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从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的。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者曾把社会民主主义看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同义词,所以,19世纪60~70年代欧洲各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以及80年代末建立的第二国际的各国工人政党,一般都叫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或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恩格斯历来认为社会民主主义这一概念是不科学的,把它作为工人政党的名称是“不确切的”,只是因为当时马克思主义者把它理解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党实际上也是拿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和策略的基础,所以暂时“容忍”了这个提法和名称。
19世纪末,在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反马克思主义的派别——伯恩施坦修正主义。他们赋予社会民主主义以修正主义的内涵。他们借口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们反对阶级斗争理论,攻击无产阶级专政,主张阶级调和。他们否认日益尖锐的资本主义矛盾,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主张“通过民主改革和经济改良的手段来实现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伯恩施坦修正主义泛滥时,第二国际的大多数政党接受了这种主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这些党的领导人公开站在资产阶级一边,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这种行为玷污了社会民主党的名声。
列宁同修正主义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鉴于第二国际大多数党的领导人的背叛,列宁建议各国工人政党改变党的名称,抛弃“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主义”这件“肮脏的衬衫”,恢复马克思恩格斯倡导的、以工人阶级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为党的名称。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左派纷纷从原组织中分裂出来,建立新党,取名共产党,并于1919年3月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性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国际。自此,社会民主主义就成为修正主义的代名词,社会民主党沦为背离社会主义事业的资产阶级政党。
但是,社会民主主义并没有消失。作为一种资产阶级思潮,社会民主主义的命运是与资本主义的兴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表明,每当资本主义发生危机、工人运动蓬勃开展的时期,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就大大缩小;而当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工人运动处于低潮的时期,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就会迅速蔓延。这股思潮变迁的基本规律性就是如此。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社会民主主义遭到沉重打击。然而20年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发展,又使得它东山再起。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遭到破产。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以后,许多社会民主党先后被迫停止活动。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国社会民主党又陆续在他们主张的理论、纲领的基础上恢复和重建。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法兰克福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任务》这一文件,即《法兰克福宣言》。这一宣言明确宣布,民主社会主义是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性目标。从此以后,民主社会主义被正式确定为国际社会党人的理论观点体系的总称,社会民主主义也就演变为民主社会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社会主义主要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存在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是受批判的。然而20世纪60年代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经济发展比较快,而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没有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及时进行改革,加上其他失误,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出现一些困难,这就为民主社会主义这股资产阶级思潮的蔓延提供了条件。到了80年代后期,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为代表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这些国家推行民主社会主义路线的短短几年时间,无产阶级政权遭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被推翻,全面复辟了资本主义,甚至酿成亡党亡国的悲剧。东欧剧变的惨痛教训,揭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教育了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
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潮。“社会主义”这个词被资产阶级保守派搞臭了。社会民主党人为了表明自己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颠倒为社会民主主义,意思是说,它不是一种(民主的)社会主义,而是一种(社会的)民主主义。可见,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实际上是一回事,两者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2.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我国的蔓延
我们党有一个优良传统,即历史上没有受到社会民主主义的影响。这一点是我们党与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不同的地方。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开始蔓延开来。我们从发表的有关文章和会上的发言可以看到,有些人在一系列理论问题上,用民主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解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几乎所有的基本原理都提出了挑战。如果说许多文章主要是从理论上阐释民主社会主义,一时还不容易看出他们的政治目的的话,那么有一篇标题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文章,则是赤裸裸地提出了政治要求,说出了宣扬民主社会主义的真实目的。这篇文章歪曲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诬蔑他们晚年已经变成了民主社会主义者,吹捧伯恩斯坦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说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是“最大的修正主义者”,搞了所谓的“暴力社会主义”,而且“遭到了失败”,歪曲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民主社会主义,等等。这篇文章尽管与历史和事实不符,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它的政治诉求是公开的、直截了当的,它表明了我们同民主社会主义的争论是一场事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严肃的政治斗争,挑明了这场争论的性质和意义。
我国出现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并不是偶然的。列宁曾经指出:“机会主义不是偶然现象,不是个别人物的罪孽、过错和叛变,而是整个历史时代的社会产物。”[1]我们必须从整个国际国内的大环境来考察当前这股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东欧剧变以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颜色,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了低潮。就整个世界阶级斗争形势而言,资产阶级处于攻势,而无产阶级处于守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伍中有人对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前途产生了疑问,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动摇,得了“革命低潮综合征”。他们抓住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和弊病(在探索过程中,有的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无限夸大,全盘否定已有的社会主义制度,把现实社会主义妖魔化。但他们又不愿意抛弃社会主义的旗号,照搬美国那一套,于是他们的目光就转向西欧的社会民主党。他们不顾事实地赞扬西欧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的“成绩”,尽量加以美化,进而得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这就是他们要找的“新”的道路,即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有时也被他们叫做“第三条道路”。
应该指出,民主社会主义是得到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支持的,他们竭力向社会主义国家推销民主社会主义,把它当做同共产主义作斗争的有力工具,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的替代物。布热津斯基就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在《大失败》一书中指出:“实际上,民主社会主义和福利国家常常是同共产主义学说的吸引力进行斗争和为共产主义模式提出另一种民主选择的最有效办法。”[2]很明显,在布热津斯基的眼里,民主社会主义是美国在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种工具,这一点倒是值得我国那些赞同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深思的。
3.认清民主社会主义本质是一项长期任务
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地反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作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3]这就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实现,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党中央在提出必须解决的“六个为什么”问题时,还十分明确地指出,我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应该清醒地看到,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斗争远没有结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局面不可能有多大改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推行西化、分化的战略也绝不会发生变化,而国内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客观上又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土壤,所有这些都表明,作为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的民主社会主义,将会在我国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泛滥。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从理论上批判民主社会主义并揭示其实质,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是我国理论界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在详细分析和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之前,我们先对它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民主社会主义,从意识形态来说,它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而是一股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它同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立的;从社会制度来说,它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而是作若干改良的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模式;从历史作用来说,它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实行民主社会主义会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或者会使社会主义更加完善。实践表明,它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是延长资本主义寿命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是从社会主义演变成为资本主义的桥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