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柩西征大帅左宗棠-迷惑慈禧(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现在寄人篱下,只能看人家的脸色活命。阿古柏何尝不是畜牲呢? 但没有办法,只能靠他活命。好死不如赖活着。如果没有阿古柏,我们早就死在清妖的手里了。”

    “说的也是。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

    “城是守不住的。得另想办法。”

    “那还不如早点逃,也好保存我们的势力。”

    “不行。这样不战而逃,阿古柏会怪罪我们的。”

    “那该如何办? ”

    “我想好了一个主意。”

    “什么好主意? ”

    “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两全其美? ”

    “对。既可以消灭清兵来攻城,又可以保住城池,等援军到来。”

    “那可太好啦! 究竟是什么策略? ”

    “你知道城外的隐高台吗? ”

    “知道。那可是个很隐蔽的地方。”

    “如果把军队埋伏在那里,等清兵一来,万箭齐发,你看结果会怎样? ”

    “清妖只有一死。”

    “他们的主力中计伤亡, 剩下的惨兵败将, 我们就好对付了。”

    “怎么对付? ”

    “阿古柏的援军快到了,他们从城外围攻清妖,我们从城内冲杀,两面夹击,清妖还会存活下去吗? ”

    “好计策。我带领人马去埋伏。”

    “不行! ”

    “怎么了? ”

    “这事的风险很大。你要明白,你想伸拳头打人,那么,人家会不会伸腿踢你呢? ”

    “当然,没有傻等挨打的。”

    “所以,你不能去。”

    “我明白了。”

    “让腊福去。”

    “高见! ”

    腊福是何许人也? 腊福原来是妥明的部将,年已30多岁,长得瘦高精悍,武功出众,当年跟随妥明时很年轻,只会打仗,不善于动脑筋。投降阿古柏之后,表现很忠实,所以,得到阿古柏的留用。

    当左宗棠进兵哈密后,阿古柏把腊福调来乌鲁木齐城。他既受古尔·力丁的指挥,也要受邢飞虎的管束。但他毕竟不是邢飞虎的心腹,所以,邢飞虎把他派往隐高台去打伏击。打胜了功劳归自己,打败了牺牲品是异己。邢飞虎也可以对阿古柏交差了。

    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 邢飞虎想得很周到。

    腊福只听说清兵攻下了古牧地, 但他并未亲眼见到清兵强大的攻势,也不知古尔·力丁是否已死,所以,在邢飞虎的蒙蔽下,他只好怀着求胜的心情,去隐高台埋伏。他也认为阿古柏的援兵很快就会到来,他觉得邢飞虎的策略是可行的,如果此仗打胜,他就可以高升了。但他并不清楚邢飞虎的险恶用心。他听从了邢飞虎的调遣,带领自己的两千人马,一律背上弓箭,手持马刀,向城外的隐高台奔去。他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清兵绝不会赶到隐高台。所以,他事先并没有派探马前去侦察,也没有必要去了解地形。因为,他经常出城去隐高台练兵,所以,对那里很熟悉,也认为是个很好的埋伏点,就急急忙忙地带兵奔向那里。

    为了以防清兵的探子发觉,他在黑夜带兵奔向隐高台。他认为他们的行动很迅速,定会抢在清兵来到之前到达隐高台。他认为他的行动很隐秘,不会被清兵所发觉,他认为隐蔽在林密草深的隐高台,只要人马不露面,伏击肯定会成功。所以,他怀着必胜的信念,得意地带领人马,向夜色笼罩下的目的地驰去。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落入陷阱。当他带领人马进入深谷后,还未下马时,便从四面八方的高地上射下疾雨般的飞箭,纷纷射向他的人和马。顷刻间,他的人马全部中箭倒地,接着一个个吐血而亡。因为,他的人马所中的都是毒箭,抢救都来不及。再加上乱成一团,你奔他突,相互践踏,相互冲撞,相互踩踏,很快就无声无息了。

    放毒箭的正是刘锦棠事先埋伏好的弓箭手, 他出其不意地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为夺取乌鲁木齐创造了先决条件。

    邢飞虎派出的暗探得到了腊福全军覆灭的消息, 立即报告了邢飞虎。惊得邢飞虎呆若木鸡,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清醒过来,立刻感到大祸将至。他明白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乌鲁木齐,等阿古柏的援军已经来不及了。他当机立断,立即做出决定:派少数士兵站在城头城墙佯装守城, 而实际上他在城内做好准备逃跑的工作。

    刘锦棠的主力军登上隐高台, 准备攻城。刘锦棠站在隐高台,用单筒望远镜观看城头和城墙,发现有兵严防,也看到护城的工事很雄伟,以为邢飞虎以死相拼。刘锦棠命令炮手们在隐高台架起火炮。这里很高,又很隐秘。站在高山土台上遥望城池,居高临下,放眼望去,乌鲁木齐就像是锅底。

    在这里向乌鲁木齐开炮,就等于站在山顶向山下扔石头,很省力很省事,命中率很高。所以,这里是天设地造的好炮台。

    刘锦棠一声令下,炮手立即开炮,炮弹猛然飞向城墙,随着一阵烟火的飞溅,在巨大的轰响声中,城墙被炸开了。刘锦棠指挥骑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冲进城去,却不见一兵一卒。刘锦棠感到很奇怪,四处查寻,也没有军马的踪影。问过城内的百姓,才知道邢飞虎在未炸开城墙时就带领人马从城内向天山深处逃跑了。而此时阿古柏的五千人马在三百里外的地方被刘锦棠的早已阻截的五营人马阻挡住了,阿古柏的人马无法过来增援,只好停止不前,又怕中了埋伏,很快又返回原地了。

    原来的隐高台,由于发出一发炮弹而吓跑了邢飞虎等人,所以,后来人们就把这里称为一炮成功,一直沿用到后世。

    攻占乌鲁木齐之后,刘锦棠和金顺分头南下和西进,很快攻占了昌吉、呼图壁和玛纳斯等地。在隆冬来临之前,已将整个北疆统统占领了。

    刘锦棠等将士们士气很高,准备继续向南疆等地进攻。左宗棠考虑到大雪封山,寒凝大地,继续征战不利于人马,指示刘锦棠让大军就地休息, 养精蓄锐, 等到冰雪融化的春天再继续南征。

    左宗棠主张缓兵速战, 不急于求成, 以免欲速则不达的弊端。所谓缓兵即是准备好一切条件再进兵,不能操之过急而打没有把握的仗。所谓速战,也就是说在开战后要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作战,狠追猛打,一举制胜。

    阿古柏眼见整个北疆已被左宗棠的军队所占领, 心中十分害怕,惟恐南疆不保,便派人通过印度总督求救于英国当局。英国当局暗中指示英国驻清朝公使威多拉设法向慈禧太后施加压力,以便促成慈禧下令阻止左宗棠进兵南疆。威多拉亲自到天津李鸿章的水师府会见了李鸿章。提出由李鸿章出面说服慈禧太后下令于左宗棠停止进兵南疆。

    李鸿章摇头说:“公使大人的良苦用心我理解, 但空嘴说话作用不大。”

    威多拉强词夺理地说:“怎么不成, 你就说她如果不下令停止进兵南疆,我们就会从海上进兵。”

    “这种话我说了没有用,她不是小孩子。”

    “水师大人的意思,要我们来个海上演习不成? ”

    “那倒不必要。用不着兴师动众,耗费兵力和战船。”

    “你的意思——”

    “搞点文攻嘛! ”

    “文攻? ”

    “对。你们在上海不是有报纸吗? ”

    “报纸? ”

    “对啊! 想想看,该作什么样的文章,才能改变慈禧的态度。有了报纸做凭据,我也好去进谏啊! ”

    “对。这倒是个好主意。我想先在报纸上发消息,就说左宗棠打了败仗。”

    “打了败仗? ”

    “以此扰乱慈禧和朝廷大臣们的心绪,让他们感到恐慌。”

    “真假难分? ”

    “对。接着就说左宗棠吃了败仗,与俄国勾结起来打阿古柏,等到占据新疆后,就跟俄国平分新疆,起来谋反,推翻清政府。”

    “我看这样完全行得通。我拿你们的报纸去见慈禧, 说服她。”

    “另外,要写明左宗棠勾结俄国侵犯了我大英帝国在新疆的利益,所以,我们打算从海上登陆讨回公道。”

    “好。这样就迫使我不得不出面进谏慈禧了,因为,我是北洋水师的大臣嘛! ”

    “我们给你提供了攻击左宗棠的理由, 我想慈禧不会不考虑。”

    “说得好。不过,俄国出面否认的话,这事就难办了。因为,他们也有个报纸,叫新时代。”

    “这你不用担心。”

    “为什么? ”

    “我们会跟俄国会谈的,让他们表示默认,我相信他们会跟我们配合的。”

    “既然如此,你们就可以放手去做。”

    “请水师大人,跟我们密切配合。”

    “我会的,请阁下放心吧! ”

    英国人在上海的申报很快接二连三地登出了威多拉写的这些惑乱人心的消息和文章, 一时间搞得清廷人心惶惶, 不可终日。

    尤其是反对左宗棠的那些上层人物, 纷纷拿上报纸上疏慈禧,要求罢免左宗棠的西征官衔。李鸿章通过手下人鼓动朝中大官弹劾左宗棠,左宗棠一时间倒成了众矢之的。慈禧一时拿不定主意。正当慈禧疑惑之际,李鸿章不失时机地出现在慈禧面前,不仅手拿报纸,而且还出示了英国海军的最后通谍,声言要从海上登陆云云。慈禧对报纸上的文章和消息并不完全相信,但也不排除疑虑。但对英国海军的威胁却心存忧虑,十分重视。她问报纸上的事是否可信? 李鸿章出于留有余地,含糊其词地说他也不敢肯定,只说无风不起浪。她又问李鸿章英国海军真会登陆吗?

    李鸿章说很难说,因为主动权在人家手里。她说你看到海上出现了海船和武装人员吗?他回答说还没有。不过,激怒了的话,洋人会撒野的。

    慈禧问他一旦洋人在海上动武的话, 你的水师能不能抵挡住? 他回答说短时间内还可以,长时间会有问题。

    她说看来水师没长进。他考虑到这话有损于他的形象和功劳,说明他无能。他摇头说水师的长进非常大,装备也很精良,人员素质也很高。但英国毕竟很发达,人家的武器装备和战船日日更新,不断改进,更加先进,所以,我们还是比不过。

    她望着李鸿章说什么时候可以比得上? 李鸿章说也快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跟洋人并驾齐驱了。不过这要花许多钱。

    她逼视着李鸿章说:“他们真的要打吗? ”李鸿章考虑不能把话说的太绝对了,到时候不好收场。于是很圆滑地说:“不好说,洋人很狡猾,为臣也捉摸不透。”

    慈禧见李鸿章说话态度很暧昧,既不肯定又不否定,便不耐烦地说:“好啦! 你回去加紧训练水师,如果洋人一旦开战,你给我狠狠地回击,绝不让他们登陆。你明白吗? ”

    李鸿章赶忙站起来,低下头说:“为臣遵命! ”

    慈禧找来了恭亲王奕诉,征询他的看法,他说这可能是英国人的恫吓,不必理睬,但要做好预防工作。

    她又找来文祥,征求他对这些风波的看法,文祥很果断地说这纯粹是英俄勾结陷害左宗棠, 他们害怕左宗棠收复新疆消灭了他们的代理人,他们的野心落空了。

    他又说英国人不敢在海上开战,他怕俄、法等国会趁机侵占了他的利益,所以有顾虑。再说我们的水师也不是纸扎的,一碰就会破吗? 两国交战,双方必有损失。他断然地说他们只是有意威胁罢了。

    听了文祥的一番话,慈禧一扫颓唐的心情,认为文祥的看法有道理。她拿定主意不理英国人的纠缠。

    她从左宗棠的捷报上已经知道了西征得胜的情况。但究竟是否属实,她心存疑虑。另外英国人说左宗棠有谋反之举,已跟俄国人暗中勾结,俄国人又不否认,这也令她放心不下。

    于是,他要通过自己的情报人员证实这一切,解除所有的疑虑。她以送药为名派出在京城开药铺的间谍管竹,以她的名义到左宗棠的虎卧泉大营去送药,表示她对前线将士的关心,也表示对左宗棠的嘉奖。

    左宗棠自然感到很欣慰, 认为慈禧对他的确很信赖, 很支持。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这是慈禧对他的考查。

    管竹名为药铺医师,实为慈禧早已训练出来的间谍。此人高大粗壮,长得很英俊,很有阳刚气,年纪只有30多岁,却有一身好武功。他常以看病为名到慈禧的寝宫与慈禧幽会做爱,很得慈禧的宠爱。所以他不仅是慈禧的间谍,也是她的情人。他在左宗棠的大营拜见了左宗棠,出示了慈禧送药的手谕,得到左宗棠的款待。他带去了十名侍从, 也都是慈禧一手培养起来的侍卫兼间谍。他们也同样受到左宗棠的款待。在交药的时候,他以暗语对左宗棠军营中的中医毕升传递了索要情报的信息。毕升跟他单独联系,二人早已相识。在药房里二人密谈了慈禧所要的情报内容。他们的接触很自然,也很正常,没有引人怀疑的迹象。

    可是有一个人很敏感,她听说京城来了送药的人,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个人就是左宗棠的爱妾文燕。

    文燕装作肚子疼,到毕升的药房去诊病,毕升对她说明了情报的内容。文燕回房后,趁左宗棠巡查营房的机会,很快写完了情报,又装作取药,把情报交给了毕升。

    管竹又到药房去查看药物时,毕升把密封的情报交给了他。

    他正要往衣袋里装,不料从门外走进来一个人。他一时心慌,竟将那密封的情报掉在地上。他急忙弯腰去拣,还没拣起来,却被进来的人看到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