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祭-历史的叹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幼树栽下后,就像孩子出生一样,开始了慢长的成长过程。

    幼树淹没在荒草里,要把周围的荒草割去,这个工序叫“割灌”,每年如此。另一项工作就是防虫,森林里有数十种害虫,专吃松树的嫩芽,需要时时观察,用药杀,或用手捉。

    5年后,树高出草。

    16年后,树冠长成,形成郁闭。从此进入修枝、抚育阶段。

    第17年,对青年树进行第一次间伐,每亩保留160棵;从此之后,每隔三四年,进行一次间伐,共四次,分别保留120株、95株、80株、55株。如果有特殊需要的大径材,也可以保留25株至30株。

    一株树从栽植到成材,要经过40年至50年,这是一个多么慢长的过程啊。

    而人呢?

    塞罕坝上,岁月悠悠,像云雾一样飘逝着,无声无响,无色无味,而痛苦、叹息、凋谢也在其中无形演变着,挣扎着……

    凄风苦雨中,他们在一天天衰老。

    因为无可选择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在这里长期生活的人们大都是杂病缠身。胃病、关节炎、类风湿十分常见,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最为普遍。特别是冬天里,室内外温度相差往往超过60度,再加上地势高,缺氧,人们血管骤冷骤热,极易猝死,且以青壮年人居多。

    据统计,坝上人的平均寿命比坝下人低15岁,青壮年人死亡率比山下人高28%。

    1962年上山那一批学生中,除了以上写到的几位去世者外,还能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字:曾祥谦、李应胜、刘炳南、杨纪实、王学才、王贵、聂春林、李希义、李宗瑞、石德山、阎石、范林……

    他们去世时的平均年龄,只有52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