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想地生活-把你的破伞收起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现实人生不可能尽如人意,谁都难免坎坷和波折。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打击和磨难!有的人一遇巅踬就一蹶不振,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让人可怜;有的人一变而为喋喋不休,到处倾诉满腹委屈;有的人甚至就此看破红尘,破灭了原来一切雄心勃勃的希望和梦想;还有的人竟直走进仇视生活的万丈深渊里,不惜心怀恶意,咬牙切齿……

    但生活并不相信眼泪,看破红尘和心怀恶意更是在戕害自己。

    我们不是要做生活的奴隶,而是要做生活的坚强主人。

    29.满脸乌云怎能见到阳光

    卡耐基原理:虽然你不能阻止生活对你的不公正,但你可以决定是否要让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待遇的干扰。

    一个年轻人曾经问苏格拉底,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苏格拉底要这个年轻人第二天早晨去河边见他。第二天,他们见面了。苏格拉底让这个年轻人陪他一起向河里走。当河水没到他们的脖子时,苏格拉底趁这个年轻人没有注意,一下子把他推入水中。小伙子拼命挣扎,但苏格拉底很强壮,一直把小伙子按在水里,直到他奄奄一息时,苏格拉底才把他的头拉出水面。而小伙子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苏格拉底问:“在水里的时候,你最需要什么?”小伙子回答:“空气。”苏格拉底说:“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当你渴望成功的欲望就像你刚才需要空气的愿望那样强烈的时候,你就会成功。”

    有人问康德拉·希尔顿何时知道自己将会成功,他说:“当我还穷困潦倒必须睡在公园的长板凳上时,我已经知道自己今后会成功。因为我知道,一旦一个人下定决心要功成名就时,就表示他已经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假如我们身陷不测,与强盗歹徒展开生死搏斗,只有把他打倒,我们才能够活命,那么这时我们不可能再去请教拳击教练、柔道专家,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舍命拼搏,而往往会取得胜利。

    至少我们应该听听美国心理励志大师卡耐基先生的故事:

    “在很多年以前,我所办的成人教育班和示范教学会中,多了一个从纽约《太阳报》来的记者。他毫不给我留情面,不断攻击我的工作和我。我当时真是气坏了,认为这是对我极大的侮辱,不能容忍。我马上打电话给《太阳报》执行委员会的主席,特别要求他刊登一篇文章,以说明事实真相,而不能这样嘲弄我。我当时下决心要让犯错的人受到应得的处罚。

    “现在我时常为我当时的举动感到惭愧。我现在才了解,买那份报的人大概会有一半人不会看到那篇文章,看到的人里面又有一半会把它只当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来看;而真正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人里面,又有一半在几个礼拜后就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卡耐基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虽然你不能阻止生活对你的不公正,但你可以做一件重要的事,你可以决定是否要让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待遇的干扰。

    “尽可能做你应该做的事,然后把你的破伞收起来,免得让生活不公正的雨水顺脖子后边流下去。”

    30.教训也是人生之必需

    老渔民原理:对于知识来说,没有教训作为根基,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对于人生来说,没有教训作为根基,人生只能是半成庄稼。

    有位船长有着一流的驾船技术,他曾驾着一艘简陋的帆船在台风肆虐的大海中漂泊了半个月最终死里逃生。后来,他有了一艘机轮船,他又多次驾驶着它行程几千里到过海洋的纵深。渔民们都称他为“船王”。

    船王有一个儿子,是他惟一的继承人。船王对儿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儿子能掌握驾船技术,开好他置下的这条船。船王的儿子对驾驶技术学得也很用心,到了成年,他驾驶机轮船的知识已十分丰富。

    船王便很放心让他一个人驾船出海。

    他的儿子死于一次台风,一次对于渔民来说十分微不足道的台风。

    船王十分伤心:我真不明白,我的驾船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怎会这么差劲?我从他懂事起就教他如何驾船,从最基本的教起,告诉他如何对付海中的暗流,如何识别台风前兆,又如何采取应急措施。

    凡是我经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了。可是,他却在一个很浅的海域内丧了生。

    渔民们纷纷安慰他。可是,有位老渔民却问:“你一直手把手教他吗?”

    “是的,为了让他掌握技术,我教得很仔细。”

    “他一直跟着你吗?”老人又问。

    “是的,我儿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

    老渔民说:“这样说来,你也有过错啊。”船王不解,老人说:“你的过错已经很明显了。你只传授他技术,却不能传授他教训。对于知识来说,没有教训作为根基,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

    从小不让孩子摔跤,生怕孩子遇到一丁点儿挫折,等他长大了,摔一跤就爬不起来了。那时再来反省当初的教育理念虽然悔不当初,但也实在是太晚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有段名言:“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如果他将“历史”两字替换成“人生”

    或“生活”,也是完全准确的。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挫折和不幸。

    但是成功者和失败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从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够深深打击他胜利的勇气;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美国著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菲尔在她30年职业生涯中,曾经被辞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最初由于美国大部分的无线电台认为女性不能吸引观众,没有一家电台愿意雇佣她。她好不容易在纽约的一家电台谋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辞退,说她跟不上时代。莎莉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她总结了失败的教训之后,又向国家广播公司电台推销她的清谈节目构想。

    电台勉强答应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节目。“我对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难成功。”她也一度犹豫,但坚定的信心促使她去大胆地尝试了。她对广播早已经轻车熟路了,于是她利用自己的长处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大谈即将到来的7月4日国庆节对她自己有何种意义,还请观众打电话来畅谈他们的感受。听众立刻对这个节目产生兴趣,她也因此而一举成名了。如今,莎莉·拉菲尔已经成为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两度获得重要的主持人奖项。她说:“我被人辞退18次,本来可能被这些厄运所吓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结果相反,我让它们鞭策我勇往直前。”

    如果一个人把眼光拘泥于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难再抽出身来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后如何成功。一个拳击运动员说:

    “当你的左眼被打伤时,右眼还得睁得大大的,才能够看清敌人,也才能够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命都难保!”拳击就是这样,即使面对对手无比强劲的攻击,你还是得睁大眼睛面对受伤的感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得更惨。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大哲学家尼采说过:“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已经受苦了,为什么还要被剥夺悲观的权利呢?因为受苦的人,必须要克服困境,悲伤和哭泣只能加重伤痛,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在冰天雪地中历险的人都知道,凡是在途中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同伴,很快就会死亡,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时,他的体温就会迅速地降低,跟着很快就会被冻死。可不是吗?在人生的战场上,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后再爬起来的勇气,我们就只能得到彻底的失败。

    著名的文学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中有这么一句话:

    “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可是英雄的精神和斗志则永远在战斗。有一句名言则这样说过:“人生的成功是指最终实现了目标,但并不意味着从不受到挫折。人生的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斗。”

    31.大成功源于大压力

    钢琴大师原理:如果总是表现最擅长的部分,人生便没有任何压力,想望的成功便无异于空中楼阁了。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靡殆尽。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

    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音盖住了练习室外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

    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程度……”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前苏联有部电视剧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其实从一定意义上讲,不仅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世界上是没任何一个地方相信眼泪的。因此,当我们陷入挫折、遭遇坎坷、领受失败的时候,就用不着眼泪汪汪和捶胸顿足,即便是撕心裂肺的号啕又有什么裨益呢?若当此时,我们倒不如咬紧牙关,拿出勇气来做一番挣扎。

    32.不要堕入绝望的深渊

    普拉格曼原理:只要有不可征服的信心,坚韧不拔,绝不失望,即使在最黑暗最危险的时刻,也应相信命运一定会有转机……

    普拉格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在学历上他甚至没念完高中。在他的长篇小说获奖典礼上,有位记者问道:你毕生成功最关键的转折点在何时何地?普拉格曼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海军服役的那段生活,是他人生受正式教育的开端。他回忆说:

    1944年8月的一天午夜。两天前他在战役中受伤,双腿暂时瘫痪了。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和双腿,舰长下令由一个海军下士驾一艘小船,趁着夜色把他送上岸去战地医院医治。不幸,小船在那不勒斯海湾中迷失了方向,那名掌舵的下士惊慌失措,差点要拔枪自杀……普拉格曼镇定自若地劝告他说:你别开枪,我有一种神秘的预感,虽然我们在危机四伏的黑暗中飘荡了4个多小时,孤立无援,而且我还在淌血……不过我认为即使失败也要有耐性,绝不要堕入绝望的深渊。

    没等他把话说完,突然前方岸上射向敌机的高射炮的爆炸火光闪亮了起来,原来他们小船离码头还不到三海里。

    脱险之后,普拉格曼在回忆中这样写道:自从那夜之后,此番经历一直留在我的心中。这个戏剧性事件竟包容了对生活真谛认识的整个态度。因为我有不可征服的信心,坚韧不拔,绝不失望,即使在最黑暗最危险的时刻,我相信命运还是能把我召向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目的地……

    尽管每天我总有某方面的失败,但当我掉进自己弱点的陷阱时,我总是提醒自己,重要的是要了解所以失败的原因,这是更接近认识自我的一种日常生活严峻的考验。无论如何,当我相信自己还能梦想一个比现在更美好的我时,我就找到了慰藉,就找到了人生过程中的深深的快乐。

    还记得那个被宙斯惩罚的西绪弗斯吗?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有人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那人生平最怕见到大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因那人深知自己的不幸身世,仍感到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了口,他举起手,对那人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那人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的幸福,也有了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既然生活不相信眼泪,我们就应该考虑在脸上装点出镇静和微笑,并且努力用这份镇静和微笑赢得生活的美好。

    33.画一扇窗给自己

    心窗原理:只要心中有接纳阳光的窗户,黑暗就困不住你。每当上帝关闭了你的门窗,你就该画一扇窗给自己。

    世人只知道爱迪生是一位了不起的发明家,对他的人生境界却知之甚少。

    1914年12月,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但事前却只投了23.8万的保险,因为实验室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理说应是防火的。那个晚上,爱迪生一生的心血成果在蔚为壮观的大火中付之一炬了。

    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地寻找他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着。

    “我真为他难过,”查里斯后来写道,“他都67岁——不再年轻了——可眼下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了。他看到我就嚷道:‘查里斯,你母亲去哪儿了?去,快去把她找来,她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了。’”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当然,你必须首先不被其击倒,然后才能成就自己。

    那一年,黄永玉大师带着他饱经沧桑的心灵和撼人魂魄的画作来到北京后,住在京新巷“芥末”故居。

    这是一间搁置了许多年头的房子,四壁连一扇窗户都没有,一走进去就有种压抑的憋闷感。然而,黄永玉并没有厌弃这间小屋。他笑哈哈地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信手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画得如同真窗。他顿时便感觉屋外的阳光像流水一样涌入小屋,屋内的一切立刻显得无比生动。

    画一扇窗给自己,这是一种怎样豁达超然的人生。如果上帝在关上门的同时,也封闭了窗,那就画一扇窗给自己。它可以让灵魂喘息,让希望栖息,让一切还没来得及实现的梦想在心灵的窗前翩然翻飞。

    只要心中有接纳阳光的窗户,那么黑暗就困不住你。

    伊琳·艾根曾在慈爱会中同广为美国人民所敬爱的泰瑞莎修女共处三十余载。在她的一本书中记叙了泰瑞莎修女对待人生的态度——

    一次,当我做完弥撒,和泰瑞莎院长谈到人世间诸多的困难挫折时,她对我说:“其实,世上的艰难困苦又何尝不是俯拾皆是,但如果我们视其为上天恩赐的礼物,那么人们生活便会减少几许悲观,平添许多快乐……”

    不久以后,我和泰瑞莎院长乘飞机去纽约,但飞机起飞前却发现了故障,被迫停飞。

    当时,我感到失望和沮丧,但我想起了泰瑞莎院长曾说过的话,便这样对她说道:“院长,我们今天得到了一份‘小礼物’——我们得待在这儿等四个小时,你不能按计划赶回修道院了。”

    泰瑞莎修女听完我的话,微笑着看了看我,然后便安然地坐下来,拿出一本书,静静地读了起来。

    从那以后,每当我在生活中遇到磨难与挫折时,便会用这样的话语来表达:“今天我们又得到了一份礼物”,“嗯,这可真是个特殊的大礼物”……而这些话竟然有着神奇的效果,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困顿难释的心境变得开朗,莫名的烦恼也消失不见,连微笑也会在说话间悄悄爬上人们的脸颊……

    当这种特殊“礼物”不期而至时,你生气烦恼是没有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去改变不利环境和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让它们破坏你的心情,打乱你的节奏,因为你的路仍然很长啊!

    34.经常打扫心灵的尘埃

    心灵原理:生活本身比所有挖空心思的浪漫揣想都更迷人。因此,我们就有必要从庸常的心灵中,经常将尘埃打扫干净。

    郭老师高烧不退。透视发现胸部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阴影,怀疑是肿瘤。

    同事们纷纷去医院探视。回来的人说:有一个女的,叫王端,特地从北京赶到唐山来看郭老师,不知是郭老师的什么人。又有人说:

    那个叫王端的可真够意思,一天到晚守在郭老师的病床前,喂水喂药端便盆,看样子跟郭老师可不是一般关系呀。就这样,去医院探视的人几乎每天都能带来一些关于王端的花絮,不是说她头碰头给郭老师试体温,就是说她背着人默默流泪;更有人讲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奇事,说郭老师和王瑞一人拿着一根筷子敲饭盒玩,王端敲几下,郭老师就敲几下,敲着敲着,两个人就神经兮兮地又哭又笑。心细的人还发现,对于王端和郭老师之间所发生的一切,郭老师爱人居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醋意。于是,就有人毫不掩饰地艳羡起郭老师的“齐人之福”来。

    十几天后,郭老师的病得到了确诊,肿瘤的说法被排除。不久,郭老师就喜气洋洋地回来上班了。有人问起了王端的事。

    郭老师说:王端是我以前的邻居。唐山大地震的时候,王端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大块的楼板在上面一层层压着,王端在下面哭。邻居们找来木棒铁棍撬那楼板,可说什么也撬不动,就说等着用吊车吊吧。王端在下面哭得嗓子都哑了——她怕呀。她父母的尸体就在她的身边。天黑了,人们纷纷谣传大地要塌陷,于是就都抢着去占铁轨。只有我没动。我家就活着出来了我一个人,我把王端看成了可依靠的人,就像王端依靠我一样。我对着楼板的空隙冲下面喊:王端,天黑了,我在上面跟你做伴,你不要怕呀……现在,咱俩一人找一块砖头,你在下面敲,我在上面敲,你敲几下,我就敲几下——好,开始吧。她敲当当,我便也敲当当,她敲当当当,我便也敲当当当……渐渐地,下面的声音弱了,断了,我也眯眯瞪瞪地睡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下面的敲击声又突然响起,我慌忙捡起一块砖头,回应着那求救般的声音,王端颤颤地喊着我的名字,激动得哭起来。第二天,吊车来了,王端得救了——那一年,王端11岁,我19岁。

    女同事们鼻子有些酸,男同事们一声不吭地抽烟。在这一份莹洁无瑕的生死情谊面前,人们为一粒打从自己庸常的心空无端飘落下来的尘埃而感到汗颜,也就在这短短一瞬间,大家倏然明了,生活本身比所有挖空心思的浪漫揣想都更迷人。

    35.我们的爱心有什么用

    爱心原理:佛家言,境由心生。我们的一点点好情绪和爱心,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改变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

    这里有一则人们几乎耳熟能详的小故事: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的老板。

    你看,用什么样的心态看世界,看生活,看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对于结果的影响该有多大啊!我们恨这个世界,世界就到处充满着恨;我们爱这个世界,世界就到处充满着爱。

    也许有人会问,以你我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爱心,即便施与出去,又有多少作用呢?最后的这段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以足够的启示: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

    “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不要轻视爱心的作用,一点点爱心就足以成全一条鱼、一个人。我们的爱也许不能及于所有的人,但我们的爱却可以及于某个或某些非常具体的人。

    36.自己最值得信赖

    喜欢自己原理:人要为别人而活,更要为自己而活;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别人还值得相信吗?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致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有如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殷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

    我喜欢看秋风里满山的草。在山坡上,在水边上,自得那份凄凉,美而孤独。

    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卷毛在风中飞扬。我梦见荷花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最难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景色秀丽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映着初升的红日,遂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在现实生活里,我同样喜欢山。

    我喜欢看一块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好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

    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

    我十分相信上帝创造万花的时候,赋给她们同样的尊荣。

    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脸颊上的,当寒冷的早晨我走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癯的太太笑着说:“早!”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到了车站开始等车的时候,我喜欢看见短发齐耳的中学生,我喜欢她们美好宽阔又明净的额头,以及活泼清澈的眼神。

    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人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我喜欢朋友,喜欢在出其不意的时候去拜访他们,尤其喜欢在雨中去叩湿湿的大门。

    我喜欢听一些协奏曲,一面捧着细瓷的小茶壶暖手。当此之时,我就恍惚能够想像一些田园生活的悠闲。

    我喜欢活着,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我还喜欢一则关于佛的趣谈:

    一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你是观音吗?”

    “是。”那人答道。

    “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可信的就是自己,”观音笑答道。

    “佛和菩萨都不可信吗?”那人疑惑地问。

    “如果你认为连自己都不可信,佛和菩萨当然更不可信了。”观音又答。

    那人愣愣地呆住了。

    当然,我们也许会呆住的,但我们仍然会恍然大悟:观音的回答实在妙极了!

    37.有修炼才有自信

    海泽原理:真正的自信来自坚定的修养,而坚定的修养则是潜移默化修炼提升的结果,最后才能举重若轻,玉树临风。

    德国最近发生了一桩血案,一个19岁的小伙子,因伪造假条,被校方开除。他戴着恐怖面具,一手握着手枪,一手拎着连发猎枪,闯进学校,见人就打,主要是瞄准老师,他觉得是他们让他蒙受了羞辱。

    在20分钟的疯狂射击中,他的手枪共打出了40发子弹,将17人打死,其中有13名老师。他还有大量的子弹,足够把数百人送进坟墓。

    这时候,他的历史老师海泽先生走过来,抓住他的衬衣,试图同他说话。这个血洗了母校的学生认出了他的老师,他摘掉了自己的面具。

    海泽先生叫着他的名字说,罗伯特,扣动你的扳机吧。如果你现在向我射击,那就看着我的眼睛!这个杀人杀红了眼的学生,盯着海泽先生看了一会儿,缓缓地放下了手枪。后来海泽先生把凶手推进了一间教室,猛地关门上了锁。此后不久,凶手在教室里饮弹自杀。

    人们惊讶海泽先生的勇敢,更惊讶他在这种千钧一发之时说出的这句话。

    海泽先生对自己的眼光,一定有着充分的把握。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他使用了自己的眼光。如果是另外一个人,可能会躲起来,即使是站出来阻止,也会挥舞着门板或是桌椅之类的掩体……总之,人们可能会有一千种方式,但却不一定会说——看着我的眼睛。

    也许这是海泽先生常说的一句话。在课堂上,在校园里,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海泽先生不是说教也不声色俱厉,只是轻轻地说了这句他常说的话。

    正是这句话,唤起了凶手残存的最后一丝良知,停止了暴行。

    海泽先生是非常自信的。这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坚定的修养;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修炼提升的结果,举重若轻,玉树临风。一位老师所有的岁月和经验,化成了超人的勇气和智慧。

    有歌词唱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当然要付出汗水和智慧,但也并非有人神乎其神地说得那么煞有介事。确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建立一套良好有效的操作方法,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成功自会翩然而至。

    无论如何,要从我们的头脑中剔除不切实际的空想,还要剔除成功只青睐别人的偏见,然后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我们就能在某一个时刻品尝到成功的美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