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莎对他说,等她上完大学后,她定会去大清朝的京城去找他结婚,让他耐心等候,她决不会让他失望的。
崇厚出于无奈只好同意她留下来求学深造。他不同意又有什么办法呢? 而帕莎根本就看不上他, 她压根就不愿跟他去中国。
她所拿的录取通知书也是伪造的, 目的在于搪塞他、欺骗他。帕莎根本不是什么侍女,而是俄国情报机关的色情间谍。
崇厚带领他的家人和随从仍坐轮船从原路回到大清交差了。当他把条约交给清廷后,慈禧一看立即发火了,他指着跪在地上的崇厚大骂他违训越权,擅作主张订立卖国条约,立即命令侍卫们把他押入监牢,听候处理。
条约公布后,引起朝野的震惊,当时的清流派纷纷谴责崇厚卖国,主张处死崇厚,与俄国交战。特别是詹事府洗马张之洞,修撰王仁堪、盛昱,侍讲张佩伦以及詹事府少詹事宝廷等一律上疏清廷弹劾崇厚,严惩不贷,主张以武力解决伊犁问题。
总理各国事务衙也认为崇厚所订条约断不可行,主张更改。
左宗棠面对这种形势,非常气愤,他奏本清廷说:“只有战败国才有割地求和的丑事,而我们眼下尚未与俄国交战,却把大片国土和战略要冲拱手让人,岂非示弱于人,实在可耻。事已至此,当务之急,应该废除这个条约,与俄国重新谈判,以求胜利。如果谈判不成,便以战争决定胜负。我虽然老了,但身体强健,我愿担负决战的重大责任,向俄国开战,定会收复伊犁,扬我大清的国威。”
左宗棠的奏本引起清廷慈禧的关注, 认为左宗棠的办法可行,决定采取外交谈判与军事进攻的两手策略对付俄国。
与此同时,为了平息民愤,将关押的崇厚定了“斩监候”的死罪,准备处死。
在一片主战的呼声中,李鸿章一直冷眼旁观。他认为大清朝不是俄国的对手,担心打了败仗连眼前这个条约也得不到,主张忍气吞声,接受这个条约。
清廷致函俄国,以崇厚违训越权,擅作主张,未经清廷批准为理由宣布条约作废,要求重新谈判,解决伊犁问题。
俄国眼看条约作废,大为不满,急忙采取威胁的手段,进行军事讹诈,在中国西北与东北边境增兵五万多人,仅在伊犁就增兵多达十多万人,并出动黑海舰队绕行至中国黄海挑衅,进行恫吓。
左宗棠看到俄国进行军事威胁,立即指挥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进逼伊犁。为了表示彻底打垮俄国、收复新疆的决心,左宗棠挺身西行,他从肃州卧虎泉出发,亲自到哈密坐镇指挥。在他率军到哈密的路上,一队虎气生生的将士抬着一口黑色的棺材,显示他以死奋战,绝不回头,打败敌人,夺取胜利的意志和决心。
俄国看到左宗棠决心开战的声势和威力无穷的军队, 感到取胜没有把握,便不敢嚣张了。然而,左宗棠并不罢手,他派刘锦棠率领大军从乌什经过乌鲁木齐,越过草原牧区,进攻伊犁的西南面,切断俄国军队从浩罕增援伊犁的通道,严密控制西路的战略要冲。并命令金顺率领大军从东路直逼伊犁,控制精河一带的战略要塞,阻止俄军窜犯北疆。而张曜则率大军从阿克苏沿霍尔果斯河翻山越岭,从中路进攻伊犁南面,并扼制俄军从特克斯河顺流而下。另外对接壤俄国的塔城等地也派兵加强攻势,阻止俄军进入新疆境内, 在靠近伊犁的所有战略重地又布下了增援三路大军的后援部队,以防不测。
左宗棠的战阵严密森威,无懈可击,使俄军望而生畏,不敢贸然行动。他们早知左宗棠足智多谋,出奇制胜,兵多将广,打起仗来奋不顾身,不得胜绝不罢休,所以,俄军不敢轻举妄动,故意声张虚实,威胁清廷,而左宗棠却不吃这一套。
李鸿章眼见俄国舰队在黄海示威,早已吓破了胆。他忧愤交集,惟恐俄军从海上进攻,挫伤他的北洋水师,攻破他的海防阵地,使他无地自容,他向慈禧参奏说左宗棠进攻伊犁绝无胜利的把握,凭一时血气之勇倡导一派清流书生高谈阔论,主张力战,不顾后果,危害大清。
然而主战派声势浩大,人数众多,士气高涨,顺乎民心,李鸿章势孤力单,难挽狂澜,十分着急。他一方面鼓动英国公使威多拉和帮助清廷击败太平天国的英国将领戈登出面进行调解,规劝慈禧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与俄国谈判修改非法条约。
另外一方面他又亲自出面和俄国驻中国公使布策商谈,说服俄国重新谈判,修改条约。他的意见在原则上不做大的行动,而在次要细节上进行修改。
布策把李鸿章的意见转告格尔斯,格尔斯又请示沙皇,沙皇考虑伊犁开战难能取胜, 又听说在伊犁驻守的俄国军队的司令官对战胜左宗棠没有必胜的信心, 他很客观地报告了左宗棠战略部署的严密性,使沙皇感到开战利少弊多。于是,他指示格尔斯重新谈判。
俄国政府认为重新谈判只不过是一种新的形式, 而内容仍将不会改变。为了压制清廷的嚣张气焰,他们联合英、法等国要求释放他们所谓的代言人崇厚,借此争回面子,否则日后将难以对付清廷。俄国驻中国公使布策奉格尔斯之命,首先跟倾向于维持前约的李鸿章密谈。布策以朋友的口气对李鸿章说:“听说大人主张维持条约,我们非常感谢大人。大人能否设法说服慈禧维持条约不变? ”
李鸿章略加思考,然后沉稳地说:“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应当有话直说才好。我不想瞒阁下,如今的局面,我实在无法扭转。”
“为什么? 大人向来是手眼通天, 难道如今就无能为力了吗? ”
“我已经尽力了, 但势孤力单, 无法说服众怒难犯的许多人。”
“许多人? ”
“对。慈禧已经召集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所有大臣做出决定废除条约,我已无能为力了。”
“那就是说慈禧的决定无法改变了? ”
“是的。因为主战派在左宗棠的倡导下,人数众多,声势太大。他们有大量的奏折要求废除条约,慈禧不得不采纳。”
“这么严重吗? ”
“很严重。除了左宗棠,清流派的人都主张废除条约。张之洞、盛昱、张佩伦、王仁堪、宝廷等一大批人都要求废除条约,处死崇厚,主张开战。特别是张之洞主张联合英国,对你们开战。”
“他们自不量力。不过,我听说军机大臣沈桂芬同意大人的观点,你们可以联合行动嘛! ”
“沈桂芬遭到许多大臣的攻击,他自身难保。”
“这是为什么? ”
“因为崇厚是他推荐的,他怕崇厚连累他而获罪,所以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
“看来崇厚不能获释。这关系到我们的面子和尊严,也关系到日后的国际关系。”
“我同意你的看法。”
“能否说服慈禧免去崇厚的死罪? ”
“我无法做到。”
“为什么? ”
“按我大清的律条,在一般情况下,有20个以上大臣上奏折要求处死的话,那人就会没命了。而现在有50多个大臣要求处死崇厚,以谢天下,你想想,我一个人能起什么作用? ”
“依大人之见,崇厚只有一死不成? ”
“靠我是白费劲,不过,我倒有个主意。”
“请大人讲。”
“贵国可以提出谈判改约的条件来。”
“什么条件? ”
“贵国可对慈禧提出免去崇厚的死罪,或者释放,不然不予谈判,我想她会让步的。”
“好主意。如果她不让步呢? ”
“贵国可联合英、法、德、意等国对她施加压力,我想她出于维护国际关系,定会让步的。”
“谢谢大人的指点。”
布策眼看李鸿章无能为力,只好采纳他的建议,向格尔斯通电汇报,格尔斯经请示沙皇,决定联合英、法等国以停止谈判来要挟慈禧赦免崇厚。
慈禧面对他们的照会,出于维护大局,经研究决定,采取折衷的方案,宣布说:“对崇厚可暂免斩监候的罪名,继续关押,等曾纪泽到俄国谈判后,根据情况再作处理。”
慈禧虽然让了步,但她并未完全给俄国面子,她仍然关押着崇厚,以此为要挟而敦促俄国做出公正合理的谈判。
格尔斯得到慈禧让步的做法,虽然感到挽回了一些面子,但仔细一想, 认为慈禧仍然留有要挟的余地, 心想这个女人不寻常,也不好对付。
慈禧决定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作为出使俄国的钦差大臣,到俄国重新谈判,修改条约,挽回损失。
曾纪泽,字劼刚,是曾国藩的长子。他不仅懂英语,而且也会俄语。他虽然善于搞外交,善于动脑筋,遇事很冷静。但面对时下众怒难犯的局面,与狡猾奸诈的俄国谈判,也心怀恐惧和忧虑,对谈判的胜负他并没有把握。不过他接受了崇厚的教训,在心中暗下决心,无论如何要谨慎小心,绝不能让俄国人牵住自己的鼻子走,无论有多大的危险,都要挺住,保证不辱使命,完成改约的艰难任务。
正当他考虑该如何进行与俄国谈判的种种问题时, 不料接到慈禧的紧急通知,要他立即进宫面见慈禧。他不知传他进宫究竟为了什么事,感到非常恐惑,怀着猜疑的心情去见慈禧。
他从他父亲曾国藩的口中早已得知了慈禧的为人。所以,他不想见慈禧,但又不敢不去,心中很不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