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邵力子-法学博士关心请愿学生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高世梁

    我首次见到邵先生,是在一九三〇年母校复旦大学二十五周年校庆纪念的时候。那时我是法学院二年级学生,院长为张志让先生。纪念典礼于十月十七日下午在体育馆举行,由校长李登辉先生主持,复旦创始人马相伯老先生也由邵和于右任两先生扶掖登台。时马氏已九十多岁高龄,精神矍铄,坐在圈背椅上,即席致辞,大意是:今日本校举行校庆,并授予邵力子、于右任、钱新之三位先生以“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开全国私立大学未有的纪元,这种光荣的事情,应与诸位同乐的。接着邵先生和于、钱两先生也都讲了话。当时老校友朱仲华(学名承洵)先生,以复旦校董,也被邀请从绍兴到上海参加,恭与其盛。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千万同胞,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痛遭蹂躏,全国人民无不义愤填膺,上海学生更慷慨激昂,奋起斗争。复旦学生激于救国热情,首先分赴各校发动组织请愿团,向南京政府请愿,出师北上抗日。请愿团于二十日动身赴京,一行千余人,校方也派张志让、章益、孙寒冰、温崇信四教授陪同前往。当时抱不抵抗主义的国民党政府,害怕学生运动的蓬勃开展,急电上海市市长张群,极力设法阻挠,不让学生晋京请愿。但他们并未挡住爱国学生的赤忱洪流,遂又派邵先生赶到南京下关车站劝说学生回沪。邵先生却始终凛于民族存亡的大义,对请愿学生提供方便,设法弄到小火车,将学生们送入南京城内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当时大雨如注,千余名男女同学,直立院内雨中,终不气馁。蒋介石先派于右任先生出见,致辞慰勉。于先生和大家同站雨中,衣衫尽湿,水从“大胡子”上往下滴,其情令人感奋。从早晨六时许争持到下午二时多,蒋被逼亲自出见。他先讲了套冠冕堂皇的好听话,随后又发誓说:“我蒋介石如不出师北上抗日,我不是人。”学生被欺骗退出,已经四点多钟,湿衣在身,饥寒交加,因为从上海到南京,已历时一昼夜。这时邵先生指示南京安乐酒家(为复旦广东校友所开设),在国民政府大门口分赠点食,并率领大家到中央大学体育馆休息,还派人送来整箱军用毛毯,为同学们御寒。次日,上海各大专校学生请愿团都到了南京。蒋在中央军校召集开会,戒备森严,一反前一日出师北上抗日的讲话,痛骂学生一顿。他责令大家返沪读书,并言:国家事自有政府办理,用不到你们学生来操心。当晚蒋又派人分头严逼请愿团离京,否则,次日南京街头如果发现一个上海学生,即行捕送紫金山入伍,并将学校封闭。邵先生又彻夜往返奔走协商,以爱护学校学生为重,设法找来车辆,婉劝返沪。

    一九四六年九月(中秋节),邵先生和夫人傅学文师母到海宁观潮,随行者有平湖县参议会议长徐青阳(眉轩)。回到故乡绍兴后,下榻城内观音桥前金汤侯先生家中。当时,绍兴县参议会在觉民舞台开会欢迎邵先生,会议由议长金鸣盛主持,出席者有各机关、团体、报社、学校等多人。邵先生即席讲话,并答复了各方提问。时朱仲华先生在上海,由浙江省地方银行绍兴分行经理徐子潮先生去电通知赶回,邵先生为之滞留了一天。

    会后晚上,邵先生嘱金汤侯先生电约先父高剑秋(时任绍兴民国日报社社长)及我(时任绍兴县参议会秘书)到金宅叙谈。邵先生殷勤接待,蔼然慈祥,详细地垂询当地民情及对时局的看法。邵先生对国共两党和谈前途表示万分关切,谆谆然以国家前途、人民幸福为念,诚挚地希望国共两党和平谈判能达到目的。此后先生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呼吁归来,极尽了心力,矢志不移。

    邵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暨历次救国运动,以及国共两党和平合作,无一不奋发当先,握笔鼓吹,不辞劳怨,不避艰险,不畏强暴地为民族、为国家奔走呼吁。至于培植青年,兴办学校,节制生育,尊重女权,邵先生也具有高瞻远瞩的独到见地。他的崇高品质、爱国爱民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