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丛书:贞德-异端裁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前往贡比涅

    1430年4月,与勃艮第派的停战期限已经到期,查理七世知道和平解决已经没有希望了。

    去年缔结停战协议时,法国北部的贡比涅反对声音最激烈。所以,查理七世故意将该地让给了勃艮第公爵。不过该地居民拒绝对勃艮第公爵效忠,顽强抵抗。最后,勃艮第派只好决定用武力征服他们,贡比涅居民却仍不肯屈服。

    现在,停战期限已过,国王自觉有必要派兵解救贡比涅。同时,贞德也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接近贡比涅,并尽全力守住它。

    国王和宫廷人士对贞德要出征贡比涅的事,并不支持。查理七世虽然自知和平无望,可是怯懦的性格,使他不敢直接与勃艮第派为敌。国王对贞德说:“出征可以,不过必须以你的名义出征,我不负责!”很明显,国王想一直保持局外人的态度,不被卷入战争。只要一有机会,他还是愿意跟勃艮第派和解的。所以,贞德这次出战,完全是自动自发的,并非直接受到国王的命令,甚至与国王毫无关系。将来出了什么事,国王一概没有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贞德既缺乏可商议的长辈,也没有默契良好的指挥官,更没有亚兰逊公爵的陪伴。

    她必须独自率领士兵出征,她是唯一的指挥官,孤独而又寂寞。

    贞德所率领的士兵,实在很不像样。因为国王未给她经费,所以她必须亲自征召义勇军,她和一位流徏骑士首领订立契约,雇用了100名流徏骑士。

    他们看起来不像要去打仗,而像是要去做一番艰难的冒险。其实,这对贞德来说,也确实是最后一次的冒险……

    贞德知道自己的使命快要结束了。从希农出发的时候,她就作出一个预言,她只有一年的时间,必须在一年之内完成所有的使命。现在,距离一年已经不远,所以,她不能再犹豫,必须迅速展开行动。

    1430年的复活节,贞德到礼拜堂参加礼拜,向神祷告,又听到了天使的声音。天使告诉她,贞德在这场战争中会被敌人逮捕,不过,神会解救她。天使希望贞德要有勇气接受命运。

    贞德遵照神的意志解救法国,不仅要拥护国王,艰苦作战、征服敌人,更要为自己的双亲及祖国的同胞牺牲生命!贞德必须把生命献给神,按照神的命令,作出彻底的牺牲。

    一定会这样,而且绝对必须是这样。自己一定会被逮捕,受尽凌辱。贞德反而很平静,因为这是神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救法国。何况,天使说神会解救贞德,这是神的恩宠,神会和贞德分担痛苦。

    在前往贡比涅的途中,贞德做了些慈悲的圣女行为。

    有一个出生三天的婴儿,全身发黑,已经奄奄一息,祭司拒绝为他洗礼。

    那个婴儿的母亲流着泪对贞德说:“我知道我这可怜的孩子已经没救了,可是他如果没有受洗礼,就无法上天堂,也无法埋葬,请你为他打开天门,替他洗礼好吗?”

    贞德摸摸婴儿,发现他还有微微的体温,便叫其他的少女一起跪在圣母玛利亚像前,为他祷告。

    结果,那个婴儿竟然醒转过来,祭司为他做了洗礼。仪式结束后,婴儿死了。不过,他总算能以天主教徒的身份被埋在墓地。

    还有一次,贞德的部下捕到一个疑似勃艮第派的奸细,名叫弗兰克。贞德仔细地审问他之后,发现他是附近地区无恶不作的坏人,已经被裁判所判了死刑。

    当时贞德的一位联络人,名叫乌鲁斯,前一段时间被勃艮第派逮捕。

    在那个时代,俘虏是可以交换的。所以,贞德想用弗兰克换回乌鲁斯。可是,她把弗兰克交给勃艮第派后,勃艮第派竟然食言,将乌鲁斯杀害了。

    这两件事,后来成为对贞德不利的证据。

    为全身发黑的婴儿祷告一事,后来使贞德背负了“让死婴复活的魔女”的罪名;逮捕弗兰克的事实,则被歪曲为“背叛神的意志,做了天主教徒不该做的事”。

    被勃艮第军俘虏

    5月16日,勃艮第军夺取了贡比涅西部的一个城市,22日逼近贡比涅。

    贞德知道后,立刻出击,在23日凌晨赶到贡比涅。23日中午,勃艮第军大举攻来,把贡比涅包围起来。

    守备贡比涅的军队,把护城沟上的桥放下,准备观看情势的进展。

    当天下午,贞德带领部分部属,向勃艮第军攻击,一路突破敌阵,深入敌区。勃艮第军趁机截断他们的去路,将贞德的部队包围。贞德的部下开始惊慌失措,四散逃命。虽然贞德拼命阻止部下的逃亡,但他们已经失去理智,无法控制,散乱地往护城沟的桥梁方向逃命。

    城里的军队和居民看到这种情形,怕勃艮第军攻入城内,就把吊桥收了起来。贞德的部队没有了退路,被一拥而上的勃艮第派士兵残忍地屠杀。

    没过多久,部队就只剩下贞德一匹孤骑,其余的士兵不是逃走,就是阵亡了。一名勃艮第军的随从骑士,在混乱中用力拉住贞德甲冑外的短大衣下摆。贞德坠马倒在地上,敌人便蜂拥而上。最后贞德被俘虏。

    敌军们叫嚣着让贞德放弃她的信仰。贞德拒绝了,她说:“我的信仰并非由你们而来,我是向我的神宣誓过的,你们无权要我放弃,我会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

    敌人们逮到贞德之后,很高兴也很惊讶,因为他们认为贞德是魔女,是绝不可能抓到的。

    不过,贞德却泰然自若,她知道这是神的告示实现了。她心里很安详,她十分了解她被俘的意义,她相信神会解救她。贞德向神祷告,感谢神。可是她不知道,像十字架那般痛苦的历程就要开始了。

    和贞德同时被捕的还有贞德的哥哥和贞德的副官。

    勃艮第公爵听到贞德被捕的消息,马上喜形于色。他的随从们更是高兴地大声欢呼。

    尽管如此,勃艮第军仍然未能取得贡比涅城,因为居民们都誓死抵抗,发挥了最大的力量。可见,贞德的牺牲是值得的。

    勃艮第公爵明白贞德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英国人非常想得到贞德,他们常说,一定要把魔女贞德活活烧死;另一方面,查理七世很可能会用赎金赎回贞德。

    于是,勃艮第公爵把贞德公开标售,静待查理七世的态度。

    不料等了很久,查理七世仍然毫无反应。

    其实,法国宫廷这时正在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要回贞德。可是,查理七世竟然对贞德的安危漠不关心。一位主教写信给国王说:“除非您不怕被责难为忘恩负义,否则,无论用何种手段,花多少的钱,都应该把贞德救回。”

    然而,国王还是不为所动。他所关心的只是自身和法国的利益。他认为应该从国家的利益考虑这件事情,贞德对法国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如果用武力抢回或花钱去赎回来,也没有什么用处。

    由于得不到国王的消息,勃艮第公爵便准备和英军方面做交易。

    英国方面想得到贞德,是因为他们害怕贞德,他们认为只要杀死贞德,法国就可以任由英国支配了。他们想将贞德交由宗教裁判。

    如果宗教裁判证明贞德不是神的女儿,而是一个魔女,那样就能严重打击相信贞德是神的女儿的法国人。

    不过,这项宗教裁判必须在法国人面前举行,并且最好由法国人亲自执行。

    他们首先征得代理罗马教会的巴黎大学神学院的同意,并请求派人来参加裁判。就像耶稣被犹太人裁判一样,贞德也是被自己的同胞裁判。

    贞德后来被判决为魔女,也和耶稣被指为“迷惑人们灵魂的骗子”的情况相同。贞德是不是也要和耶稣基督一样,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走向各各他山呢?

    逃亡失败

    起初,勃艮第派把贞德监禁在贡比涅附近的一座小城,她的副官也和她在一起。在这里,贞德受到的待遇还算相当不错。

    在中世纪,骑士是相当受人尊敬的,所以即使被逮捕,只要向对方表示服从,便可获得相当程度的自由。

    贞德一方面表示服从,以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一方面寻找着逃亡的时机。

    她想要逃亡的最大原因,是她担心会被看守监牢的狱卒或城中的士兵强暴。

    有一次,她趁狱卒送饭来时,跑出牢房,把脸藏在走廊的木板后,她以为自己穿着男人的服装,可能不会被认出,没想到还是被狱卒抓了回去。

    贞德想逃走的第二个原因,是她担心贡比涅城。她一想到贡比涅百姓的痛苦,就坐立不安。

    第一次逃亡失败之后,她又开始再次逃亡,结果还是没有成功。

    贞德监禁地的最高军事长官叫做卢森堡,他见贞德不驯服,本来想用严厉的手段对待她,可是一想到她是未被定罪的重要人物,又心存顾虑,所以作罢。

    后来,卢森堡把贞德带到自己的领地,这是一座像要塞一般坚牢的城池。卢森堡的妻女和姑姑都住在这里。卢森堡的女儿大约与贞德同龄。

    他的家人都对贞德很亲切,想送给贞德一些美丽的衣服和布料,可是贞德说,没有得到神的允许,她不能收任何东西。

    卢森堡的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卢森堡,卢森堡认为,贞德可能还想逃亡。

    事实上,贞德确实想尽了办法要逃亡。她认为自己如果落到英国人手中,一切就完了。所以,在勃艮第派还没把她交给英国人之前,她必须尽快逃出去。

    卢森堡的姑姑了解贞德的心情,跑去向卢森堡求情,请他别将贞德交给英国人。卢森堡一心只想发财,当然不会答应。

    在这段时间内,贞德曾经写信到120公里以外的一个地方,以购买日常用品的名义请求那里的人们借给她一些金币。其实,贞德是想用那些钱收买狱卒,让她脱逃。可是后来也失败了。

    关于逃亡的事,天使的声音并不表示赞成。可是,贞德无法再忍受下去,她只想逃亡。逼不得已,她就从监禁的塔上跳了出去。

    塔很高,贞德跌在地上直接就昏了过去。醒来后她发现自己又被狱卒抓了回来,并且还受了伤。

    贞德不甘心地哭泣着,结果听到圣女凯瑟琳的声音对她说:“你的伤会好的,然后,你会被贡比涅的人们解救。”贞德听到圣女这样说,很放心地不再逃亡。

    11月21日,卢森堡终于把贞德卖给英国人了。

    所得的价款分成三份,勃艮第公爵分到10000力布,抓到贞德的那个骑士分到6000力布,卢森堡分到300力布。

    贞德被捕的消息传到巴黎,是5月25日的事。第二天,巴黎大学神学院就开始行动了。

    当时,巴黎大学不但是欧洲的学术中心,而且是罗马天主教会的代理者,拥有很大的权势和影响力。

    本来,巴黎大学神学院对贞德就非常注意。中世纪的天主教,神的教义必须透过教会传达给教徒,教徒本身绝不准私自与神交通。教徒们也不能任意解释《圣经》的教义,一切都得顺从教会的指示。而贞德自称听到神的声音,并且负有神的使命。这明显违反了教会的规定。

    同时,此时的巴黎大学神学院,一方面代理罗马教会;另一方面受到英国的支配。

    英国人虽然希望由法国人来裁判贞德是个魔女,不过,裁判的方法还是要完全由英国人控制。

    于是,一些英国人士从5月底开始,就在研究一种最理想的裁判方法。

    到了7月,他们终于决定任用主教柯逊作为裁判贞德的首席裁判官。柯逊59岁,是天主教会的代表,他年轻时就和勃艮第公爵关系很好,后来在勃艮第公爵的推荐下当上主教。由于勃艮第公爵的关系,他和英国方面也关系密切,并担任英国国王的顾问,每年可获得2000力布的报酬。

    柯逊不仅是一位主教,也可算是一位外交官,为人精明而狡猾。英国方面正是看中了他的政治手腕。

    接着,英国方面又就裁判仪式的地点进行了协商,最后决定在鲁昂举行,他们认为这样比较便于控制。而且,他们已决定把贞德当做一个“异端者”和“魔女”加以裁判。

    异端者意味着违背教会,尤其是背叛天主教信仰,而改信其他宗教。魔女的意思当然也大同小异。

    在当时的欧洲,异端者必须受到严厉的裁判,而且大都会被处死刑。本来,基督教义主张慈悲宽恕,教会明令禁止对异端者施以拷问和死刑。但是由于时代的趋势,教会对异端者的判决越来越严厉,到后来,也就不再反对拷问和死刑了。

    中世纪时,教会对异端者的处置更为严酷,“异端裁判”和“逮捕魔女”的事件时有所闻,而大部分的异端者和魔女,都被判处火刑。

    虐待与第一次审问

    贞德被交给英军之后,暂时被关在一个要塞里,直到12月23日才被送到鲁昂,囚禁在城内的监狱里。

    贞德被关在一间单人牢房,完全失去了自由,根本见不到阳光,也完全接触不到她最喜爱的大自然。但是,敌人似乎还不满意。他们把贞德放在铁笼里,脖子和手脚都用沉重的铁链锁住,并且派了五个英国士兵监视这个铁笼。

    按照当时的习俗,狱卒无论如何虐待犯人,都不会受到干涉。因此,那五个英国士兵很粗暴地欺负贞德,用许多不堪入耳的秽语嘲笑她。

    贞德只能更加专心地向神祷告,除此之外,她已经没有别的法子了。幸好,圣女们一直轮流用温柔的话语安慰她、鼓励她。

    1430年圣诞节左右到1431年5月30日这漫长的五个月里,贞德就这样在牢里度过。她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还受到种种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

    对天主教徒来说,吃到象征基督血肉的葡萄酒与面包,是心灵上最大的滋养。英军为了折磨贞德,从她入狱的第二个星期开始,已经不给她供应葡萄酒与面包了,只给她少量的已经腐败变质的食物。后来,英军又禁止贞德参加弥撒。物质和精神的滋养都被剥夺,贞德好像丧失了补给品般地空虚、颓丧。

    英国人觉得,贞德越痛苦,他们才越快乐。

    饥饿加上永无休止的审问,使贞德疲惫不堪,身心交瘁,终于病倒。可是,她一刻也不能松懈、大意,因为那些毫无人性的士兵随时都在窥视着,想对她施暴。尤其是夜晚,贞德根本无法放心睡觉。

    可怜的贞德,好几次流着眼泪请求让她移到女囚专用的牢里,可是都被拒绝。

    贞德有时不禁自暴自弃地想:“不如让士兵们强暴,然后下地狱算了!”

    事实上,不仅看守的士兵,就是英国贵族,也想趁机玷污她。

    裁判贞德的圣职者人数众多,差不多有60名。英国为了使教会承认贞德是异端者、魔女,可谓下了血本。

    裁判团名义上的裁判长是一位勇敢而正直的大审问官。他很不赞成裁判贞德,可是教会的命令无法违抗。所以,他表面上接受这个任务,实际上,每一次审判,都故意缺席不到。

    除了前面提到的首席裁判官柯逊,巴黎大学神学院还派了6名神学者担任裁判官。另外,还有英国方面的大主教、卢森堡的弟弟卢森堡主教、鲁昂教区的参事及由英国和诺曼底派来的圣职者等等。

    1431年2月21日,裁判团第一次审问贞德。裁判官们得到了教会的授意,所以一开始,他们就认定贞德有罪,像猫在戏弄到手的耗子那样摆布着贞德。

    可是,贞德非常坚强,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十分清楚,并且经常使裁判官哑口无言。

    贞德在审判之初,曾要求教会尊重她应有的权利,请律师为她辩护,可是遭到否决。于是,贞德只能像耶稣基督一样,孤独地站在裁判官们的面前。

    裁判官首先要贞德向教皇发誓绝不说谎,绝不对裁判团有所隐瞒。贞德坚定地说:“我以我的双亲发誓,自听到天使声音以来的事,我都会据实以告。不过,神不允许我说的,即使你们杀了我,我也不会说。”

    然后,审问开始。

    审判官先问了贞德关于教义和信仰的问题。贞德回答说:“我的双亲都是主虔诚的信徒。我从小受到母亲的教导,学习主祷文、圣母祝词和使徒信经。”这让贞德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故乡如同世外桃源的风景,慈祥和蔼的双亲,一起嬉戏玩乐的同伴……一想到这些,贞德不禁流下泪来。

    这一次审问的主要重点,是在贞德面前出现的圣人、圣女以及他们对贞德的告示。

    中世纪时代的人们认为,有些天使可能是恶魔的化身。通常,恶魔都是以乌鸦或黑猫的姿态出现,可是,当他要迷惑人时,就会掩盖自己的本来面目,变成天使一样的美丽圣洁。

    裁判官们认为贞德遇到的根本不是圣米迦勒,而是化身成天使的恶魔。如果是这样,那么,贞德首次在希农城谒见查理王子时,传达给王子的话,就不是“神的告示”,而是“恶魔的妖言”。贞德帮助恶魔散布妖言,就是恶魔的仆人,也就是魔女。这就是英国方面授意裁判官加在贞德身上的罪名。

    贞德很快否认这项诬告,她说:“我以主和法兰西的名义起誓,我遇到的的确是天使圣米迦勒。但是他给我的告示,我只能告诉王子一个人,这是神的意思。所以,即使砍我的头,我也不能泄露。”

    在这次审问中,贞德表现出很了不起的幽默和机智,她虽未受过正式教育,不过头脑聪明、机智,反应很快,而且勇敢。这从她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

    首席裁判官柯逊问她:“天使圣米迦勒出现时是不是赤裸着身子?”

    柯逊的这个问题十分恶毒,他想诬赖出现在贞德面前的圣米迦勒是恶魔,而贞德是受到化身为赤裸美少年的恶魔的迷惑,所以成了他忠实的奴仆。

    贞德完全了解柯逊的用心,她机智地回答:“主教,你认为神连给圣米迦勒穿的衣服也没有吗?”

    这样一来,贞德既化解了他对自己的刁难,又当着许多裁判官的面,揭露了柯逊的愚笨。柯逊也就无法再问下去了。

    接着,另一位著名的神学家问贞德:”你第一次在希农谒见王子时,王子的全身是不是被一团光包围着?”

    贞德回答:“是的!王子全身都笼罩在一阵光芒中,那是一种非常耀眼神圣的光芒,并不是只有主教才会发出圣光。”

    这又使他哑口无言。

    还有一个裁判官问贞德:“圣女玛格丽特和凯瑟琳,是不是憎恨英国人?”

    贞德回答:“圣人和圣女都遵从神的意志。他们爱神所爱,恨神所恨。”

    裁判官又进一步质问:“那么,神是不是僧恨英国人?”

    “我怎么敢随便揣测神的圣意!我只知道神告诉我,英国人迟早会被赶出法国,法国人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贞德的回答非常机敏而且直截了当,令质问的裁判官慑服。

    诸如此类的审问,每天要持续8到10小时。裁判官采用“车轮战术”,每一两个小时就换一批人,可是贞德却必须从头至尾站着回答。

    裁判官还不断提出一些微小而繁琐的问题质问贞德,他们有意让贞德思维疲惫、头脑混乱,这样就有机可乘。可是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贞德对讯问过的问题十分清楚,一发现有重复的问题,马上拒绝回答。裁判官们一度拿贞德毫无办法。

    裁判团的圈套

    第二次审问时,裁判官首先问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他们问贞德,在杜列米村学会了哪些工作。

    贞德回答说:“我学会了缝纫和编织,这两项我可以做得比鲁昂任何一个妇女好。”

    接着,裁判开始进入正题。裁判官又质问起关于神的声音的事情。只要贞德的回答稍有漏洞,他们就可以指控贞德为魔女,可是,贞德的回答常常天衣无缝。

    “神的声音正确地引导我去见查理王子,去解救奥尔良,又促使王子到兰斯加冕。除了神所指示的事之外,我什么都没有做。”

    贞德并不害怕那些凶狠的裁判官,不过,审问的时间越来越长,贞德难免觉得非常疲倦。

    裁判官们一看到贞德有些疲倦,马上趁机问一些不怀好意的问题:“你有没有看清天使的整个面貌?”

    “没有!我只看到脸,手和脚我不太记得了。”

    “圣米迦勒长的什么模样?”

    “圣米迦勒看起来像是很诚实的样子。”

    “圣凯瑟琳和圣玛格丽特呢?”

    “我一看到她们,就跑去抱住她们。”

    “你刚才不是说只记得他们的脸,其余的都不记得了吗?”

    贞德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你从杜列米村出发时,天使不是要你不可告诉双亲,要你蒙骗双亲吗?”

    贞德未加思索地反驳:“不是的!天使要我告诉双亲。”然后,她又考虑了一下,重新回答:“不是的。我出发的事,要不要告诉双亲,天使让我自己决定。”

    “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

    裁判官们的“车轮战术”显然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贞德有些混乱了。

    裁判官想趁贞德神志不清时,套出“神的告示”的内容。这样一来,连王子对神祈祷的事,她也会全部说出来。

    幸好,贞德警觉到这一点,马上加以拒绝了。她知道这些裁判官都想陷害她,所以她说:“你们都想置我于死地,这点我很清楚。现在,我什么都不想说了,我是神派来的,你们早点让我回到神那里去吧!”

    柯逊听到贞德这样说非常生气,他大声吼道:“我们有让你发誓的权力,也有让你说出实话的权力,因为我们是裁判官。”

    贞德说:“你的意思是说,你们有权力随意裁判我。你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你们现在在做什么?你们正处于一种很危险的立场。我再说一次,我是神派来的,你们让我回到神那儿去吧。”

    接着,裁判官又把质问的主题转向“天使的声音”。他们问道:“你最后一次听到天使的声音,是什么时候?”

    贞德回答:“今天早上。天使的声音叫醒了我,我就跪下来向神祈祷。天使的声音告诉我要勇敢地接受审问。”

    裁判官很生气,不知如何问下去才好。片刻之后,他才接着问:“贞德,你有没有受到神的恩宠?”

    贞德回答:“我若是没有受到恩宠,神马上就会赐给我!我若受到了神的恩宠,神也会让这恩宠长久持续。”

    这真是最完美的回答,最能使贞德脱罪的答法。会说这种话的人,怎么可能是受到恶魔迷惑的魔女呢?

    可是,裁判官们不这么认为,相反,他们觉得贞德如此会狡辩,肯定是有恶魔附身。

    就这样,贞德凭借无比的勇气和自信,与那些狡诈的圣职者们对抗。

    裁判官发觉自己说不过贞德,开始恼羞成怒,从心底憎恨贞德。正因如此,贞德的命运更加无法扭转了。

    贞德又被押回牢房。

    她的手脚都被锁链铐住,锁链的另一端系在床脚。这时正是欧洲大陆最寒冷的时候,贞德冷得全身发抖,缩成一团。许多虱子和跳蚤在她身上爬来爬去,吸着她的血。牢里充满了恶臭,没有阳光,没有风,这一切都叫她难以忍受。

    更让贞德担心的还是看守她的狱卒。以前,他们在牢笼外监视贞德,现在铁笼被除掉了,狱卒就在牢里看守着她。

    这些狱卒和贞德一起在牢房里过夜。虽然贞德已经把头发剪短,并且穿上了男人的衣服,可是,狱卒还是对她虎视眈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做出可耻的事来。

    每当他们走近贞德,想对她无礼时,贞德就拼命抵抗,结果弄得浑身伤痕累累,血迹斑斑。

    不过,这些还都不是最令贞德战栗的。她觉得异常恐怖的是火刑。裁判官曾在审问时说过:“这个魔女一定要用火活活烧死才行!”

    贞德在这样的折磨和恐惧中,好不容易熬到了复活节。鲁昂各地教会的钟声传到了牢狱中,贞德一面听着那些钟声,一面趴在冰冷的床上哭泣。因为她不但无法拜领圣餐,还被这些卑鄙的男人包围着。

    长期的牢狱生活使得贞德的身体非常虚弱,她发高烧了,全身软弱无力。贞德有些绝望,她知道那些狱卒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要保持清白已经是不太可能了。她只能默默地向神祷告,希望神能解救她。

    果然,神听到了贞德的祈祷。

    在她生病的三天里,那些狱卒一反常态,都没有来打扰她,让她能静静地躺着养病。那些人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想走近贞德时,就会被贞德身上一种庄严的气质慑服,然后便不敢移动脚步。

    三天的休息期很快就过去了,贞德马上又被拉上法庭,继续接受比以前更为滑稽的质问。

    柯逊问她:“你在战场上杀了很多人吧?”

    贞德回答:“一次也没有,因为我拿的是小旗。”

    柯逊又问:“小旗和剑你到底喜欢哪一个?”

    贞德回答:“当然是小旗!”

    裁判官十分焦急,因为审问的进度太慢,未能达到他们预期的目标。他们原想用种种方法把贞德判定为一个魔女,可是贞德敏锐的回答,几乎要使他们招架不住了。

    当然,这些裁判是不会就此罢休的,他们选出一位叫做罗伊塞勒的裁判官,让他改变装束,溜进贞德的牢房,先想办法获得贞德的信任,然后设法套出秘密。

    当然,这是一种极其卑鄙的行为,但是在当时这种行为很普遍。裁判官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套出犯人的罪状。

    罗伊塞勒先告诉贞德,他与查理七世陛下很熟,借此拉近距离。然后他开始问贞德许多事情,贞德都据实以告。这时候,其他的裁判官就躲在隔壁的牢房中偷听。

    当罗伊塞勒问到紧要的问题时,贞德很警惕,马上看穿了他的阴谋。

    在隔壁牢房中的柯逊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就现身出来亲自审问她。

    其实,贞德早就知道裁判官们为了将她判定为魔女,几乎无所不用其极,自己绝对敌不过这些邪恶的人,也无法逃出他们设下的圈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