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80后男生的30堂智慧课-不断投资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现今这个经济社会中,依靠苦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需要的是头脑和感觉。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思考,反应迅速的大脑,敏锐的直觉,丰富的感性——这些都是通向胜利的法宝,所以想要成功的每一个年轻人都应当集中精力,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

    年轻人要持之以恒地学习

    20几岁就成功的比尔·盖茨这样认为:学习的最大好处不总在于所记得的内容,更在于它们的启迪,它们对塑造性格的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领导人知道,那些已经融入一个人体内的、随时可用的少量知识要比空泛而无用的大量知识能成就更多的事业。

    作为年轻人,学习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至不知道去学什么,怎么去学,然后便是什么都不学。这样的人,一旦选择了放弃学习,人生就不可能取得任何突破了。

    社会不会一成不变,新陈代谢是必然的规律。人作为社会上最小的细胞,一旦成为社会进步的包袱,自然就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所以,作为年轻人,只有不断学习,每天都把昨天的自己淘汰,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时代淘汰。

    年轻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总在被动地学习。学习是因为别人的需要而不是自己的需要。高中以前读书是为了考大学的需要,大学里学习是为了拿到毕业证的需要,上班了去学习是老板的需要。

    但是,社会的需要、个人成功的需要是无限度的,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永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人要想成大功,更大限度满足社会的需要,就得终生学习,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使自己成为全能的战士。

    李开复,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在1998—2004年,一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并成为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他是最早进入微软高级管理层的华人,也是在苹果、微软、Google世界三大IT巨头都工作过的人。

    这个11岁从中国台湾去美国读书的人,天生就是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时候,曾一度沉迷电子游戏和桥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知道学习重要性的他及时反省,把落下的课程都补了回来。

    除了计算机专业,他还选修了好多跟专业看起来无关的课程,譬如中文、中国历史、欧洲文学、心理学,这些看起来对他拿到学位一点帮助都没有的知识,对他的一生却起着巨大的作用。

    李开复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时,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用中文写作,对中国、中国人有着更深刻的了解,这些都是微软公司其他人不具备的优势。到后来,他能写出改变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畅销书《做最好的自己》,创办开复网。不能否认,这和他年轻时爱学习、会学习有关。

    李开复说:“微软对我最大的影响,是给了我一个回到中国工作的机会。”但是对微软来说,这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是领导微软中国研究院的不二人选,是他为自己赢得了在中国工作的机会。在大学究竟要学什么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疑问。其实在大学里,我们学会会学习就成了。大学学的专业知识,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用上,但是会学习却是我们受用终生的。

    曾经有个大学生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王国,靠的是什么?”

    李嘉诚毫不犹豫告诉他,“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失败的可能性都较大;但若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也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我们要把握机会,就不能与时代脱节,也不可以裹足不前。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时代的车轮不断地在滚滚前转,竞争日趋激烈,要在千百万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出类拔萃的一类人物,是件不易的事。作为年轻人,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一个人倘若没有正确的学习观,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那他的事业也就不会成功。

    会学习的人,是带着思考和研究的态度去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发散性网状思维,把书本上讲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用处瞬间就能串联起来,并且考虑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

    会学习和会做人一样,不能急功近利。比尔·盖茨和李开复在读中学的时候,美国的法律专业非常火,律师是社会地位比较高、收入非常好的职业。比尔·盖茨也选择了哈佛大学的法律专业,但是一年之后他放弃了,还是选择辍学搞软件编程。而李开复也没有选择学法律,而是选择了在当时世人都不知道将来能干什么的计算机专业。

    并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像他们那样,在面对学什么的时候,有那么好的预见性。但是,只要我们爱学习、会学习,就有可能扭转当初选择上的错误。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作为年轻人,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一个人倘若没有正确的学习观,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那他的事业也就不会成功。

    趁年轻多给自己投资

    作为80后的年轻人如果想让自己获取更大的成功,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更为充分的发展,就应当意识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仅仅依靠过去的所谓意志、体力去拼搏是难以获得成功而成为胜者的。一个成功的年轻人依靠的是灵活、敏锐的头脑和科学、丰富的经营感觉去决定胜负。所以一个立志做一名成功者的年轻人必须不断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趁年轻,多给自己的大脑投资。

    在现今这个经济社会中,依靠苦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代需要的是头脑和感觉。丰富的知识,灵活的思考,反应迅速的大脑,敏锐的直觉,丰富的感性——这些都是通向胜利的法宝,所以想要成功的每一个年轻人都应当集中精力,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

    对于80后的年轻人来说,首先进行训练和学习的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成功者是以自己的意志为基础的人,因此,从学习的阶段开始,如果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基础,那么就不能培养出最为重要的作为成功者的感觉。所以80后男生应当主动地学习,自费向自己投资。

    其次,所谓的智慧头脑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例如,磨炼智慧头脑需要学习知识,吸收知识可以短期集中进行,但要知识变成自己的血肉,成为自己头脑中的一部分,则只有每天的积累。比起一个星期的集中学习,一天抽出十分钟、二十分钟都是有效的。总之,每天不问断地坚持下去,就会掌握更多的内容。坚持就是力量。正因为坚持,知识才会变成智慧,头脑才会变得更加聪明起来。

    80后年轻人应学会从日常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意识等方面去培养。对于每天所遇到的事物怎么看待、怎么吸取,对眼前的事物怎么感受、怎么思考,要一点一点地磨炼。你会逐渐意识到,那是积极的,不需要装模作样就能做到的努力。竞争是激烈的,对于一个80后男生来说,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人才,才会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对于一个成功的人来说,知识就是力量,不懈怠的学习力才是百战百胜的利器。特别是在自己感觉不足的时候,业余进修、学以致用是一条捷径。

    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每个80后男生都应该善于学习。

    无论是创业还是给别人打工,技能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在学校里学习也罢,边工作边学习也罢,都有可能通过学习知识,让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需要不断了解,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竞争。

    很少有人能够具备与生俱来的能力,真正成功的人肯定是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而逐步成功的。通过不断学习,就能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则永远不会过时。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但他并没有读过什么名牌大学,曾经营过农场,后来又经营过一间布店,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了。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也就是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使他获得了丰富知识,他也因此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比如说,20世纪50年代时,他顶住压力把人们敬爱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但每一位领袖都必须是一个读书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曾说过:“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所以说,8后男生要想三十而立,就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80后年轻人应学会从日常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意识等方面去培养。竞争是激烈的,对于一个80后男生来说,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人才,才会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投资大脑就是投资未来

    21世纪,是终生学习的世纪,人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成功的速度将重新界定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额度。今后的市场经济,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是观念的更新,是头脑的竞赛。一个人,他明天的财富阶层和他今天对新生事物反应的迟钝与敏捷相对应。

    最为精明的一种投资是:投资什么而什么就是风险最低且回报率又是最高的。那么就投资自己的大脑吧。人之所以会有差距。而且还是巨大的差距,原因有很多。抛开一些不可改变的客观因素来讲,原因不在于脖子以下的差距,而在于脖子以上的差距。还是人的观念上的差距,人的意识不一样,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因此,年轻人的观念要不断地更新。如今是一个变化飞快的社会,努力不够就被淘汰。所以趁年轻要多投资自己的大脑,升级自己的观念。我们要能够站在浪尖,与时俱进,不要让自己落伍,要不然就只有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记起一位记者采访沃伦·巴菲特时,也曾问到,“在您至今所进行的投资中,哪一次的收益最高?”沃伦·巴菲特想了想,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个发黄的笔记本,笑呵呵地说:“就是这个。”记者不信,说:“您在开玩笑吧?”这时,巴菲特严肃起来:“不,先生,这是真的。这个是我小时候用0.5美元买的,现在已成为我最珍贵的财富了。”记者带着疑问打开笔记本,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宝贝,才发现上面记录了他的学习体会,读书感想,突然闪现的投资想法以及一些生活和投资经历。

    最好的投资方法就是投资自己的大脑。因为你投资股票,万一缩水套牢你会瞬间血本无归;你投资人家关系,殊不知这年头最不可靠的就是关系,难怪陈天桥曾感言:家族管理模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你投资于企业,有亏有赢有时也不是你能掌控的。但投资自己的大脑就完全不同了,知识怎么也不嫌多,而且越用越活,越用越灵,基本上不会贬值。

    在很多人的眼里,大部分都会认为拾破烂的人一定是穷人,想靠拾破烂成为百万富翁是近乎天方夜谭的事。可是,真就有人做到了。

    沈阳有个名叫王洪怀的人,他以拾破烂为生。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他于是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他带着这块金属到了市里,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经化验被确认为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

    从拾易拉罐到炼易拉罐,一念之间,王洪怀不但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质,还让他的人生走上了另外一条轨迹。

    为了尽可能多地收到易拉罐,他不但把回收价格提高,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还将回收的价格以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收破烂的同行散发。一周以后,王洪怀骑着自行车到指定地点一看,只见一大片货车在等待他,车上装的全是空易拉罐。这一天,他回收了13万多个,足足两吨半重。

    那些向他提供易拉罐的同行们,在卸完货后仍旧去拾他们的破烂,而王洪怀却彻底变了。他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三年内,赚了270万元。他从一个“拾荒者”一跃成为百万富翁,这看似是一个传奇,其实,最终使王洪怀成为百万富翁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一个聪明的大脑。

    一个收破烂的人,他能够想到的不仅是拾,还要将拾来的东西改造,这已经不简单了。改造之后能够送到科研机构去化验,就更是具有了专业眼光。至于600元的化验费,得拾多少个易拉罐才赚得回来啊,一般的拾荒者是绝对舍不得的,这就是投资者和打工者的区别。虽然是个拾荒匠,却敢想敢做,而且有一套巧妙的办法,这种人,不管他眼下的处境怎样,兴旺发达那是迟早的事。一个真正的穷人,他会连这一点儿都舍不得投入,因为他没有投资大脑。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然只有20几岁,年纪轻轻,但是他们的收入却是你的十倍以上,是他们比你聪明十倍还是他们工作的时间比你多十倍?当然都不是,那么他们一定拥有你所不知道的秘诀。如果你愿意投资在自己的头脑上,那么你的业绩就会有所提高,工作效率猛增,人际关系更协调,20几岁以后的人生就会更成功。

    成功不是没有方法的,甚至还可以复制,但你必须要坚持,必须要重复地激励自己,达到一种巅峰状态,坚持下去,你将无往不利,拥有富足的人生,超强的行动力,无与伦比的魅力与自信,迅速提升业绩、快速升迁、结交到无数的朋友……现在这一切都将不是问题,你只要激发你大脑潜在的能力,努力向你的梦想前进,富足和快乐的人生谁都可以创造出来!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学习是投资,不是支出,有投资就一定有回报,相信自己,投资大脑就是投资未来。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每个80后的年轻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亮点,这样机会才能来到你的身边。投资自己的大脑,无疑将为你产生最有价值的回报。

    做一个博学的男人

    对于80后男生来说,成功永远是一个谈不完的话题,然而做一个各方面都成功的男人实属不易,所以为了成功我们还需要在各方面都学习,不断地自我修炼,以此提高自己在社会中拼搏的本领。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人,一般阅历都很短浅,所以失败在所难免,一个人只有饱经世事阅历,他的智慧和谋略才会更加深远。而这些都是要通过自我修炼来完成的。

    在我们身边,有些人总想用连自己都没想通的道理让别人信服,这怎么可能呢?要想让别人懂,自己一定要先把道理弄明白了、研究好了,这样才能去启发、指导别人。

    《孟子·离娄下》中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这段话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我们参考。孟子的话是说,一个人为人处世,就要广博地学习,知识不够的话,就无法触类旁通。当你把知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你才能详细地阐述出来,才能表达得清楚、透彻。

    其实,学习并不局限于校园内,学习是任何时问、任何年龄都可以进行的一件事情。哈佛大学前校长罗伦斯·罗威尔博士曾说:“大学或教育训练制度最多只能教会我们如何帮助自己,亦即最后我们都得教育自己,教育是一种成长的过程,是一种透过心灵自发的运动,是使得心灵扩充发展的过程。”

    一旦了解了这一点,教育和自我改善便成了生命中任何阶段都可以追求的令人兴奋的经验,没有什么比学习能让自己拥有更多、更广阔的智慧的更好投资了。

    知识的力量是伟大的,一个博学的男人是睿智的、通达的、不低俗的、有趣的。

    一个博学的人,他的魅力就在于他的脑袋,因为他聪明博学,有内涵,跟他一起,任何人都可以舒服地谈天说地。有问题和心事的时候,找他倾诉,他总能给你很好的意见和安慰。

    正所谓“玩物丧志”,现代一些年轻人总是迷恋于网络游戏,这是他们人生最大的不幸。网络游戏是你在出校门之前玩的,而你现在已经没有那些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花费在这上面了。否则,你透支的东西不仅是健康,还会有爱情和事业。

    一个人要有兴趣、爱好,但请分清轻重缓急。一些人20岁时喜欢的东西,到了30岁已经不再适宜。80后男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自己成熟的心灵、成熟的人格,逐渐增加知识和成熟感,这样你下一步的道路才会走得更快、更稳,逐步迈向成功。

    成功者不一定有文凭。但一定是善于学习的人。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但这句古话到现在也没有错:勤奋学习终究会有回报。学习能力,正是新一代80后男生成功的特质。

    只要你争取每天阅读15分钟的书、报、刊就可以了。真正的好书应是历经岁月的考验而常新的,不是那些仅能维持数周的畅销书。一向不喜欢“本周畅销书”这个标题的泰迪·罗斯福曾经写道:“我宁可见到的是‘前年畅销书’这个标题。前年的书到现在仍然引人注意,那可能还值得一读,但是,一本只配称为本周畅销书的书最好马上丢进垃圾桶里去。”

    除了读书,你还要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经常聆听自己的心声,不断反省,写一部自己的《忏悔书》,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80后男生的智慧

    成功者不一定有文凭。但一定是善于学习的人。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但这句古话到现在也没有错:勤奋学习终究会有回报。学习能力,正是新一代80后男生成功的特质。

    每天进步一点点

    管理学中有一个“蝴蝶效应”。纽约的一次风暴,起因是东京有一只蝴蝶在拍翅膀。翅膀的振动波,正好每一次都被外界不断放大,不断被放大的振动波越过大洋,结果就引发了纽约的一场风暴。

    每次一点点的放大,最终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走路比昨天精神一点点;每天行动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效率比昨天提高一点点;每天方法比昨天多找一点点——正如数学中50%×50%×50%=12.5%,而60%×60%×60%=21.6%,每个乘项只增加了10%,而结果却是成倍增长。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又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有一个叫李斐然的年轻人,他的父母都下岗了,生活很困难。他高中毕业后,因为不想让家里负债给他交学费,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到公司打工,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但是,他不像别的工人那样,拿一分钱,干一分工作,他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想办法充实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工作的境况。

    他注意到主管每次总要认真检查那些进口商品的账单,由于那些账单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就在每天上班的过程中仔细研究那些账单,并努力钻研学习与这些商务有关的法文和德文。

    后来,当主管忙不过来时,他就主动要求帮助主管检查。由于他干得实在是太出色了,以后的账单自然就由他接手了。

    过了两个月,他被部门经理叫到办公室。部门经理的年纪比较大。是那里的元老级人物了,他说:“我在这个行业里干了30年,根据我的观察,你是唯一一个每天都在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在工作中改变自己以适应工作要求的人。从这个公司成立开始,我一直从事外贸这项工作,也一直想物色一个助手。这项工作所涉及的面太广,工作比较繁杂,需要的知识面很广,对人的适应能力要求也特别高。现在,我们选择了你,认为你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我们相信公司的选择没有错。”

    尽管李斐然对这项业务一窍不通,但是,他凭着对工作不断钻研、学习的精神,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半年后,他已经完全胜任这项工作了。一年后,部门经理退休了,经过大家的审议,由他接任了这项职位。

    现在,他在企业里有了相当的地位,收入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你能说,他比那些大学生差吗?

    中国有句谚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的文凭和经历只能代表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只有勇于负责,每天都有所改变、有所进步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卓越的职员,并抓住机遇,顺势而上。

    大多数80后男生都有这样的弊病:他们认为要改变自己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程。他们不知道改变的唯一秘诀乃是随时随地要求自己改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钻研。

    “今天我们应该在哪里改进我们的工作?”如果把这句话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定会有功效。你的工作能力就会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程度。

    当你改变了自己的思考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思考能力时,你就能找到工作中的规律和做事的方法。

    人的身体之所以保持健康活力,是因为人体的血液时刻在更新。同样,作为公司的一名职员,也只有不断地从学习中吸收新思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不断改进的方法。

    不断改进如果成为一种习惯,将会受益无穷。一名不断改进的职员,他的魄力、能力、工作态度、负责精神都将会为他带来巨大的收益。一个不断改进的老板,不但会感染自己的员工与他一同改变日常的工作,还能让自己的事业每天都向前滚动、壮大。

    一桶新鲜的水,如果放着不用,不久就会变臭;一个经营良好的商店,老板和员工如果不时刻做出更新和改进,这个商店的经营也必定会逐渐地衰退。一个积极的成功者,每天在工作之中都要求自己有所改变。他们害怕退步,恐惧落伍,因此,总是自强不息地力求让自己每天的工作都有所进步。因为他们都明白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式的修炼。

    80后男生的小智慧

    大多数80后男生都有这样的弊病:他们认为要改变自己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程。他们不知道改变的唯一秘诀乃是随时随地要求自己改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钻研。每次一点点的放大,最终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