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中国的明朝,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任何反对儒家思想的主张也是异端。存天理、灭人欲成了官方的指导思想。但从16世纪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的王艮、何心隐、李贽等思想家率先扛起了反儒的大旗。他们认为穿衣吃饭就是天理,天理在日常生活之中。他们更加关注人本身的需求,主张个性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反对儒家思想对人性的压制。晚明思想家黄宗羲更是提出“天下非君王一人之天下,而是万民之天下”,“天下为主,君为客”等民主观点。
除了思想方面,在制度方面,明代具备君主立宪的雏形。文官制度和儒家礼法对君主的约束达到极致。国家大事由内阁拟票,报司礼监批红,六科签发。皇帝跟他的军队脱离了关系,军队由兵部调配,文官统领。皇帝终身被限制在宫中,不准随意出宫,每次皇帝出宫都要跟文官集团进行一场激烈的斗争。皇帝被迫严格地遵循儒家礼法,早朝、郊祀、庙祀、经筵都要有条不紊地进行,稍有疏忽,就会换来文官肆无忌惮的詈骂。皇位继承规则严格按嫡长子制进行,皇帝无任何改变权力。内阁大臣由吏部会推,财政开支由户部提出预算方案,内阁会议讨论通过,在这里,皇帝没有任何干预的权力。
它还具备工业革命发生的基础。当海外市场持续扩大,传统手工生产无法满足需要的时候,明王朝便产生了很多技术革新的设备。人口向城市集中,商品经济在发展,财富在积累,这些都促使以雇佣关系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进而诞生了具备资本主义性质的团体,并在此基础上发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东林和复社等具备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组织,它们以上层缙绅为主,具备普遍结社的性质,他们操纵舆论,干预朝政,反对增税,主张君臣共治。苏州的两次市民暴动,标志着这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到了顶峰。除此之外,在那场苏州民变中,无产阶级随着资产阶级之后登上历史舞台,从而引发了明代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它终于使明王朝达到了农耕文明的临界点。
所有,所有,所有的这一切都表明这是一个伟大、繁荣、昌盛的时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