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祭-饥饿投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故事的缘头,竟然来自一场大饥饿。

    1961年,由于“大跃进”等政策失误造成的极端经济困难,中国的国民经济被迫进行大调整,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大量精简城市人口。中央在《关于各级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精简的建议》中明确规定:“全国国家机关原有职工268万余人,拟减为174万余人,精简94万余人,占原有人数的35%。”一时间,全国各事业、企业单位也参照执行,很多高校、中专和师范停办或调整,毕业班学生发给毕业证书,多数不分配工作,动员回家,学校停办后的非毕业班学生自谋职业、回乡务农。

    这就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那一场著名的大回乡运动,近千万名国家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和大中专学生被精简下放。

    位于哈尔滨的东北林学院是当时国内最具实力的林业大学之一,1952年由浙江大学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建而成。其中林学系最为优秀,往年的毕业生炙手可热,几乎全部进京,充实林业部机关或直属科研院所。现在,形势突变,如果将这些优秀学生下放回乡,将是巨大的人才浪费。从国家林业事业的长远考虑,林业部高层领导设想着为这一批学生寻找归宿。

    这时,林业部国有林场管理局正酝酿在生态要地——塞罕坝地区建造一个国有林场。如果把这一部分大学生储存在这里,待形势好转后再重新分配,岂不是一个最好的权宜之计?

    于是,在所有规划项目纷纷下马的时候,塞罕坝机械林场却加快上马了。

    1962年2月14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复林业部,以“(62)林造国惠字(第12号)”文通知:成立林业部直属塞罕坝机械林场,并明确了四项任务。原文如下:

    一,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

    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

    三,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经验;

    四,研究积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

    按照批示精神,当地几家林场迅速合并,面积达153万亩,重新划分为五个分场:阴河、大唤起、千层板、第三乡和北曼甸。

    由于直属林业部,林场级别也迅即升格。

    时任承德地区农业局长王尚海和承德地区林业局局长刘文仕分别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和场长,曾任丰宁县县长的王福明任副场长,另一个副场长则是林业部造林司工程师张启恩。

    ……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