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的我们可以发现,几乎在每一个公司里,都有“牢骚族”或“抱怨族”。他们可能把抱怨的“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眼中处处都能看到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抱怨的恶习使他们丢失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只对寻找不利因素兴趣十足,从而使自己发展的道路越走越窄,在自己的抱怨声中不断退步。
其实,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去抱怨环境给予了自己什么,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失败找寻任何的借口。他们只会勇敢的面对生活,即使面临委屈的处境,也不会觉得难过。因为成功人士都明白这样的道理:越抱怨越平庸。
杨阳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他参加工作5年了,不仅没有得到晋升,甚至面临着失业的厄运。是什么导致了他这样的境遇?
刚进公司的杨阳是个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年轻人。但是,他来到这家工厂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工作、企业都产生了抱怨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学历比别人高,能力比别人强,却屈尊在小厂里,于是终日抱怨老板的苛刻、上司的不通人情、同事的小气、工作环境恶劣等,都是他抱怨的对象。
在杨阳的抱怨声中,同事们渐渐远离了他,上司也对他产生了看法。而杨阳却因此而更加愤恨自己的企业,对待工作漫不经心。5年时间下来,杨阳的工作能力并没有提升多少,和同事们的关系却很僵,上司已经越来越不满意他的表现了。
从杨阳的事例来看,抱怨的人很少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认为主动独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却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任何一个聪明的员工都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人一旦被抱怨束缚,往往会应付工作,在任何单位里都会自毁前程。
在职场中,很多人却在一直为自己找寻借口。他们理直气壮地数落别人如何对不起他们,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牢骚越讲越多,使得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完全是遭受别人践踏的牺牲品。不停抱怨的“牢骚族”,他们的抱怨只会妨碍和干扰自己的阵脚,终究受害最大的还是自己。
因此,当你觉得自己缺少机会或者是职业道路不顺畅时,不要抱怨环境,而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承担了工作的责任,想想自己有没有尽到最大程度的努力。
李兵是一家电子公司的市场总监,但两年前他还只是公司的一名生产工人。由于老板刚创业,公司规模不大,有许多市场等待开发,而公司又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李兵也被派往一个偏远的市场。
李兵到了那个城市,条件很艰苦。那里的气候不好,春天沙尘暴频繁,夏天时常暴雨,冬天天气寒冷,这对于李兵老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他还是租了一间破旧的地下室居住,没有钱坐车,他就步行去拜访客户,向客户介绍公司的产品。为了等待约好见面的客户,他常常顾不上吃饭。
有一段时间,公司连产品宣传资料都供应不上,好在李兵写得一手好字,自己花钱买来复印纸,用手写宣传资料。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李兵没有像平常人抱怨,而是选择了坚持下来。
一年后,派往各地的营销人员都回到公司,其中有很多人早已不堪忍受工作的艰辛而离职了。后来,李兵凭着自己过硬的业绩当上了公司的市场总监。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李兵也没有选择抱怨,而是积极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使他在进步的阶梯上得到了飞速发展。一名员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当选择不抱怨的态度,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进步。
抱怨是失败的一个借口,是逃避责任的理由。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人因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提升。如果你永远对现状不满,以抱怨的态度去做事,那你在公司的地位永远都不能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你根本就不能做出重要的成绩。
职场中,数不清的平庸员工在拼命地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而那些从不会寻找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开脱的人,他们任何时候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让自己朝着卓越奋进!
如果希望改变一下自己的处境,希望自己能够取得不断的进步,那么首先从不抱怨自己的工作开始吧。只有把不抱怨的态度融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你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受到老板的青睐。
怨言成为借口,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工作中,有人经常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时间长了,他们会把“为失败找借口”当成一种本能习惯,认为很多失败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无法避免,却从未想过大部分失败应是由自己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因此,当我们在工作中面对失败之时,不要寻找借口,而应找出失败的原因。
世界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的精英。
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久远的传统,就是学生遇到长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例如,军官派一个士兵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完成,当军官问他原因时,如果他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按时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他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因为军官看重的是结果,他根本不会听你长篇大论的解释。
西点军校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就是为了使学生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尽量把每件事都做得更好。它也让每一位学生懂得: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尽管困难和失败是难免的,但能从困境中走出来,获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不为自己失败找借口推托的人。
一个人做事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就算没有大失败,也会有小失败。而每个人面对失败的态度也都不一样,有些人不把失败当一回事,他们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也有人拼命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他的失败是因为别人扯了后腿、家人不帮忙,或是身体不好、运气不佳等。总之,他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
有一位失意的年轻人时常对自己一无所成的境遇牢骚满腹,抱怨命运的不公。有一天,他终于鼓足勇气敲开了一位富翁的门,希望能从那位白手起家的富翁那里知道一些关于成功的秘诀。
“你一定想知道我是怎样白手起家的吧?”富翁就问道。
“您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年轻人惊讶地问道。
“因为在你之前,已经有很多位自以为一无所有的人来找过我。来时他们确实贫困潦倒而且牢骚满腹,但走时俨然个个都成了富翁。你也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抱怨不止呢?”
“是什么?”年轻人问。
“是你的一双眼睛。只要你给我一双眼睛。我可以用100万作为补偿。”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 年轻人拒绝道。
“好,那么把你的一双手给我吧!我可以给你200万。”
“不,双手也不能失去!”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厚的财富啊!这就是我所谓的成功秘诀。”富翁微笑着说。
这位年轻人听了,如梦初醒。他向富翁告辞,自信地走了出去。
当怨言成为借口时,我们将深陷抱怨的世界中,抱怨——挫折——抱怨,我们将永远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不为抱怨找理由,永不抱怨才是人生的第一态度。其实,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抱怨恰恰是滋生一切切问题的根源,只知道抱怨的人永远不能获得成功。
无数经验告诉我们,一味去抱怨不会改变不好的状况,也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当我们用智慧的头脑去想办法时,才有可能解决面临的困境。老板都喜欢那些不抱怨、积极找方法解决问题的员工,因为这不仅能够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个人的工作“增值”,而且还十分有利于激活竞争力,为企业的总目标做出贡献。
总之,遇到困难,不去抱怨而是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只知道抱怨自己的遭遇的苦难而丧失斗志,将导致问题永远无法解决。所以,不要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成功需要自己把握。
抱怨是最没有价值的语言,你就是问题的根源
对于某一件事情的失败,或者是某一次挫折,绝大部分人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不是自己的问题。当然,有的人也相信自己确实存在不足,但那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没有人给自己提供足以成功的条件、没有足够好的环境、没有足够多的支持……
人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总将问题归结到别人的身上,认为别人是问题的制造者,而自己只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殊不知,你自己就是问题的根源,如果自己身上没有问题或在自己的环节将问题彻底解决,便不会出现问题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了。
一般人在事业不如意时,常常不知追根究底,找出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而是期待环境或者他人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而改变——即让外在的因素改变到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上来。一旦对外界或对别人的期望值落空,失望与无助便涌上心头,自己的情绪就会变得十分低落,进而产生抱怨,而这种抱怨显然是一种无益于工作、也无益于团队的个人宣泄。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他们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
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不清楚自己工作是来做什么的,他们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看成是工作的附加物或者影响工作的外在原因,于是抱怨迭起,工作效率低下。其实,换个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你就会发现抱怨根本就没有意义。
首先,从问题本身来看,任何一个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案,只是你目前没有找到。没有过不了的坎,只要你有毅力,努力寻找方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的。
其次,从员工的层面来看,你不能为老板解决问题,而只是抱怨,你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在无形中夸大问题、加大问题的难度。
最后,从公司的层面来看,老板雇佣员工是来干活,是来帮助他解决麻烦的,如果你不能解决问题,老板就没有聘用你的意义和价值。
工作的本质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因此工作中遇到问题和麻烦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问题常常被我们内心恐惧、被我们的抱怨夸大了,如果下决心去解决,问题并不可怕。
有问题是工作的常态,没有问题才不正常。多数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他们抱怨问题,习惯了逃避问题。优秀的员工,是最擅长解决问题的员工。成功之门,永远为那些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敞开着。
休斯·查姆斯在担任销售经理期间,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外头负责推销的销售人员销售量开始急剧下跌。
首先,他请手下最佳的几位销售员站起来,要他们说明销售量为何会下跌。每个人都开始抱怨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等等。听到他们描述的种种困难情况时,查姆斯先生说道:“停止,我命令大会暂停十分钟,让我把我的皮鞋擦亮。”
然后,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来,并要求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在场的销售员都吓呆了。那位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只鞋子,然后又擦另一只鞋子,表现出第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后,查姆斯先生给了小工友一毛钱,然后说道:
“我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看看这个小工友。他拥有在我们整个工厂及办公室内擦鞋的特权。他的前任男孩,年纪比他大得多,尽管公司每周补贴他五元的薪水,而且工厂里有数千名员工,但他仍然无法从这个公司赚取足以维持他的生活的费用。
“这位小男孩不仅可以赚到相当不错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补贴薪水,每周还可以存下一点钱来,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厂内,工作的对象也完全相同。
“现在我问你们一个问题,那个前任男孩拉不到更多的生意,是谁的错?是他的错还是他顾客的错?”
那些推销员回答说:
“当然了,是那个男孩的错。”
“正是如此。”查姆斯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收银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推销员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是我们的错!”
结果,可想而知:他们成功了。
你要明白,所有问题,其根源都在于你自己。想要成功,先评估自己的能力,然后分析一下为什么自己的能力无法施展,是没有恰当的机遇还是环境的限制?
不要抱怨问题、不要回避困难。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它有多么的艰难,只要你认真去做,全力以赴去做,就能化难为易的。与其抱怨外界的环境,不如冷静下来看看是否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
工作的实质,就是解决那些妨碍我们实现目标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位员工,也许每天都要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而问题永远不会自动消失。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问题负责,认识到自己就是问题的根源,勇敢地面对问题,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
世界因抱怨而沮丧,命运垂青乐观的人
失败者的借口通常是“我没有机会”。他们将失败的理由归结为不被人垂青,好职位总是让他人捷足先登。结果只能导致越抱怨,情绪越沮丧,让自己的生命在抱怨声中消耗掉,因为不断地重复抱怨只能一次次地重新回味、放大痛苦。
有时候,经常发牢骚可能会导致情绪失控。因为随着你不断地回忆那些使你不开心的种种细节、诉说那些令你难堪的过程时,你的心会被一次又一次地揪痛。这样非但没能因为你的宣泄而助你走出情感的阴影,相反却会因为你的重复记忆而使你又发觉了当时可能忽视的一些细节,造成了你的新的痛苦,这些原来被忽略的细节甚至会狠狠地咀嚼、啃噬你的心。这样,你的心情将会变得越来越沮丧。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生活的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与得总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获得了那么多,他就会感到高兴。因此当我们觉得对生活不满的时候,看看别人,或者给自己换一种心态,你就将看到不一样的人生。
有人说:“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乐观者与悲观者是如何看待问题的角度的。
两个青年到一家公司求职,经理把第一位求职者叫到办公室,问道:“你觉得你原来的公司怎么样?”
求职者面色阴郁地答道:“唉,那里糟透了。同事们尔虞我诈、钩心斗角,部门经理粗野蛮横、以势压人,整个公司死气沉沉,生活在那里令人感到十分压抑,所以我想换个理想的地方。”
“我们这里恐怕不是你理想的乐土。”经理说,于是这个年轻人满面愁容地走了出去。
第二个求职者也被问到这个问题,他答道:“我们那儿挺好,同事们待人热情,乐于互助,经理们平易近人,关心下属,整个公司气氛融洽,生活得十分愉快。如果不是想发挥我的特长,我真不想离开那儿。”
“你被录取了。”经理笑吟吟地说。
我们常说:乐观的人说命运喜欢时时给人惊喜,悲观的人说命运喜欢时时给人意外。一味抱怨的悲观者,看到的总是灰暗的一面,即便到春天的花园里,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断的残枝,墙角的垃圾;而乐观者看到的却是姹紫嫣红的鲜花,飞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春天。
当然,有时适当的抱怨也会带来一定的辅助作用。譬如,爱诉说的女性会让人感到更容易亲近,有事双方能建立起直接的情感黏合点――因为倾听者会确信抱怨者那种吐露心事的信任,抱怨者也会感激对方的耐心倾听。
身为职场的人,要想排解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自己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就正确面对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如果你确定想发泄压抑的情绪,最好选择一个适当的方式。比如你要找对倾听者,而一个理性的、智慧的人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向那些让你沉溺于痛苦中的朋友继续倾诉,这是很不明智的,它会让你确信心中最坏的结论:人间毫无真情。与其把你的苦恼告诉那些可能会使你继续苦恼的朋友,还不如去求助一些能够帮你找出问题解决方法的朋友。
总之,在工作中,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问题。乐观是浮荡在地平线那袅袅升起的希望与梦想,是寻得一份旷达与美好的铺垫与勇气。在乐观中,我们撷取的是一份坦然,我们的面前总是盎然多彩;反之,若在悲观中摘下一片沉郁的叶子,只能瓦解你积蓄的力量。
少抱怨些问题,多解决些问题
一个年轻人来拜访苏格拉底。
“我该怎么办?”年轻人抱怨道,“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踵而至,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啊。睿智的苏格拉底先生,我该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
苏格拉底笑笑道:“跟我来。”
年轻人满怀希望地跟在苏格拉底身后,七转八转,穿过一条出城的小道,来到了一处墓地。
“到这里来做什么?”年轻人满腹狐疑。
“你不是要摆脱困境吗?”苏格拉底指着面前的坟墓说,“你看看吧,只有在这里的人是不会被问题困扰的。”
年轻人恍然大悟。
我们将有限的时间花在抱怨问题上,不如将有限的时间花道解决问题上。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去抱怨,问题依然会存在。要想让问题消失,唯有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抱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使得问题越来越复杂。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抱怨上,不如把时间省下来,多想出几个解决方案来得实在。因为抱怨只会是我们越来越缺乏责任心,在一个团队里,抱怨多了就会极大地削弱团队的凝聚力,使人心更为涣散。
在办公室里,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人喋喋不休的抱怨。工作太辛苦、老板太抠门、同事不配合、薪水太微薄、自己太无能……面对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在抱怨。或许很多人觉得抱怨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抱怨完了心里会舒服一点,其实不然。抱怨会给你的坏情绪火上浇油,会挫伤你的锐气,使你不能很好地面对你的职场生活。
最爱抱怨的员工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到公司和老板身上,他们往往抱怨自己的机会少,怀才不遇,甚至是命运不公,却从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与其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抱怨声中,不如把用来抱怨的时间节省下来,解决问题。
吴鑫毕业于国内某名牌大学,很顺利地应聘到一个知名企业作技术工作,公司提供的薪资比一般企业高两三倍,而且福利、假期、三险一金等方面都安排得非常合理到位。在旁人看来他应该知足了,可是吴鑫却抱怨个不停。
事情是这样的:上班的第一天,吴鑫被安排和一些工人学习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他感觉领导让他这个名牌大学毕业生与这些普通工人一起学习,是小瞧了自己,心中已所不满。只是碍于第一天上班,他并没有表示异议。
没想到,第二天,又被安排与其他工人一起熟悉工作相关流程。吴鑫感觉自己不被重用,做的工作都与技术无关。于是,吴鑫开始埋怨老板“看低自己”,因为他想这些流程即便不看他也都知道,而实际上对此一无所知。
抱怨完了老板之后,就开始抱怨那些与一起学习的工人,说别人素质低、脾气坏、见识少……就这样,几天下来,吴鑫抱怨的嘴巴也没有闲着。一周的学习期过去了,吴鑫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在公司时行学习考核时,吴鑫的成绩竟然不如他口中那些素质低的工人。尽管领导没有说什么,可吴鑫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而离开了。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其他的同学都陆陆续续进入工作岗位,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只有吴鑫还一直在找工作。当然,他也还在一直抱怨:抱怨工作不好找、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抱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坚持一下。
一旦抱怨成了生活的主题,哪里还有精力与时间来解决问题,改变自己呢?吴鑫就成为一个抱怨的牺牲品。正如时下,大家都在说“工作越来越难找”、“职场压力越来越大”,但还是有很多人在玩命地跳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没有正视现实,没有安下心来好好地工作,他们唯一做的,就只是抱怨而已。
抱怨从来就不是工作的解救方。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首先抛弃自己的抱怨心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尽全力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所以,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让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每天是不是还在把时间花费在抱怨中?如果是,不妨停止抱怨,你会最终开创美好的工作局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