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14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这是自公社化以来比较彻底地解决农业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
刘少奇参与领导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他于3月19日在中南、华北地区小组会上,就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方法作了重要发言。他说:“调查研究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必须坚持的。”
60年代初,是我国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的时期。为了纠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强迫命令风)带来的严重破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刘少奇响应毛泽东在八届九中全会上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广州会议结束后,便来湖南作农村调查。
4月1日,刘少奇偕王光美乘火车到达长沙,2日上午听取湖南省委的工作汇报,下午驱车来到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生产队作调查。8日晚到韶山,9日去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工作。4月12日至月底,在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作调查18天,后又回长沙。5月2日至12日,刘少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宁乡花明楼公社炭子冲大队等地作调查,16日离开长沙回北京,历时44天。
刘少奇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他日理万机,而心忧天下。到湖南后,省委为他严密地布置了安全保卫工作,安排了轿车,并给他下乡居住的地方运去了床铺、沙发和洗澡盆等。刘少奇知道后,严肃地对省委领导和有关同志说:“这次调查要采取过去打游击的办法,穿布衣、背被包,自带油盐柴米,自备碗筷用具,人要少,一切轻装简行,只要两部吉普车,想住就住,想走就走,一定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不这样,调查研究之风不能兴起。”他说到做到,身体力行。
在宁乡、长沙县调查时,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不要当地领导陪同,不搞前呼后拥,不影响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而是直接深入到基层与干部群众交谈,悉心倾听他们的意见与要求。湖南省委原拟派一名省委领导陪同调查,被刘少奇谢绝,仅由公安厅长李强陪同,并兼做联络和安全保卫工作。
4月2日下午,刘少奇乘车来到宁乡县东湖塘公社王家湾生产队蹲点调查,这天正下着雨,泥泞路滑,他身着旧蓝布衣服,脚穿雨鞋,自己打着雨伞来到住地。这是生产队养猪场的一间饲料房,房屋破旧,窗户没有窗页,临时用布挡风。在一张旧木床上加放了一些稻草,铺上自带的行李,这就是他睡觉的地方。用两张农家吃饭的方桌拼在一起就是他的办公桌,旁边放着四条长凳,他就在这里找基层干部谈话或开会,晚上点着煤油灯办公。有天晚上开会,工作人员点燃两支蜡烛照明,刘少奇见后连忙吹熄一支。并说,一支就够了,能看得见就行。他和随同的工作人员一样吃着普通的饭菜,当时刘少奇已是63岁的老人,又日夜繁忙地工作,大家怕他吃得太差会影响健康,几次提出要加菜,都被他拒绝了。
刘少奇这次回乡调查,解散了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农村公共食堂,清退了平调的社员房屋,这两件事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但这只是调整了部分生产关系,要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关键还在于进一步调整、改革生产关系,改革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当时刘少奇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改革”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概念和完整的改革措施,但他在40多天的农村调查中,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分析各种矛盾的原因,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采纳群众的正确意见,提出了许多探索性的改革意见。
刘少奇通过这次40多天的、具有历史性的农村调查,较全面地了解到了农村中许多真实情况,为我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调整和制定农村政策找到了科学依据。
(何光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