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推磨子不如打碾子,干活儿不如想点子”。实干加巧干才能事半功倍。我们要想把工作做得完美,既要有勇敢的实干精神,还得有巧干的好主意。职场中茫然的人们,恰恰缺乏这种眼光和头脑。记住,会苦干、能实干,更要会巧干。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之所以能成为首富,也并非偶然:从打工的时候起,他就是一个找方法解决问题的高手。
李嘉诚的父亲是一名老师,他非常希望李嘉诚能够考个好大学。然而,父亲的突然去世使得这个梦想破灭了: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才10多岁的李嘉诚身上,他不得不靠打工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存。
他先是在茶楼做跑堂的伙计,后来应聘到一家企业当推销员。干推销员首先要能跑路,这一点难不倒他,以前在茶楼成天跑前跑后,早就练就了一副好脚板;可最重要的,还是怎样千方百计把产品推销出去。
在做推销员的整个过程中,李嘉诚都很重视分析和总结。在干了一段时间的推销员之后,公司的老板发现:李嘉诚跑的地方比别的推销员都多,成交的也最多。
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原来,他将香港分成几片,对各片的人员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哪一片的潜在客户最多,有的放矢地去跑,这样一来,他获得的收益自然要比别人多。
联想总裁柳传志的经典名言是:“撒上一层新土,夯实,再撒上一层新土。当确认脚下是坚实的黄土地之后,撒腿就跑。”柳传志还说:“没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是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投得起钱但是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也不能干。”
正是因为柳传志知道企业不能胡干蛮干,所以保证了联想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过程中没有跟风,并因此抓住了其他竞争对手实力下滑的时机一跃而出,从此一路领先。
不错,当别人都认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做下去的时候,偏偏有一些优秀的人会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将效率更快地提高,将问题解决得更好。正因为他们有这种找方法的意识和能力,才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认可。
尽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受这样的思想影响着:做事情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等说法,但事实上,我们按照这样的准则做事,通常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和产生负疚感。
由于“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这一教条的原因,使我们即使有捷径也不去走,而去简就繁,并以此为美德,加以宣扬。而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就常常被认为“半途而废”,令周围的人失望。其实正确的方法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一个胖女孩最近在减肥,她一直认为发胖是因为吃的食物太多造成的,所以,从决定减肥时起便开始节食。她也果然是有毅力,每天的主食绝不超过二两,其余皆用水果、蔬菜来填补。然而,两个月之后,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离开她一样,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可由于营养不良,她已变得比较虚弱,爬三层楼梯都会气喘吁吁。
尽管这样,她仍认为是自己坚持的时间太短,又过了一个月,情况还是那样。没有办法,家人把她拉到了医院,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告诉她,减肥是要讲科学、讲方法的,不能只靠节食,还要结合运动,并保持心情舒畅。
女孩听了医生的话,意识到了曾经的“坚持”都是无谓的。按照医生教的方法,她每天坚持锻炼,适当节食,并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愉悦心情。现在,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不止减肥要讲方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正确的方法。销售经理对业务受挫的推销员经常说:“再多跑几家客户!”父母对拼命读书的孩子常说:“再努力一些!”
但是这些建议都有一个漏洞。就像有人曾经问一位高尔夫球高手:“我是不是要多做练习?”高尔夫球高手却回答道:“不,如果你不先把挥杆要领掌握好,再多的练习也没用。”其实,正确的方法往往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在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遇到难题的时候,绝对不应该一味下蛮力去干,要多动些脑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确。
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这份工作太难了,根本就做不好嘛。”
“这么难,让我无从下手,可怎么做啊?”
他们认为找不到方法来解决问题,自然工作是做不好的。这些只能说是推托之词,只有主动去找方法才会有办法。事实上,优秀的员工不为自己找这么多借口,而是认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凡事找借口的员工,一定是单位最里不受欢迎的员工;凡事找方法的员工,一定是单位里优秀的员工!
在美国卡托尔公司的新员工录用通知单上印有这样一句话:“最优秀的员工是像恺撒一样拒绝任何借口的英雄!”世上没有什么是不用费劲就可以自然做成的,假如你想找一百个借口,那么就能找一百个甚至比一百个还要多的借口,这样,你表面上得到了安慰,但你将一事无成!你要想成为一名如卡托尔公司所说的“最优秀的员工”,就应当记住这句话。
对职场人士来说,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否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这一点,对他在职场中能否成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找不到方法的人。只要拥有方法这把宝剑,工作中再大的障碍也会被夷为平地。
一家公司打算生产番茄酱,可是市场上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番茄酱了,它们在包装、价格、营销手段等方面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产品投入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呢?
这时,一名叫做汉斯的员工出了一个好主意:不在包装和价格上做文章,而在番茄酱本身上做文章,把番茄酱做得特别浓,口感也比较浓重。
果然,这种番茄酱投入市场后,立刻因为独具特色而被消费者认识了。但是,问题又出现了。此种番茄酱流速太慢引起消费者不满,人们纷纷抱怨这种牌子的番茄酱“倾倒的时间太长”,而其他产品没有这种毛病,因而该种番茄酱的销售受阻。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老板一时拿不定主意,是改变番茄酱配方,降低番茄酱浓度,还是改变包装,使之容易倒出?不论哪一种方案,都将使“汉斯”番茄酱失去特色。这时,汉斯又想出一个妙招,既不改变包装,也不降低浓度,而是因势利导,改变广告宣传重点。在广告中指出,这种番茄酱之所以流速慢,是因为它比别的番茄酱浓,味道也比稀的好,广告中公然宣称,该番茄酱是流动最慢的番茄酱。如此,不仅不把消费者抱怨的“流速慢”视为短处,而且使之优于其他番茄酱。这个广告播出之后,果然效果奇佳,市场占有率也大幅度蹿升。
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方法是前进路上的加速器。在职场中也一样,我们不怕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优秀员工不是先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逃避问题,而要想法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以肯定地说,工作中,上司并不会安排给你客观上绝对无法完成的任务,所谓的“不可能”往往只是我们个人的主观认识,更多的时候不过是我们推托的一个借口。有一句老话说:“看看乌龟,只要它伸出脑袋,它就会一直往前爬!”我们需要树立持续前进的信念,且不能因为有难度而停止,就如同一只持续前进的乌龟一样。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千万别找借口。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改变对借口的态度,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找对方法走对路,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优秀的员工往往是处理难题的高手,他们身上具备迎难而上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紧要关头。正如一家知名的跨国集团总裁所说的那样:“通向最高管理层的最迅捷的途径,是主动承担别人都不愿意接手的工作,并在其中展示你出众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解决问题不能一味地靠决心和蛮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发现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不利的的局面,可能还会收获意想不到的转机。
比如:我们在一串钥匙圈中任意抽出一把钥匙,去开家门的,用来开你的汽车,也不行;“为什么不能用这把钥匙开家门或车门呢?”其实它是你家里那个保险柜上的钥匙。这说明问题不在钥匙本身,而在你的选择和使用。解决问题也一样,最为紧要的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危机之中找到转机。
在美国纽约,有一家联合碳化钙公司,为了进一步谋求发展,斥巨资新建了一栋52层高的总部大楼。工程马上就竣工了,但如何面向社会宣传而又不引起人们的反感呢?公司的广告部人员绞尽了脑汁,仍然找不到一个满意的宣传方式。
就在这时,值班人员报告,在大楼的32层大厅中发现了大群的鸽子。这群鸽子似乎将这个大厅当成巢穴了,把整个大厅搞得脏乱不堪。可是,应该怎样处理这群鸽子呢?如果处理得不好,势必会引起环保组织的攻击。终于,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处理鸽子的方式。如果处理得巧妙,就可以使麻烦变成机遇。相关工作人员冥思苦想,终于得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那就是利用鸽子这一偶然事件大做文章,制造新闻。他们先派人关好窗子,不让鸽子飞走,并打电话通知了纽约动物保护委员会,请他们立即派人妥善处理好这些鸽子。
可想而知,历来以注重动物保护而自誉的美国人会怎么样。
动物保护委员会的人闻讯后立即赶来了,他们兴师动众的大举动马上惊动了纽约的新闻界,各大媒体竞相出动了大批记者前来采访。
三天之内,从捉住第一只鸽子直到最后一只鸽子落网,新闻、特写、电视录影等,连续不断地出现在报纸和荧屏上。这期间,出现了大量有关鸽子的新闻评论、现场采访、人物专访。而整个报道的背景就是这个即将竣工的总部大楼。此时,公司的首脑人物更是抓住这千金难买的机会频频出场亮相,乘机宣传自己和公司。一时间,“鸽子事件”成了酷爱动物的纽约人乃至全美国人关注的焦点。
随着鸽子被一只只放飞,这家碳化钙公司的摩天大楼以极快的速度闻名遐迩,而这家碳化钙公司却连一分钱的广告费都没花。
如果这家碳化钙公司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没有意识到鸽子的处理方式会关系到公司的利益,若处理不当,不但会损害公司的形象,更会丧失免费宣传公司大楼的机会。就因为这家公司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对了路子,才使公司变危机为转机。
同样,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讲究方法,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往往是事事着手、事事落空,即使事情能做成,也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此相反,有的人不管遇到多棘手的问题,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抓住问题的要点,并采取相应的手段,这样,再棘手的问题也能很快解决。
在困境中,任何人都希望能最快、最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却做不到,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而最关键是我们要懂得抓要点、抓根本,找对方法走对路,才能更为妥善地处理问题。
转换思维形式,劣势转为优势
职场中,当我们身陷困境,有些员工总是抱怨不休,而有些员工却积极面对,想办法解决问题。当然不同的表现方式,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味抱怨的仍在抱怨,因为他仍旧身处劣势而没有丝毫变化;积极行动的则会开怀一笑,因为他已经用头脑与行动化解了困难,甚至会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优秀的员工在处于劣势时,不是一味抱怨自己生不逢时,命运不公,因为这样只能让自己陷入更加困顿的处境中。他们明白:只有积极思考,用灵活的思维,才有可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优秀的员工往往能够从危机中寻找可以利用的商机,在失利中寻找契机,从而使自己反败为胜。只要思路再灵活一些、方法再得当一些,遇上的麻烦可能会带给你推销自己和企业的机会。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有时就差这么一点点火候,把握好时机,你便走到别人的前面了。
有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不明白大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的招数?”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仍旧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师傅的教导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要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小男孩一度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所有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凭一招就能赢得冠军呢?”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基本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就是抓住你的左臂,可是你没有了左臂。”
小男孩的成功在于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了优势。职场上也是如此,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要只是抱怨,主动在困境中寻找机遇,你也可以成功。
“此路不通”就绕个圈,“这个方法不行”就换个方法,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生活理念。一个卓越的人,必是一个注重思考、思维灵活的人。当他发现一条路走不通或太挤时,就能够及时转换思路,改变方法,以退为进,寻找一条更加通畅的路。英国一家足球生产厂凭借着超常的智慧和方法将自己所处的“劣势”转变成了“优势”。
一天,在英国麦克斯亚洲的法庭上,一位中年妇女声泪俱下,面对法官,严词指责丈夫有了外遇,要求和丈夫离婚。她对法官控诉了自己的丈夫,指责他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要去运动场与那“第三者”见面。法官问这位中年妇女:“你丈夫的‘第三者’是谁?”她大声地回答:“‘第三者’就是臭名远扬、家喻户晓的足球。”
面对这种情况,法官啼笑皆非,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劝这位中年妇女说:“足球不是人,你要告也只能去控告生产足球的厂家。”不料,这位中年妇女果真向法院控告了一年可生产20万只足球的足球厂。
更让人意不想到的却是这家被人控告到法庭上的足球厂,他们在接到法院的传票后,不怒反喜,竟十分爽快地出庭,并主动提出愿意出资10万英镑作为这位中年妇女的孤独赔偿费。这位太太喜出望外、破涕为笑,在法庭上大获全胜。
这场因足球而引起的官司自然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各个新闻媒体纷纷出动,做了大量的报道。这位足球厂厂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位太太与其丈夫闹离婚,正说明我们厂生产的足球魅力之大,并且她的控词为我厂做了一次绝妙的广告。”后来,这家足球厂的产品销量因此直线上升,成为同行中的“领头羊”。
被告上法庭,是每一个企业都比较头痛的问题,更不用说是如此“无厘头”的原因。处于劣势的足球厂却没有放掉这个让劣势变优势的机会,而是积极地促成它们的转化,让人们在对这起案子“津津乐道”之时也将这家足球厂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正如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工作中,劣势与优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虽然每个人都希望求取势能,但只有那些勇于开拓思路、积极寻找方法、谋得有利于发展的资源的人,才能成就大业。
想办法才会有办法,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在工作中,有些员工应付工作,明明看到有可能出现给团队或公司带来严重影响的重大问题,也佯装不知,以“不是我的事,反正我也处理不了”为借口而逃避。这样消极、懈怠的员工怎么可能在事业取得成就?
没有人生来就具备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过人的智慧是在困境与磨难是不断成长的。退一步讲,就算你本人处理,总可以将发现的问题报告给上级,请求领导来处理,这样总好过让问题恶化带来不良的后果。而优秀的员工总是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一旦感觉到有可以发生对公司不利的潜在的问题,立即办法处理,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里。
著名的人力资源培训专家吴甘霖先生在他的讲座中经常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剑道大师冢原卜传有三个儿子,都向他学习剑道。一天,卜传想测试一下三个儿子对剑道掌握的程度,就在自己房门帘上放置了一个小枕头,只要有人进门时稍微碰动门帘,枕头就会正好落在头上。
他先叫大儿子进来。大儿子走近房门的时候,就已经发现枕头,于是将之取下,进门之后又放回原处。二儿子接着进来,他碰到了门帘,当他看到枕头落下时,便用手抓住,然后又轻轻放回原处。最后,三儿子急匆匆跑进来了。当他发现枕头向他直奔而来时,情急之下,竟然挥剑砍去,在枕头将要落地之时,将其斩为两截。
卜传对大儿子说道:“你已经完全掌握了剑道。”并给了他一把剑。然后他对二儿子说道:“你还要苦练才行。”最后,他把三儿子狠狠责骂了一通,认为他这样做是他们卜传家族的耻辱。
卜传就是以对问题的觉察能力为标准给三个孩子不同的评价。大儿子能够以最敏锐的思维觉察到问题,并且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儿子发现问题晚,但当问题发生时,能够妥善地处理;三儿子根本没有发现问题,当问题出现时,便采取极端的应急方式进行处理,结果把不应该砍掉的枕头砍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又创造了新的问题。
对一个员工来说,如果发现公司有不合理的问题,要立刻扼杀在摇篮之中,切不可姑息。对产品同样不要因为是自己做的,有了毛病就讳而不宣,等到让消费者发觉时,受损害的就不止你本人,很可能连整个公司的名誉、信用也受到拖累。
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爱立信与诺基亚、摩托罗拉并世称雄于世界移动通信业。但自1998年开始的几年里,爱立信在中国的市场销售额一日千里地下滑,最终不但退出了销售三甲,而且还排在了新军三星、飞利浦之后。
2001年,在中国手机市场上,大家去买手机时,都在说爱立信如何如何不好。当时,它一款叫做“T28”的手机存在质量问题,这本来就是一种错误,但更大的错误是爱立信漠视这一错误。
一位消费者回忆说:“我的爱立信手机的送话器坏了,送到爱立信的维修部门,问题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最后,他们告诉我是主板坏了,要花700块钱换主板。而我在个体维修部那里,只花25元就解决了问题。”这位消费者确切地说出了爱立信存在的问题。
但是,爱立信一再地辩解自己的手机没有问题,而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捣鬼。1998年,广州青年报从8月21日起连续三次报道了爱立信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质量和服务问题,引发了消费者以及知名人士对爱立信的大规模批评,而且,爱立信的768、788C以及当时大做广告的SH888,居然没有取得入网证就开始在中国大量销售。
当时,轻易不表态的电信管理部门的声明,证实了此事。至此,爱立信手机存在的问题浮出了水面。但爱立信一如既往地采取掩耳盗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据当时参加报道的一位记者透露,爱立信试图拿出几万元广告费来封媒体的嘴;爱立信广州办事处主任还心虚嘴硬地狡辩:我们的手机没有问题。既然选择拒不认错,爱立信自然不会去解决问题,更不会切实地去做服务工作。
爱立信在中国“黯然神伤”的教训,让我们明白,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让问题发展成无法挽回的地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质量和服务中的缺陷,使爱立信输掉了它从未想放弃的中国市场。
在工作中,我们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小问题的滋生,更不能姑息它们由小到大的过程。解决问题和困难最好的时机,莫过于在它们刚刚萌生之时。如果一个问题在它刚刚萌芽之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那它就有可能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一个优秀的人,总能在第一时间察觉问题,并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