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如是我闻-萍叶所依,皆在光霁(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她姓柳名隐,字如是[1],浙江嘉兴人氏,亦是因家道中落幼年即坠入尘。尽管年纪不大,经历却较平常女子复杂千百倍,已体验了各种跌起伏,极人生之痛苦。与王微已是自由之身不同的是,她目下虽拥有艘装饰华丽的彩鹢船[2],手下有使女、小厮及艄公、船夫,日子也过得算舒适,但仍然是在名列乐籍的娼妓,因而相较于身边年长的女伴而,她的心情更加萧索。西北面山中隐隐有歌乐声传来,昆曲声腔绵细悠长,大约又是哪家园别墅的歌妓粉墨登场了。明代自嘉靖以后,江南一带风尚奢侈浮华,们普遍好夸耀财富,冶游声色。不独富厚世家,温饱之家也从风而--画船箫鼓,无日不闻;梨园青楼,何日得暇。名士尤好以山水声自娱,自称“风月为朋,山水成癖,点瑟回琴,歌咏其侧”,苦节者往被嗤为鄙夫。佘山为华亭山水胜地,多有达官贵人选择在此建筑别业,所谓“居则造园,写则山水,烟云供养”。

    只是在这烟冷水迢、寒禽衰草伴愁颜之际,忽听到另一边巧笑艳歌、是热闹,对比之下,愈发凸显自身零落、悱恻凄寒了。

    柳如是一时心头有感,曼声吟道:“谁家乐府唱无愁,望断浮云西北。汉佩敢同神女赠,越歌聊感鄂君舟。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头。莫为卢家怨银汉,年年河水向东流[3]。”

    [1]柳如是在少女至青年时期曾多次更名换姓或采用新名号,此方面著作文章如汗牛充栋,本不再重复叙述。为避免混乱,本小说一律采用“柳如是”的名字。关于柳如是本姓,有学者考证杨,有学者认为姓柳,均是根据旁证推测,并无实据。作者偏向杨姓说。本书中所涉及柳氏之出来历,虽为作者推测,但并非毫无来由的杜撰,各有依据,后面将会一一述及。

    [2]鹢(yì):古书上记载的一种似鹭的水鸟,常常被绘在船头上作装饰用。彩鹢船并不特指船画着鹢鸟图案的船,而是用来泛指船只。

    [3]柳如是诗词极好用典故。此诗名《冬日泛舟》,句句用典,富于文采神韵。陈寅恪先生曾赞首诗与《金明池》词是明末最佳之诗词。无愁:古乐府杂曲歌名。北齐后主高纬荒淫纵乐,盛为愁“之曲,自弹胡琵琶而唱之,时称”无愁天子“。《隋书·音乐志》:“后主亦自能度曲,亲执乐器,玩无倦,倚弦而歌。别采新声,为《无愁曲》……乐往哀来,竟以亡国。”浮云西北楼:出自古诗: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汉佩:西汉刘向《列仙传》中记载,汉神女曾解佩赠与郑交甫。越歌:秋楚国公子皙坐船出游时,有爱慕他的越人船夫抱着船桨对他唱歌,歌词云:“山有木兮木有枝,悦君兮君不知。”青眼:喻对人喜爱,与“白眼”相对。唐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仲宣楼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白头:喻天长地久。金曹之谦《变白头吟》:“奈何及末流,不知再羞。中路多反目,几人能白头?”卢家怨银汉:出自古诗:“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五嫁作卢家妇。”

    王微比柳如是年长一辈,新认识对方不久,这次也是经朋友徐佛介绍,顺道搭乘她的画船来华亭为名士陈继儒庆贺七十五岁大寿。因为相识日浅,对这位美艳的相府下堂妾[1]并不大了解。一路同行,只觉得她聪慧有个性,既坚定好强,又时时自伤,颇见矛盾之处,显是经历了一场大风大浪后,正处在对未来人生感到迷茫彷徨的阶段,毕竟年纪还小啊。此刻听了她随口诵出的诗作,大为震撼,不禁出声赞道:“好,好一句‘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白头’。”

    王微成名已久,才名播于大江南北。这位美人学士素来清高自负,能得她一语褒奖,着实难得。柳如是却面无得色,“谁家”一诗实是有感而发,暗合她目下急欲寻找新归宿的心境。她只是凝视着远处的白鹤,幽幽道:“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白头。却不知水中鹤……”

    一言未毕,寒风呼啸而起,急急掠过水面,拂动芦苇,“沙沙”作响。酣睡中的白鹤被惊醒了。一鹤乍然冲天,千百只白鹤随之而起。当群鹤伸展双翼、振翅凌风时,望去恰似一朵朵轻快流动的白云。鹤舞长天,翩若惊鸿,翔薄云汉,一举千里。情形煞是壮观。

    柳如是怔怔地凝视鹤群飞远,怅惘不已,道:“想不到我和微姊姊在此苦等了这么久,始终没有听到一声鹤鸣。看来这一趟华亭之行,终究是与鹤唳无缘了。”言下不无怏怏之意。

    她当然并不完全是因为没有如愿听到华亭鹤唳而闷闷不乐,所首要不悦者,心事也--她自幼被人卖入吴江盛泽[2]归家院为妓,虽得鸨母徐佛宠爱,收为养女,精心抚育,教以诗词书画,然而徐佛的本意无非是要将她培养成色[1]柳如是十四岁时为吴江故相周道登所买,初为周府老夫人侍婢,后被周道登索为侍妾。钱肇鳌《质直谈耳》记载:“如是幼养于吴江周氏,为宠姬。年最稚,明慧无比,主人常抱置膝上,教以文艺,以是为群妾忌。独周母以其善于趋承,爱怜之。”然独宠亦带来了祸端,不及一年,周府群妾谣诼蜚语加害于柳如是,几被处死,因周老夫人阻拦,将其逐出周府,再卖于娼家。周道登,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天启七年(1627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崇祯元年(1628年)进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为内阁首辅。崇祯二年(1629年)致仕。

    [2]吴江:今江苏吴江,在苏州之南,太湖之东,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泽:位于吴江东南,虽只是个水乡小镇,却在历史上很早就发展了大规模的蚕桑丝绸业,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闻名于世,有“绸都”的美称。

    双全的名妓,当作未来的摇钱树。她日日见到归家院中的美貌姑娘们来送往,为讨好恩客极尽能事,不免对这种卖笑生涯极其厌恶。即使自己无力自拔,却是本能地想要抗拒即将到来的青楼命运。可女子一落籍在娼家,除了靠侍奉男人来谋取出路外,再无他途可想。

    心思细腻敏感的她常常离开浪声笑语不绝于耳的归家院,到梅畐桥久久徘徊。梅畐桥的西北隅,即是著名的九娘楼遗址所在。

    九娘亦是风尘出身,后成为明初富翁沈万三第九位小妾,因擅长琴书画,极得宠爱。沈万三专门将她安置在盛泽,修筑了豪华精巧的别,用以金屋藏娇。别室即九娘楼,莅临水边,高达五层,胜境镂形,檐接翼。远远看去,仿佛天上的琼台仙宫。为了让九娘生活方便,沈三大肆营造盛泽,在镇子内外遍种红梨梨花,飞青染绿,俨若仙区。娘为人清雅,不爱金银珠宝,唯好瓷器,沈万三便专门为她在镇外建一窟烧制瓷器的火窑。对于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来说,天下事只有想不,没有做不到。这位人称“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1]的大富,为了心爱的女子,甘愿挥洒万金,掷金如土,只为讨美人开颜一。而今九娘虽逝,玉碎香埋,九娘楼亦早被改作了酒楼,不堪回首,佳人风韵,缕缕香魂,伴随着沈氏富甲天下、却不幸败于明太祖朱元之手的传奇故事,犹自飘荡在盛泽一方水土上。

    洁白的梨花被轻风一瓣瓣剥落,飘入水中。落花有意,流水却煞是情。她伤春怜花,不免开始忧虑未来的日子。可到了这一步,她又有么办法呢?无非只能企盼长大后得遇贵人为己赎身,早日从良,离开院这个火坑。如同九娘一般,她希冀遇到自己的沈万三。

    [1]此句出自沈万三好友顾瑛所作《山坡羊》,今有顾氏手书复制品悬挂在古镇周庄沈厅二楼的人卧室内,感兴趣的读者可去周庄观赏。顾瑛又名顾阿瑛,昆山(今江苏太仓)人,元末传奇人。年三十始折节读书,举茂才,署会稽教谕,辟行省属官,皆不就。年四十,以家产付其子,筑山草堂,有亭馆三十六处,园池、亭榭、饩馆、声伎之盛,甲于天下。四方名士常在其家,日夜酒赋诗。一时风流儒雅,著称东南。张士诚据吴,欲强授顾瑛官职,他避去,隐于嘉兴之合溪,因母丧归,张氏再次征辟,他散尽家财,削发为在家僧。有《自题小像诗》:“僧衣僧帽道人鞋,下青山骨可埋。若说向时豪杰处,五陵鞍马洛阳街。”旷达豪迈,超然物外。其子任元朝水军副万户,洪武元年(1368年)被强行迁居临濠(今安徽凤阳),顾瑛亦随往,次年卒,年六十。

    机会很快就来了。吴江故相周道登之母周老夫人欲买一名心腹婢女,托人四下寻访,归家院鸨母徐佛也收到了消息。她知道养女柳如是心气很高,不愿意为妓女,便主动将她推荐给了周老夫人。

    周氏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后裔,为吴江巨富,周道登更是任过本朝宰相,官居首辅大学士,可谓赫赫名门。对于柳如是而言,这自然是个绝好的机遇。

    说起这位周大学士,逸闻趣事颇多。他年轻时“少有器识,仪观甚伟”,是吴江有名的少年才俊。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供职。明代制度,一甲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二甲为编修,以下为检讨。又将二甲、三甲中优秀者选为庶吉士,相当于“见习翰林”。按照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因而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周道登入翰林院后,吴江便盛传他有宰相面相,将来必定登堂入阁,光耀门楣,后来果然如此。只是他当上内阁首辅的过程,充满了意外。

    天启年间,周道登出任礼部左侍郎。因他名列东林党人,阉党指使朝中对其不满者不断攻讦他的短处。周道登也不等皇帝下命,自己主动辞职还乡。然而到了天启五年(1625年),群臣廷选礼部尚书时,一致推举由闲置在家的周道登出任,可谓众望所归。当时朝政大权完全由大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把持,周道登却不肯阿附,被魏忠贤怒削其籍。如此,他非但没有当成礼部尚书,还在这场风波中沦落为一介平民。好在周家家境富裕,周道登本人对权势并不十分热衷,他也没有太当回事,乐得继续留在家乡坐拥美妾,风流快活。

    崇祯皇帝即位后不久,即将魏忠贤罢黜赐死。彼时内阁中,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四名大学士都是魏党党羽,不足倚靠。为了培养自己的亲信,崇祯命令大臣推荐十个能力人品出类拔萃的宰相候选人,周道登也位列其中。

    最为离谱的是,崇祯皇帝不是根据才学来评估这十名候选人,而是效仿“古枚卜典”,将十人的名字写成字条放入金瓶中,焚香肃拜后,用阄的方式来决定宰相人选。结果依次得钱龙锡、李标、来宗道、杨景四人。

    有大臣见崇祯并不满意,猜想皇帝心仪的人尚未中选,便主动上前,天下多故为由,奏请增益一二人。崇祯果然应允。于是继续抓阄,得道登、刘鸿训二人。崇祯这才长舒一口气,露出了笑容。

    周道登、刘鸿训均无突出政治才干,之所以为群臣推选,是因为二人曾忤逆魏忠贤,被阉党削籍为民,由此反而在朝野落得美名。当时有人测,崇祯心中最瞩目的宰相人选其实是周道登,这一点很快被验证。

    天上的馅饼就这么幸运地掉在了周道登头上,较之费尽心机却不得阁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而言,他可称得上是运旺时盛了。据说圣旨到吴江时,周道登本人目瞪口呆,显然毫无心理准备。他随即应召赴京,一次晋见崇祯皇帝时,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曰守祖制,二曰秉虚公,曰责实效。外加一条,更改票拟制度。前面三条都是空话虚话套话,最后一条却是实实在在的重大举措--明代制度,百官向皇帝上书,要先送内阁,由内阁大学士审议,提初步的处理意见,称为“票拟”,再送交皇帝御批。皇帝用朱笔在奏章批示,叫作“批红”。有的皇帝疏怠政事,便由司礼监太监代笔。由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和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制度,这套票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间接促进了官势力的崛起。在整个权力体系中,司礼监太监高踞在顶点。当某位帝懒于处理朝政时,宦官便有机会滥用权力、胡作非为,如正德一朝刘瑾,天启一朝的魏忠贤,都是典型的例子。

    周道登请改票拟制度,其实是吸取明熹宗时魏忠贤权倾朝野的教训,求限制司礼监权力。又奏道:“履霜坚冰,渐不可长。如果还是那套制的话,只怕去了一魏忠贤,又会来一魏忠贤。”

    虽然天下人都知道票拟弊端不小,但这套制度始于明宣宗之手,算祖宗流传下来的制度,从无人敢在皇帝面前非议其不合理性。周道登一次朝见崇祯皇帝,便婉言指出司礼监权力过重,令一旁诸多宦官为侧目。

    好在崇祯为人刚愎自用,最怕大权旁落,听了倒很是欣喜,当即晋周道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又进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只在一夜之间,周道登便由平民一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首辅。

    然而这位周大学士在朝堂上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某日上朝时,崇祯正与群臣议事,周道登忽然莫名其妙地笑了起来。崇祯看见,就问他为什么发笑。周道登的反应极其古怪,既不回答,也不请罪,只木讷地站在那里,仿佛中邪一般,情形甚是可笑。好在崇祯并未多计较。退朝后,另一内阁大学士钱龙锡埋怨周道登失态。周道登答道:“我已经笑了,又怎么啦?”如此应答,令人大跌眼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