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如是我闻-萍叶所依,皆在光霁(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他勉强定了定神,才道:“陈子龙陈兄和李雯兄都已到了东佘山居,正与复社诸老友畅谈。稍后我亲自为隐娘引见。”

    柳如是道“:隐娘一日之内得识云间三子,甚是荣幸。”又转向那名同伴,道:“云间李待问李公子书法精绝,隐娘久闻大名,亦是心生仰慕已久。”

    李待问年近三十,表情肃穆,一望便是老成持重之人。他略微愣了一下,才道:“雕虫小技而已。隐娘谬赞,在下愧不敢当。”

    柳如是笑道:“听闻李公子视董其昌董老先生为劲敌,日夜思虑一较高下。我还以为李公子是个争强好胜之人,想不到今日一见,原来是位谦谦君子。”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人氏,人称“董华亭”。他才华俊逸,好谈名理,在隆庆五年十七岁时参加松江府会考,被江知府衷贞吉认为写字太差,只得了第二名,从此发愤临池,成为当书画名家。其书法出颜真卿,遍学魏晋唐宋诸名家,涉及面广而能自风格:行书古淡潇洒;楷书有颜真卿之率真韵味;草书植根于颜真卿,有怀素之圆劲和米芾之跌宕。最难能可贵的是,董氏丝毫没有邯郸学,能始终如一地表现自己的风格。他推崇以禅论画,自称作画须“读卷书,行万里路”,被世人奉为信条。

    除了在书画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外,董其昌的仕途亦是一帆风顺。他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第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院学习。五年后获授翰林院编修。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明神宗长朱常洛出阁讲学,充任讲官。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为太寺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1622年),参修《泰昌实录》。天五年(1625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次年辞官。崇祯皇帝即位后,又其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

    董其昌才艺虽高,但人品饱受争议。他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任湖广提学副使时,将“明日不考文”当作考试题,以愚弄学生为乐。在故乡华亭,董其昌更是出名的恶霸,他手下豢养了大批恶奴,常常债霸产,为害乡里。董其昌本人崇尚“乐生”“渔色”,好修房中术,手下奴仆便常常引诱童女到董宅,供董氏修炼,采阴补阳。民众告状门,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九月,董其昌将至交好友陆兆芳家的使女英引诱奸淫后,藏娇于其别业白龙潭护珠阁。绿英乘人不备,逃回泖。董其昌难舍绿英美色,派儿子董祖权带领一百多名家奴前往陆家庄,行劫走了绿英。陆家人报案后,地方官府畏惧董其昌声名和势力,不接办。董其昌连襟[1]范纳斋之子范昶时为华亭县学学生,正是满腔热血激愤青年,得知事情经过后,将董氏恶行编撰成《黑白传》一书,内“白公子夜袭陆家庄,黑秀才怒斥龙门里”书目。虽然没有指名道姓,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白公子”是指董其昌,因其别号思白,而黑秀才[1]董其昌妻子龚氏与范纳斋(曾任万州知州)妻子是亲姊妹。

    则是指陆兆芳,因其人肤色黝黑。说书艺人钱二得书后到处说唱,众人由此得知了董氏的劣迹,一时众口一词,纷纷指责董氏。董其昌得知后,不但不设法平息众怒,反而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措施。不日范昶被人痛殴,很快暴死于家中。范母偕范妻及四名仆妇,乘轿直至董府哭诉,讨要说法。结果范母、范妻被鞭打出门,四名仆妇被剥光衣服后绑在椅子上被人肆意凌辱。次日,范母气得吐血而死。

    如此灭绝人性的丑行居然发生在堂堂董宦府内,事情传扬开去后,终于激起民愤。华亭县学学生联名向官府告状。大街上满是声讨董氏的揭帖和传单,又有歌谣传唱道:“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四乡含冤受屈的乡民闻说后,纷纷聚集在城内外,甚至有不少乡民趁夜潮摇船到华亭。数以万计的民众如巨潮般包围了董府。董氏居然命恶奴从大墙内抛砖头和粪便,想驱赶乡民。火山终于爆发,乡民们一拥而上,拔下董府旗杆,撞开董府大门,将董家二百余间画栋雕梁、朱栏曲槛烧成灰烬。董其昌历年辛苦搜集的古今珍贵书画篆刻收藏,全部被付之一炬。传闻《金瓶梅》原本手稿,即毁于这场大火。此即著名的“民抄董宦”。

    变故发生后,董其昌狼狈逃离华亭,数月不敢回来,又分别向县、府、道、抚四级衙门告状。朝廷虽然有心偏袒,然董氏在地方上实在民愤太大,官府怕激发民变,也将此案做了轻描淡写的处理。

    无论董其昌如何声名狼藉,品行如何卑劣污秽,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书画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当世无人能比,史称“天才俊逸”。然而华亭地灵人杰,偏偏又出了个后起之秀李待问。传闻其人书法在董其昌之上,且自视甚高,遍走华亭,凡街坊寺院有董其昌题写的匾额楹联,便随手往旁边墙壁上写上一通,好让人评判到底谁的字更好。董其昌本人也曾好奇来观赏,看后品评道:“书果佳,但有杀气,怕是此人不得好死[1]。”

    [1]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李待问起义抗清,不久清兵破城。李待问见大势无可挽回,便从城墙上下来。有百户(官名。明代卫所兵制设百户所,置百户,统兵一百一十二人,隶属于本县千户所)问道:“先生读烂《四书》,今日将如何自处?”李待问道:“为臣死忠。但我还是想和家人作最后诀别。”百户道:“先生能这样,我先断头以待。”说完拔刀自刎而死。李待问仓卒抵家,与家人诀别。众人都劝他换衣逃走。他笑道:“死是我分内之事。且不死,将来何以面对那位百户呢?”于是引绳自缢。气未绝而被清兵俘虏,因不肯投降被杀。当地民众建李公寺,塑像为祀,尊奉为松江府城隍。当地人还有夜间吃豆浆的风俗,都是为了纪念李待问。

    即柳如是所提“争强好胜”之来历。李待问尚不及回答,宋征舆忙笑道:“李兄为人其实是极谦逊的,他是不满董氏以才华争势,贪婪霸道,鱼肉乡民。当日董先生以‘杀气’字品评李兄书法,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但其实是视李兄为劲敌。听他担心李书流传将掩其名,所以暗中派人在坊间搜罗李兄字迹,然后毁,以绝传世。这本身已是间接承认李兄书法在他之上了。”

    柳如是道:“我见过李公子的书法,清劲秀健,内中透露着英气和刚,怎么能称是杀气呢?”

    李待问怔了一怔,才问道:“隐娘是在吴江故相周相公府上见过在下作品吗?”

    宋征舆忙道:“哎呀,在哪儿见的有什么重要,重要的是隐娘赞许你书法。”他心思颇快,料想柳如是被逐出周府不久,必不愿意提起往事,以急忙出头解围。

    柳如是微笑道:“不碍事。是的,我的确是在周相公府上见过李公子行书诗轴。”

    她表面泰然自若,却也不愿意再多提这个话头,又问道:“李公子是法大家,可否指点一二,若是我想学写字,该如何学起?”

    李待问想也不想,随口答道:“不妨学欧阳询。欧体笔法险劲,猛锐驱,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瞋目,力士挥拳。隐娘性情清秀丽,又饶刚健之气,最适合学欧体,铁腕银钩,奇气满纸,定可尽寻常女书的柔媚闺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