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商故事Ⅲ-汤利忠——用专业所长点亮城市之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以往每当夜色降临杭城,钱塘江北岸就会亮起绚丽的霓虹,一片灯光璀璨,而钱塘江南岸只能悄无声息地与夜幕融为一体。2016年上半年起,滨江迎来了奥体中心华丽的灯光秀;被称为“最美跑道”的沿江超长跑道,更是让滨江的夜跑族有了不一样的自豪感。而这一切的幕后功臣正是滨和环境建设集团董事长汤利忠。

    从区区两个人的团队,发展到拥有400多名员工,集市政园林、照明工程、环卫保洁、智慧城市等核心业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司,滨和集团这12年走得不算快,但是每一步都又稳又扎实。“盲目扩张并不明智,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把专长做精做强才是长久之道。”汤利忠说,他的愿望是把滨和集团发展成一家百年企业。

    因销售灯具与灯结缘

    造就杭州照明市场的领军企业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此话诚然不假。在决心自己创办公司之前,汤利忠曾是一名灯具店的销售员。这份许多人看不上的工作,却是他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这让一个刚从校园中走出来的稚嫩少年快速成长起来,并最终蜕变为独当一面的集团掌舵人。

    汤利忠说,当时的销售员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整天待在灯具店里,等待客人上门;而是需要辗转于城市的各个施工场地,费尽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包工头买下自家的灯具。

    “拖欠货款是常有的事,我们到了年关就得上门去追债,有一回快过年了,跑到一个村子里要债,全村的人都拿着锄头、扁担冲出来,幸好我们及时报了警。”汤利忠讲起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反倒云淡风轻地笑着解释,那里的村民只是民风比较淳朴。

    现实的磨砺使汤利忠积累起丰富的阅历,随着订单的不断累积,他对照明行业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2004年,他与合伙人共同创建了滨和环境建设集团的前身——杭州珍信照明工程有限公司,开始承接一些小型照明工程。如今,滨和集团已经成为杭州照明市场的领军企业,获得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奥体中心工程拿下了业界知名的“阿拉丁神灯”优秀工程奖,正在进行的钱江四桥夜景照明工程也获得了第十一届中照照明工程设计一等奖。

    围绕专长拓展业务

    过硬的质量和信誉最关键

    熟悉汤利忠的人都知道,无论走到哪,他都会随身带一个小型PM2.5检测仪。身边一有人抽烟,他就会把它掏出来,给他们看看超标的数值。久而久之,公司里的老烟民们都把烟给戒了。汤利忠的骨子里有一种不肯与世俗和解的固执,这也让他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时依然能掌握自己的节奏。

    公司在照明行业的优势地位得到稳固之后,汤利忠才开始考虑拓展新的业务模块。围绕市政工程与配套服务这一主线,他先后将业务延伸到了市政园林、环卫保洁等相关领域,同时招揽了一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人才分管各个业务块,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己则负责统筹全局。

    对于公司的日常运营,汤利忠非常认同马云提出的“顾客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理念。“只要业主说我们没做好,那一定是我们没做好,什么借口都不用找,马上想办法解决!”这是他平日里最常跟员工说的话,他认为做好企业的关键一定是过硬的质量和信誉,而信任需要在细节中一点一滴累积。

    滨和集团负责的环卫与绿化养护标段覆盖下城、上城、江干、滨江、萧山这5个区,大量的一线工人需要顶着严寒酷暑作业,还没有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最近,江干区城管局一提出建设城管驿站的想法,滨和集团就积极认领了两个站点,并率先建成“江干城管驿站·新塘路点”。“工人可以到驿站里用餐、休息,用免费的Wi-Fi上网,读读书看看报,还可以获得简单的医疗救助。”汤利忠说,驿站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夏季炎热的3个月还贴心准备了绿豆汤等解暑饮品。

    未来将不断提高技术门槛

    布局智慧城管与垃圾无公害处理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产业诸多领域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市政工程的需求量会趋近饱和状态,必须想办法提升技术门槛,才能不被市场淘汰。”汤利忠说,虽然他从事的是传统行业,但他一直密切关注着新兴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寻找转型升级的恰当时机。

    4年前,滨和集团开始试水智慧城市的各个细分领域,包括智慧交通、建筑智慧化等等。经过不断探索与尝试,滨和集团已经在智慧城管领域确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据汤利忠介绍,公司目前正在研发的智能管理平台,能够实现环卫作业、绿化养护、垃圾处理等业务模块的一体化智能化管理。

    以洒水车为例,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其行车轨迹、停留时间与消耗水量,根据一线工人的实际工作量进行考核,最大程度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分析后台数据,项目组可以制定出最佳作业方案,进一步提升工人的作业效率。

    除此之外,汤利忠还有更加长远的规划。“垃圾处理是政府如今最头疼的事,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完全是在超负荷运转,提高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迫在眉睫,所以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与再生利用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他说,公司目前正在大江东建造一座餐厨垃圾无公害处理厂,完工后预计每天完成400吨餐厨垃圾的无公害处理。

    2016年8月14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