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 朵
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 壬午)虚龄一岁
十二月七日(农历十月二十七日)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陶堰乡。“初名景奎,字仲辉(取义‘奎璧连辉’)”。(邵力子亲笔《自传》残稿)
父邵霜,字诚哉。正室章氏;继室张氏(邵生母),江苏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人。长兄闻益,字伯谦。(据现存绍兴县富盛金家岭邵氏墓碑)
一八八七年(光绪十三年 丁亥) 六岁
在陶堰乡邵家溇从叔邵莲坡(清会稽县廪生)读家塾,同学有:东湖人陈紫仪、皋埠人谢祥霖等。(同上)
一八九一年(光绪十七年 辛卯)九岁
父邵霜“始任吴江县县丞,分防盛泽镇”。(同上)
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 十六岁
父邵霜“调署镇江府经历”后一年,在苏州病逝,迁柩回原籍,叔莲坡信“风水”,葬陶家堰杨家溇。少年时力子,认为墓地妨碍农耕,曾加以反对,未果。(直至一九五五年,邵自北京返故乡,运父柩至杭州火化,骨灰迁葬至绍兴富盛金家岭,与母张氏同穴。)此后,由叔培育成长。(同上)
一八九八年(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十七岁
“受戊戌维新影响,始入上海。初入严开第所办求志学堂”。
“进学堂时改名闻泰”。(同上)
一八九九年(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 十八岁
求志学堂停办,“曾考广方言馆,始学法文。不久又考入苏州中西学堂”。(同上)
反对八股文,拒绝叔嘱考“秀才”之命。
一九〇二年(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 二十一岁
九月 叔代为捐官“监生”后,去浙江杭州应“庚子、壬寅并科”乡试,题为“振兴实业论”。中举人,第六十七名(署“邵闻泰”)。(《浙江乡试录》第18页及《绍兴县志资料》第九册第76页)
同科者有仁和陈敬第(叔通)、秀水沈钧儒(衡山)等。
中举后,按通例应进京考“进士”,轻科举不去。
时江苏县台朱智邀去任文案。辞而不就,径去上海南洋公学。在“特班”学习(校长马相伯,国文教习蔡元培,同学有黄炎培、胡仁源等)。(《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集第65页)
一九〇三年(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 二十二岁
由陈紫仪、谢祥霖为媒,与绍兴平水上灶屠玉英(一八八六—一九一九)结婚于邵家溇。婚后去吴江盛泽。
一九〇四年(光绪三十年 甲辰) 二十三岁
在浙江吴兴南浔镇执教。
二月五日 在上海《俄事警闻》第五十三号上,发表《俄祸》“征文稿”(署名仲辉),认为“此非我中国之祸,而(为)全世界之祸”,主张“我同胞”当“挺刃而起”。
十二月二十八日 生长子遂初(一九〇四—一九八二)于浙江吴兴南浔镇。
一九〇五年(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二十四岁
去上海震旦公学求学,结识同学陕西三原于右任(一八七九—一九六四),后两人为一生莫逆之交。
因“震旦”受法天主教势力控制,于、邵领导同学罢课。由校长马相伯带领离开震旦。
九月十四日 从沪西新闸路到吴淞炮台湾,进复旦公学(取《尚书大传·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句意),在校边工作边学习。
一九〇六年(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二十五岁
秋 继于右任后离“复旦”,去日本学新闻学,后与于加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向学生募得办报款二千余元”。(傅学文:《邵力子生平简史》,刊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六十七辑)
一九〇七年(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二十六岁
四月二日 参与于右任创办《神州日报》创刊于上海。(同上,并参阅冯自由《革命逸史》第四集第242页)
四月二十六日 次子志刚(一九〇七—一九三〇)出生。
八月八日 在《神州日报》就徐锡麟刺皖抚恩铭事,“景墨”为笔名,发表《皖警》文,中有“一士披猖海岳惊”句;并就绍兴大通秋瑾案,发表《论吾侪对于浙江省“黑案”应有之办法》文。
一九〇八年(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 二十七岁
五月 《神州日报》因邻居失火遭焚停刊,随于右任离去。后由汪彭年等接办。(冯自由:《革命逸史》第二集)
一九〇九年(宣统元年 己酉) 二十八岁
五月十五日 参与于右任创办《民呼日报》,在上海四马路望平街创刊。(《民呼、民吁、民立报选辑》河南人民出版社。)
八月十四日 《民呼日报》因社长于右任、主笔陈非卿涉讼被捕,发表《辞世之言》后,被迫自动停刊。
十月十三日 改《民吁日报》名出刊。
十一月十九日 《民吁日报》被诬“有辱中日邦交言论”遭查封。
一九一〇年(宣统二年 庚戌) 二十九岁
由于右任介绍,到陕西高等学堂任教,同行者有复旦同学叶永鎏(藻庭)。
后“因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被陕西当局驱逐出境”。(傅学文:《邵子生平简史》)
十月十一日 参与于右任再办《民立报》创刊。“任《民立报》编辑,笔名‘力子’,取义于《后汉书》‘游子天所弃,力子天所富’”。(邵力子:《自传》残稿)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 辛亥) 三十岁
四月十四日 女伟真(小字“民倌”)诞生于吴江县盛泽镇。
在上海任“绍兴七县旅沪同乡会”副议长。(蔡元培:《杜亚泉传》,《绍兴县志资料》第十六册第213页)
十一月十一日 《民立报》刊《绍兴土民之义勇》报道。
十一月十八日 《民立报》刊《光复义勇军纪闻》报道,宣传绍兴陶家堰同乡陶成章(一八七八—一九一二)事迹。
十一月二十七日 《民立报》刊《陶成章广告》。
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元年 壬子) 三十一岁
一月 在柳亚子(一八八六—一九五八)任主笔的上海《民声报》兼任记者。(《邵力子生平简史》)
一月七日 《民立报》刊《陶成章致浙省旧同事》声明。
一月十二日 《民立报》刊《陶成章致报馆转浙江各界》声明。
一月十四日 《民立报》刊沈荣卿等致陶成章电。
一月十五日 《民立报》刊《陶先生死不瞑目》,报道陶成章被刺于上海广慈医院。
一月十七日 《民立报》刊陶成章《被刺情形》及《孙大总统唁电》(附有编者即邵力子按语)及《黄兴电请陈其美严缉暗杀陶成章凶手》。
一月二十二日 《民立报》刊上海都督府及绍兴旅沪同乡会在斜桥永锡堂召开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及陶成章追悼大会实况报道。
二月 在《民立报》与《天铎报》主笔柳亚子发生政见分歧,进行论争。(《柳亚子年谱》第4、35页)
为复旦公学复校奔走京沪,并帮助筹建校舍。(傅学文:《邵力子生平简史》)
八月十二日 加入由宋教仁组织、推孙中山为理事长的“国民党”。
?筹办“绍兴旅沪公学”于上海爱而近路,任校董。(蔡元培:《杜亚泉传》)
秋 应聘任上海白克路竞雄女学校教员。(秋宗章:《六六私乘》,《秋瑾史料》第66页)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 癸丑) 三十二岁
三月一日下午 出席上海徐家汇“李公祠”复旦公学复校开学典礼;担任中文系丁、戊班国文教员。
三月二十日 宋教仁在沪宁车站被袁世凯暗杀。此后署名“力子”,陆续在《民立报》发表《纵容杀人之政府,国人奈何纵容之》《宋先生不死》《当与国人共弃之》《何以慰宋先生在天之灵》《自由不死》《咄咄怪事》等文;并与徐血儿、叶楚伧、杨千里、朱宗良编辑《宋渔父文集》第一集。
九月四日 “二次革命”失败,《民立报》因响应孙中山“五省都督起兵讨袁”号召,遭禁停刊。
十月二十日 以于右任名义,续办《生活日报》,创刊于上海。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 甲寅) 三十三岁
七月八日 孙中山在日本筑地精养轩组成“中华革命党”,与叶楚伧、陈其美等在上海加入。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 乙卯) 三十四岁
在复旦公学任教。并去上海(育智)师范学院兼课。(《邵力子生平简史》及《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第十二辑《民国名人传记辞典》)
冬 由中华革命党上海市党部陈英士发起,为进行“反袁”宣传,和叶楚伧等筹办《民国日报》于天主堂街(今金陵东路),任“经理兼编辑”。(邵力子:《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一大”前后》第二册第64页)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 丙辰) 三十五岁
一月二十二日 上海《民国日报》创刊。兼编本埠新闻。
二月十一日 在《民国日报》“本埠新闻”发表《呜呼洪宪》时评。
五月九日 《民国日报》刊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
五月十九日 就陈其美被袁世凯暗杀事,刊《哀陈英士先生》社论。
五月二十一日 与叶楚伧、陈匪石联名发表悼陈英士挽联。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 丁巳) 三十六岁
三月 复旦公学改名复旦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四月五日 在上海徐园参加“南社”第十六次“雅集”。(《柳亚子年谱》第53页)
七月四日 《民国日报》刊声讨张勋复辟通电。
七月二十日 发表孙中山南下广州沿途演说。
十一月二十日 在“要闻版”头条,以《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最早在我国报道俄国十月革命。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 戊午) 三十七岁
一月十五日 刊孙中山在广州对海军、滇粤军命令,谴责桂系军阀。
一月十七日 刊孙中山在广州茶会上谴责桂系军阀讲话。
一月二十一日 刊孙中山召集非常国会议员讲话。
五月一日 刊孙中山因《军政府组织法》被非常国会修改后的“辞职通电”。
十一月八日 为欧战胜利,开始隔日发表“时评”,陆续有:《庆祝联军最后胜利》《公理战胜强权之庆祝》《先觉者之责任》《吾人抱定宗旨》《公理之敌》《大庆祝中之觉悟》《真爱公理者之光荣》等文。
十二月三日 为“徐世昌诬孙中山病重”事,发表署名“时评”《辩谣》。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 己未) 三十八岁
二月一日(春节)发表署名“时评”,谴责湖州富商徐冠南子开自备汽车轧死乡间老妪一事。徐贿工部局涉讼,邵被传讯判罚银五十两。
二月 《民国日报》发表孙中山《护法宣言》。
五月三日 发表时评《麻木不仁之国民》,指出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其咎皆在国民自身”。
五月六日 《民国日报》刊北京五四游行示威的“本社专电”。清晨持报去复旦大学,鼓动在上海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并按孙中山指示,到各校演讲。(朱仲华:《六十二年前上海“学联”首冲租界纪实》,一九八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团结报》)
五月十日 参加上海报界联合会第七次会,讨论在报上一律拒登日商广告等事。
五月十二日 将《民国日报》第十二版旧副刊《民国小说》,改版为《大家讨贼救国》。
五月十五日 参加全国报界联合会在静安寺路事务所举行的京津及留日学生欢迎会。
五月三十一日 在三茅阁桥北、河南路第十二、十三号《民国日报》社二楼阳台,鼓掌支持上海学联首次冲进租界的游行示威队伍。(同上)
六月五日 应邀参加上海“学联”在宁波路卡尔登西餐馆举行的茶话会,发表演说,要求各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六月十一日 将《民国日报》第八版旧副刊《民国闲话》改版为《救国余闻》。
六月十六日 为了和《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做斗争,将《民国日报》第八版《救国余闻》改名《觉悟》发刊,任主笔。发表觉英的《女子解放问题》等文。
六月十八日 在《觉悟》署名力子发表《古训怀疑录》(相当于代“发刊词”,连载达三个多月。此后在《觉悟》发表署名文章,共约九百五十篇)。
同时刊出“鹤”(即李达)的《什么叫社会主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后陆续发表我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李达、李汉俊、恽代英、沈雁冰、沈泽民、萧楚女、向警予、包惠僧、刘仁静、张闻天、张太雷、方志敏、蒋光赤、任弼时、杨贤江、罗章龙、陈毅、杨之华等人文章。
七月三日 在《觉悟》发表《俄国新宪法》。以后不断发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新的制度、法律和政策的文章。
十月十日 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由“中华革命党”改组的“中国国民党”。
十一月四日 原配屠玉瑛在上海打铁浜吉益里四号逝世,六日在天津路报本堂开吊。(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五日《民国日报》一版头条“报丧”广告)
十一月上旬 任上海河南路商会联合会会长。(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民国日报》)
十一月十六日 《民国日报》发表日军镇压福州市民爱国运动报道。三十日发表署名社论《为闽事警告国民》。
十二月八日 在《觉悟》发表《提倡社会主义决不是好奇》,批评章太炎。
用“和文汉读法”学习日文马克思主义书籍。
一九二〇年(民国九年 庚申)三十九岁
一月一日 在《觉悟》发表《八年来唯一的进步》,评述辛亥革命。
二、三月间 在上海会见从北京南下的北大教授、《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一八七九—一九四二)。(《陈望道同志关于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活动的回忆》,《复旦》学报一九八〇年第三期)
四月 在上海与陈独秀等会见年二十七岁的第三国际代表魏辛斯基(一八九三—一九五三)。
五月一日 在中国首次纪念“国际劳动节”,《觉悟》副刊扩版到八开四页;邵一人发表《今天是什么日子》《“八点钟工制”在中国底重要》《“八点钟工制”底成绩》《减少工作时间与人道》《五月一日与十月十日的比较》等文。
五月间 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施存统、沈玄庐、陈望道、戴季陶等发起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邵力子:《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及张国焘《我的回忆》,《“一大”前后》第二册第138、142页)
七月十五日 在《觉悟》发表《民意?》文,批评由非法国会产生的“总统”。
七月十八日 发表怆怆《征求同志共译社会主义著述》的通信。
九月三十日 刊袁弼译《罗素目中的列宁》和玄庐《答人问〈共产党宣言〉的发行所》。
十一月八日 发表《再评东荪君底“又一教训”》,批评“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论。
十一月 在上海以国民党员身份,跨党参加共产党(经组织许可,不经常参加小组开会)。(《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及《陈望道同志关于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活动的回忆》)
十二月十二日 按组织指示,活动“以工人运动为主”,参加马路商界联合会发表《工人底两个好教训》的演说,刊于上海《劳动界》(周刊)。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 辛酉) 四十岁
元旦 在《觉悟》发表《祝新年》文,明确表示:“专为劳动者祝新年”,“世界是劳动者的世界”。
据陈独秀建议分两路向上海各界拜年,分送印有共产主义口号的贺年片。(《陈望道同志关于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活动的回忆》)
五月一日 《觉悟》出“五一劳动纪念号”。
五月十五日—十九日 刊施存统译《见于〈共产党宣言〉中的唯物史观》。
五月二十日 刊“树人”的《读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此后陆续发表鲁迅译著十三篇。
五月二十七日 发表《第三国际党颂歌》。
七月一日 发表《觉悟》扩版《宣言》,“提倡真挚的著述”,“欢迎奋发有为之青年”。
七月 与李达、李汉俊以及张国焘等为中共“一大”在沪召开,在涣阳里二号参与组织筹备工作。(《“一大”前后》)
七月二十七日 在《觉悟》发表《尚志》文。
七月二十九日 发表《总不至于堕落到那样地步罢》及《只有他配骂人罢》。
七月三十一日 在《觉悟》发表“光亮”(即施存统,字复亮)批判“中国式的无政府主义者”文:《再与太朴论主义底选择》,为中共“一大”献礼。在“一大”会场被搜查后,与周佛海、李达、王会悟等分头建议大会速转嘉兴南湖续开。(朱仲华口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复旦》校刊,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五日《团结报》转载)
八月一日—五日 在《觉悟》夹缝,刊《周佛海启事》。“一九二一年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开会,我因不能离开《民国日报》未参加。”(邵力子:《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
八月八日 发表《救现在中国的对症良药》及《将错就错铸成大错的东荪君》。
八月 在“名著译述”栏,连载发表美杜威的《明日之学校》。
十月 在党创办的平民女校任教。(李达:《党的发起和一、二大经过的回忆》,《“一大”前后》第二册)
十一月十日 《觉悟》发表《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
十二月二十日 发表《论萧山农民协会被军队摧残事》。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 壬戌) 四十一岁
元旦 《觉悟》“新年号”刊汉俊《中国的乱源及其归宿》。
二月二日 发表《应当怎样援助香港海员呀》
二月十九、二十日 刊列宁《从战争到和平》。
五月一日 《觉悟》出“劳动纪念号”,发表《劳动纪念节底真觉悟》,陈独秀《告做劳动运动的人》。
五月四日 发表《五四运动的精神》。
五月五日 “专载”《马克思学说》。
六月八日 刊《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言》。
九月 连载考茨基《伦理与唯物史观》。
十月中旬 接见东南高等师专学生“十人团”代表,答应力劝于右任出任该校校长。(程永言:《回忆上海大学》,上海《党史资料丛刊》一九八〇年第二期)
十月二十三日 与于右任出席上海大学欢迎会,并讲话,任副校长。以后与校长于右任在四马路同心楼邀李大钊、张继午餐,李大钊即席介绍:邓中夏出任总务长,瞿秋白出任社会系主任。(同上)
十一月七日 《觉悟》刊小岑《苏维埃俄罗斯第五周年纪念日》。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 癸亥) 四十二岁
一月二十一日 《觉悟》刊京汉铁路总工会《李卜克内西死后四周年纪念》。
二月八日 刊《京汉铁路大罢工》。
二月二十二、二十三日 刊《二七事件》。
五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日 刊光亮译布哈林著《无政府主义和科学的共产主义》。
夏 出席上海大学美术系毕业典礼,会后与于右任及全校学生到宋园宋教仁墓前合影。(程永言:《回忆上海大学》)
八月二、三日 《觉悟》刊瞿秋白《现代中国所当有的上海大学》。
八月五日 在上海地方兼区执委会六次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建议:“对邵力子、沈玄庐、陈望道的态度应当缓和,劝他们取消退出党的意思。”结果邵同意了。(茅盾:《回忆录》,《新文学史料》一九八〇年第一期)
八月二十八日 《觉悟》刊鲁迅《“呐喊”自序》。
八月三十一日 在《文坛消息》发表《小说集〈呐喊〉》,高度评价它是:“在中国底小说史上为了它就得‘划分时代’的小说集。”
九月七日 上海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会”成立大会,邀李大钊讲《研究历史的任务》。(姚天羽:《培养革命干部的洪炉——上海大学》,上海《党史资料丛刊》一九八〇年第二期)
九月十四日 《觉悟》发表《读苏维埃俄罗斯代表加拉罕氏宣言》。
十月十四日 与柳亚子发起组织“新南社”,任第一届编辑主任,参与拟撰《新南社成立布告》。(《柳亚子年谱》第65页)
十月二十九日 与柳亚子等一百三十一人,为曹锟贿选事,发表《启事》,主张驱逐议员中受贿者。(同上)
十一月七日 《觉悟》按党的决定出《纪念十月革命专刊》,刊陈独秀《苏俄六周》等文。
十二月 参加柳亚子、陈巢南创办的“岁寒社”。
于右任应孙中山邀赴粤后,任上海大学代校长,筹划迁校于西摩路新校舍事。
与人谈国共合作问题,挨了茅祖权的打。(邵力子:《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 甲子) 四十三岁
一月十五日 出《李卜克内西纪念特刊》。
一月二十日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邵未去,当选为第一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任上海执行部工农部秘书。
二月八日 《觉悟》发表《勿忘二月七日》。
二月八日—十日 刊孙中山《宣传的奋斗》。
二月十二日—十七日 刊列宁《农税底意义》。
二月十五日 出《施洋先生殉义周年纪念号》。
二月二十七日 刊《列宁与孙中山》,纪念列宁于二十一日逝世。
二月 秘密在上海大学代办黄埔军校招生。
四月一日 专载《店员联合会宣言》。
四月 出《直隶第二女师革新运动特刊》。
四月二十三日 以“列宁生日纪念”专题,刊列宁照片三帧。
五月一日 出《五一劳动节纪念特刊》。
五月四日 出《五四运动纪念特刊》。
五月五日 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同仁,到莫里哀路孙中山宅,纪念就任非常大总统,并摄影。(一九八四年一月七日《团结报》)
在都益处菜馆参加聚餐会,并摄影。
五月九日 《觉悟》出《五九国耻纪念特刊》。
五月十二日起 连载列宁《帝国主义》。
六月二十八日 刊《孙中山先生之留声讲演》。
六月 参加国民党吴江县党代会,并演讲。(《柳亚子年谱》第68页)
八月四日 出席全国学生总会第六届年会,与于右任、施存统、恽代英等演说。(一九二四年八月五日《申报》)
八月十九日 《觉悟》出《非基督教特刊》(以后每周一次,到一九二五年三月,共出二十四期)。
九月四日 刊孙中山《农民的觉悟与联络》。
十月十日 去新世界西餐部参加新南叙餐;又去沧州饭店祝社友邵元冲、张默君结婚。(《柳亚子年谱》第69页)
十月十三日 《觉悟》刊《上海大学横被帝国主义与军阀走狗摧残》通电。
十一月二日 刊《共产国际对帝国主义战争十周年宣言》。
十一月七日 出《十月革命特号》;出席瞿秋白、杨之华结婚典礼。
十一月十七日 与上海大学学生去码头列队迎接孙中山北上抵沪。(程永言:《回忆上海大学》)
十一月二十日 《觉悟》出《少年国际五周年纪念特刊》。
十一月二十六日—三十日 刊张太雷译列宁《马克思政治学》(即《国家与革命》)。
十二月一日 出《社会科学特刊》(以后每两周出刊,到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止,共出十五期)。
十二月二十一日 出席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进会,发表演说。(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妇女周报》第6页)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 乙丑) 四十四岁
二月八日 《觉悟》出《列宁号特刊》。
二月十九日—二十八日 刊恩格斯《空想的及科学的社会主义》。
三月十三日 刊施存统《悼孙中山先生》文,以后不断大量发表悼念文字。
邵力子题孙中山挽联:
举世崇拜,举世仇恨,看清崇拜与仇恨是些什么人,愈见先生伟大;
毕生革命,毕生治学,倘把革命和治学分成两件事,便非吾党精神。(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团结报》)
四月十二日 出《中山先生特刊》。
四月二十四日 刊《发起孙中山主义研究会征求同志》。
五月一日 出《五一特刊》。
五月四日 出《五四特刊》。
五月十七日 母张氏夫人在沪去世,在斜桥永锡堂开吊,后迁柩葬绍兴富盛金家岭。
五月十五日 应上海学生总会邀,与瞿秋白等与会发表演说,指导开展反帝“五卅”运动。
五月 应蒋介石邀“受命为(黄埔)军校秘书处长”。(陈以沛:《黄埔军校大事记》)
五月三十一日 上海复旦同学会在大东酒楼为邵老师饯行,邵未到,派同学毕静谦代表出席。
七月二十二日 到广州受任黄埔军校秘书长,公开共产党员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八月 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身份,去张家口出席国民党会议。(傅学文:《邵力子生平简史》)
九月十三日 黄埔军校筹备校史编纂委员会,任主席。(陈以沛:《黄埔军校大事记》)
校国民党特别区党部改选,被选为第三届党部执行委员。
十月五日 在军校再次东征誓师时,受任政治部主任。(同上)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 丙寅) 四十五岁
一月一日—十九日 在广州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二届中央监察委员。
一月下旬 因事赴沪,部务由副主任鲁易代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更迭考》,上海《党史资料丛刊》一九八一年第四辑)
二月一日 被蒋介石任命为黄埔军校改组筹备委员。(《黄埔军校大事记》)
三月一日 参加“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立典礼”。
三月八日 参加“军校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
六月十六日 参加“军校创校二周年纪念会”。
七月 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邵力子:《出使苏联的回忆》,《人物》一九八三年第一期)
七月二十二日 参加“军校师生以校党部名义发表宣言,拥护北伐”。
七月二十九日 黄埔内部“孙文主义学会”与“青年学会”矛盾很大,蒋介石希望邵离开,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会,与政治部话别。
八月 与谭平山从广州到上海。陈独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周恩来等开会欢送。会上瞿秋白建议:“这次到莫斯科去,还是做个纯粹的国民党代表好。”按照这一指示,邵力子正式退出共产党。(邵力子:《出使苏联的回忆》《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
“邵力子退出党,是我们党作的决定。”(杨之华一九五六年九月的回忆,《“一大”前后》第二册第28页)
九月初 与谭平山经海参崴到达莫斯科。(万枚子:《怀念新闻师尊邵力子》)
十一月×日下午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受斯大林接见,按蒋介石指示,面述“希望第三国际加强对国民党领导”。(《出使苏联的回忆》)
十一月二十二日 以“国民党友好代表”身份,出席莫斯科共产国际第七次扩大会,继谭平山代表中国共产党致祝词后,代表中国国民党致祝词。(《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144、145页)
十二月 进中山大学旁听,学习俄文。(《出使苏联的回忆》)
—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 丁卯) 四十六岁
二月 奉国民党中央广州电,与鹿钟麟去比京布鲁塞尔参加第三国际主办的反帝大同盟会议;回程过巴黎,劝两个国民党支部团结。
四月中旬 接苏方通知,由莫斯科经海参崴回国。
五月初 回到上海,知蒋介石已背叛革命。“心绪十分混乱、矛盾”,“门庭冷落车马稀”。(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第330页)
五月中旬 在上海住了几天,去南京见蒋介石。(《出使苏联的回忆》)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 戊辰) 四十七岁
二月 “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陆海空)总司令部秘书长,与陈布雷、周佛海为蒋介石起草文稿”。(《邵力子生平简史》)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 己巳) 四十八岁
秋 在河南前线应绍兴县商会理事会主席王子余及学生朱仲华请求,下令西北杂牌军方本仁部三万余人调离绍兴。
一九三〇年(民国十九年 庚午) 四十九岁
春 次子志刚(任“少共国际”书记)由苏回国,与杨之英结婚于上海,寓三益里五号。
十月十七日 参加复旦大学校庆,接受“法学博士”学位。
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 辛未) 五十岁
一月 慨允平民女校学生丁玲求援,写信给上海市市长张群,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胡也频。(丁玲:《我景仰的邵力子先生》,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一日《人民政协》报)
二月一日 和江苏宜兴傅学文在南京世界大饭店结婚,由于右任、陈绍宽证婚。
四月十一日 孙邵美成诞生于上海(英)伯利恒医院。
?辞秘书长职,任上海中国公学及复旦实验学校校长。(《邵力子生平简史》)
秋 次子邵志刚去欧留学,遭“蓝衣社”特务暗杀,十二月葬于意大利罗马。
十二月 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甘肃省政府主席(当时甘肃情况混乱,起初拒不赴任)。(《邵力子生平简史》)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 五十一岁
四月 赴兰州任甘肃省政府主席。
六月 应请任绍兴中学(次年改“稽山中学”)发起人及校董,为“设立人会议主席”。(金汤侯:《稽山中学成立三年之回顾》,一九三五年六月《稽中学生》)
一九三三年(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 五十二岁
初 卸甘肃省政府主席任,寓南京户部街五号。
二月 到上海出席复旦大学校董会,会见学生朱仲华(复旦校友会推荐出席校董会)。
二月二十六日下午四时 由朱仲华陪同,偕夫人傅学文,乘沪杭特快车走杭州。约下午六时,车到嘉兴,在“特别包厢”远眺南湖,即景生情,对朱仲华说:“那年共产党成立开会,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来开,还是我提的建议呢。”(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复旦》校刊第八十三期)
三月一日 与傅学文、朱仲华同车由杭到绍兴莅绍兴中学发表演讲,并题词“卧薪尝胆”。(徐敏珍记《校董邵力子演讲词》,一九三三年六月版《绍中》)
三月三日 在绍兴觉民舞台出席绍兴县各界欢迎会,发表题为《从绍兴到世界》的演说。(绍兴县政协《绍兴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32-35页)
三月上旬 回陶家堰邵家溇探亲,资助明强小学和白塔头运川小学。(朱仲华:《热爱故乡的邵力子先生》,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浙江民革》)
三月 邵夫人收养义女,定名邵士英。
四月 赴西安,接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秘书张丰胄随行。原省主席杨虎城专任陕西绥靖公署主任。邵、杨实行军政分治,开诚相处,融洽协作,关系较好。
在陕西紧抓赈灾救济、大兴水利、开荒造林、禁种鸦片、加强城乡中小学、保护维修名胜古迹、兴修铁路、发展河运。
支持夫人傅学文在西安创办助产士学校。
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 五十三岁
一月二十四日 偕傅学文,随柳亚子夫妇及于右任等,在南京同游雨花台、灵谷寺、牛首山诸名胜。(《柳亚子年谱》第91页)
冬 返故乡绍兴,奉母张太夫人灵柩,安葬于富盛金家岭。
一九三五年(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 五十四岁
五月 在上海五原路奥国老太太酒店,为程天放出任驻德大使饯行。
秋 返故乡绍兴。出资创办富盛棠荫小学。
十一月二十三日 国民党“五全”大会,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中华民国史料丛稿大事记》第178页)
十一月二十三日 女伟真与广东恩施吴国隽结婚于南京,参加新式集团结婚,谢收贺礼。
冬 汇款一百元,由绍兴朱仲华转交,支持王子余(周恩来的姑父)编印出版《绍兴县志资料》。
一九三六年(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 五十五岁
九月八日 毛泽东致函邵力子,指出“国共两党实无不能合作之理”。(《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4页)
十二月十二日 西安事变起,在陕西省政府主席任内,一度同被拘禁。(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团结报》)
“赞成毛主席,共产党的主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立,西安事变的结束,起了作用。”(《邵力子生平简史》)
十二月底 奉蒋介石命,陪张学良到浙江奉化溪口,共学古文。(《绍兴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第35页)
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 五十六岁
二月 辞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国民党三中全会后,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形势下,出任中央宣传部长(寓南京颐和路八号)。(《邵力子生平简史》及万枚子《怀念新闻师尊邵力子》)
接许广平送来《鲁迅全集》稿,与“编审会”总干事宋子爽,在一天内快速审完。(王正元:《邵力子与〈鲁迅全集〉》,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南京《周末》)
夏 接学生孙寒冰送来斯诺的《毛泽东自传》,批上“准予发表”。孙即在《文摘》上刊出,轰动全国。(《冲破禁锢的〈毛泽东自传〉》,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南京《周末》)
六月 为宁波效实中学创办《科学大众》题封面。
七月—九月 与蒋介石、张冲为国民党代表,在庐山与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商谈国共二次合作。
抗战开始后,任国际反侵略同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国民外交学会会长、军事委员会战区政务委员会秘书长、中央政治学校政务委员。
十月 由南京撤退汉口,住孙越崎家。(孙越崎:《回忆邵力子先生和我的关系》)
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 戊寅) 五十七岁
初 因反对查禁《文摘》旬刊,辞中央宣传部长。(《出使苏联的回忆》)
十月底 从汉口撤到重庆,住康心之家,与于右任同住,畅谈古今。(《回忆邵力子先生和我的关系》)
一九三九年(民国二十八年 己卯) 五十八岁
春 协助复旦大学内迁,在重庆北碚出席学校毕业典礼。(《复旦》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第99页)
傅学文筹办复旦附小,迁住北碚温泉区。(傅学文:《我的生平》稿)
在重庆任“中苏文化协会”副会长。
九月二十八日 应邀出席重庆黄桷树复旦三十四周年校庆。
十月十九日 出席重庆大梁子一园大戏院举行的鲁迅逝世三周年纪念大会,任主席。(一九三九年十月十二日重庆《新华日报》第三版)
一九四〇年(民国二十九年 庚辰) 五十九岁
一月 为争取苏援,经于右任等建议,接杨杰三为驻苏大使。(《出使苏联的回忆》)
五月二十三日 在重庆上清寺为从侄邵亚俊与陈慧仁结婚主婚。
五月底 与夫人傅学文、参赞刘泽荣、一等秘书孟鞠如离重庆走兰州、酒泉去苏联。
六月七日 到莫斯科,向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呈递国书;日后访外长,商苏援。
七月 与英驻苏大使谈坚决抵抗轴心国。
十二月 经邵力子从事外交商谈,苏援通过新疆源源来华。
一九四一年(民国三十年 辛巳) 六十岁
一月 对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急电陈词,痛说苏方关心我国统一团结。
和法驻苏大使多次长谈,预见苏德必战。
和德驻苏大使会谈,反对德国侵苏。
六月二十二日 希特勒突然袭击苏联。
十月 随使馆由莫斯科迁古比雪夫。
十一月七日 出席苏外交部茶会,共祝中苏胜利。
十二月 “珍珠港事件”后,接受罗斯福特使专访,和美副总统在古比雪夫长谈。
一九四二年(民国三十一年 壬午) 六十一岁
初 派孟鞠如回莫斯科,访各国军事代表团,长谈苏德战局;并去德黑兰访问英美驻军司令。
夏 傅学文把丹娘事迹译稿寄重庆,交中苏文化协会审核付印。(傅学文:《我的生平》稿)
十月下旬 回国述职,孟鞠如随行,行前斯大林亲自召见,面嘱“早回”。
十一月中旬 回到重庆,见蒋介石时,谢绝出任行政院秘书长;在重庆多次演讲,强调“法西斯必败,苏联必胜”,遭国民党右派攻击,被蒋介石调职,派傅秉常接任。
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二年 癸未) 六十二岁
初 在重庆中央训练团讲“外交课”。
早春 傅学文从古比雪夫回重庆,回中苏文化协会妇女委员会工作。
在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
一九四四年(民国三十三年 甲申) 六十三岁
十一月 通过学生张一之(四川酆都县长)营救骆宾基出狱。(君实:《邵力子二三事》)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 乙酉) 六十四岁
八月二十八日 毛泽东主席等由延安飞抵重庆。与张群、王世杰为国民党代表,共同谈判。
十月十日 在重庆桂园张治中家客厅,参加国共两党《双十协定》签字仪式。
十月十九日 出席在重庆白象界西南实业大厦举行的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
一九四六年(民国三十五年 丙戌) 六十五岁
一月十日—三十一日 作为国民党代表,在重庆沧白堂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三月 参加国民党三中全会。
开春 从重庆到南京,支持傅学文创办“力学小学”。(傅学文:《我的生平》稿)
六月九日 到上海分别参加叶楚伧、朱少屏追悼会。(一九四六年六月十日《申报》)
七月初 任国民大会筹委会主席,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七月十六日 与雷震在南京国民大会堂宴请北京大学校长胡适。(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七日《中央日报》)
八月二十九日 接周恩来信,写信给江苏省主席王懋功,引救复员后被逮捕、关押、判死刑的新四军战士李觉、郑重、滕小良等。
九月十二日—十九日 与傅学文从南京到浙江海宁看潮,回绍兴游东湖、禹陵等地。
十月十九日 在上海辣斐大戏院出席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任主席。(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日《时代日报》)
十一月十二日 与国大代表朱仲华谒中山陵。
十一月十五日 参加南京“制宪国大”,拒绝参加选举。
十二月 至南京明故宫机场送周恩来返延安。
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 丁亥) 六十六岁
三月七日 与张治中同到机场送董必武率中共办事处人员离南京去延安。
在南京任国民政府委员、社会经济研究会委员、政府顾问委员。(《邵力子生平简史》)
一九四八年(民国三十七年 戊子) 六十七岁
任政府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六月十五日—二十四日 与傅学文到台湾,经台北、台中去日月潭,参观阿里山林场、吴凤乡,为吴凤庙题联,写《吴凤歌》;到台南访郑成功祠。(唐振绪:《记邵力子先生一九四八年台湾之行》)
一九四九年(己丑) 六十八岁
元旦 蒋介石发表文告。应孙科电邀由沪去南京。
一月四日 在南京介寿堂与张治中招待文化新闻界时,公开指责“元旦文告”。(程思远、张丰胄:《邵力子先生致力于国共和谈》)
一月十九日 应蒋介石邀,到黄埔路官邸参加紧急会议,辞谢为蒋起草“下野”文告。
一月二十一日 参加国民党中常委,听蒋介石宣布假“下野”讲话。
一月二十二日 出席孙科主持的行政院会议,辞当国共和谈“首席代表”。
二月十三日 参加李宗仁在上海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与颜惠庆、章士钊、江庸等由龙华飞北平,秘书张丰胄随行。
二月二十二日 邵、颜、章、江四老由北平乘专机去石家庄,傅作义、邓宝珊同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接见并谈话。
二月二十七日 由北平飞回南京,带回毛主席信交李宗仁。在机场有李宗仁代表和于右任、童冠贤、居正、吴铁城、何应钦、白崇禧、翁文灏、吴忠信、张治中、徐永昌等欢迎,记者尤多。由张丰胄代表“四老”宣读书面谈话。
三月二日 代表团离南京飞返上海。邵老以得悉陈仪被免去浙江省主席在上海被汤恩伯扣留,因决定留南京,未去上海。
三月二十四日 何应钦接孙科任行政院长。在首次政务会议上,又组织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为代表的“南京政府和平商谈代表团”,邵坚辞首席代表(后改由张治中担任)。秘书长卢郁文和秘书张丰胄等随行。
四月一日 与和谈代表团北飞,当晚住北京六国饭店,应中共代表团周恩来设宴招待。
四月九日 应毛主席接见,个别谈话;应周恩来欢宴于颐和园。
四月十三日—十五日 在中南海勤政殿开会研究并通过《国内和平协定》细则草案八条二十四款,并以四月二十日为签字日期(推黄绍竑、屈武次日带回南京签字)。
四月十六日 去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参加由柳亚子主持的南社、新南社雅集。(《柳亚子年谱》第142页)
四月十七日 与爱国民主人士一起,听取周恩来作《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周恩来选集》上册第314页)
四月十九日 夫人傅学文接信后坐“和谈”最后一班飞机到北平。(孙越崎:《回忆邵力子先生和我的关系》)
四月二十日晚 得南京李宗仁、何应钦复电拒签《国内和平协定》,二十一日人民解放军奉令胜利渡江,攻克南京。
在六国饭店商谈代表团去留问题,邵首先发言,表示不再回南京的坚决态度。最后取得一致意见,通过了全团留平不返的决定。
四月二十四日 与张治中等复何应钦一信,说明被诚意挽留,不能随机南返(以后南京制造了代表团被扣的谣言)。
五月 收到资委会孙越崎自香港一信,负责转告周恩来副主席,答以“可随时来北平”。(孙越崎:《回忆邵力子先生和我的关系》)
五月七日 故乡绍兴解放。次日从北平拍回第一个属于人民邮电的电报,给复旦学生朱仲华:“闻吾邑解放,希尽力协助。”
五月十八日 和章士钊联名给李宗仁写长信一封,托刘斐带香港转广州面交。
五月二十日 和张治中等从北京饭店给广州李宗仁、何应钦发去沉痛剖陈利害,力劝“恢复和平”的电报。
五月二十七日 上海解放。与黄启汉动员、联络南京政府立法委员武和轩等五十三人,于五月二十七日在解放日报上公开“宣言”:“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将诚心诚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六月十五日—十九日 在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为主席团成员。
六月二十六日 去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参加文学研究会成立会。(《柳亚子年谱》第145页)
七月二日—十九日 参加全国文学艺术者代表大会于北平,为主席团成员。被选为全国文联常务委员。
七月八日 在《文汇报》上发表《一个最迫切的号召——纪念抗战十三周年》文。
七月十八日 参加中苏友协发起人大会。
九月二十一日—三十日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共同纲领》;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九月三十日 被委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政务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
十月一日 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十月五日 北京组织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任筹备委员会委员。
十月九日 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一次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十一月十二日—十六日 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首届“民革”大会一九四八年元旦召开于香港),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社会联系工作委员会主任。
十二月十五日 参加中国人民外交协会,为会员。
一九五〇年(庚寅) 六十九岁
三月三日 出席政务院第二十二次会议,与黄绍竑被推举参加中央救灾委员会。
三月八日 出席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欢送萧山出国参加世界和平大会瑞典会议;并被推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三月十一日晚 参加全国政协为欢迎毛主席、周总理自苏联回国所举行的宴会。
六月十四日—二十三日 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以土地改革为中心议题)。
七月一日 和各民主党派知名人士李济深、何香凝等联名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二十九周年,致贺毛主席和中共中央。
十月一日 参加第一届国庆节庆祝大会。
十月二十八日 往劳动人民文化宫吊任弼时逝世。
十一月二十六日—二十八日 参加民革二届二中全会。
十二月二十四日 在中山公园参加庆祝中朝人民抗美胜利及欢迎世界和大代表团返国大会。
夫人傅学文应中华妇女节制会会长刘王立明之邀,任中华妇女节制会北京分会会长。
一九五一年(辛卯) 七十岁
五月 以“中央治淮视察团”团长身份,率各民主党派代表及中央有关各部负责同志共三十二人,于五月二日分赴皖北、河南、苏北三省工地和南京、上海、海宁等地视察。中央水利部办公厅主任郝执斋和政务院秘书兼视察团秘书张丰胄,负责全团筹备工作。视察团行程六千七百八十三公里,历时五十二天。
将毛主席所题“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锦旗送到安徽,然后返浙江故乡探亲。
十二月 陈叔通(一九〇二年在杭州同科中举)赋诗祝“力子先生七十寿”。(《文物天地》一九八三年第六期封二)
一九五二年(壬辰) 七十一岁
任政治院劳动就业委员。
二月六日 任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委员。
五月 赴陕、甘视察。
七月 电邀复旦学生朱仲华自绍兴赴京。
一九五四年(甲午) 七十三岁
二月二十三日 给浙江工学院学生陶志明复信,启发他“爱祖国,爱家乡”。
九月十五日—二十七日 以浙江省应选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常务委员。
九月十七日 在人大作《关于宪法草案报告》的发言,根据学习列宁著作的收获,向全国首倡“计划生育”,轰动一时。
十月 率全国人大、政协代表团,到浙江视察。
十二月十九日 在《光明日报》发表《关于传播避孕常识》文,引起强烈反响。
一九五五年(乙未) 七十四岁
三月十二日 在《光明日报》发表《孙中山先生反帝国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文。
五月五日 出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举办的世界文化名人席勒、密茨凯维支、孟德斯鸠、安徒生纪念大会。
七月 在人大一届二次会上,提出“请加强避孕常识的宣传和放宽节育技术限制案”。
十二月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回故乡火葬父柩。
一九五六年(丙申) 七十五岁
一月十二日 列席浙江省人代会,就计划生育作严正发言。
二月一日 出席全国政协会议,讨论周总理政治报告。
二月二十一日—二十九日 出席民革三届全代会,再度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大会决议成立“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任第一副主任委员(到一九五七年任主任委员)。
二月二十八日 在《大公报》发表《告国民党军政人员》文,认为“和平解放台湾,应以蒋介石、蒋经国为主要对象”。
三月 去斯德哥尔摩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
四月 任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六月 出席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发言再次重申计划生育。
七月二十七日 在《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人民民主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体会》文。
十一月 为纪念孙中山九十周年诞辰,任筹备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十一月十一日 在《文汇报》发表《孙中山先生的和平思想及其为和平奋斗的努力》文。
十一月十二日 参加纪念孙中山九十周年诞辰大会。
十一月 自费铅印《关于传播避孕常识问题》小册子,到处分送。
十二月 由北京到杭州,在大华饭店接见陶志明。
一九五七年(丁酉) 七十六岁
六月二十六日—七月十三日 参加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
十月十三日 参加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听毛主席作《坚定地相信群众大多数》的讲话。
一九五八年(戊戌) 七十七岁
六月二十四日 在北京中山公园参加柳亚子追悼大会。
七月九日 应毛主席召见,与陈叔通、黄炎培、章士钊、李济深、张治中在中南海游泳池前布棚,互谈“大跃进”问题。毛主席说:“人口问题,目前还不严重,可至达到八亿时,再讲人口过多,但对计划生育,仍应实施。”(《邵力子日记》现存片断稿)
十一月 发表《勉励在台旧友》文,对台湾老友于右任赋诗怀念大陆,表示劝勉。
一九五九年(己亥) 七十八岁
四月十八日—二十八日 出席全国人大二届全代大会,连选任常务委员。
一九六〇年(庚子) 七十九岁
三月二十九日—四月十日 出席二届人大二次会议。
四月二十九日 曾孙邵柳林出生。
以中央爱国卫生团团长身份来浙江检查卫生。(毛翼虎:《悼念邵力子先生》,一九八二年六月三十日《浙江民革》)
十月十九日 周总理在颐和园会见黄埔校友,一同参加,共十七人留影。
一九六一年(辛丑) 八十岁
夏 周总理建议屈武去西安为岳母于右任夫人高仲林举行八旬寿庆。屈武将此意秘密转告台湾于右任前,走访邵力子,请他献策。邵说,可将周总理名隐改为“莲溪先生”,以防不测。(屈武:《记周总理对于右任先生的关怀和对我的教育》,《新华文摘》一九八一年九月号第198页)
七月 应请发表中共“一大”文史稿:《党成立前后的一些情况》文(王来棣记录整理)。
秋 与竺可桢到浙江视察工作,到处宣传计划生育。(陈惟予:《乡贤的遗爱》)
十一月十二日 写《中山先生九十五岁诞辰喜赋》。(《文物天地》一九八三年第六期封二)
十二月 复旦学生朱仲华为庆贺邵老师八十寿辰,汇寿礼二十元到北京,被如数退回。
一九六二年(壬寅) 八十一岁
三月二十七日—四月十六日 出席第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八月十二日 在西安晚报发表《易俗社五十周年颂》诗三首,祝贺建社。
一九六三年(癸卯) 八十二岁
一月二十五日 给在浙江大学工作的小友陶志明写信,答复新一年去信祝贺,信中说道:“我对于像你这样的青年抱有无穷的希望。”
六月十一日 沈钧儒(一八七五—一九六三)在北京病逝。
参加沈钧儒追悼大会。
十一月十七日—十二月三日 出席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一九六四年(甲辰) 八十三岁
十二月 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选任常务委员。
一九六五年(乙巳) 八十四岁
九月 代表全国政协去浙江视察工作。
到绍兴时,将北京带来的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三册,赠予朱仲华。
一九六六年(丙午) 八十五岁
二月十七日 陈叔通(一八七六—一九六六)在北京病逝。
参加陈叔通追悼大会。
八月三日 周恩来总理请准毛泽东主席后,下达指示:“宋庆龄……邵力子……”等十二人“应当予以保护”。(《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50页)
一九六七年(丁未) 八十六岁
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 张丰胄专访邵老床前,叙谈较久。“一面他感到身体不适,一面对我恳切教导,尤对台湾问题关怀备至,久久不忍我离开。近午我说‘明日再来’,想不到竟成永别,哀哉!”(《张丰胄回忆谨志》)
十二月二十五日 在北京东四寓所,年高无疾善终。
十二月二十八日 上午十时在八宝山举行邵力子追悼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参加追悼会。
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蔡廷锴主祭,朱蕴山致悼词,其中说道:“邵力子先生关心时事政治,经常参加民革的活动,为和平解放台湾做了努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张治中,全国政协副主席许德珩以及李宗仁、邵力子夫人傅学文等参加了追悼会。
〔附记〕
本《年表》系于一九八二年为纪念邵力子百岁诞辰开始编写,承邵夫人傅学文、女邵伟真、孙邵美成及邵力子秘书张丰胄在上海复旦大学的亲信学生、至亲朱仲华等不断提供有关史料,特此说明,并在此致以敬意和谢意!
一九八四年九月 编写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