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有好心态,做事要有好方法-少点小聪明,多点大智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小聪明不如傻坚持

    随着《士兵突击》的热播,关于“许三多”和“成才”之间的对比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刚开始,外号“一根筋”的许三多被很多人不看好,精明灵活的成才PK“一根筋”的许三多,一对一,成才明显胜算大,明显能力强。但最终,这两个人都成功了,但综观他们的成长历程,许三多的成功可谓“顺风顺水”,而成才的成功却颇费周折。

    许三多:新兵连→红三连五班→钢七连→参加老A选拔→进入老A特种部队。

    成才:新兵连→钢七连→跳槽到红三连→红三连五班→参加老A选拔→因“战斗”中放弃被淘汰,回到红三连五班→再次参加老A选拔→进入老A特种部队。

    成才比许三多聪明,他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目标,并时常施展自己的智慧,他的能力要比许三多要高出一截。但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成才走了太多的弯路。看似造化弄人,实则规律使然:

        许三多与成才比显然是一个“傻子”,可正是由于他拥有对任何事都全心投入的傻劲,使得他做每一件小事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投入自己所有的能量和智慧,把事情做到最好,而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旁人的赞赏与关注,只是因为这是有意义的。他面对困难从来不说“放弃”,而是默默地承受,慢慢地解决,毫无抱怨,绝不气馁,不异想天开,也耐得住寂寞,当一个又一个问题被他以一根筋的劲头解决之后,他俨然成长为了一个巨人。这样的人不会被诱惑击倒,“许三多”式的员工给人一种安全感,与这样的人共事,人们心里觉得踏实。企业有了这样的人,有了这种责任的精神,就没有问题不能解决,没有市场不能开拓,没有技术不能攻关,没有企业不能健康发展。

    戏中的许三多这样,戏外的王宝强更是如此。王宝强不是帅哥,家又在农村,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进过大学学习表演,为什么他就能大红大紫起来,并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呢?难道仅仅是他运气好吗?

    娱乐圈是个名利场,拥有很多潜规则,多少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多少演员为了出名,不是用心地去工作、用心演好角色,而是不惜用各种手段去炒作,制造绯闻吸引眼球。但是王宝强不是这样的人,他不是靠这些获得成功和出名的。在拍摄电影《盲井》的时候,由于一些人为原因,剧组不得不停止拍摄,甚至连女主角都不辞而别,但是王宝强没有走,他坚持拍完了。为了真实,剧组要冒着塌方和瓦斯爆炸的危险在三百米深的井下拍摄三十多个小时,王宝强没有退缩,他认真地演戏,坚持到拍完。他的努力,他的汗水,他的这些在别人看来很“傻气”的老实,带给了他成功,使他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盲井》导演李杨对王宝强的印象很好,王宝强在2003年台湾金马电影节靠《盲井》获得最佳新人奖时,李杨送了他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王宝强一直按着这句话去做,无论是在《天下无贼》里演配角,还是在《士兵突击》里当主角,他都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对白。王宝强回忆,他在当群众演员的时候,经常给别人当替身,有一次需要替主角从梯子上“摔”下来,他不知道什么是假摔,就老老实实地摔下去,结果收工时,副导演就拍拍他的肩膀:“演得不错,很真实。”如此认真、老实的王宝强,他的成功自然毋庸置疑。

    我们现在的社会,充斥着焦虑、不安分,整天什么都不干,只是异想天开的大有人在。正如阿里巴巴CEO马云所说:“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就是自以为聪明的人;同样,最想发财的人,往往也发不了财。”马云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我在上海五星级波特曼酒店宴请一位重要客户。当时一位很高很帅的服务员小伙子端着盘子进来,看到我说,啊呀我认识你,我用你们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分期付账,仔细算了一下,可以省下一毛二分钱的利息呢。当时我就想,这种人就是太小聪明了,如果今天他不这么‘聪明’算计,也许已经是总经理了。”

    马云说,那些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人。他以前跟同事玩过当时很流行的“杀人游戏”,当时同事们串通好让他做“杀人者”,表面上大家还装不知道,看他一个人在那儿自鸣得意地表演,以为大家都不知道他是“杀人者”。这次出丑让他明白了,永远不要把别人当做傻子。别人不会因为你不懂而看不起你,但会因为你说的和做的不一致而看不起你。    当年阿里巴巴刚刚起步时,很难招到员工,马云开玩笑说,“是把大街上能走路的都招进来了”。后来这些人中很多“聪明人”离开公司去创业,真正成功的也没几个,倒是一直留在公司“没地方去的那些不聪明的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收入越来越高。所以马云感慨地说,有时候小聪明还真不如傻坚持,守得住寂寞才能成大器。

    由此可见,老实人的“傻子精神”其实是一种对己、对人负责的精神,也是干大事必备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才能克服挫折,踏踏实实、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与机遇。

    就此而言,我们都应该做许三多似的“傻子”,因为“傻”是一种境界,“傻子”其实不傻,而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一直坚持着的“傻子”。

    做事是术,做人是道

    皮鲁克斯说:“做人是做事的开始,做事是做人的结果。把握不住这两点的人,永远都是边缘人!”

    什么是道?什么是术?

    通俗地讲,道就是事物的本质规律,而术则是在这个本质规律指导下的行事方法。“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体。”道是本,术为用。放在本节来讲,做人就是道,是规律,是相对稳定的;做事则是术,是方法,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变,但前提必须是不违背道的本旨。

    李曦是一个典型的事业型人才,他一直都希望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全心全意地工作。自从他进入这家著名500强企业以来,确实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这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是他们的副总经理为他营造的。李曦在感谢副总经理的同时,却不知道他正悄悄地被卷入一场风波中去。

    李曦所在的技术部总经理是外方经理,副总则是本地人,作为一名资深的老员工,副总一直希望能够转正,成为该分公司的总经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一直在悄悄地拉拢员工,想方设法地对付外方总经理。李曦知道这些情况的时候,他已经是副总手下的骨干分子了。在他刚进入公司时,副总以老乡情谊拉拢他,并在他与老总意见相左时不断暗示外方老总是多么的不了解国情,多么的独断专行。这些话都让李曦倍感亲切,很快对副总深信不疑。他虽然明白副总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但出于对副总的感激,副总有什么事需要他帮忙的还是会鼎力相助。

    一年后,李曦升任公司高级工程师不到一个月,副总被总部查出涉嫌经济犯罪、贪污公款、诽谤上级等,与副总相关的人员都被不同程度的“波及”,李曦也被撤了职,好在由于不知情,只是处以罚款,免除了牢狱之灾。

    在职场中,有不少这样的员工,他们在工作中爱耍小聪明,企图得到一些不义之财,那么,在短时期内或许可以获利,但长远看来受损的终将还会是自己。做事是术,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了道——做人的轨道,否则将会受到处罚。

    “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体。”道是本,术为用。二者之间关系密切,所以,做人的成败与做事成败也紧密相关。只有精通做人的道理,经受做人的历练,才能胸怀大智、心装大事,才能通过健全的心智、充沛的精力、正确的行动,求得事业的成功。

    做事先做人,是因为人格在空间上决定了做事的空间;做人先做事,是因为人的各种素质,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形成;人的本质,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展开;人的潜能,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开发;人的能力,只有做事中才能发挥;人的成就,只能在做事中才能取得;人的梦想,只有做事中才能实现。做事即做人,做人即做事,是因为做事和做人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没有先后之分。没有先后之分,并不是说没有高下之别。做人是主导,做事是基础。这就是要我们懂得一个道理:做事先做人,一个人的人品是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有一华侨,在国外事业做得很大,但思乡情重,想出资在家乡办厂。消息传开后,很多人纷纷与他联系,愿意与他合作在家乡开办工厂,因为大家都看到此事有利可图。这让老华侨在挑选合作者上面犯了难。最后,他在众人之中挑了两个比较合适的人选,想在他们二人中挑出来一个与自己合作,并把他在国内投资的所有经营都交给他管理。有一天,他叫来那两个人说:“我本人没有什么爱好,唯独酷爱下棋,今天,你们谁下棋赢了我,我就会与谁合作。”

    那两个人也是下棋高手,棋都下得极好。第一个人与老华侨下了起来。最后老华侨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那个人。第二个人很精明,在下棋当中,老华侨转身去倒了一杯水,第二个人以为他不在意,偷偷换了一个棋子,其实这一切全被老华侨从玻璃的影像上看到了,最后,第二个人赢了那盘棋。

    后来,老华侨选择了下输了棋的那个人来管理自己在国内的事业。

    他说,第一个人虽然没有赢我,但是他却是凭着自己的实力没有想着去耍小计谋,诚心诚意地与我对弈。这也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他是可信的。而第二个人却偷换了一个棋子,虽然这是一个小事情,但是却可以看出他的品质低下、为人不诚,与这样的人合作是不能让我放心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只学做人不学做事。做人是做事的指导思想,做事则又促进了做人,人生的价值通过他所完成的事显现出来,它是做人的根基,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懂得做事,就永远有可以付出的资本。做事越多,付出越多,收获越大,越能从收获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古语所说的“以道统术,以术得道” 。

    做人和做事虽然都只有两个字,却是需要用一生去认真做的两件事。只做人不做事,只能华而不实;只做事不做人,也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

    做事是术,做人是道。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讲究技巧,勤勤恳恳做事,又要踏踏实实做人。二者缺一不可。但相对于做事,做人才是最主要的,因为他决定了你做事的意义和价值。李嘉诚说:“我首先是一个人,再是一个商人。”做事先把人做好,这就是道与术的取舍。

    方法是技巧,但不是投机取巧

    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智慧、一种路径、一种技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之后就可以投机取巧、偷工减料,要解决好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我们还应当下苦工夫、笨工夫。

    著名作家胡适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聪明人更要下苦工夫”。那些在事业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无不是既懂得积极思考,把握正确的做事原则和方向,又肯下苦工夫,踏实勤奋的人。

    毫无疑问,比尔·盖茨是信息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抓住了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选择软件行业进行创业,而且擅长与资本市场结合,凡此种种,都说明他是一个智力超群的人。    然而,他是一直这样聪明的吗?或者换一种问法,他是怎样变得这么聪明的?

    这里有一个比尔·盖茨年轻时的故事:

    在比尔·盖茨读中学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写一篇作文,规定要写5页,比尔竟然写了30多页。还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写一篇不超过20页的故事,比尔竟洋洋洒洒写了100多页,让老师和同学们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头脑聪明的具有过人天赋的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仅要靠精明的头脑和过人的智慧,还要有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品质。有时候,最笨的方法常常是最有效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王永庆以木材起家,因塑胶而发迹。他早年的木材生意,都是向林务局的林场标购原木,简单加工后,再转售出去。那些待标售的原木,为了避免因干燥龟裂,全都浸泡在大水池里面。

    当时木材商向林务局标购原木的做法是,先用长竹竿在水池中探测原木的数量,再用肉眼观察原木的品质后,即写出价格向林场投标,最后由最高价者得标。

    因为大部分的原木都浸泡在水里面,光用竹竿评估数量,经常造成很大的偏差,因而标购水池里的原木风险很大,“赌”的味道很浓。

    有一次,王永庆向林场投标原木,出乎同业意料,王永庆所报的价格虽然高出别人甚多,可还是因购得那一池原木,赚了不少钱。同行都大惑不解,到底他用什么方法,能够把原木的数量算得那么准确。

    原来王水庆在招标截止的前一天晚上,悄悄地跳入水池中(潜入浸泡原木的水池中极为危险),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水池里原木的数量点得一清二楚,所以,第二天他非但能报出合理的价格,而且还赚了一票。

    人们说:“王老板(指王永庆)追根究底的功夫,真让人钦佩,这是王老板经营企业最成功之处。”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智慧、一种路径、一种技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之后就可以投机取巧,在工作中偷工减料,那样只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王杰是某知名大学的高才生,在某市的外贸公司从事销售业务已好几年。出于对个人“价值实现”问题的考虑,他打算到正在高薪招聘业务员的兴隆贸易公司工作。

    因为他这次做外贸从事的具体业务是“做山野菜”,招聘者就考他的业务常识:“山野菜中,蕨菜出口主要是针对日本,以前销路非常好,可是近几年,日本却不要了。为什么?”

    “因为菜的质量不好。”

    主考官看了看他,摇摇头。

    条件非常好的王杰最后没有被录用。后来王杰查到了原因。蕨菜采集的最佳时间只有10天左右,在这期间非常鲜嫩好吃,早了不熟,晚了就老了。采好后,要摊开放在地里晾晒1天,第二天翻过来再晾晒1天,把水分晒干菜晾透,然后再将其成把捆好装箱。等食用时放在凉水里浸泡一下就可以了。

    可是当地农民为了多采多卖,把蕨菜采回来,来不及放在地上用阳光晾晒,而是放在炕上,点火加热,这样只用2个小时就烘干了。这样加工处理的蕨菜,外表上和阳光晾晒的没有区别,可是食用时,不管放在水里怎么泡,都像老树根一样,又老又硬,根本咬不动。这就是蕨菜质量不好的真正原因。日方发现这个问题后,几次提出警告,急功近利的农民就是不改。结果,人家就再也不从我国进口蕨菜了!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有些人本来有才华与能力,很有前途,但是由于没有养成踏实求实的好习惯,工作中自然无法取得应有的成绩。一个人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品格就会大打折扣,因而使他在做事做人方面表现出不够忠实的一面。生活中的各种实例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

    在一家跨国公司的招聘启事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是聪明且诚实的人,请留下来,我们会给你人生成功的机会;如果你聪明,但缺少诚信,那么请走开,这里绝不会为你留下半点的空间。诚实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捷径的人,总是被排斥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工作中绝不能投机取巧,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寻找工作中的技巧。无论多么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总会有一定的技巧在里面,从实际出发去有效地解决问题,是一个聪明的工作者的标志。大凡有所作为之人,都是那些认真对待问题,巧妙处理问题的人。

    技巧是成功的手段,而投机取巧只是在注定失败的工作中取得了暂时的胜利而已,两者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不言而喻。

    用力只能做到称职,用心才能做到优秀

    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它有多么困难,只要你全力以赴,就能化难为易。一个人比较成功,一定是他比较用心;假如一个人还没有成功,那他一定还不够用心。

    作为一名员工,我们必须切实做到用心做事。用心做事,就是指用负责、务实的精神,去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用心做事,就是指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能主动地看透细节背后可能潜在的问题;用心做事,就是要让自己比过去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好。 1998年4月,海尔集团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向洗衣机本部住宅设施事业部卫浴分厂厂长魏小娥学习的活动,学习她“认真解决每一个问题的精神”。

    为了发展海尔整体卫浴设施的生产,1997年8月,33岁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学习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体卫浴生产技术。在学习期间,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试模期废品率一般都在30%~60%之间,设备调试正常后,废品率为2%。

    “为什么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魏小娥问日本的技术人员。“100%?你觉得可能吗?”

    日本人反问。从对话中,魏小娥意识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行,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他们停滞于2%。作为一个海尔人,魏小娥的标准是100%,即:“要么不干,要干就做到最好。”

    她拼命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学习时间,3个月后,带着先进的技术知识和赶超日本人的信

    念回到了海尔。

    时隔半年,日本模具专家宫川先生来华访问,见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时已是卫浴分厂的厂长。面对着一尘不染的生产现场、操作熟练的员工和100%合格的产品,他惊呆了,反过来向徒弟请教问题。

    “有几个问题曾使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解决,但最终没有成功。日本卫浴产品的现场过于脏乱,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难度太大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现场清洁的?100%的合格率是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对我们来说,2%的废品率、5%的不良品率已经是合乎标准,你们又是怎样提高产品合格率的呢?”

    “用心。”魏小娥简单的回答又让宫川先生大吃一惊。用心,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在这里有一个有关魏小娥的故事,从中你可以发现她认真执著的工作精神。从日本学习归国之后,魏小娥重点抓卫浴分厂的模具质量工作。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魏小娥紧绷的质量之弦从未放松过。在一次试模的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发现了一根头发,这无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时无意间落入的。一根头发丝就是废品的定时炸弹,万一混进原料中就会出现废品。魏小娥马上给操作工统一制作了白衣、白帽,并要求大家统一剪短发。这样又一个可能出现2%废品的原因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2%的责任得到了100%的落实,2%的可能被一一杜绝。终于,100%,这个被日本人认为是 “不可能”的产品合格率,魏小娥做到了,不管是在试模期间,还是设备调试正常后。魏小娥一板一眼、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做事认真仔细,才能把事做得尽善尽美,当你能做到这一点时,就会给你带来许多成功的机会。

    用心工作是走向成功必备的美德,很多人所掌握的知识远远多于张瑞敏、柳传志、刘永好,但没有一个人像他们一样用心,真正把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发挥在工作上。有太多的职业人士之所以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用心去做自己的工作。

    用心是一种最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迈向卓越的起点。每一个人都拥有难以估量的巨大潜能,假如能够以敬业的态度用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就能够把自己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把事情做得更卓越。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著名企业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先生曾在提到员工精神中说:如果让员工每天擦桌子6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6次;可是中国员工在第一天可能擦6次,第二天可能擦6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5次、4次、3次,到后来,也许就会不了了之了。与日本员工的认真、精细相比,中国员工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花岗岩与佛像同处一间庙宇,人们常常踩着花岗岩去拜佛像,花岗岩觉得很不公平,有一天,它对佛像说,我们都是从一个采石场里出来,为什么人们总是将我踩在脚底而去跪拜你呢?佛像笑了笑说“从采石场出来时,你只是经过四刀就可以成形,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能成佛的。”

    平时看似非常普通平凡的工作,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下去,就能够取得很大的成绩,以促使我们走向成功,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里有这么一句话:“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坚持将简单的工作重复做,而且能把简单的工作、琐碎的事情做到最好,就体现出了这份工作存在的意义,那么这份工作也变得不平凡,做这份工作的人更是了不起。

    15岁时,王永庆小学毕业被迫辍学,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台湾南部的一家米店做小工。聪明的他每天在完成送米的工作外,还悄悄地观察老板怎样经营米店,学习做生意的本领。第二年,16岁的王永庆请求父亲帮他借了200元作本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小米店。开始经营时困难重重,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应,王永庆只好一家一家去走访,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家住户同意试用他的米。王永庆知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肯定会关门。于是,他全力以赴,在“勤”字上下工夫。他把米中的杂物一粒一粒拣干净,有时为了一分钱的利润,宁愿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他的服务态度使用户非常满意,主动替他宣传,介绍新的客户。接着,王永庆为了改善纯粹卖米的困境,自己开设了一个碾米厂。当时他的隔壁也有一个碾米厂,而且条件比他的碾米厂要优越许多。为了同这家碾米厂竞争,他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业务上终于胜过了那家碾米厂。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永庆已经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有一次他看到烧碱生产过程中有70%的氯气弃而不用,为之可惜,就打算废物利用,于是便筹集了50多万美元,创建了台湾第一个塑胶公司。

    从王永庆的发迹可以看到,没有小事的累积就不会有当年塑胶公司的成立,也就不会有他的成功。所以,不管是对于公司,还是个人,最重要的是将重复的、简单的日常工作做精细、做专业,并恒久地坚持下去,做到位、做扎实。亚里士多德说得好:“优秀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个行动。”每天面对的都是相同的工作,平凡而又简单,难免会觉得单调而又枯燥。但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一千遍、一万遍地做好就是不平凡。

    还有另外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和尚,他在寺院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他觉得每天都面对着那个破钟,做着一成不变的工作,简直无聊、乏味至极,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因此,他每天撞钟时都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来。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住持宣布调这个小和尚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即便这个工作看起来很简单。小和尚很不服气,反问住持:“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住持摇摇头。“那你为什么说我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不解。最后,住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可你的钟声里并没有这些,可见你没有领悟这个职位的真正使命,所以你不胜任。”小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不要轻视简单的事情,也不要认为简单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殊不知,连小事也做不好的人是无法成就大事的,大事也是有无数的小事汇集而成。

    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小事,小事情都粗粗糙糙、马马虎虎、对付迁就、敷衍拖延的人,不可能成为人格伟大的人;同样,这样的企业,哪怕一时轰轰烈烈,必将有土崩瓦解的一天。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不可摧的。

    灿烂星河因无数星星的汇集而更加耀眼,伟业丰功也是由每一件平凡的小事积累而来。注重平凡工作中一次次小事的积累,我们的平凡有了体积和力量,有了自身的光彩和韧性,最终就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保持平常心:不怕失去,不怕得到

    一个人才华横溢是一件好事情,但如果不懂得用良好的态度驾驭你的才华,才华就会变成毒药,从而阻碍你前进的步伐。

    随着电视剧《大长今》的热播,大家对剧中的主角长今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她是朝鲜历史上第一个主治皇帝的女医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人,却曾经因为自己的浮躁输掉了一次关键性的比赛。

    为了争夺最高尚宫的位置,长今和今英各自全力以赴协助自己的师傅,比赛熬制鲜美的汤。

    长今做菜的灵性和才能都不可能输给今英,但在一场比自己生命都还重要的比赛中,她怎么会输了呢?

    因为长今实在太想赢得这场比赛了,为了能够寻找到最好的牛骨,她跑到很远的地方,因此耽误了一天多的时间。要熬制上好的牛骨汤,至少需要三天三夜才能去除牛骨的油腻和腥味。长今想出了利用宣纸来去除油腻,加珍贵药材来去掉腥味的方法。

    结果却输了。

    因为,长今违背了考题的宗旨——“做出老百姓也能做得出的汤”。

    师傅对长今说:“是你的聪明才智变成了毒药,所以你才会失败。”

    其实,真正的毒药不是长今的聪明才智,而是长今太想赢得比赛而引发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她失去了一颗“平常心”,违背了做事的根本。

    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除了要善于抓住时机,懂得运用必要的技巧之外,还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这种平常心,对于想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许多专业工作能力很强的人,因为缺少了这份平常心而与成功失之交臂,这是一件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但是一个能力平平却时刻保持着“不怕失去,不怕得到”的平常心的人,能够一步步走向优秀、走向卓越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2008年热播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平常心,平常心。”这是吴哲常在嘟哝的话。吴哲说到了,但很难做到,而真正做到平常心的是许三多。他一直认为自己很平常,也就一直有着一份不用说出的平常心。许三多的平常心表现在不怕失去、不怕得到。

    从史今班长离开,帮许三多拔掉了心里的最后一把草,许三多开始学会接受,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同样接受自己不愿接受的。正因为如此,钢七连解散,许三多再也没有像史今走时那样大哭大闹,他已经学会了坦然面对失去;他被袁朗赏识,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得意,他已经学会了平和地看待得到的东西。

    工作中,这种不计较得失,不苛求回报的平常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平常心,就是既能不甘人后、压倒一切,又能虚怀若谷、大度包容,面对各种纷争,以从容平淡的心态面对。

    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冠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保持了平常的心态。的确,在竞技场上保持平常心态,就能使竞技者超水平发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在工作中更是这样,只有保持平常心,我们才能保证自己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实际上,很多人并不是被自己的能力所打败,而是败给自己无法掌控的心态。在现实工作中,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与强烈的成功欲望的双重压力下,从业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欢喜、急躁、慌乱、失落、颓废、茫然、百无聊赖等困扰工作的情绪,这种情绪一齐发作,常常会让人丧失对自身的定位,变得无所适从,从而大大影响了个人能力的发挥,使自己的工作效

    能大打折扣。

    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不管我们身在何种职场,只要能够远离浮躁,常保一颗平常心,就能够超越自己,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人。

    对一名优秀员工来说,保持一颗平常心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平常心可以让人更容易接近。

    工作与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张扬自我,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替自己的言行做各种粉饰。尤其利禄、得失之心较重的人,更喜欢处处显得自己比别人强。这样的人是让别人很难接近的。保持平常心的人是不会有上述特征的。他们那种宠辱不惊,真诚待人的态度更让人乐意接近。优秀的人需要平常心,就像是平凡的人需要进取心一样——一个人的性格要偏激,很容易;要寡淡,也很容易。真正难的,就是这样自洽、互补的通达圆融。

    第二,拥有一颗平常心,可以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拥有平常心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把自己的内心从身体中分隔出来,再从外界仔细地审视。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无私地了解自己。这样做的人很少会犯错误,他们更清楚自己的特长是什么,又有哪些缺点,自然不会受偏见的左右。

    第三,拥有平常心可以提高你的领导效能。

    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缺点,同时让部属知道,并请大家纠正自己的不足。领导者不是完美无缺的,正如每位部属也并非全知全能一样。也许领导者的缺点会比部属少一点,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瑕的人。

    第四,拥有平常心可以更好地摆脱忧虑。

    忧虑引发的疾病要比生理上的疾病多。有些医生指出,医院里一半以上病人的毛病都是忧虑引起的,或者因忧虑加重了病情。其实很多事情发生以后,我们才会发现过去所忧虑的事儿真是小题大做、荒谬可笑。很多忧虑只是为了琐碎小事,几个小时后,我们就会奇怪当时怎么会那么不痛快。其实只要心平气和,就不会为琐碎小事烦忧。

    第五,拥有平常心,可以让你正确地对待错过的东西。

    一位哲学家说过:“过去是一张透支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未到期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是最值得珍惜的。” 抱怨不能改变过去,不如重新开始。

    忧虑未来就是浪费今天的精力。精神的压力、神经的疲惫及为未来忧虑会让你跌入失败的深渊。保持一颗平常心可以让你正确地看待错过的东西,更积极、有效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