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即是修行:智者的糊涂处世哲学-自作聪明者常常犯糊涂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爱耍聪明的人通常都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如,总是认为自己比其他人聪明,喜欢与别人做比较;爱卖弄、炫耀自己的才华、能力,常对所有话题都敢夸夸其谈;常常觉得不满足,沉醉于追求别人的赞赏和肯定,并以此得意;容易随波逐流,做事浮躁,不能识大体,总是纠缠于细节;在不弄清事物原委的前提下,敢于进行肆意的揣测和兀自判断,常常急功近利。爱耍聪明的人就像一幅无甚内涵的装饰画,让人乍看之下可能会很喜欢,可等底细被揭穿就让人觉得厌恶。“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卿卿性命。”爱耍聪明貌似智慧,其实是犯糊涂。

    1.自以为是型:想当然犯糊涂

    2004年12月29日的《科技智囊》杂志以《自以为是型:出师未捷身先死》报道了曾经名噪一时的河南郑州亚细亚商场由胜而衰的过程。文章说:

    看到了国外众多的成功案例,中国企业也坐不住了,人家这样做行,为什么我们就不行?于是,一些企业家开始仿照国外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可不像想像中的那么简单,郑州亚细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壮烈牺牲”的。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商业史上,“亚细亚”是不可或缺的一页,也是大胆地学习西方管理经验初步“试水”失败的典型案例。

    90年代初,诞生不久的“亚细亚”挑起了一场全国商界瞩目的“郑州商战”,它“以一敌五”的潇洒,以“集体”对“国营”的豪放,以“野路子”对“正统”的不羁,都引起商界内外人士的好奇与赏识。

    从1989年郑州亚细亚商场昂然“出线”,到后来“亚细亚连锁经营”的无奈“出局”,十年兴衰,失败原因有很多,其中自以为是地照搬、曲解国外的管理模式也是原因之一。

    亚细亚的经营模式完全是照抄照搬式的:你怎么做我就怎么来。

    亚细亚的管理模式是比照美国的沃尔玛进行的。沃尔玛每天上午七点半召开例行管理会议,每月轮值的采购人员获得一枚徽章,每周有几个店员荣登“光荣榜”,而且“打击队”每周都去各店面突袭检查是不是做得很好;他们的领导人山姆·沃顿时常会站起来大吼:“谁是全国第一家?”当然,每个人都吼着答:“沃尔玛公司!”

    噢,沃尔玛的管理模式原来就是这些,这谁不会?!于是,郑州亚细亚每天也搞“司训”、唱“店歌”,成立“法纪队”搞检查……

    但是,他们忽略了中国国民与美国国民素质的差别,结果从管理人员到柜台服务人员,由于素质不到位,在扩张过度的情况下,很多连锁出现管理混乱现象。

    在经营方略和发展上,亚细亚模仿的对象是日本八佰伴这样一个即将衰落的企业,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其效仿的对象——日本八佰伴也于1997年8月17日提出公司更生法申请,实际宣布破产。

    1993年,当国外连锁经营的理念刚刚传入中国时,亚细亚闻风而动,决心大举发展连锁霸业。它先是成立了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后又由王遂舟领衔,组建了专门的零售业管理公司——亚细亚商业经营总公司。它的触角伸向了全国各地的省会以上级城市,飞快地组织选项和筹备,平均每4个月开业一家大型连锁店。

    王遂舟特别看重日本的八佰伴,将其既当成对手,又视为“老师”。他认为八佰伴的发展经验一是快,二是“只要有一股子气就行”!八佰伴2000年前要在中国开设1000家分店的宣言,也成为王遂舟加快“亚细亚连锁经营”步伐的理由。但正是这条理由(扩张速度过快、战线拉得过长),成为5年后日本八佰伴倒闭的根本原因。

    在河南省、在全国,亚细亚像八佰伴一样建立和收购连锁店,到垮台前的最后几年里,在河南省内和全国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共建立和购买连锁网点15家。以资本金4000万元人民币,扩张为近20亿的资产投资,结果由于管理不到位,资金匮乏,与各地的经营文化不一致而最终导致像八佰伴一样的下场。

    亚细亚领导人自以为是的地方表现很多,他们的魄力属于敢闯敢干型,对某一策略只要略知一二就敢干。王遂舟及亚细亚的董事们到国外考察,看到的大商场都是连锁店,遂认为这是世界零售业的趋势,国内迟早也要走这一步。迟走不如早走,要搞就搞大的。

    亚细亚“边干边学”的方法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集团配送中心成立后,迭经变更;先是在郑州,后整体搬迁至广州;“窝”还没暖热,又划分为八个“区域中心”,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半年后再集中到广州;再过半年干脆解散——在这个过程中,它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发挥出“配送中心”的作用。由于缺乏统一的筹备规范,各分店筹备时也只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了。

    亚细亚还该学不学胡乱选址。它规划“1994-1999年间,在全国开设125家大中型商场,年销售总额达500亿元”,因此,把人马撒向二十多个大城市选址,四处开花。第一批选中了河南省内4个城市:南阳、开封、漯河、濮阳;省外7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昆明、福州,这些城市的分店围绕郑州中心店,呈放射状,且都放得很开,射得也很远。但这首先造成了统一配货的极大困难。只这省外连锁店所在的7个城市,个个相隔万水千山,“统一配货”就是一句空话,只能分割成一个个的单体店了。

    省外选择的城市过于分散,省内又选在几个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建高档大商场,明显忽视了当地的实际消费水平。这些连锁店在收益没有任何保证的前提下,就匆匆上马了。

    亚细亚经营不考虑文化差别。亚细亚的文化可能比较符合中原人特点,别说美国文化、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别,就是中国各个地方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别,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从还未正式开业就出现了很大的“文化排异”性。在很大程度上,亚细亚发展连锁店的失败在于对当地文化缺乏认真研究,更谈不上真正的认同、融合了。它通常是“不管到哪里,都只管走自己的路!”什么是岭南文化?什么是海派文化?什么是首都文化?什么是川蜀文化?作为一家外来公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尽快融入当地文化。但亚细亚不论到哪里开连锁店,都是一副包打天下的姿态,都会摆出一副与当地文化格格不入、不讨人喜欢的面孔,则遭到当地人的反感、歧视,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亚细亚的失败是管理的失败,其失败的根源就在于管理者的自以为是,制定实施计划全凭想当然,轻率,盲目,不切实际。其战略构想越大,则遭遇的损失越大。亚细亚的失败,与其说是管理的失误,毋宁说是管理者耍聪明、自以为是犯糊涂的结果。

    2.傲气十足型:因自大犯糊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风云人物——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其70岁以前可谓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他1930年便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二次大战期间带兵横扫南太平洋。五角大楼警告他到菲律宾时不要太冒险,他毫不理会,以极小的代价一举拿下了多罗岛。在攻占了吕宋岛后,他没有得到上级授权又攻取了其他岛屿。战后,他以“盟军最高司令官”名义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他又超越军事长官的权限,插手日本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可是成绩辉煌。美国总统罗斯福、杜鲁门对他的自行其是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

    1950年麦克阿瑟又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侵朝战争。仁川登陆一战,他暂时扭转了美军初期的败局,将朝鲜人民军一截为二,然后他长驱直入抵达鸭绿江边。一连串的进攻和冒险的胜利,使这位将军头脑发昏,“自我”膨胀起来,他自认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竟派兵轰炸我东北城市,在公海炮击我商船,直接威胁我国的安全。中国政府一再提出警告,但麦克阿瑟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认为中国人是不敢也无力参战的。狂妄自大使他完全无视中朝人民不屈的尊严和反侵略的巨大潜力。

    美国总统杜鲁门从驻外人员和台湾国民党那里不断收到中国可能出兵的情报,他渐渐感到不安。于是他约定麦克阿瑟到太平洋上的威克岛做一次会晤,希望从麦克阿瑟那里得到中国出兵的“第一手材料和判断”。10月15日,麦克阿瑟踌躇满志地在威克岛向杜鲁门保证“朝鲜战争是赢定了”。并说:“中国共产党不会进攻。”“现在已不再担心他们参战了。他们没有空军,没有海军。我们的空军在朝鲜已经有了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前进到平壤,那一定遭受极为惨重的伤亡。他们永远看不见三八线。”并十分傲慢地说:“中国共产党人敢出兵,我立刻炸断鸭绿江上所有的桥梁,除非他们游过鸭绿江。”“在南北朝鲜,抵抗都会在感恩节前结束,这样,就能够在圣诞节前把第8集团军撤回日本。”

    而事实给了麦克阿瑟最大的嘲讽。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就到了朝鲜。从1950年10月25日起到1951年4月,经过4次战役的较量,麦克阿瑟损兵折将,从鸭绿江一路退到三八线一带,其人员伤亡惨重,引起国内震动。美国9个师陷在朝鲜,天天被消耗,而美国的战略中心欧洲只剩下6个师。美国的西欧盟友担心西欧常规防御力量不足,会给苏联的进攻造成可乘之机。它们对美国施加压力,说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杜鲁门为了在朝鲜脱身,通知麦克阿瑟寻求和平计划。麦克阿瑟不服气,他为了破坏可能停战的和平气氛,擅自发表一个恫吓中国的声明,说:“敌方现在一定痛苦地知道,联合国如果决定放弃把战争限于朝鲜境内的努力,而扩大我们的军事行动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地基地,这就使中国遭受军事上即将崩溃的危险。”在恫吓一通之后,声明在末尾写道:“我准备随时在战地和敌方阵地的总司令举行会议,认真努力寻求不必再流血而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目标的军事手段,这些目标是任何国家不能有理由反对的。”

    这个吹牛的挑衅声明发出以后,英法两国政府令其驻华盛顿大使提出非正式抗议,“抗议麦克阿瑟将军逾越他目前作为联合国朝鲜司令官的权限而发表的声明”。

    杜鲁门得知麦克阿瑟的声明之后,气得“嘴唇发白”。

    4月21日凌晨,杜鲁门宣布撤销麦克阿瑟的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美国远东陆军总司令的四项职务。这个消息是别人从广播中听到后告诉麦克阿瑟的,他自己在回忆录中说:“没有一个办公室听差,没有一个打杂工,没有随便哪一个仆人会这样无情地不顾起码的体面被解雇。”

    麦克阿瑟令人难以容忍的傲气导致了他的失败。曾有一位政敌尖刻地挖苦他说:“这家伙就是坐在抽水马桶上也放不下他那盛气凌人的臭架子。”艾森豪威尔在美国算是个较宽容的将军,可提起麦克阿瑟,他就克制不住心中的怨愤,评论说:“他是个糊里糊涂、贸然行事、装腔作势、傲气十足的人。”麦克阿瑟是美军资历最老,也最狂妄自大的将军。在这个世界上,他谁的面子也不给,甚至包括被他讥为“原国民警卫队小上尉”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如此得狂妄自大犯糊涂,焉有不败之理!

    3.不计后果型:因偏执犯糊涂

    《三国演义》中有个最能耍小聪明的人叫杨修,此人出身名门望族,才思敏捷,聪颖过人,在当时颇有令名,深得曹操的信赖和器重,被任以“总知外内”的主簿一职,而且“事皆称意”。而最终,他的才华和自负却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不禁令人叹惋。

    当然,有才华并不是什么错,错的是他经常自恃才华而乱耍小聪明,而且肆无忌惮,不计后果。

    在古代,功高盖主历来是为下属的大忌,那才华盖主往往也为主所忌讳,没有哪个主喜欢身边有个洞察自己肺腑的下属。而杨修不但能洞察,还要说出来让别人都知道,这就不能怪曹操“恶之”了。

    据《三国志》记载,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盒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嬉笑,而心恶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杨修真成了曹操“肚里的蛔虫”,这条“蛔虫”经常闹得曹操心烦意乱。若这样无伤大局也就罢了,可杨修又自作聪明、不知趣地卷入到曹操立世子的家事中,这已经不是单纯地耍耍聪明的问题了,而是卷入了政治斗争。他为曹植出谋划策、状告曹丕,严重影响了曹操的判断力,为曹家内乱添油加柴。这是曹操所不能容忍的,后终因“鸡肋”事件,以扰乱军心为名,将他杀害。

    自恃才华,胡乱地表现,卖弄自己,又不计后果,如果不惹杀身之祸,那可真叫怪事了。

    在现代职场中,“杨修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些人一方面习惯于猜测上司的意图行事,看着上司的眼色走路,另一方面又表现得极为自负,总显着自己比别人聪明,不断向人炫耀自己的猜测能力。因而,他们不仅难于获得同事的喜爱,更会引起上司的反感。

    古人有训:君子善断,小人善猜。整天猜测上司的意图的人是小人,总是炫耀自己本领的人是小聪明。这样的人做事不计后果,犯糊涂害自己也就难免了。

    4.贪图小利型:因自私犯糊涂

    中国人的小聪明是享誉全球的。一位留学生从美国回来了,朋友问他:“你在那边怎么生活?”他老兄的回答居然是:“在美国谋生容易得很,美国人很傻的,占他们的便宜是天底下最最容易的事情。”接下来是他得意洋洋地讲述美国佬“傻”的具体表现:

    美国信用卡公司规定:开户、销户都是免费的,更换磨损的卡片要缴5美元手续费。中国人的对策是:碰上更换卡片时,先销户再开户,于是节省了更换卡片的费用。这样简单的对策,美国人居然从不运用,更换旧卡时老老实实地付5美元。

    美国一些商店规定:买一件商品按原价,再买第二件就按优惠价。中国人的对策是先买第一件再买第二件,各开一张收据,过后把其中一件以原价退掉,于是达到买一件而享受优惠价的目的。

    美国人平时很少串门,不懂得联络感情,也不在拉关系上下工夫,可遇上一个看上去不方便的陌生人时,尽管对方没提出请求也会主动上去管闲事。这位仁兄有一次站在公路旁等人,可有不少车辆主动在他身旁停下来,司机从车窗探出头来问“can I help You?”(我可以帮助你吗?),没完没了的好事鬼把他烦死了。

    如果你想骗美国人的钱,只需在人流量大的公众场合扮出一副可怜相,然后杜撰一个受害的故事,这个在国内连小孩都不会相信的鬼把戏美国人会深信不疑,并为你慷慨解囊。

    不少美国人放着自己家里的事不顾,居然自发走上街头为国外的穷人尤其是非洲的儿童募捐,募集来的钱自觉全数交出去,一分也不私吞。

    美国从事公务的人员对“红包”视同洪水猛兽,如果你为了办事而塞给对方“红包”,事情不但办不成,对方还会告你“行贿”,尽管塞“红包”时没有任何第三者在场。

    按这位仁兄的说法,美国人是够傻的,可美国人真的傻吗?我们只知道现代科学发明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人的杰作,他们只是不愿把心思放在急功近利的小聪明上,而只着眼于大智慧。中国人有太多的小聪明,可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近现代发明了什么?且不说那些尖端的科学发明,单是我们日常生活用品,从电灯电话到电脑电视机,没一样是自诩为聪明的中国人发明的,全是我们认为很傻的美国人发明的。在人类已经步入太空时代的今天,我们还把一千年前祖先的“四大发明”抱在胸前到处炫耀,脸上居然还一点也不发热发红。我们常常为占点美国人的小便宜而沾沾自喜,可耍小聪明占小便宜的结果怎样呢?还不是我们削尖脑袋往美国跑,你听说过美国人往中国跑吗?美国人不收“红包”,我们不但对送上门的“红包”坦然收受,还想方设法索取各种贿赂,最后的结果呢?美国人比我们穷吗?

    中国人的小聪明是层出不穷的,但小聪明和大智慧并不总是成正比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甚至成反比。一个人如果把心思过多地用在小聪明上,他必定没有精力去开发和培植他的大智慧。聪明和智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智慧有益无害,聪明益害参半,把握得不好的小聪明则贻害无穷。中国人有太多的小聪明,都把小聪明用于追逐眼皮底下的急功近利,看不到长远的根本利益,更看不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结果最看重功利的人反而和最根本的大利益擦肩而过。这也是自诩为最聪明的中国人在近代因何总是落后贫穷被动挨打的症结所在。

    海外的中国人好耍小聪明,好占外国佬的小便宜,其结果却是:中国人包括那些天之骄子——中国留学生的国际形象永远也得不到提升,甚至于一天比一天低。今天的留学生和半个世纪前的留学生相比形象可以说是一落千丈。五十年代部分国家为了留住人才,千万百计阻止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留学生回国;今天各国政府则想方设法驱赶中国留学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国际性的新名词——“留学垃圾”的“桂冠”悄悄地罩在中国留学生的头上。

    “中国人好坑中国人”几乎成为所有东道主国家的共识,这也许是好耍小聪明的中国人在海外的最大收获。

    5.弄巧成拙型:因自赏犯糊涂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看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缠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童仁益本想给老师的画来个“锦上添花”,结果却“弄巧成拙”。不过童仁益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艺术水平太低,好心办成了错事。

    如果动机不纯,自私自利,耍聪明弄巧,其结果可能就不是“成拙”了——自己害了自己,甚至丢掉性命的事也不少见。

    下面的寓言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有只驴子驮着盐过河。他的脚一滑,跌倒在河水中,盐在水中都溶化了。他站起来时顿感一身轻松了许多,他很高兴。后来,有一天,他驮着棉花过河,心想再跌倒下去,站起来时定会更轻松。于是,他故意地摔了下去,他没想到棉花是吸水的,因此再也站不起来了,淹死在河里了。

    现实生活中的郭先生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驴子”。

    郭先生本是一个生意人,凭着生意人的直觉和对木材行业的了解,他认为木材行业应该是大有发展,通过多方努力,郭先生终于找到了合作伙伴,一家上海注册的木材公司某木业有限公司。依托对方在上海不错的人脉和客户资源,郭先生想只要与对方合作成立一家专营木材销售的销售部,生意一定欣欣向荣。于是经过协商,郭先生与木材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约定双方各出资80万元,组建成立某木材销售部。

    成立初期,销售部一切运作正常,然而2009年下半年,公司经营出现了问题,原本和睦的合作人之间也出现了间隙。于是双方于2010年4月份结束了合作关系。

    此事看来已经有了了断,但是郭先生却诉至法院表示某木业有限公司只支付了自己70万元的投资收益,却不愿返还当初的投资款。

    被告某木业有限公司则辩称当时双方签订了终止协议书,经确认双方经营利润有11万余元,扣除员工工资等,各方应获得5万余元。就在协议签订当日,被告就转账原告70万元,并以支票形式支付剩余欠款16万余元,这笔钱正是用于返还原告郭先生的投资款并支付利润。双方账目已经清楚,原告郭先生的起诉缺乏事实依据。

    面对被告某木业有限公司的辩称,原告郭先生却表示自己从未在协议上和支票上签名,对被告某木业有限公司所称事实予以否认,并表示要对公司盈利进行审计。

    事实的关键就在于协议书和支票存根上原告郭先生是否签名,然而当被告某木业有限公司提交这些材料时,傻了眼,原本清晰的字迹现在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案件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

    为查明事实,法院就支票存根以及协议书上的签名委托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经鉴定系原告郭先生本人直接书写形成,但颜色发生褪色。

    在高科技的辅助下,原本扑朔迷离的案情逐渐清晰起来,原来原告郭先生为日后起诉早有准备,用褪色笔签名,妄图混淆视听。法官认为即使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利益纷争,原告也应以正当方式解决。利固可追,诚亦当守。法院根据查明的事实作出了驳回原告郭先生诉请的判决。

    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原本想耍小聪明欺骗神圣的法律以达到获取不义之财的目的,却在法官的明察秋毫和现代高科技手段下原形毕露,不仅输掉了官司,更输掉了做人最起码的诚信。

    商场如战场,商人追逐自身利益也无可厚非,但切不要被一时利益冲昏头脑,抱着侥幸心理不惜以身试法,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不义之财,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损失的是利益,更是做人的诚信,甚至还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