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读完外国文学-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马克·吐温于1835年出生在密苏里州一个下层家庭。12岁时,吐温的父亲病故,他开始走上社会,先后当过印刷厂学徒、排字工人和水手领船员。内战爆发后,吐温参加了南军,后又梦想采掘银矿发财,但都没有成功。1863年,他给自己起笔名为“马克·吐温”,是密西西比河上引船员测量水深时发出的喊声。马克·吐温小时候家住在密西西比河岸,常有轮船往来,水手、轮船和密西西比河就成为他笔下常见的题材。1864年,吐温根据一则传说写成了《跳蛙》,一举成名。

    吐温开始创作时,正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过渡时期,美国大多数地方都废除了奴隶制,作家们多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前途充满信心。因此,这时期吐温的作品充满诙谐幽默和乐观向上的精神。1867年,他随旅行团出游欧洲,回国后写了一篇《傻子出国旅行记》,讥讽异国文化。《竞选州长》是吐温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从“民主选举”和“言论自由”两个方面讽刺美国的政治生活。同年,吐温写成《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4年和1876年又创作了《镀金时代》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19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社会矛盾日渐激化,吐温的创作也进入成熟阶段,作品基调也转向辛辣的讽刺和批判。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有《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优秀作品。1910年马克·吐温故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讲述了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河流浪的故事。作品批判谴责了蓄奴制的罪恶,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权利的进步主张。马克·吐温在这本书里强烈谴责了种族歧视等丑恶的社会现象。哈克逃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帮助黑奴吉姆的过程。哈克从小就受奴隶制的教育,在逃亡中,多年的耳濡目染和良知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良知终于占了上风。哈克这个厌倦文明生活的顽童,邋里邋遢,几乎目不识丁,被很多人认作是坏孩子,但他生气勃勃,具有才智、同情心和强烈的正义感,与伪善的绅士淑女们形成鲜明的反差。哈克的本质恰是美国少年的典型,受到人们的衷心喜爱。这部小说被认为是在密西西比河上冒险的《奥德赛》,还被海明威称作是美国小说的源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