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信任的倾听术-Note——注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N是LISTEN的第六个字母,提示出听的第六个方面——Note(注意)。

    这一章主要是讲我们在听他人说话的时候,一些必须要注意的特殊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不会经常出现在我们听话的时候,但它们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因为惊慌而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应对;也不能因为迷惑而把这些特殊情况归为我们自己的错觉。

    那么有哪些情况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呢?

    下面我们将它们列举出来,一一的说。

    1、反常行为

    有人在网络上列举了女人恋爱时和变心前的十大反常行为,说的头头是道,仿佛每个女人陷入爱河都必须将这些反常过一遍,走一遭。每个女人在变心前都会如此这般的对待男朋友。

    我的几个女性朋友将这些反常行为,逐个的与自己对照了一遍,有的说中了,有的没说中,有的被这条说中了,有的被那条说中了。

    不管怎么样,这提示了我们一个讯息——人在遇到大事情的时候,情绪和行为会表现出某些反常。

    反常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说话人的行为和平时相比不太一样。这没有一个具体的判断标准,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的个体,因此,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常态”行为千差万别,反常行为也就更加如此。

    那么我们凭什么来判断一个人反常呢?有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参考:

    多数人对说话人的评价和印象

    某一个人对某个说话人的印象可能是主观的、片面的。但综合多数人对这个人的评价和印象来看待一个人,即便还是不能说就是对这个人完全的了解,至少也能说到个八九不离十。如果这个人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热情、开朗、大方,跟谁都能说得兴致勃勃,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像多年的老朋友在交谈一样,那么如果他唯独对你非常的冷淡,说话客气而疏离,这就是反常。

    说话人在我们面前的表现

    如果说话人在我们面前说话的时候常常是比较随意、比较亲昵的,忽然有一天他对我们说起话来彬彬有礼,象对待一个客人,那么这也是反常。

    一般人的通常行为

    一个正常人说话,一般都是有逻辑,有主题,讲道理的。但如果说话人说话不具备这些特点,显得混乱无章,胡言乱语,甚至谩骂和攻击无辜的人,那么,这也是反常。

    我们通过这三点,可以判断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行为是不是反常。

    那么,如果他反常,我们该怎么办呢?

    陈嘉和李慧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在同一间公司,有同样的爱好,所以走得非常近。她们两人中午一起吃饭,晚上下班后一起逛街,形影不离得好像是对方的影子。

    这天中午午休,陈嘉照例去叫李慧一起吃饭,却被告知李慧已经跟一群同事出去了。陈嘉走到餐厅,果然看到李慧和一群同事说说笑笑的一起吃饭。陈嘉走到她们跟前,说:“李慧,你今天吃饭怎么不叫我?”

    李慧没好气地说:“今天太饿了,就先来了。”

    陈嘉也买好饭,在李慧身边坐下。她一坐下来,李慧就说:“你身上什么味儿啊?”陈嘉疑惑的闻了闻自己:“没什么味啊?”她对香水过敏,所以一向都不抹。

    李慧夸张的凑近她闻了闻:“啊,我知道什么味儿了——原来是一股骚味!”

    陈嘉一听这话就火了,一下子就站起来,大声说:“李慧,你怎么说话的?”

    李慧半笑不笑的说:“你怎么做事,我就怎么说话?”

    陈嘉气得浑身发抖,跟李慧两人吵了起来,互相都说了很难听的话。陈嘉搞不明白,昨天还对自己很好的李慧,为什么态度会突然的180度大转变。

    陈嘉觉得李慧的做法太过分了,一连几天都没有理睬她。

    过了两个星期,陈嘉才听说,原来李慧的男朋友在劈腿,李慧不知道那个狐狸精是谁,正好有一个同事下班的时候看到陈嘉和李慧的男朋友有说有笑的走在一起,便把这事八卦给了李慧。李慧立刻就误会了。

    其实当天,陈嘉去便利店买东西,走出来的时候,正好遇到了李慧的男朋友。因为认识,总不能视而不见吧,就跟他一起走了一段。

    李慧男朋友劈腿的事情陈嘉是知道的。但是,面对李慧的当面发难,她一点也没往那方面去想。

    陈嘉非常的郁闷,想跟李慧解释,但自己在愤怒中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涉及到平时对李慧的一些小小的不满,两人的裂痕已经很难修复了。

    在李慧和陈嘉好友反目的事件中,李慧固然不应该听信谗言,但陈嘉也不是完全的无辜。我们按常理来推断,如果一个人说话做事非常的反常,那他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他的反常是针对我们,那他一定对我们有所误会或者有所求。一个一直对我们冷漠的人忽然对我们赞美起来,一个一直对我们很好的人忽然对我们口出恶语,这些反常的现象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被怒火冲昏头,也不能被花言巧语捧昏了头,应该在心中给自己敲一下警钟,告诉自己“不对劲”。

    陈嘉面对李慧的讽刺的话,并没有冷静的试图把话说清楚,而是怒火攻心的跟李慧吵起来。吵架时人们最缺乏理智,说的话往往很伤人,而这些话偏偏最容易被人当真。陈嘉和李慧两个好姐妹,就因为这么一个误会,关系产生了裂痕。

    我们面对一个人反常的话语,通常会觉得非常的奇怪,这种奇怪的感觉是直接的。就如同一个女人忽然换了一种香水,我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是香水问题,但和她接触的时候老会觉得不对劲。所以当我们听他人的讲话,感觉告诉我们不对劲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是自己神经过敏,把这个感觉轻易的抛在脑后。应该冷静的想一想,他说话的内容或者方式到底那里反常。找出这个反常的点,想一想为什么,然后正确的应对。

    这样,我们不但能避免误会,也可以避免他人恶意诽谤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2、欲言又止

    五月天唱过一首歌,歌的名字叫做《忘词》:“你的温柔感动了我,我忍耐太久内伤太重,在这一秒我一定要说,就算失败也不沉默……在豁出去的那一秒钟,却又忘词我噢噢噢~”这首歌曲的内容是说,一个男生爱上了一个女生,打定主意,鼓起勇气一定要跟她告白,可是在看到自己心爱的女生的时候,却欲言又止……

    欲言又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一个人想说出某些话,但是说不出口,形容有难言的苦衷。从成语的解释,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一个人对我们欲言又止,那他一定有苦衷,而这个苦衷是一个说不出口的秘密。这个秘密有可能是关于他人的,有可能是关于说话人的,也有可能是关于自己的。

    我们听他人说话的时候,总是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希望知道更多对方的事情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是发挥自己的关怀。我们常常来忘记了考虑,这些事情是不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我们知道了,会对我们和说话人的关系造成什么影响。

    有句话叫做:“知道得越少越好!”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分享秘密,有的时候会让两个人更亲近,而有的时候,却会让两个人过后觉得尴尬。

    让我们来做一个投资的简单分析。假设分享秘密是一种感情的投资。那么这个投资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第一,你因为分享了他的秘密,成为了很好的朋友。第二,他对你有心结。生怕你把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或是觉得象被扒光衣服一样的尴尬。

    假设我们不做这样的投资呢?只会有一个结果。你们之间的关系原地踏步。原地踏步代表我们还有其它的机会来拉近我们和说话人的关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其它事情,通过互相接触中的了解,而不是通过分享秘密这样会造成非左即右的极端效果的形式。

    一般的状态下,他人的欲言又止,我们听到了,也要假装没听到。

    如果把分享秘密是一项风险投资,这项风险投资有一个好处,就是速度。说话人和我们如果朝着第一种结果发展,那么会很快的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但并不代表第二种情况不会发生。所以我们一定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后风险过大的投资,我们会自己放弃。

    上面那首五月天的歌曲。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欲言又止,想告白,但又因为害怕拒绝或者现实中的其它原因而说不出口。我们面对这个情况,怎么办呢?怎么判断呢?

    我们说,首先,这个男生对女生产生了情愫,女生如果不是白目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绝大多数还是有所感觉的。我们第一步要考虑的,就是我希望和他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如果女生也喜欢男生,那么ok,我们可以进行鼓励,鼓励他说出来;如果只打算做一般的朋友,那么就赶快转移话题。其次,我们应该考虑,他要说什么?我们怎么判断他要说什么啊?不管他要说什么,如果不打算跟他有进一步的关系,那么就没有必要知道。他要说的,无非是三种:第一,他喜欢这个女生。第二,他个人的秘密。第三,跟这个女生有关,但女生不知道的事情。这三种无论哪种一种,都会给女生造成人际交往上面的麻烦。如果是告白,拒绝可能连朋友都无法做了。如果是他的秘密,跟我们说,会让他对我们情感上感觉更亲昵更依赖,女生再想跟他拉远距离,就很困难了。是跟我们自己有关的事,让别人难以说出口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事情,我们从他口中能知道,从其它人口中也能知道。

    朱迪交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男朋友。由于刚开始交往,关系还不稳定,朱迪出于谨慎,同时也不愿意自己的私事在公司成为话题,仍然在公司里面给人营造出一种单身的假像。

    朱迪的好朋友艾莎根朱迪在同一间公司,两人关系很好。某天,艾莎邀请朱迪一起过周末,朱迪拒绝了,然后犹豫着该不该把原因——自己交了新男朋友的事情告诉艾莎。艾莎见朱迪欲言又止,于是真诚的叫朱迪相信她,有什么就说。朱迪于是把恋情向艾莎公开了,并且叮嘱艾莎不要跟任何人说,艾莎答应了。

    但是一周过去了,朱迪和男朋友度完周末回到公司,公司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悄悄地走到她面前,暧昧的问她:“你是不是和那个有名的XX在谈恋爱?”

    更有一群八卦女同事,趁着午休,在公司讨论辛迪为什么会被名人看上。辛迪心中很愤怒,这事儿自己只跟艾莎说起过,一定是艾莎因为妒嫉,所以到处乱说。朱迪在公司跟艾莎吵了一架。艾莎也很委屈,因为她确实没说。但无论她怎么跟朱迪解释,朱迪都认为一定是艾莎说的。朱迪很快的和这个名人结婚,移居海外了。

    后来艾莎才知道,这个有名的人,和公司总经理是朋友,曾跟总经理提过朱迪。这位总经理又不小心跟自己的秘书说起。秘书是个大嘴巴,因此,朱迪的恋情迅速的就在公司曝光了。

    在这个案例中,朱迪的固执令人非常的不解。她为什么不问下周围的人,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不听艾莎的解释呢?

    这就是因为秘密。朱迪非常确定,这是一个秘密,而且她只跟艾莎说起过。艾沙的错误在于,朱迪并没有完全相信艾沙,她说出这个秘密,不是因为她自己判断艾沙值得相信,而是基于艾沙的鼓励和表白。于是秘密一曝光,朱迪马上得出艾沙出卖自己的结论。

    因此,当我们发现说话的人,欲言又止,像是想说什么,又不敢说的时候。千万不要发出“你应该信任我”这样的鼓励,控制住我们的好奇心,让说话人自己决定要不要告诉我们。如果这样,他还愿意说,就代表他是真的相信我们。

    3、情绪失控

    电影电视里面经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女人在倾诉,说着说着就哭起来,并且泣不成声。一个男人在倾述,说着说着就开始捶胸顿足或扇自己耳光。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下结论,这个说话的男人或者女人,已经情绪失控。

    人的情绪在大多数时候,是受到我们的控制的。多数时间,我们的喜、怒、哀、乐,都被理智控制在一个他人能够接受,不会受到惊吓或被伤害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行为。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情绪失控,一个人往往会克制不住自己的行动,可能伤害自己,更严重的,也许会伤害到他人。

    比如,八十年代大陆以朦胧诗歌成名的诗人顾城,就是在与妻子协商离婚的时候,忽然情绪失控,用斧头将妻子杀死后自杀。

    类似的悲剧还有很多。

    我们无法预料说话人在跟我们说话时情绪失控,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有可能说话人只是哭一哭,闹一闹,但也可能会造成某些不可挽回的悲剧。所以,我们应该在他出现情绪波动的征兆,而自己又无法调节和克制的时候,立刻采取某些手段,帮助情绪失控的人稳定情绪,将一切扼杀在摇篮中。

    小雅是一名孕妇,怀孕七个多月,就快要生了。但最近她的情绪起伏非常的大,一点小事情,就可以让她感觉到不安和激动。一会儿担心自己的宝宝会不会是畸形,一会儿怀疑自己的老公可能有外遇,一会儿害怕自己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遇到危险,一会儿又愤怒自己的事业因为孩子的出生可能很难会再有突破。

    小雅闹腾得非常的利害。家人觉得需要人来安抚一下她不安的心,于是找到了小雅最好的朋友阿雯。两人开始谈心。小雅说到自己的老公很可能有外遇,因为老公最近回家很晚,而且几乎都不和她说话。小雅举出了超级多的关于老公在老婆怀孕的时候外遇的例子,越说越激动,越说越不安,说到后来的时候,已经开始在家里不停的走来走去。阿雯第一次看见小雅这么激动,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情况,只能安慰说:“不会的,你应该相信他!”

    小雅告诉她,自己怀孕的时候,待在家里,非常喜欢上一些母婴论坛,上面的妈妈们都说,怀孕的时候老公有出轨的迹象。阿雯看到小雅挺着大肚子,一脸激动地走来走去,忙叫小雅坐下,小雅却又开始哭诉自己因为小孩子必须牺牲很多东西。阿雯完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忽然,小雅悟着肚子,脸色苍白的看着阿雯,说自己的肚子非常的痛。阿雯慌了,立刻打了急救电话,并通知了小雅的老公、父母。经过医生的检查,小雅由于情绪激动,出现了早产的症状。医生责备阿雯,不应该让孕妇这么的激动。小雅的老公和父母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看阿雯的眼神也带着责备。

    阿雯就是在小雅说话说到情绪失控的时候,没有正确的应对,只是傻了眼坐着看小雅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暴躁,最终导致了早产的征兆。

    在他人说话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非常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状况。这是我们在听话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的。一旦发现说话人情绪失控,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帮助他们平复激动的情绪,重新恢复正常状态。这是保护自己,同时保护说话人的最好的办法。

    在说话人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叫他喝水。如果说话的人和我们的关系一般,不是特别的要好,也不是特别的亲密,那么让他喝水是最好的办法。说话人的情绪失控,是因为他说话的内容触及他情绪的某一个方面,并且在说话的过程中,随着感情的激荡而有大的起伏,因此,通过喝水,不但能将他因为话语而过分高涨的情绪打断,而且能够通过喝水的动作,平复心情,让情绪点降低。

    轻拍他的背部或者握住他的手。如果说话人是我们的亲人、好朋友,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握手和拍请拍背部的方式。一来可以通过这样的动作,对激动的说话人进行安抚,二来也是提醒他,你过于激动了,并通过握手的轻重和拍背的节奏来辅助他平复心情。

    用语言来提醒。比如说:“你太激动了,别这么激动。”

    转移话题。如果说话人情绪过于激动,而我们又无法让他平复下来的时候,应该转移话题。放弃影响说话人情绪的话题,转而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人说话情绪激动地时候容易行为失控,造成悲剧。我看到过这样新闻。一个男子苦苦哀求自己的恋人回心转意,死拉着恋人的手不放,竟然导致恋人的手指被他大力的扳断。他人在说话的时候,情绪异常激动,我们就需要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平复心情。这样,才能避免说话人因无节制的情绪发泄,而歇斯底里。从而酿成悲剧。

    4、争吵辩论

    人与人是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总会在某个方面,找到不契合的地方。世界上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很难说谁对谁错的,从这个角度看,他的观点没错,从那个角度看,你的想法也正确。但往往我们都认为自己的正确,而他人的想法是不可理喻的。

    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查士德·裴尔爵士告诫他的儿子说:“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说:“你不可能教会一个人任何事情,你只能帮助他自己学会这件事情。”

    但我们往往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而去指责他人观点的错误,发表自己的观点。人往往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因此,我们会经常遇到两个或者多个固执己见的人,各占各的道理,为一件事争吵不休的情景。

    说话人很强势,一定要试图说服大家的时候,该怎么办?说话人自以为的真理,却有人不以为然的反对怎么办?那么很有可能,两个或多个都坚持自己观点的人会开始辩论,不管这个辩论一开始是不是本着沟通的原则,到后来都可能变质成为互相不满的争吵,从而造成伤害。如果我们听到这样辩论争吵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办?大家也许会说:“这是他们的事情。”但争吵的双方是我们的父母,或者这两个人是因为我们而争吵,我们听到后还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比如,我的一个好朋友就因为处理不当,听到他的两个朋友争吵的话,没有引起注意,等他听出火药味,想打圆场的时候,这两个朋友已经因为互相指责对方观点错误,都火了。我这个朋友叫Joe,他有一处房产,是他自己在与女朋友订婚之前购买的。现在他在考虑,结婚的时候,是不是把房产的所有权,转让一部分给自己的未婚妻。对此,他把自己最好的两个朋友约了出来,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了他们。一个朋友建议他,应该这么做,因为女人都很没有安全感,如果把房产所有权转让一部分给她,就表示你是绝对的信任她,而且对你们的感情非常有信心。这对于两个人的相处来说,是很可贵的。另一个朋友听了第一个朋友的话后,直接表示了反对,说用房子表示信任的方法非常的童话。并告诫他,你的房子是你自己辛苦多年再加上父母的一部分积蓄购买的,是辛苦钱,不是什么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以后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需要离婚,不但要给赡养费,而且还要赔上自己辛苦赚来的房产。现在离婚率这么高,还是保险一点,给自己留条后路。

    这两个朋友都听了他介绍具体的情况,一个把这些与人情联系起来;另一个则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去看,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第一个朋友觉得自己没错,面对第二个朋友指责他是在害人,非常生气。第二个朋友觉得他只不过提出了与第一个朋友不一样的观点,是第一个朋友太蛮横,老试图去说服他。最终两人发展成为争吵。Joe听到他们争吵辩论,并没有立刻安抚他们,大打圆场,反而跟着他们的争吵,左右摇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大家最后不欢而散。因为自己的事情,而让两个朋友闹起了矛盾,Joe也感到非常的不安。

    这两个朋友最后发展为争吵,是因为他们看问题站的角度不同。其实客观来看,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也都是好意,但是由于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竟然大相径庭,完全相反,最后竟然因为互相指责而吵了起来。Joe的左右摇摆,无疑为他们的辩论和争吵火上浇油。

    其实,如果在听到两个朋友辩论的话,逐渐具有了火药味,而变成指责对方的时候,Joe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将辩论控制在发表自己观点的范围,就不会因为自己而让朋友互相伤害了。

    当我们听到他人因为说话观点不一致,开始辩论时,千万不要让辩论发展成为争吵。辩论是沟通,争吵已经开始伤害感情。如果辩论双方对对方的说话内容和观点不赞同,不信服,我们可以尝试用温婉的语言来对两人的沟通进行协调,比如说:“你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下,有没有可以成立的地方……”如果,辩论双方都不能对对方信服,那么我们可以劝他们退让一步,避开争吵,尽量不要互相伤害感情。通过我们的协调,保持两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

    什么样的辩论我们可以“听”甚至可以加入到辩论中呢?如果采用适合的方式,有的话题是可以辩论的。有的话题则是应该试图退避的。如果说话人双方的观点都有不当的地方,想法都存在缺陷,那么可以通过辩论,互相吸取对方好的部分,弥补互相观点中有缺陷的部分。这种辩论实际上是一种探知,两个人虽然意见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最重要的前提是,大家都能保持克制清醒的态度。

    如果辩论双方说话时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或者对方的观点体系很完整,只是切入点不同,所以产生了分歧,那么听到这样的辩论,我们最好能立刻注意并重视,采取一些手段帮助辩论双法避开非良性的辩论。同时,我们更加不能加入到争吵中,指正对方明显的错误。试图说服对方犯错,有炫耀自己学识,扫对方面子的嫌疑。而观点立足点不同,那么多半谁也不能说服谁,辩了也白辩。

    哪些人的辩论争吵我们听到,但不适宜插手协调,或需要协调的技巧?从身份上看,最好不要插手长辈们、领导们争吵。长辈和领导作为上位者,在平时生活中处于指导我们的位置,而我们处于被指导的位置,如果我们学要获得他们的照顾,那么就不能挑战他们的权威。小辈听到长辈们辩论争吵的话,最好不要根据我们听到的争吵内容进行劝说,而最好采用关心或者撒娇的方式来劝说。比如一个小女孩可以对熟悉尊长说:“你们只跟对方说话,都不理我了……”用小女孩特有的吃醋来化解争吵。

    听到长辈的争吵,若是据理力劝,就会释放出一个讯息——我是独立的人,我有独立的思考,我能够照顾自己。既然如此,长辈和领导自然会在无形中觉得我们很有主见,能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解决麻烦,而减少对我们的关照。在生活中,如果有他人的关照,是一件很省心的事情。如果不希望自己活的太累,那么长辈和领导的照顾是很重要的。而且据理力劝很有可能因为各种我们无法控制的原因,而将自己也卷入到争吵的漩涡中。一些长辈更可能从不好的方面去揣测我们的居心,把我们劝说的愿望变成恶意的挑战。

    我们听到两夫妻争吵、兄弟间的争吵,要协调同样需要技巧。不小心处理,就会变成他们跟抱着劝说目的去的我们争吵。

    哪些场合听到他人争吵辩论要立刻阻止?人多的时候。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性格,他都希望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表现是好的。若其它人在他侃侃而谈的时候发出质疑,会让说话人觉得尴尬,也会让他为了面子而难于退让。所以,在人多的时候,如果听到争吵辩论的话,立刻制止,建议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可以私底下作沟通,没有必要当众争论不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