全部氧气量的40%。所以,为了减少对氧气的消耗,我只有向前走这一个念头,把其他的任何想法统统从脑子里抛掉,没有任何杂念,我等于放下了一个背在身上的巨大包袱,所以能轻松向前,这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秘诀啊。”
是啊,对于我们世间的每一个人来说,功名、利禄、荣辱、爱恨、死亡、恐惧、成败、苦乐和祸福,等等,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东西存在于自己心中时,往往也会成为自己内在的渴望超越自我的一种原动力,但是,人一旦执著于此,它们往往又会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那个登山者是聪明的,渴望在不带氧气的情况下成为成功登上珠峰的第一人,在当初的训练中,这肯定是一直炽烈燃烧在他心中的一个最美丽的梦想。然而,在向峰顶冲刺的时候,他放下了一切荣辱和功利之心,放下了死亡时刻会威胁自己生命的恐惧之心,胸中只留下一个愿望:向前,向前!他成功了,他不但为所有的登山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把一粒智慧的种子,播进了世间每一个渴望获得成功之人的心中。
其实,翻开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古人充满“放下”艺术的故事。宋朝的吕蒙正被皇帝任命为副相。第一次上朝,人群里竟有人大声讥刺他说:“哈哈哈,这种模样的人,也能入朝为相啊?”可吕蒙正却像没有听见一样,继续往前走。然而,跟随在他后边的几个官员却为他鸣起不平来,拉住他的衣角,非要帮他查查到底是谁竟然如此大胆,敢在朝堂上讥刺刚上任的宰相。吕蒙正却推开众人说:“谢谢大家的好意。我为什么要知道是谁在说我呢?一旦知道了,一生都放不下,往后还怎么处事?”
吕蒙正善识人。他所举荐的人,后来无不成为国家的栋梁,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用了某人,便不再用自己的力量去约束其才能的发挥。做宰相期间,他一直把“无为而治”当做自己的施政方针。所以,有一天,他的两个儿子愤愤不平地对他说:“爸爸,外面都传说你无能。你做宰相,权力怎么能都被别人分夺去了呢?”吕蒙正听了哈哈大笑说:“我哪有什么能耐啊,皇上不就是看我善于识人,才提拔我当宰相的吗?我当宰相就是为国家物色有能力办事的人,我要权力干什么啊!”吕蒙正之所以能成为大宋的一代名相,不正是因为他有一个能放下一切荣辱的胸怀吗?自古至今,有些人拼命地揽权,并不是他比别人更有能耐,而是他贪图权力带给他的“好处”,这才是这些人嫉贤妒能,不愿放下权力的原因所在啊。如果用一句俗语来评价吕蒙正,那就是“能拿得起,放得下”。
可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无愧于这个评价呢?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往往只是因为别人说错了一两句话,从此就记恨别人终生,整日勾心斗角,明里暗里都在进行着一场场灵魂的厮杀;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只有输家而没有赢家。这种小肚鸡肠的气量,你怎能指望他会成就什么大事?亳州,是中国的四大药都之一,各路药商云集于此。曾有王姓的两兄弟,决心在此开办药厂,得此天时地利,日后肯定能有发展。兄弟俩苦苦经营了10年,眼看药厂有了起色,财源滚滚而来。然而,弟媳却开始怀疑大伯子多占了便宜,兄嫂也开始怀疑小叔子暗中多吞了钱财。不久,两兄弟便闹起了家窝子,又是争权,又是争钱,一个好端端的药厂因为两兄弟最后都把心思用到了分家上,就再也没人来管理,没两年便倒闭了。亳州有这么好的地理条件,可直到现在都没有再诞生一家像样的制药厂,真是可惜。如果当初那两兄弟都能有“放下”的智慧,相互信任,招揽人才,谋求大的发展,适时调整经营和管理模式,我想他们早就发展成一个上档次上规模的大型制药厂了。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只不过是一个平凡人,哪能与人家做宰相的吕蒙正比呢?其实不然,我们既然都是平凡人,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愿拥有一颗平常心呢?
东汉末年,曹操曾率军在官渡这个地方与军力数倍于己的袁绍隔河相峙,最终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曹军从袁绍处缴获的大批文件中,就有一大箱曹操的部下与袁绍暗中来往的信件。按说曹操完全可以把这些人以通敌罪惩治,然而,曹操却说:“当时袁军兵多将广,声势浩大,而我军势力微弱,地盘不稳,怎能给人以必胜的信心呢?这种敌强我弱、胜负未分的时候,连我自己都不敢确定能否得以保全性命,何况各位将领呢?”他一封信都没有动,随即就命人把信件全部烧了。
其实,在曹操之前,刘秀也曾上演过这样一幕。当初,刘秀率义军与兵强将勇的王郎争夺天下,王郎自恃兵多地广,曾以十万户侯的价格来悬赏要刘秀的人头。然而,刘秀不愧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最后竟以弱胜强,消灭了王郎。刘秀的士兵从王郎的府邸搜出的大批档案中,竟然发现了许多其部下将领与王郎交往的密信。刘秀连看都没看一眼就下令焚烧了,并对众人说:“不要让这些信件使我们内部发生隔阂。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知道当初写信的人并不是真心想背叛我,只不过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而已。我只希望以后我们上下一心治理好天下!”
曹操和刘秀,可以说都是深谙“放下”智慧的人,这也是所有能够成就大事之人的共同特点。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会受到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辆车的话,那么,载着你的理想前进,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可是,你偏偏把你遇到的每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装到车上,且不说超载将减慢车速,说不定哪一天就把车压坏了或者因动力不够而导致车无法前进了。
我们学校有一名教师,除了工作,就是读书、写作,自得其乐,至于名誉、地位、奖金、提干等,从来没与任何人争过。然而,大前年,教委要各校老师申报特级教师,因为有发表的文章数或专著的限制,竟没有人敢申请,只有他把自己的作品搬来几大捆,上报之后,顺利地被批了下来,成了我市屈指可数的几个特级教师中的一个。在平时,他放下了别人当成大事来争的东西,然而,他却得到了别人梦寐以求却得不到的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你是一个平凡的人,还是一个追求伟大的人,只要你有一颗能够“放下”的心,你就能成为人间的卓越者、成功者。我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是:只问耕耘,莫论收获!其实,你放下了“收获”这个包袱,说不定你耕的土地比别人会更多、更精,收获的当然也将会更多!
改变生命的三个字
有一个叫C.戈斯泰罗的小伙子,从加拿大军队退役后于1946年搬进了尼亚加拉瀑布市。他马上出去找工作,在安大略省水电委员会里当上了机械师。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他十分开心。18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找到他,说有个好消息告诉他——他升职了,做班长,负责厂里的重型柴油机。
“从那个地方、那个时候起,”戈斯泰罗先生说,“我开始担心。我曾是一个快乐的机械师。但当班长,对我来说,却是个灾难。身上的责任压得我透不过气来,焦虑无时无刻不困扰着我,不管我是睡着了,还是醒着;也不管我是在家里,还是在厂里。
“后来,我心里最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一个大事故。那天,我朝砾石坑走去,那儿应该有四台牵引车带动四台巨大的削刮机在工作,但非常奇怪,周围静悄悄的。很快我明白了,四台巨型牵引车全坏了!
“如果说我以前也担心过什么事的话,和那一刻比,全不算事儿。我的脑袋好像开锅了,还咕嘟咕嘟的直冒泡。我找到经理,告诉他这个坏消息,说4台牵引车全坏了。我一口气说完,等着天塌下来。
“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天没塌。经理转过身来,脸上挂着微笑,看着我说了三个字。假如我能活1000岁,我都不会忘了这三个字——‘修好它’!
“就在那个地方、那一刻,我所有的忧虑、害怕、担心全部烟消云散,世界又恢复了老样子。我走了出去,抓起工具,开始修那几台牵引车。
“‘修好它’,是多么神奇的三个字啊,它是我生命的转折点,它改变了我对工作的想法。从那天起,每天我都默默地感谢那位经理,是他让我不但对工作有了热情,而且有了更坚定的信心,我知道,如果有一天什么事搞糟了,我会亲自出马,把它们理顺,而不是在那里瞎担心。”
正是由于那位经理的信任,戈斯泰罗先生明白了,成熟的人格要求我们具备采取行动的能力:作决定并实施它,让心灵解冻。
高中时我参加学生会主席竞选,经过初选,成绩还不错(后来才知道是那几个要好的同学做了些小动作的原因),于是信心大增,心里开始狂想竞选上主席以后的场景。接下来的日子里,积极准备最后的选举。为了扩大影响,我挖空心思,想尽了一切办法。我在黑板栏里贴上自己的海报,每天拿着扫把去扫大门口,到饭堂义务打饭……在那段日子里,热心不减。
可是最终的选举我失败了,甚至连个部长都没当上。我心情沮丧到了极点,想着自己前些天的举动,突然感到一阵阵嘲笑马上就要到来。所以,我整天无精打采,不想见人,感到整个冬天都在为我而寒冷。
一天,老师将我叫到了办公室,什么也没说,倒上一杯热水,又倒上一杯冷水,笑着问我:“如果我把它们拿到室外,你说哪一个杯子里的水先结冰?”我不假思索地说:“肯定是冷水先冻上!”老师一笑,说:“好,那咱们试试。”
然后老师把两杯水拿到了窗外。过了一会儿,老师叫我一起到窗前来看。令我惊讶的是,热水已经上冻,而冷水还没有。我惊讶无语。老师笑了笑,对我说:
“一颗燥热的心如这杯热水一样,在遭遇寒冷的时候,更容易被冻结。”
老师又拿出一个冻苹果,切成两块,一块放在热水里,一块放在冷水里,问我:“你说,哪一个杯子里的苹果先化开?”我害怕答错,想了一会,才小心翼翼地说:“应该是热水杯里的先化吧?”老师又是一笑,说:“那好,咱们再试试!”过了一会儿,老师把两块苹果取出来,我又是一惊,冷水泡过的苹果,虽然外面包着一层薄冰,但整块苹果却是软软的,已经开化了,而热水泡过的苹果,虽然外层是软软的,但它的内部却是硬邦邦的,没有开化。我又无语。
老师对我说:“一颗冰冷的心如这个冻苹果,当它被燥热的水浸泡的时候,解冻是漫长的,不如给它降降温,这样就会很快解冻了。”
烦恼的根源
一次,几位分别多年的同学相约去拜访大学的老师。在老师家里,大家忍不住发起了牢骚,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商战失利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老师笑而不语,从厨房拿出一大堆杯子,摆在茶几上,让大家自己倒水喝。
这些杯子各式各样,有瓷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看起来豪华而高贵,有的则显得普通而简陋。
大家正说得口干舌燥,纷纷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倒水喝。等每个人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老师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手里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而这些样子普通的塑料杯就没有人去选。”大家一看,果然是这样。
老师接着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非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择漂亮的杯子。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大家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苦甜,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烦恼与菩提
小时候母亲给我讲了一个叫“蓝鸟”的故事:
一个美丽可人的小女孩正在舒适温暖的家中做功课,突然窗口飞来了一只毛色鲜丽的蓝鸟,蓝鸟不停地歌唱,它的歌声缤纷流利,使人仿佛看到一座镶满了不同彩石的宝山,璀璨耀目。小女孩被蓝鸟深深地吸引着,不由自主地放下了功课,走出了温暖的家门,跟随着蓝鸟及它那一路上逶迤着的美丽歌声。不久,蓝岛飞回林中转瞬便失去了踪影,小女孩在林中流连,不断呼唤着蓝鸟的名字,希望再听见它那使人心生喜乐的歌声,可惜的是,蓝鸟不再出现,小女孩失望地悲伤痛哭,一直等到太阳快要下山了,才无奈地回家。
家里亮着温柔的灯光,爸妈一见到小女孩立即破涕为笑,把她拥在怀里久久不放,说:“在家里舒舒服服的,为什么跑出家门使爸妈担心呢?”小女孩说为了去找蓝鸟,妈妈指指窗口说:“哎!傻孩子,蓝鸟不是整天都在家里唱个不停吗!”
原来,很多时候所谓快乐和内心的清明其实一直未曾离开我们,只是我们身在这红尘万丈、光影斑斓的污浊之间,不免会被种种五光十色的影像玄惑而终致迷失了自己。我们本来一如明镜台般洁净无染的水晶之心,便会慢慢地为红尘中的风雨所侵蚀、所熏染、所蒙蔽、所牵引,使我们只能在经验的世界中不由自主地随包罗万象的处境而不停转动。我们没有一刻能停下来喘息,以曾经清凉剔透的心来观照生命中圆融无碍的云月溪山,享受荷塘中温柔拂过的阵阵凉风……我们之所以烦恼,只因为我们的心未安。我们见窗外一个动人的身影、听到一曲迷人的曲调,便急不可待地奔出家门,去追踪在十字街头上种种变幻不息的光和影,直至我们的心断裂成碎片。
活在这污浊的人世,烦恼一直未曾也永远不会离开我们,但我们也不要忘记,生命中有死亡的悲痛,是因为它同时有生的喜悦;有衰老的无奈,是因为它同时有青春的飞扬。而这些也都不过是现实世界中的曲折。就从现在起,让我们将我们那颗原本安静明亮的心安定下来,再以这如金刚石柱般坚定不移的本性,自由出入于世界的烦恼与菩提。
慈悲与智慧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位生活纯净的修行者,因此受到乡里居民的称颂,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可敬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在他们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经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
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好端端的黄花闺女,竟做出见不得人的事。在父母的逼问下,她起初不肯招认那个人是谁,但经过一再苦逼之后,她终于吞吞吐吐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没有表情,也没有乘机教训他们。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霎时即逝。
白隐超乎“忍辱”的德行,赢得了更多、更久的称颂。
想想我们所遇到的挫折或耻辱,比之白隐,又算得了什么?白隐泰然自若,淡然处世的情怀,真不愧为一代禅师。
“就是这样吗?”那么慈悲,那么轻柔。那是恒久的忍耐化成的无形的坚毅,那是凡事包容化成的无上悲悯。
“就是这样吗?”无数的干戈都化成了片片的玉帛。
“就是这样吗?”短短的一句话里蕴涵了无限的慈悲与智慧。
摆渡
有4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4个人中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过河。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儿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给了点儿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他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儿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很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烧晚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我平生没有造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得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人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彼岸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