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在政冶参与方面是全世界妇女地位中最薄弱的一方面。这首先是因为妇女长期以来被排斥于政治权力机制之外。结果不仅一般的社会观念以为政治不是妇女参与的领域,而且很多妇女自己也将这一观念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内化,以为自己根本不适于参与政治,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这种可悲的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塑造了目前世界妇女在政治参与中的可悲形象——在世界各个国家的最髙政治决策层中,妇女很少有超过的席位;在许多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当中完全没有女性。
目前,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成效的是北欧各国,在那里,妇女参政所取得的进展对全世界的妇女是一个鼓舞;那里的事态也是,一个证据,证明只要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妇女的政治地位是有可能提髙的,妇女也是有参政能力的。
在妇女参政方面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近年来妇女议员比例的急剧下降。中国的一些基层领导机构中妇女所占比例也一度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对男女平等的强调与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无自上面下保证妇女比例的作法,有无自下而上的妇女压力团体,以及社会两性角色划分观念中对女人男性化的恐惧与向传统价值复归的趋向等等。这种退为妇女发展的乐观情绪敲响警钟,促使妇女回到现实中来,勇敢地面对妇女参政的可悲现状,做出切实的努力,以提高妇女的参政水平。
在妇女就业方面,百年来的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无论世界是中国,妇女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已经成为漸流。毕其一生参加过社会劳动的妇女所占的比例迅猛攀升,妇女在全部社会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接近半数纟但是,妇女就业方面也还有不尽人意之处,这首先表现为在一文化如阿拉伯文化中,妇女还留在家里,很少参加社会劳动;其次表现为妇女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较男人低。妇女就业集中在技术水平较低、工资较少的行业和职业中,这是一个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在就业结构中地位偏低,即使做到同工同酬,妇女的收入与男性相比还是偏低。由于长时间被排除在社会生产之外。妇女在就业结构中地位和收入在开始时偏低是很自然的,世间少有后来居上的道理。妇女运动的目标只能是尽量缩短这个过渡过程,努力提高妇女在就业结构中的地位和收入水平,使妇女无论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方面,还是在从社会取得的劳动报酬方面,都能够较快地接近男性的水平。
妇女教育也是一个取得了重大进展的领域。从各国妇女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到如今,妇女教育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妇女文盲率普遍降低;妇女的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与男生相比,女生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中所占的比例都在增髙,正逐渐接近半数。但是,与男性相比,女性中的文盲较多仍是一个普遍现象;女童失学率也普遍高于男童另%。虽然中小学教育中男女的比例已经相当接近,但在高等教育中女性所占比例还大大低于男性。要继续提髙妇女的敎育水平,使之达到男牲教育的水平,还须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提高很怏。尤其在生育健康方面,产妇死亡率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妇女健康的整体水平。在全世羿范围内,除了少数国家,妇女的预期寿命普遍超过男性,这一现象是多因的,既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作用。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多年来一直呈继续拉大的趋势,由此也引发了男性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检讨。然而,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女性预期寿命较长,但其健康水平却并不太高,表现在患病率比男性高。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妇女还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中。这都是妇女运动关注并正在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不同的文化屮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它表现在家庭大事的决定权、家庭经济的管理、男女两性的家务劳动分工等方面。虫于家庭在世界上往往是最具文化特色又最容易保留着传统价值的一种社会组织,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各个丈化中差异很大。在一些文化中,男人完全不分担家务;在另一些文化中,男人却能分担较大比重的家务。这一点有时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无关,而更多地来自文化传统与观念。例如,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却低于不少经济落后的贫困国家中妇女的家庭地位。
近年来,妇女遭受到暴力侵害的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针对妇女的暴力既有社会上的暴力犯罪,也有家庭暴力,还有针对特殊人群的暴力,如计对怀孕妇女的暴力,针对女同性恋者的暴力,针对卖淫妇女的暴力等。家庭暴力是近年来妇女反应最为强烈的社会问题。各种救助在家庭暴力中受伤害妇女的机构、组织、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在中国,一个最引起关注的针对妇女的暴力形式是绑架和拐卖妇女。由于这一现象同妇女的婚姻流动掺杂在一起,增加了解决问題的复杂性,以致在全国范围内有较高的发案率,使不少妇女的安全受到威胁。虽然由于打击有力,这一犯罪的势头已经减弱,但它对妇女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并且引起了关于中国妇女地位的思考。
与物质和制度方面的改变相比,更难改变的是习俗和观念。在世界上的各个文化中,沿袭了千百年的习俗和观念的作用既是强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作为一种无声的力量,它要求人们的遵从,无情地迫害越轨行为。印度寡妇的殉夬习俗,阿拉伯妇女的面纱,非洲妇女的阴部环切术,种种陈规陋习仍在摧残着妇女的健康乃至生命。不仅在欠发达国家,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种种不利于妇女的思想观念也仍在大行其道,远远没有受到清算。从亚里士多德到尼采,从《圣经》到被女权主义者尖锐批评为父权制的意识形态,从孔夫子到宋明理学,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压抑妇女的身心发展,禁制着妇女身体和精神的自由。因此,习俗和观念上的改变不能不是一个更持久、更艰巨的过程。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对两次妇女运动的回顾及对各主要女权主义理论流派的评介。
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达到高潮。这次妇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妇女争取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的权利。这次妇女运动的主力虽然是西方中产阶级的白人妇女,但她们的目标和运动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这个阶层和人群。运动为广大妇女群众争得了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权利和机会,造福于全体妇女。运动的影响不仅限于西方社会,在东方国家如中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旦促进了这些国家内部类似性质的妇女运动的形成。
妇女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兴起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次运动的范围之大、影响之广更远远超过了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次运动中,妇女研究在学术机构登堂入室,发展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学科,吸引了大量的研究者和学生,极大地改变了妇女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地位,各种女权主义流派纷纷建立,在运动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流派众多,它们在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上不仅存在分歧,有时甚至针锋相对。自由主义女权主义是最老的个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西方中世纪过后的启蒙运动。它赞成自由主义思想原则,主张每位妇女在现行体制内通过个人之间的公平竞争,获得与男子平等的法律地位与社会地位。因此,它致力于男女之间的平等权利,反对所有歧视妇女的法律。但是它并不主张对妇女实行保护性立法,或给妇女特别的保护性待遇,因为这样就等于承认了妇女的弱势地位,而且有损于公正及公平竞争的原则。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则恰恰相反,其理论前提就是承认妇女是弱势群体,并旦认为妇女所处的不利地位不是单个妇女的过错,而是制度的不平等造成的。它在具体策略上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也是针锋相对竭力为妇女争取保护性立法,强调对妇女实行特抹的劳动保护措施。因此它更强调平等,而不是公正。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张将妇女所处的不利地位同阶级压迫、阶级剥削以及阶级斗争联系在一起加以考虑,并认为,妇女要取得最终的解放,离不开受剥削阶级的斗争和解放。它很注意妇女在家务中所付出的无酬劳动,认为这是使妇女沦为二等公民的一个重大原因;它的目标之一是为妇女争取家务劳动的补偿和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激进女权主义的主要理论倾向在于强调妇女在生理上的特征,它不仅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一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生育能力一是使其陷于不利地位的主要原因,而且认为妇女的生理特征是优越的,尽管它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受眨低的地位。瀲进女权主义创造出父权制理论,用以概括男权社会的压迫性质,并认为性别间的压迫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遍又最典型的压迫形式,其重要性超过了其他的压迫形式,如阶级压迫、种族压迫、民族压迫等。激进女权主义是一种基于本质主义的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其中最极端、最瀲烈者甚至认为,只有依照女性的特质,才能建造—种更和平、更自然、更和谐的社会秩序;因此,弘扬女性特质是解除人类社会种种弊病的最好办法,人类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里。
后现代女权主义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女权主义流派。由于它所借重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极具颠覆性,鼓吹对所有大型理论体系的否定,其中包括对以往两性概念的划分及所有有关两性关系理论的批判,所以又被人称为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是反本质主义的。它的目标不是在现行体制中争取男女平权,也不是要把男人压迫女人的现行体制颠倒过来,而是要消解现行的两性观念,解构所有以往有关于两性关系的理论。它强调话语即权力,致力于创造妇女的话语。它强调身体、感情和直觉,抨击男性中心的精神、理性和逻辑,力图用一套新的话语来取代性别主义的话语。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女权主义流派之外。还有众多次要的理论流派,如生态女权主义,心理学女权主义,第三世界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分离主义女权主义,文化女权主义,女同性恋女权主义等。这些女权主义尽管在一些基本点上还咯有一致看法,但其分歧点已大大超过其共同点。它们各自致力于自己所关注的领域,但又常常在一些问题上争得不可开交。
本书的第三部分就是当代妇女发展中引起争论和关注的新问题,围绕这些新问题的争论,预示着下个世纪妇女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在众多的新问题中,妇女运动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为妇女争取特殊照顾和保护性立法。妇女运动中的一派认为,由于妇女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抑、被歧视的状态,所以完全有理由提出对其加以待殊保护的要求,其中包括保护性立法,在各级选举中自上而下规定的保护性比例,劳动中针对妇女生理特征的劳动保护措施等。另一派则以公正的原则来否定平等的原则,认为对社会中的某一群人实行特殊照顾有损公平竞争的原则,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妇女的利益。
正当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中的妇女就业热潮方兴未艾之时,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中所实行的改革却引发了关于妇女回家的讨论。这是因为,在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实行多年后,妇女大量普遍就业的态势业已形成;但是在各用人单位开始实行较计划经济时期严格精细得多的经济核箅以后,妇女的一些弱点就开始显露出来,并由此导致了有关妇女回家的讨论主张妇女回家的一派认为,性别角色分工的玻坏造成了女性的男性化,就业机会不足和两性关系的紧张,如果让女人回到家庭中去,似乎既可解决就业机会紧张的问题,也可以恢复传统的性别分工秩序。反对妇女回家的一派则指出,妇女参加社会劳动其实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许多女性并非仅仅因为经济需要才出来工作,而是因为家庭之外的工作和事业已经成为她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她们的一部分自我,要剥夺她们的这部分自我,既不可能,也不公正。两性气质的异与同在妇女运动中是一个长期争论而且魅力不减的问题。强调同的一派主张,男女两性既有相同的能力,就应当有相同的权利,应当做相同的事情,得到相同的报酬和评价。强调异的一派则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立场:一种认为女性天生不如男性,二者在生理上的差异是女性不如男性、男性统治女性的生物学依据;另一种则反其道而行之,鼓吹女性优越论,引用大量生理学、心理学实验证据,企图证明女性不仅在生理上比男性优越,而且在心理上拥有很多长期受到鄙薄的优越品性,如哺育性、容易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特性、爱和平的特性、接近自然的待性等等。她们主张,如果彰显这些女性特钲,强调其不同于男性价值的价值,则会使人类社会趋于合理和美好,使人类走出由男性价值观造成的困境。
在现代社会中,性与色情品问题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争。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对性的赞赏与反对两大派。在女权运动的初期,女权主义者多为反性者,后来在色情品的问题上,激进女权主义者也采取了这一立场。她们认为色情品是对女性的商业利用,而且可以认为色情品本身就是针对妇女的暴力,必须加以禁止。她们掀起了制裁色情品的运动,并不惜同福音派传教士携手,利用法律手段制裁色情品的制售与消费。尽管如此,她们宣称,自己绝不是从道德角度而仅仅是从女权角度反对色情品的。另一派女权主义者则从言论自由和反对裣査制度对出版自由的禁制角度提出问题。她们认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是基本人权,从任何角度出发对这一权利的损害和限制都会最终损害妇女的利益和限制妇女的权利,因此,即使仅仅从妇女的长远利益出发,也不应当禁止色情品。
在暴力、性騷扰和卖淫等问题上,也存在着某些争议。在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和性骚扰行为的界定、处置办法等方面,世界各国正处于种探索性的阶段,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常常通过各类传播媒介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受害妇女庇护所、全女瞀部队等新事物、新制度更以不同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各国出现。在如何看待卖淫现象的问题上,西方法律界和社会各界一直争论不休。女权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又为这一原本就很复杂的争论增加了一些新的视角。例如,妇女是否有自由处置自己身体的权利,被强奸的妇女有无决定是否起诉的权利等。女权主义各个理论流派之间在卖淫问题上也存在着激烈的争论。
围绕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的争论触及了哲学领域和人类认知行为的深层结构。首当其冲的问题是,究竟存不存在独立于一般认识论之外的女权主义认识论;其次还有这种认识论的范畴、内涵及其适用性的问题等等。女权主义提出,在西方世界当前的理性危机中,妇女应当有所作为,她们试图创造出一套反本质主义、反基要主义的全新的女权主义认识论。在妇女研究中,女权主义者还创造出口述史、提倡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感情交流,绝不标榜客观性与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论。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合法性及其生命力仍处于考验之中,它是否能够最终进入人类精神宝库也还在未定之天。
在21世纪,上述所有的问题还会继续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些新的趋势和问题又会形成。我们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在已经发生的一切事实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測。这些预测能否实现还有待未来的检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