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那个为了吃一顿饱饭辍学到广东弹棉花的初中少年,根本想不到自己会有后来的日子:搞销售的时候成了行业内有名的营销专家,做管理的时候又成了业内知名的管理高手;没读过几年书,本以为自己会成为一个“农民伯伯”,在努力之下却成了集团企业创始人、大学客座教授。
在他的带领下,利尔达公司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团队到现在的近千人,从业绩百万到现在的十几亿。十几年来,利尔达涉足物联网智能楼宇、智能酒店、智能家居、智慧商业、智能净水、无线抄表、智能停车、穿戴式智能产品等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取得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陈贤兴一手创立的利尔达作为国家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参与了1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起草。集团拥有23项发明专利、208项实用新型专利、40个外观设计专利和141个软件著作权,2015年其品牌价值飙升至45.98亿元。
集团拥有自己的新三板上市公司,拥有中国数一数二的物联网科技园区,是国内物联网嵌入式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头羊。这样一份偌大的事业,蒸蒸日上,前景美好,要名有名,要利有利,陈贤兴究竟还想要什么呢?
钱,十几年前就挣够了。陈贤兴要的是这份工作带来的热情和美好。活着,不就是为了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我吗?
但无论如何,他还是觉得自己和公司的创业元老们急流勇退的时候到了,应该放手把事业交给下一代,让年轻人接棒去闯。
笃学:
几乎所有的休息天都用在学习上
陈贤兴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是聪明、好学。
1976年,虚龄15岁的陈贤兴上到初中二年级,辍学了。家在温州农村,实在太穷,穷得买不起一本《新华字典》。能吃顿饱饭,对当时的陈贤兴来说,显然比读书更重要。
第一次讨生活,陈贤兴跟着村里的大人去了广东,糊口的手艺是弹棉花。谋生的操着温州话,主顾说着粤语,自然鸡同鸭讲。19个人3天里身上没有一分钱,能活下去是唯一的念想。很多年后,当陈贤兴和自己的孩子聊起那段经历,年幼的女儿说:爸爸,没有现金,你们难道不会用信用卡吗?
4个月后,当陈贤兴离开广东时,他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不带一点外地口音。
1978年的温州,商品经济的提法忽然热了起来。陈贤兴卖纽扣、卖服装、办服装厂、组装手表,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他开始代理分销外国一些知名品牌的电子元件,被评为温州市鹿城区“首届优秀青年企业家”。
陈贤兴用好学来弥补自己方方面面的不足。看到好的营销模式,记在心里,回家反复琢磨;遇到能干的营销人员,想方设法和对方套近乎请教。1991年,他重新学拼音,用电脑。凭着自己敏锐的感觉,他断定未来将是计算机的世界。
从20世纪末开始,他几乎所有的休息天都用在了学习上:1999年,在浙江大学完成了大专学业;2003年,通过了浙江大学总裁班的学习;2008年,又上了浙江大学的金融投资班。
每个和陈贤兴聊过天的人都深深佩服他精深的专业知识、条理清晰的思路、渊博的学识。他经常会被一些工程师同行问:“陈总啊,你是清华还是浙大毕业的?”陈贤兴总是笑笑说:“哪里啊,我就是一个‘农民伯伯’。”
这个“农民伯伯”同时也是杭州市人社局特聘的大学生创业导师、中国计量学院特聘客座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他经常给大学生、同行、创业者、政府部门领导讲课。“工作也是学习,一辈子就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陈贤兴说,“尤其是作为领导,他的行为方式可以带动一大片人。”
洞见:
参与了“互联网+”概念雏形的形成
做了一辈子贸易,为老外打了半辈子的工,自己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
2002年,已将公司总部搬到杭州的陈贤兴对代理分销的方式有些动摇。利尔达开始介入技术支持领域,给海尔、海信这样的大企业提供技术应用方面的解决方案。尤其是中国的水、气、热电表厂,几乎都使用利尔达提供的方案。
2008年,陈贤兴觉得公司遇到了瓶颈。他和一家一直想并购利尔达的新加坡企业进行谈判,对方报价5亿,要求对赌3年的业绩。紧要关头,他发现自己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不愿意老外把自己的企业拿走,也不愿意让老外成为大股东。最后他决定不卖了,还是自己转型上市收购别人。
原来为了卖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是送给客户的。2009年开始,利尔达的所有软件不送了,而是嵌到芯片里卖给客户。这并不是难事,陈贤兴销售的集成电路MCU(微控制单元)相当于电脑的CPU(中央处理器),是成品电器的控制大脑。那时候他手下已有近百名工程师,技术并不是问题。一些水、气、热电器的电路板组装好,外壳一套就是成品。
那一年,利尔达真正开始转型。
机会很快出现,2009年8月7日,时任总理温家宝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时任杭州市长蔡奇随即召集几家杭州公司在东部软件园开会,推动杭州互联网产业发展,其中一家就是利尔达。第二年,杭州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等相关企业加入研讨,这些企业后来都成了杭州市物联网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单位。
无锡启动了中国物联网最早的技术研发,杭州则在企业家们的讨论总结中定位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几年之后,杭州互联网在智能化应用方面已经排到了全国前三四名。
当时浙江提出“智慧经济”,而什么是智慧经济,相关人员讨论了有半年之久。杭州市物联网协会的企业家最后提出,传统产业要转型,必须和互联网结合起来,这实际上即是后来成为全国热词的“互联网+”。参与了这个概念雏形的形成,让陈贤兴十分自豪。
在各种概念日新月异时,转型成功的利尔达成为中国本土物联网嵌入式行业龙头企业。陈贤兴说,在国内物联网嵌入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中,利尔达是产业链最完备的企业之一,从这方面讲,利尔达可谓高瞻远瞩。
维新:
当万物真正互联时,市场大得无法想象
陈贤兴认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是创新。
物联网概念自2009年开始火爆,但早在2005年,利尔达就聘请了国内外的射频技术专家建立无线技术研发团队,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物联网射频实验室,选择了物联网产业中的两大核心技术:嵌入式微控制器和无线射频技术;陆续推出了RFID(射频识别)水表、无线抄表、人员定位等系统。
近几年,利尔达每年投入在科研上的经费高达几千万。而今年,利尔达越来越多的产品受到市场热烈追捧,所有的事业部都开始赚钱。如,装了利尔达智能酒店管理系统平台,在网站上订房后,客户带着手机和身份证就可以在酒店的自助机上办理入住手续,手机作为密钥可以开门、开灯、开电视机,调节光线明暗度以及音量大小。甚至,智能酒店在有效范围内能自动感知到手机持有人的活动路径,停车、门禁、照明等统统自动化。这样一个房间,投入只需要几千元,半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再比如,利尔达联合腾讯成功研发、推出了QQ版“智能童鞋”。他们将物联网芯片置入鞋中,把普通童鞋变成防丢童鞋——结合手机QQ可以实现远程定位、活动路径重现等功能。这样的智能鞋,价格比普通款高出100元,订单量却飙升了5倍以上。
不久前,利尔达成功收购一家净化水龙头企业,将物联网芯片置于滤芯中,只需要在水龙头上安装一个小手电筒大小的装置,就可以喝到纯净水,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监测水质和及时更换滤芯。
坐落于城西的利尔达物联网科技园则是陈贤兴这些年的心血之作,是利尔达物联网智能产品的集大成者。园区系统共有17个子系统,适用于各类办公园区、生活小区以及商场等地方,用户、企业管理、物业管理等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之所需。在园区,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园区支付、园区快递、员工拼车、停车、抄表、区域控制等各种智能应用。5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安装智能设备之后,每年光电费就可以省下30万元,还不包括省去的诸多变压器。绿城物业按普通社区的核算方式计划提供78个园区服务人员,但利尔达最终只用了35人,节省了过半的人力。
更多的合作正在和更多的社区、开发商、研发机构展开。当万物真正互联时,市场大得无法想象。
用人:
公司管理体系可以媲美阿里、华为
陈贤兴想法很多,但他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没有体系。
这个缺点并没有妨碍利尔达的发展,因为陈贤兴的身边有能人可以帮他“把点连成一条线”。
利尔达现任CEO丁毓麟是新加坡人,比陈贤兴大一岁,原先是美国德州仪器(TI)亚洲区市场总监。他们早就相识,多年来每个季度两人都会吃一顿饭,多是陈贤兴向丁毓麟请教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丁毓麟就这样一路看着陈贤兴迅捷地跟着市场趋势不断作出调整改变,而陈贤兴也“边做边向他学”。
2011年,丁毓麟终于加盟利尔达。这之后,陈贤兴摆脱家族企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向自己做出纳的夫人“下手”,“剥夺”了她的财权。
在陈贤兴的强力支持下,丁毓麟在利尔达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到任的3个月内,4个副总裁中有3个人的岗位进行了调动,事业部的组织架构也进行了调整。
在两人的配合下,利尔达内部的ERP管理系统很快完善起来。这个内部管理系统涉及员工岗位体系、薪酬体系、考核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最多可以管理10000名员工,甚至无限大。每个利尔达员工每天都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能得到什么。
这套独特的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矩阵式管理架构管理体系”、“无我化管理”技术平台、“市场与销售分离”的先进营销理念。同时,陈贤兴“以员工为本”的思想也形成了利尔达“尽心尽力,成就您我”的企业文化核心。陈贤兴认为,利尔达的这套体系,完全可以和阿里、华为的管理系统一较高下。
在利尔达,工作超过10年的公司员工近50%,10年以上的老客户占60%左右。在人才、资金和体系中,陈贤兴一直认为人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2016年7月12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