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说保健-面部的科学保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眉目传神”VS“人老珠黄”

    “眉目传神”,就是说从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神,比如目光闪烁不定,说明这人心里有鬼;不敢与别人对视,可能是心虚,等等。

    “人老珠黄”,意思是人衰老了不受重视,就像年代久了,变黄的珍珠一样不值钱了。但是,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人老珠黄是一个定律,这里的“珠”是指人的眼睛。

    有句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中医看来,“目为心之使”,人的瞳孔代表肾,外面一圈黑眼珠代表肝,白眼珠代表肺,内外眼眦代表心,眼皮代表脾。人的五脏从眼睛上就能看到,所以眼睛的确是心灵的窗户。

    关于这句话还有一个现象可以说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小孩子,小孩的眼睛都是很黑很亮的,特别干净清澈,让人一看就觉得很纯洁、很可爱,而老人的眼睛一般都是混浊、昏黄的,有个词叫“老眼昏花”,虽然有点不恭敬,道理却是对的。那为什么小孩子和老年人的眼睛会有这种区别呢?这是因为小孩子大都肾气充足,身体里没有那么多脏东西,所以瞳孔很亮;而老年人的肾气已经耗费得差不多了,多年以来体内也积攒下了很多垃圾,表现在眼睛里,自然就比较混浊。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眼球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透明膜层,叫结膜。在长期受到紫外线、粉尘等污染之后,就产生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色素在结膜层集聚成块状黄斑,使白眼球上出现微微凸起的暗黄色物质,黑眼球变得更加混浊。老年人长期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自然就会“人老珠黄”。

    我们经常爱说一个人“看着精神”,这听起来是个很模糊的评价,其实,“精神”不“精神”就是从一个人的眼睛里看出来的,一个人眼睛很亮,就一定显得很精神。

    现在很多人长期用电脑,晚上还爱熬夜,一点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眼睛,他们的眼睛也会显得很灰暗,“双目无神”。

    眼睛的神主要体现在黑眼球上。一个人如果肝肾功能好,黑眼珠就会很黑,显得很有神;如果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饮食多以植物为主,那他的白眼球也会很干净,没有那么多的血丝。他的眼睛就会黑白分明,人看起来也神采奕奕。

    总之,从眼睛里能够看出人五脏六腑的状况。“人老珠黄”也不是必然的,只要你懂得保养之道,从年轻时就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睡眠,多做运动,饮食清淡,保持身体内部的清洁,那么即使老了,你的眼睛仍然可以很亮、很有精神。

    为什么一哭就会掉“金豆豆”

    有时候,看到孩子在哭我们就会调侃:“看,又掉金豆豆了。”这当然是一种玩笑话,但是从眼泪的功用来看,它还真是名副其实的“金豆豆”呢。

    眼泪是一种弱酸性的透明无色液体,其成分中绝大部分是水,并含有少量无机盐、蛋白质、溶菌酶、免疫球蛋白A等其他物质。其中,蛋白质可以降低泪液的表面张力,无机盐则可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力,使眼泪可以均匀地覆盖到眼球上,在眼球表面形成一层膜,具有湿润眼球和提高眼角膜光学性能的作用。

    人流泪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反射性流泪,一种是情感性流泪。情感性流泪中所含的蛋白质比反射性流泪要多,并且情感性流泪有一种类似止痛剂的化学物质。眼泪中的乳铁蛋白、β-溶素等还可抑制细菌生长。此外,眼泪的分泌会促进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避免其形成肿瘤。

    眼泪的功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保护眼睛,消炎抗菌;二是缓解精神压力。下面我们就详细地讲一下这两方面的功用。

    1.保护眼睛,消炎抗菌

    当异物进入眼睛时,泪腺会分泌大量的眼泪,对脏东西进行清洗和稀释,将其冲到眼睛之外,以保护角膜和结膜不受伤害。眼泪也可以在角膜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它可以保持眼球表面的湿润,减轻眼睑和眼球的摩擦,还可以使角膜表面更加光滑细腻,让眼睛看起来更加明亮。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眼泪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杀菌物质——溶菌酶,这种物质可以杀死并溶解有毒细胞。此外,泪液中的蛋白也有抗菌抑菌的作用。可以说,眼泪是保养眼睛的最好的“眼药水”。

    2.缓解精神压力

    俄罗斯家庭心理医生纳杰日达·舒尔曼说:眼泪是缓解精神负担最有效的“良方”。达也许就是女人比男人少得因神经紧张而诱发的梗死和中风的原因之一。因为,受了委屈或被悲痛折磨时哭出来,能把心中的痛苦发泄出来,对改善情绪和维持健康非常有益。

    而且,眼泪的成分相当复杂,不同情况下流出的眼泪中的成分也会不同。比如人在悲伤时流出的眼泪就含有过量的蛋白质,还有脑啡肽复合物和催乳素这两种化学物质,而人在受到洋葱刺激时产生的眼泪中却没有这些物质。这些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物质对身体健康很不利,流泪就可以将其排出,从而缓解身体压力。

    另外,哭也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不寻常运动,这种运动也可以放松情绪和肌肉,使人感觉轻松。

    此外,一些非正常的流泪也可能是眼睛出现了炎症,还可能是泪道狭窄或者被异物阻塞,导致泪腺分泌的眼泪不能排入鼻腔出现泪溢。所以,当眼睛出现非正常流泪时,千万不要忽视,应尽快就医。

    大体说来,流泪是一件对身体有好处的事,不管是悲伤垂泪,还是喜极而泣,只要有流泪的欲望,就好好哭一场吧,把心里的郁闷与苦恼发泄出来就好了。但是哭得太多会损伤记忆力和注意力,甚至降低人体免疫力,所以流泪也要适可而止。

    眼睛常见的4个问题

    眼部常见的问题主要以下几种:

    1.眼袋

    眼袋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比如晚上喝水过多、熬夜等,一旦消除这些因素,眼袋也就不见了。但是有些人准时睡觉,从不熬夜,夜间也没有喝太多的水,但早上起床时,仍然会出现大眼袋,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认为,下眼皮正是小肠经的循行路线,它跟三焦、小肠、肾都有关。这里出了问题多是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这属于寒邪造成的疾病。

    2.眼前发黑

    眼前发黑大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由于一个人体位突然改变引起低血压所致。当人蹲着时,腰和腿都是屈曲的,血液不能上下畅通。如果此时猛地站起来,血液便快速往下流去,造成上身局部缺血。脑子和眼睛对氧气和养料的要求特别严格,来不得半点松懈,短暂的供应不足,也会使它们的工作发生故障,因而会有眼前发黑、天旋地转的感觉。如果身体本来就虚弱,情况就会更严重些。不过,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惊慌,不必去医院。头部供血不足,心脏会马上加紧工作,把血液输送上去,用不了多久,人体就能恢复正常了。当然,站起时,不要动作太猛,尽可能缓慢一些,让血液不要下流得过猛,心脏供血就能跟上,也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3.目眩

    目眩是指视物昏花迷乱。比如蹲后起立,忽觉眼前一片乌黑,或黑花黑点闪烁,或如飞蝇散乱,俗称“眼花”。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神散了看东西就会老花。一般来说,如果偶尔在站起来时有昏眩感,则问题不大,只需多按按中渚穴便能见效。中渚穴在手背的第四掌骨上方,离小拇指和无名指指根约2厘米处。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上下用力揉按此穴,先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约按压5~7秒。做完之后,再换另一只手,按同样程序做一遍。每只手做5次。

    对持久性目眩,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和出汗等一系列症状,则不容忽视,因为这很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征兆。

    4.眼皮跳、眼皮耷拉

    不少人都有过眼皮跳的经历,民间常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说法。其实,眼皮跳和用眼过度或劳累、精神过度紧张有关,比如用电脑时间过长、在强光或弱光下用眼太久、考试前精神压力过大等。在中医看来,有时候眼皮跳是脾的问题。我们常见一些老年人会出现眼皮耷拉下来的情况,眼皮为脾所主,眼皮跳、眼皮耷拉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

    保护眼睛的小窍门

    眼睛不仅使我们能识别万物,欣赏秀美景色,还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眼睛是人健康的标志,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眼睛。下面介绍一些眼睛保养法:

    (1)转眼。经常转眼睛有提高视神经的灵活性、增强视力和减少眼疾的功效。先左右,后上下,各转十多次眼珠。需要注意的是,转动眼珠,宜不急不躁地进行。

    (2)用冷水洗眼。眼睛干涩时,有人喜欢用热水来蒸眼洗眼,觉得这样很舒服,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用热水洗眼睛,虽然暂时能感到滑润,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感到发涩。眼睛用冷水洗是最好的,虽然刚开始时眼睛发涩、不舒服,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感觉很舒服。

    (3)按摩“后眼”。晚上走路的时候,我们总感觉到身后有人跟着,之所以出现这种感觉和“后眼”有关。在后脑勺正对眼睛的地方,有两个椭圆的凹陷,这就是“后眼”。在眼睛干涩、疲劳时按摩“后眼”,症状会很快得到改善。

    (4)食疗护眼。视疲劳者要注意饮食和营养的平衡,平时多吃些粗粮、杂粮、红绿蔬菜、薯类、豆类、水果等含有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

    此外,木瓜味甘性温,将木瓜加薄荷浸在热水中制成茶,晾凉后经常涂敷在眼下皮肤上,不仅可缓解眼睛疲劳,还有减轻眼袋的作用。无花果和黄瓜也可用来消除眼袋,即睡前在眼下部皮肤上贴无花果或黄瓜片,15~20分钟揭掉。生姜皮味辛性凉,食之可以消水肿、调和脾胃。

    七彩颜色是养护眼睛的好方法

    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视觉器官,我们看东西都要靠一双眼睛。大自然的各种色彩使人产生各种感觉,并可陶冶人的情操。不同的颜色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我们应该多看那些让人感觉舒服的颜色。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红色表示快乐、热情,它使人情绪热烈、饱满,激发爱的情感;黄色表示快乐、明亮,使人兴高采烈,充满喜悦之情;绿色表示和平,使人的心里有安定、恬静、温和之感;蓝色给人以安静、凉爽、舒适之感,使人心胸开阔;灰色使人感到郁闷、空虚;黑色使人感到庄严、沮丧和悲哀;白色使人有素雅、纯洁、轻快之感……总之,各种颜色都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国外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儿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明显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就没有人在这里自杀了。从心理学观点分析,黑色显得阴沉,会加重人的痛苦和绝望的心情,把人向死亡推进一步;而天蓝色和粉红色使人感到愉快、开朗、充满希望,使人从绝望中挣扎出来,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颜色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还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作用。在临床实践中,高血压病人戴上烟色眼镜可使血压下降;病人住在涂有白色、淡蓝色、淡绿色、淡黄色墙壁的房间里,心情就会很安定、舒适,有助于恢复健康。

    所以说,不同的颜色给人心理上的感觉是不同的,对人的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应该多给眼睛看一些健康的颜色,少接触那些会让人沮丧、绝望、烦闷的颜色,这佯不仅有利于眼睛的健康,也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常见的眼睛疾病及日常保健

    人的身体是很奇妙的,仔细观察和聆听我们的身体,可以得到很多信息。比如通过一双眼睛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一些问题看似出现在眼睛上,其实是人体内的器官出了问题。

    1.眼球

    单侧眼球突出,多由局部炎症或眶内有占位性病变所致,有时是因为颅内病变;双侧眼球突出,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双侧眼球下陷,常见于严重脱水或者老年人因眶内脂肪萎缩所致双眼眼球后退;单侧眼球下陷可见于Honer综合征和眶尖骨折等。眼球有血丝,对太阳光线敏感,血压高,可能是结膜炎引起的(过敏或感染),眼球泛红,可能由于肉类食用过多而使肝脏负担太重;眼睛肿胀、充血,可能由肾结石引起,也可能是因为水果和糖食用过多。

    2.角膜

    角膜边缘及周围出现灰白色混浊环,多见于老年人,是类脂质沉着的结果。患者无自觉症状,不妨碍视力。角膜边缘若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环的外缘清晰、内缘较模糊,多见于肝豆状核变性,是铜代谢障碍的结果。

    3.结膜

    结膜苍白,常由贫血导致;结膜发黄,常见干急性或慢性肝病引起的黄疸;结膜充血发红,常见于结膜炎、角膜炎;结膜上布满颗粒与滤泡,常见于沙眼;结膜上若有多少不等散在的出血点,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若有大片的结膜下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

    4.巩膜

    正常巩膜呈瓷白色,巩膜黄染多见于黄疸。但注意即使眼睛发黄确实属于黄疸,也不能确认就是肝炎。因为除了肝炎之外,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肝癌、胆囊及胆管发炎、胆石症引起胆管堵塞或溶血性贫血等许多疾患都可能出现黄疸症状。

    5.黑眼圈

    黑眼圈常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或房事过度引起。祖国医学认为黑眼圈是肾亏所致:肾精亏少则两眼缺少精气的滋润,肾之黑色就浮越于上,因此双目无神、眼圈发黑。如能节制性生活,情况就能有所改善。

    6.眼皮皮肤病

    眼皮皮肤病有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与过敏性3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有眼皮带状疱疹、热性疱疹、眼皮牛痘;细菌性感染有脓疱病、丹毒、眼皮蜂窝织炎;过敏性眼皮皮肤病常见于药物过敏、眼药水过敏,化妆品、染料、油漆接触、昆虫叮咬、食物过敏等。

    7.眼皮浮肿

    全身皮肤中最薄的地方就是眼皮,其皮下组织也最疏松,因此很容易发生体液积聚。

    眼皮浮肿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眼皮浮肿多发生于健康人,原因是晚上睡眠时枕头过低而影响面部血液返流,夜间睡眠不足或睡眠时间过长。病理性眼皮浮肿又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种。前者常伴有红、热、痛等症状,常见于麦粒肿、丹毒、虫蜇伤、急性泪囊炎、眶骨膜炎等;后者由局部和全身原因引起,如过敏性疾病,急、慢性肾炎,妇女月经期,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以及特发性神经血管性眼皮水肿。

    8.眼皮结膜苍白

    多由贫血所致。医生们常通过眼皮结膜颜色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为贫血。

    9.眼皮下垂

    眼皮下垂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一生下来就上睑下垂为先天性上睑下垂,以单眼发病居多,长大后可进行手术矫正;后天性眼睑下垂往往由疾病所致,如精神抑郁症、重症肌无力、一些脑血管病变及维生素B1缺乏症等。

    10.眼皮上出现赘生物

    赘生物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1)良性肿瘤。常见于黑痣、黄色瘤、眼皮血管瘤、表皮样和皮样囊肿、眼皮乳头状瘤等,其中眼皮乳头状瘤部分会发生恶变。

    (2)恶性肿瘤。如眼皮恶性黑色素瘤、眼皮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睑板腺癌等。值得一提的是,睑板腺癌多见于老年人,老人如发现硬质的霰粒肿,应提高警惕。

    11.眼皮无法闭拢

    眼皮无法紧闭,是面神经麻痹的特征之一,又称“免眼”。如果是儿童在入睡后上下眼皮不能完全闭合或闭不紧,则是脾胃虚弱的表现,应注意饮食调养,少食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双侧眼皮闭合障碍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上述这些症状都能说明一些常见疾病,虽然有的不只是眼睛上的问题,但我们平时也要注意保养眼睛,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少吸烟

    吸烟会令眼睛内的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成血栓,进而对晶状体和视网膜造成组织上和功能上的改变。吸烟也会促进游离基的产生,同时降低血液、玻璃体和眼球组织的抗氧化物的能力。因此,吸烟人士受游离基和氧化作用的损害机会较大,眼睛有可能永久受损,增加永久失明的可能。

    2.少吃甜食

    甜食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与人体内的钙中和,可造成血钙减少,导致眼球壁的弹性降低,眼轴伸长。过量摄入甜食还容易引起眼内房水的渗透压改变,使晶状体突出,影像模糊,从而导致近视眼的发生。所以,特别是青少年,不要偏食高糖食物。

    3.用眼卫生

    保护眼睛,用眼卫生是关键。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眼睛与屏幕的距离应保持在50厘米以上,最好采用光下视20度的视角。电脑不应放置在窗户的对面或背面;环境照明要柔和,避免反光。在饮食上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牛奶、核桃、青菜、大白菜、西红柿、空心菜及新鲜水果等。另外,最好工作一小时就休息一次,缓解眼睛的疲劳状态。

    4.日常保护

    (1)经常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汽等熏浴双眼,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防止眼睛患病。

    (2)适当运转眼球,锻炼眼球的活力,以达到舒筋活络、改善视力的目的。

    (3)经常用手按摩双眼,不仅可保持眼部的青春活力,而且可预防视力下降。

    (4)不要用沾上油污、灰尘等脏物的毛巾去擦眼睛,不要和别人共用毛巾,尤其是不能用有眼病的人的毛巾。在强光下,最好戴墨镜、茶镜等护目镜。

    (5)一旦得了眼病,除注意休息外,还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如发现眼睛屈光不正,就要通过验光,选戴合适的眼镜。

    扫除夜盲,让眼睛在黑暗里找到光明

    夜盲症俗称“鸡盲眼”,有后天性与先天性两类,后天的多因维生素A缺乏,或营养吸收失调引起。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者,白天视力良好,只是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则视力甚弱,并感眼睛干涩、流泪等。多因久病虚赢,或脾胃虚弱,导致肝虚血损。多见于小儿,伴有腹大,面黄肌瘦,头发稀疏,舌质淡、苔腻,脉细无力。

    先天性者多由遗传所致。以视网膜色素变性最为典型,有夜盲、视力狭窄、眼底色素沉着三大主征。息者早期即有夜盲症状,但中心视力可正常。最初视野出现环形暗点,以后随着病情的缓慢发展,视野呈向心性缩小,夜盲症状逐渐加剧,直至日间行路亦感困难。后期视野成为管状,甚至陷于失明。

    出现眼眵,谨防慢性结膜炎

    健康的眼睛是不会出现眼眵的。当出现眼眵时,说明分泌它的结膜出现了病变,因此眼眵与眼的疾病息息相关。出现眼眵主要由结膜炎症引起,随着感染病菌的不同及病情的轻重不一,眼眵的量有时多,有时少。

    慢性结膜炎:一般该病引起的症状较轻,仅为清晨眼角上有少量的眼眵。

    急性结膜炎:这种疾病引起的症状较重,眼眵多到可将上、下眼睑的睫毛粘在一起,连睁眼都感到困难。

    如果眼眵是稀薄如水的分泌物,多见于病毒性结膜炎;黏液性分泌物可见于过敏性结膜炎;而大量脓性分泌物往往是急性结膜炎的典型表现。

    拔罐治疗近视

    近视眼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的一种屈光状态。所以近视眼不能看清远方的目标。若将目标逐渐向眼移近、发出的光线对眼呈一定程度散开,形成焦点就向后移,当目标物移近至眼前的某一点。此点离眼的位置愈近,近视眼的程度愈深。

    闪罐法(假性近视)

    取穴:足三里、光明、三阴交、肝腧、肾腧。

    治疗方法:取光明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足三里、三阴交2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肝腧、肾腧2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紫色淤斑为止。

    疗程:隔1天1次。综合罐法(近视)

    取穴:神门、合谷、外关、光明、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心腧、肝腧、肾腧。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或一组穴罐后加用艾灸。

    治疗方法:取光明、三阴交两穴用闪罐法,反复吸拔10余次;取神门、合谷、外关、足三里、关元5穴用坐罐法,留罐10分钟左右;取心腧、肝腧、肾腧3穴用走罐法,至局部出现暗紫色淤斑为止。

    疗程:隔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人之初生谓之首——趣说“鼻”

    西汉扬雄在《方言》中说:“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在古人看来,人的五官当中,最先生成的是鼻子,所以中国人称祖先或者创始人为“鼻祖”。

    “鼻”字是后来演化过来的,最初被写作“自”。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说:“自,鼻也,象鼻形。”也就是说,“自”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指鼻子。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手指指向的地方常常就是自己的鼻子。

    另外,当我们讥笑别人,或对一些事情不以为然、不屑一顾的时候,往往会用到一个词,“嗤之以鼻”。为什么要用鼻子来吭气呢?鼻子是五官中最先生成的,《灵柩·脉度》中说“肺气通于鼻”,鼻为气道,为肺之门户。当我们对某人、某事情有意见的时候,心情肯定是不爽的,会憋着一口闷气,这气就是肺中之气,因此有“气炸肺”一说。但是闷气不能老憋在心里,需要排泄出来,而鼻子就成了排泄管道。

    面相学中说大鼻子的人有福气、财运好,很多人觉得这是迷信,但在中医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医认为鼻子的外形由胃经所主,鼻孔为肺经所主,“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一个人的鼻子大,肺气就足,就会非常有魄力,同时胃口好,吃得也多。在相书里,鼻子被称为粮库。一个人要是有魄力,得到的俸禄自然不会少,而古代的俸禄就是粮食,吃得多了自然对天下的粮草占据面积也就大了,所以会有发财之相。

    如何保养鼻子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鼻子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它作为人体与空气打交道的第一关口,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接,既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及各种脏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线。由此可见,鼻子的保健不容忽视。

    1.给鼻子“洗澡”

    人们在外界环境中,不可避免地要与被各种废气污染的空气打交道,这些污染物会在鼻腔内留下大量污垢,逐渐损害鼻腔黏膜的健康。因此,我们要经常给鼻子“洗澡”。在此特别推荐冷水浴鼻,尤其是在早晨洗脸时,用冷水多洗几次鼻子,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及各种呼吸道疾病。

    2.鼻外按摩

    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与食指夹住鼻根两侧并用力向下拉,由上至下连拉12次。这样拉动鼻部,可促进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正常分泌鼻黏液。

    3.按摩印堂穴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点按印堂穴(在两眉中间),也可用两手中指一左一右交替按摩印堂穴。此法可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4.鼻内按摩

    将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左右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若干次。此法既可增加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保持黏膜正常。在冬、春季,还能有效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减少咳嗽之类疾病的发生,增强耐寒能力。拉动鼻中隔软骨,亦有利于防治萎缩性鼻炎。

    5.按摩“迎香”穴

    以左右手的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若干次。因为在迎香穴处有面部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的分支,是面部神经和眼眶下神经的吻合处。按摩此穴既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治鼻病,还能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症。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还是没有认识到鼻子的重要性,更是疏于鼻子的日常保健。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多多关注自己的鼻子吧,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来爱护它,我们的身体就毹更健康。

    上诊于鼻——鼻子可报疾病

    中医里有“上诊于鼻,下验于腹”的说法,可见在中医面诊中,鼻子具有很大的价值,有“面王”之称。鼻子位于面部正中,根部主心肺,周围候六腑,下部应生殖。所以,五脏六腑的疾病。

    鼻子在预报脾胃疾病方面尤其准确。

    鼻子异常所暗示的病症

    流鼻血和鼻炎是怎么回事

    鼻子部位的疾病,常见的有流鼻血和鼻炎两种。

    1.流鼻血

    脾统血,流鼻血是脾不统血,气血上逆导致的。鼻子出现病症,一般来说,与肺和肝等部位出现异常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气血上升,特别是肺气较热时,就会流鼻血。肺气过热时,人的眼底也会带血或出血。上火和流鼻血的原因是一样的,都是气血上逆导致的结果,但上火不是导致鼻子出血的原因。

    流鼻血时,一般人都习惯于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认为这样做可以有效止血,其实是错误的,如此做只是眼不见血外流,但实际上血还是继续在流——在向内流。正确的方法是:头部应该保持正常直立或稍向前倾的姿势,使已流出的血液向鼻孔外排出,以免留在鼻腔内干扰呼吸的气流。

    与此同时,应用凉毛巾敷在额头或鼻部,降低头部和鼻子的温度,以减轻出血症状。

    2.鼻炎

    鼻炎是鼻病中最常见的,如果是流清鼻涕,易喷嚏、鼻塞,是膀胱经和肾经的问题,治疗上要从祛风寒、清脾湿、补益肺肾入手;如果流浓鼻涕,吃饭无味,则是胃经和胆经的问题,治疗时应清肝火、化痰浊、通肠利胆。

    打喷嚏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喷嚏,相信每个人都打过,它的发生是不受人为控制的,是一种呼吸道排斥异己的行为,也是一种人体自我防御和保护行为。

    当我们感冒的时候,通常会通过打喷嚏来排出体内的一部分细菌和病毒,随着感冒症状的好转,打喷嚏的现象也会逐渐消失。当我们受到风寒侵袭的时候,人体就会通过打喷嚏的方式使身体内的器官产生热量来赶走体表的微寒。当我们情绪不良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打喷嚏的方式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另外,鼻道如果受到花粉、霉菌等微小颗粒物质的刺激,人们也会通过打喷嚏的方式经由鼻道排出过敏物。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打喷嚏其实是人体自身的一种保护反应,偶尔打喷嚏还有益于人体健康,可以将体内的一部分病菌释放出来,所以不要一味地忍。但很多人认为在公共场所打喷嚏不太礼貌,因此通常会把喷嚏憋回去,实在忍不住时,就又捂嘴又捏鼻子,以免飞沫四溅。殊不知,这样不仅会把喷嚏中的细菌吞回体内,给健康埋下隐患,还容易使咽部的细菌由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从而引发急性中耳炎。而且人在打喷嚏时,上呼吸道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口、鼻都被捂住,不能得到缓解的压力会通过咽鼓管作用于耳道鼓膜,严重时可造成鼓膜穿孔。

    因此,为了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痛痛快快地把喷嚏打出来。但是打喷嚏时不能太强烈,否则会使血压突然反弹性增高,甚至使颅内压增高,引起脑血管破裂,进而导致颅内出血;胸腔内的压力也会从高压突然转成低压,易诱发心脏病或脑栓塞;强烈地打喷嚏会剧烈震动身体,有时可能引起腰肌损伤或关节错位;慢性肺气肿、肺大泡患者打喷嚏时,可能会出现肺泡和肺内血管破裂,导致气胸或血气胸。

    攻克酒糟鼻注意细菌

    鼻头发红又称酒糟鼻,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热天鼻子会发红冒油,冬天鼻子会脱皮疼痛。

    酒糟鼻一般长在鼻尖和鼻翼处。在早期,鼻部仅油腻光亮,有些潮红,表现为红鼻头,还不引起注意;但长期下去,鼻部汗毛孔增粗,还经常出现红色丘疹和脓疱;严重时,鼻尖部增厚、变大,皮肤可以变为橘子皮样,表面凹凸不平,丑陋不堪。

    酒糟鼻是螨虫感染的结果。一般是由于平时不够注意保护皮肤,接触感染引起的。例如到浴池洗澡或到理发店理发,如果公用毛巾消毒不严,就可引起螨虫传染。虽然螨虫感染率很高,但由于感染上的螨虫数量多少不等,所以并不都出现临床症状和皮肤损害。因此,搞好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对预防酒糟鼻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患上了酒糟鼻,首先要保持情绪稳定,不可焦虑和烦恼,以免引起血管功能失调,加重病情。其次,热天外出应戴好凉帽,防止强烈日光直接照射鼻部,以免引起充血,加重皮肤炎症。寒冬外出最好戴好口罩,注意鼻部保暖。洗脸时,应当选用碱性小的香皂,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平日要少吃含脂肪多的食物,还要少吃或不吃辛辣的食物以及鱼、虾等。一般不要饮酒,因酒可使面部充血,加重鼻部皮肤的炎症;宜多吃新鲜蔬菜,并要保持大便通畅:另外,在晚上洗脸后,还可在患部涂上一些杀灭螨虫的药物。

    如何应对鼻出血

    鼻出血是很常见的现象,多发于中青年,主要症状是一个或两个鼻孔出血,出血多半在一个小时内就停止。

    鼻出血大多数由感冒、鼻部或头部损伤、气压改变、高血压、挖鼻孔、用力擤鼻或打喷嚏、鼻窦炎等引起。有些血液病也会引起鼻出血。

    平时不要挖鼻孔或不要把异物塞进鼻孔。若出现出血现象,立刻端坐在椅子上,头稍微向前,用力捏住鼻子的柔软部分最少15分钟。吐出或吞下流入鼻子后方的血液,张嘴呼吸。15分钟之后放开鼻孔,静坐。如果再次出血,可再按照前面的方法做一次。出血停止后,静坐或躺卧一会儿。至少在3小时内不要擤鼻子。

    如果实施上述方法后仍未止住鼻出血,或者失血太多,以致面色苍白或头晕眼花时,需尽快就医,医生会实行局部麻醉使鼻子麻木,然后塞进纱布或放入一个可以膨胀的气球;量血压,看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如有需要,给予治疗;用电灼器烧灼易于出血的血管等。

    鼻窦炎的刮痧疗法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多发病。所谓鼻窦是鼻腔周围面颅骨的含气空腔,左右共有4对,分别称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因其解剖特点各窦可单独发病,也可形成多鼻窦炎或全鼻窦炎。刮痧是一种用来治疗鼻窦炎的不错方法。

    刮拭方法

    用平面按揉法按揉面部印堂、上迎香、迎香穴,用平面刮法刮拭攒竹。并用单角刮法刮拭头顶部百会穴和头颈部双侧风池。

    用面刮法刮拭下肢自阴陵泉刮至三阴交。

    用面刮刮拭上肢列缺至太渊穴,用平面按揉法按揉手背合谷穴。

    鼻炎的拔罐疗法

    鼻炎,指的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鼻炎的表现多种多样。从鼻腔黏膜的病理学改变来说,有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从发病的急缓及病程的长短来说,可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此外,有一些鼻炎,虽发病缓慢,病程持续较长,但有特定的致病原因,因而便有特定的名称,如变态反应性鼻炎(亦即过敏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

    鼻炎是一种痼疾,令专家们都很苦恼,拔罐是缓和鼻炎症状很好的方法。剌络拔罐法(过敏性鼻炎)

    取穴A.大椎、肺腧;B.大杼、身柱;C.风门、背夹脊(大椎至肺腧之间)两侧之华佗夹脊穴。

    治疗方法:每次选用1组穴,交替使用,先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5~20分钟。华佗夹脊穴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罐。

    疗程: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闪火罐法(过敏性鼻炎)

    取穴:神阙。

    治疗方法:用闪火罐法,每隔5分钟拔1回,连拔3回为1次。5次为1个疗程。

    疗程:每日1次,约3日后病情缓解可改为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综合拔罐法(萎缩性鼻炎)

    取穴:肺腧、脾腧、肾腧、气海;迎香、鼻通。

    治疗方法:第1组穴用单纯拔罐法,或用针刺后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第2组用针刺,不留针,不拔罐。

    疗程: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嘴唇是疾病的“信号灯”

    人们一向不太注意保护自己的嘴唇,更没有给嘴唇足够的重视。其实,嘴唇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仅能为一个人的外貌增色添彩,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正常人的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如果健康被破坏,嘴唇的色泽就会发生变化,及时给你信号。

    (1)嘴角裂纹。嘴角裂纹常常是在有神经陛皮炎的情况下出现,也可能是嘴受了酵母菌感染的象征,患糖尿病时就会出现这种现象。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结缔组织和皮肤的再生,也会导致嘴唇出现裂纹。

    (2)嘴唇苍白。正常情况下嘴唇的颜色应该是健康的深红色。如果一个人的嘴唇经常是苍白的,可能意味着贫血,这种现象在女性中比较普遍。

    (3)嘴唇发黑。消化系统异常,如食欲不佳、便秘、腹泻、腹胀时,嘴唇会呈黑色。嘴唇上出现黑色沉淀、深色斑,可能是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消化道长息肉,亦有罹患梅毒的可能。

    (4)嘴唇青紫。血液循环不佳所致,易患心脏病、贫血,有中风的倾向。极度寒冷时,身体末端血液循环不良,嘴唇也会呈现青紫色。

    (5)唇色深红。心脏衰竭缺氧或罹患肺病时,嘴唇会呈深红色。

    (6)双唇厚薄有别。上唇较薄的人,先天心脏较弱;下唇较薄的人,先天胃部较弱。

    (7)口唇溃烂。口角部位疼痛、溃烂,显示患了口角炎。右口角溃烂,应该戒酒,饮食尽量清淡;左口角溃烂,戒吃零食,少吃甜食。

    (8)嘴唇附近起水泡。可能患有慢性胃病或肺炎。若嘴唇肿大、起泡、渗液,也可能是化妆品引起的唇炎。

    (9)唇缘长颗粒。嘴唇四周长颗粒,表示糖分摄取过多,应该节制。罹患肺炎、胃病时,唇边也会长出小颗粒。

    不要认为嘴唇只是外观上的问题,对于健康来说,嘴唇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所以,好好保养你的双唇吧。

    舌头是感知体温的天然“温度计”

    俗话说:“观舌诊病,中医一绝。”舌诊是中医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直接或间接地与舌相联系,因此从病理上说,脏腑气血的病变亦可反映于舌。而观察舌的病理变化,反过来亦能诊察内脏的病变。中医诊病时,总要请病人把舌头伸出来看一看,然后结合其他情况决定诊断和治疗。那么,从舌头上究竟能看出哪些奥秘呢?

    1.看舌苔

    舌苔是指舌面上一层薄垢,好像阴暗潮湿的地上生的苔藓一样。

    (1)舌苔过白。多属寒证。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但临床上也有里证和热证而见白色舌苔。

    (2)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3)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黑苔的色泽,可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黑苔在临床上虽然比较少见,但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比较严重。

    另外还有几种舌苔颜色也应引起注意:舌苔灰白相兼或腻薄滑,多为里寒,为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舌苔呈褐色,常见于肠梗阻。

    2.看舌面

    舌面异常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

    (1)裂纹舌。舌面上的裂纹有深裂、浅裂以及各个不同方向的裂沟和皱纹。病理性的舌裂常与萎缩舌同时存在,可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患,以及营养不良性疾患和B族维生素缺乏症等所致的慢性舌炎病例,故常兼有舌痛、口干等现象。中医认为,裂纹舌而见舌面干燥者,多为津液不足;兼有热盛者,还可见舌质红绛。

    (2)点刺舌。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突出舌面,好像草莓的果实一样。点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或热人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不清。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中医称为阴虚火旺。舌面点刺还有痛感,经休息,调整营养结构和使大便通畅后,点刺会较快消失。

    (3)淤积舌。常常有人发现自己的舌尖或舌边上有散在的紫黑色淤斑或淤点,中医认为这是淤血郁阻的表现。在青年女性中较为常见,多有月经不调、月经色深,常有血块、痛经等症状,运用调经活血的药物治疗,症状可消失。不少肿瘤病人,舌上有淤点、淤斑,有时伴随青紫舌一起出现,常见于肝癌、胃癌、鼻咽癌和白血病。因此,如果舌头上突然出现淤点、淤斑,应该进行洋细检查。

    (4)光滑舌。舌面光而无津,也.没有舌苔,平如镜面,望之发光,也称“镜面舌”。据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光滑舌是舌上无苔无点、舌丝状乳头和蕈状乳头全部萎缩,是舌炎晚期的表现。光滑舌可见于维生素C严重缺乏、恶性贫血、高热长期不退、肝硬化和肺心病的衰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中毒性休克、脑性昏迷等疾病。研究证实,造成舌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舌光如镜。

    看舌苔和看舌面都是中医望诊中常用的方法,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这两种方法就可以看出疾病的端倪。此外,还有看舌体、看舌质等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论述。

    舌头可以呈现脏腑的变化

    我们常常会在小说、影视剧里看到某某咬舌自尽了;去医院的时候,医生会让你把舌头伸出来,然后告诉你得了什么病;一群女人东家长西家短地说闲话时,人们会说,她们又嚼舌了……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与舌头有关。这里我们只谈谈中医是怎么看待舌头的。

    中医诊病特别重视舌头,认为舌为心之苗,人体五脏六腑的变化都会在舌上呈现出来。

    舌尖为心、肺的反映区。当一个人上火或咽喉疼痛时,舌尖往往会发红,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舌尖就会溃疡。

    舌头的两边是肝胆的区域,如果两边发红,甚至发紫、溃疡,说明此人肝火旺盛,近来脾气比较大。

    舌的中间反映脾胃,如果舌头中间有裂纹,说明脾胃虚。

    舌根为肾,如果一个人的肾阳气不足,舌根就会发白,这样的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如果一个人的手脚爱出汗、尿黄、腰酸,舌根就会发红。

    舌的颜色代表人体内有着不同的病症。

    舌色变化与病症表现

    口水太多,脾肾有话说

    我们习惯上把唾液称为口水,其实中医认为唾和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黄帝内经》中说得很清楚,“脾为涎,肾为唾”。如果一个人的口水过多,就说明脾肾出现了问题。

    唾多而且黏稠,口中还伴着苦味,往往说明是脾热,这时候一定不要吃辛辣的食物,牛羊肉也尽量少吃,可以吃一些清脾热的药物,如栀子和连翘等。口水多,且伴有成味的话,这可能是肾虚的征兆。

    很多小孩子特别爱流口水,如果大一点不流了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如果都七八岁了还在流口水,这就说明孩子脾虚。脾是主肌肉的,如果脾虚,嘴角就不紧,不能抑制口水外流。

    口水多了不行,但少了也不行。如果嘴里总是干干的,这就说明你的津液不足,是内燥的表现。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多喝水,多吃酸味的食物,以及多吃水果,苹果、梨、葡萄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要含水分很多就可以了。

    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唾液来自于肾脾,对人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吕洞宾将唾液喻为长生酒:“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唾液对养生十分重要,经常咽口水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延年益寿。具体方法是:用舌头在口腔内搅动,等到唾液满口时,分3次咽下,并用意念将其送到丹田。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养生法,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受益无穷。

    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会磨牙

    有人在晚上睡觉时常发出咯吱咯吱的咬牙声,自己却没有感觉,医学上把这种磨牙称为夜磨牙症。夜磨牙的原因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不过,从临床来看,由蛔虫病和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磨牙的例子比较常见。

    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的蛔虫能分泌多种毒素,如神经毒素、过敏毒素、溶血毒素以及酶性毒素等。此外,虫体排出的某些代谢产物也会不断刺激正在熟睡中的人体大脑的相应部位,使有些入夜间咀嚼肌持续收缩,从而造成磨牙现象。研究发现:如果儿童白天玩得过于兴奋,或者白天工作过于紧张,夜晚睡前还忙碌不停、过于疲劳的成人,入睡以后虽然大部分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但还会有一部分区域(如脑桥的三叉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它就会发出“信号”命令面部的咀嚼肌做短暂持续的收缩。于是,睡着的人就表现为下巴不由自主地上下左右前后运动,从而发出“吱吱”的磨牙声。

    一般来讲,夜磨牙不是病,同做梦、说梦话一样,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情绪过度紧张或激动,不良咬合习惯以及肠道寄生虫感染等,往往会增加夜磨牙次数。而严重的夜磨牙会加快牙齿的磨耗,出现牙齿过度敏感的症状,甚至造成牙周组织损伤、咀嚼肌疲劳等。所以,夜磨牙还是应该从病因入手,积极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消除紧张情绪。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心胸开阔,合理安排工作。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晚餐不宜吃得过饱,睡前不做剧烈运动。

    (3)纠正牙颌系统的不良习惯。如单侧咀嚼、咬铅笔等。

    (4)佩戴牙列垫。如果经过以上治疗仍未见好转,则应到口腔医院制作一个牙列垫,晚上睡前戴在牙列上,早晨取下。牙列垫可消除干扰,缓解肌紧张。

    口中有异味大多是脏腑出了问题

    口中有异味是一件挺尴尬的事,但是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没有规律,导致口中异味的人不在少数。不过很多人只是认为口中异味是个人卫生的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具体原因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在中医看来,口内的津液与心、肝、脾、肺、肾等1庄器是相通的,口中异味往往是内部脏腑出了问题。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篇》中说“胆液泄,则口苦”,《素问·痿论》中说“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也就是说,口中发苦多为热证,是火热之邪内侵的表现,尤其是肝胆火旺、胆气上逆。热证患者除口苦外,还会有口干舌燥、苔黄、喜冷饮、尿少色深、大便干燥等症状。此时,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牛黄上清丸等清火药物,但身体虚弱者慎用。

    口中发酸,其病根在于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致使肝液上溢、胃酸过多。如果只是偶尔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饮食过量,不用担心。如果经常口酸,并且伴有舌苔厚腻、打嗝时有腐臭味等症状,多是脾胃虚弱,可以服用一些保济丸或山楂丸。如果病人的口酸与胃酸上泛有关,同时还有舌头发红、胁肋疼痛等症状,多半是肝胃不和,这时就要以泻火、和胃为主。

    口中经常发甜的人则是脾胃有问题,多为脾胃湿热、热蒸上溢的外兆;少数为脾虚,虚火迫脾津上溢,久了会发展为糖尿病。这一点《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睥痹。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就是糖尿病的一种症状。

    口臭是由胃火引起。胃腑积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肠出血、便秘等引起门气上攻及风火或湿热,口臭也就发生了。

    我们知道火分虚实,口臭多为实火,由胃热引起。胃热引起的口臭,舌质一般是红的,舌苔发黄,这时只要喝用萝卜煮的水,消食化淤,口臭很快就能消除。胃热引起的口臭多是偶尔发生,如果是经常胃热、消化不良的人,治疗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敲胃经,一直敲到小便的颜色恢复淡黄清澈为止。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胃热引起的口臭已经很少,最常见的口臭还是胃寒的原因,这类人多是舌苔普遍发白,口臭时有时无,反复发作。那么对于这类由胃寒引起的口臭,平时就要多喝生姜水,如果怕麻烦,也可以将姜切成薄片,取一片含在嘴里。

    还有的人经常会觉得口中淡而无味,食欲不振,这多是脾胃的问题。如果伴有胃部胀满、大便稀薄、脉细等症状,则多半是脾胃虚弱,治疗上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如果伴有疲乏无力、大便稀软、舌苔厚腻等症状,并且不喜欢喝水,则多半是脾胃有湿,治疗上应以燥湿、和胃为主。

    口吃的原因与矫正

    造成口吃的原因很多,可能来自遗传,也可能来自心理因素,短期或长期的精神压力、紧张都会引起口吃。如果一个人平时说话很流利,突然之间却感到说话吃力,甚至有时结结巴巴,则有可能是心脏病发病的先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2~4岁时会出现短暂的口吃现象,上小学后情况加重,而后会逐渐自然消失。这是因为小孩尚未学会控制整个句子,也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和智商发展配合还不理想的结果。这时,如果孩子的心理上有来自父母或外界的压力,就可能使口吃越来越严重。

    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口吃,一定要避免对口吃有羞耻或不安定情绪。当出现口吃时,其他人不需要急着纠正,以免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及不安的感觉,使他们更不敢讲话,导致本来会消失的口吃越来越严重。

    如果遇到有口吃的人,听者在态度上应该耐心听他说完每一句话,并且以鼓励的方式协助他度过这一段尴尬期。此外,口吃者应多接触正常的说话模式,也可加速恢复正常的语速。

    但如果口吃持续,并且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就需要请语言治疗师或心理医生做一做训练了。这个阶段,平时在家里,可对威胁性不大的婴儿或花草树木说话,心理上比较不会有压力,以此减少说话结巴的机会。

    口腔溃疡不容忽视

    口腔溃疡是人体阴阳失衡的典型表现,它虽不是什么重病,却时时给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与痛苦。治疗口腔溃疡,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方法。

    如果是因为吃东西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可以用西红柿来治疗。西红柿是蔬菜、水果中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最多的,治疗内热上火效果特别好,方法是将西红柿去皮,切成小块,拌上白糖连吃2次。

    另外,口腔溃疡患者还可以食用绿豆鸡蛋花。方法是将鸡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状,取适量绿豆放陶罐内冷水浸泡十多分钟,放火上煮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煮),这时绿豆未熟,取绿豆水冲鸡蛋花饮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好。

    身体亏虚和寒湿较重所致的口腔溃疡会反复发作,这时要在饮食上忌掉所有的寒凉食物。另外,还要用艾叶煮水泡脚,将虚火引下去,一般泡一两次就好了。

    胃有火气、肝热,就很容易患口腔溃疡,有时还会伴随口臭。如果想治好口腔溃疡,就每天坚持敲腿内侧的肝经和腿外侧的胃经,每次敲15分钟。只要肝平了,胃好了,口腔溃疡自然就会好。

    口臭的中医拔罐疗法

    口臭就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口气。别小看口臭这小小的毛病,它会使人不敢与人近距离交往,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人际、情感交流,令人十分苦恼。有些人,口臭较重,自己就可以闻到自己的口气臭秽;而有些人,通过他人的反应,才知道自己口臭。以下是治疗口臭的一些方法。

    闪火拔罐法

    取穴:水沟、大陵、脾腧、胃腧。

    治疗方法:选择大小适宜的玻璃罐和真空罐,仰臣}法,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水沟、大陵穴,留罐15~20分钟。然后俯卧位,将罐吸拔于脾腧、胃腧穴,留罐15~20分钟。

    疗程: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

    自我调理

    平时可用藿香、佩兰各3克,开水冲泡频饮和含漱。

    自测口气的方法

    将左右两手掌合拢并收成封闭的碗状,包住嘴部及鼻头处,然后向聚拢的双掌中呼一口气后紧接着用鼻吸气,就可闻到自己口中的气味如何了。

    牙痛的中医拔罐疗法

    牙痛了,去看西医,医生会告诉你是炎症,然后开一堆消炎药让你回家吃,如果牙坏了,就会建议你把坏牙拔掉。牙坏了,失去了它的正常功能,当然可以拔掉,但是牙痛时,我们真的只有靠止痛药来缓解吗?

    当然不是。牙痛时我们可以用拔罐法来调治。

    剌络拔罐法

    取穴:阿是穴(在背脊椎第7颈椎以下至第5胸椎以上之间,中线两侧各旁开1寸和2寸处找出色泽粉红、并有压痛之点,即阿是穴)。

    治疗方法:每次取2~4个压痛点,在痛点中心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点刺1下,每次不超过4下,直刺深度0.3~0.5厘米)后,再拔罐,留罐5~10分钟。

    疗程:每天1次。

    闪火拔罐法

    取穴:A.大杼、胃腧、曲池、下关;B.颊车、内庭、肩贞、合谷。

    治疗方法:第一组穴位用闪火罐法拔罐15~20分钟;第2组穴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

    疗程:每天1次。

    牙齿着色是病变

    健康的牙齿本来是洁白的,但是如果牙齿“穿”了一层黄衣,那么不仅影响你的形象,而且还暗示着某种疾病。

    牙齿变黄的原因可以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类:先天因素如遗传因素影响(如黄种人的牙齿不及白种人的白);后天因素很多,如常吃巧克力、喝咖啡、刷牙不彻底等。

    有些人牙齿变黄后感到不太美观,就用漂白或其他方法去纠正,但是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不能刺激到口腔中的软组织,以防烧伤口腔内黏膜,如果有明显的烧灼感和疼痛感,应及时用干布把刺激物擦除,然后用大量清水清洗,但切勿吞咽。

    第二,各种漱口水的成分大部分是双氧水,如果没有牙病,最好不要长期使用,虽然它没有很大刺激,但也绝不可吞下去。

    安了烤瓷牙的人要注意饮食,不要咬太硬的食物,以防牙齿断裂;如果时间太久,烤瓷牙容易氧化,牙龈有可能呈现黑色,这和每个人的体质也有一定关系;贴面容易脱落,制作工艺复杂,孔隙的大小很容易影响色素沉着,很多树脂贴面贴一段时间会变黑,对人体有一定刺激。所以,健康与美白要同步进行,切不可只注重外观美丽而忽略了疾病。

    从耳朵上就能观察出心脏的状况

    中医认为:“耳主贯聪而通心窍,为心之司,为肾之候也。”“黄帝内经》中也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记载,并认为耳与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说法。清代张振塑的《厘正按摩要术》中也有“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的说法。现代医学也发现了耳朵与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并确认了80多种内外科疾病与耳朵的变化有关系,所以人体有病时,耳朵就会有反应。耳朵的形态、色泽和纹路的变化都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关于耳诊,很多中医书籍中都有记载,我们在这里只说一点,就是“冠脉沟”。冠脉沟是耳垂上的一条纹路,是判断冠心病的有效指标。如果耳垂上出现了这条纹路,就说明有患冠心病的可能,纹路越清晰说明问题越严重。

    伦敦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拉金达拉·夏尔马也认同这种判断。他说:“耳垂里有很多毛细血管,这些血管如果不能吸收到适量的养分,就会凝固,皱纹就会形成。年轻人耳垂上出现这种皱纹,应去做心血管检查。”拉金达拉·夏尔马只提到了年轻人,其实,这个征兆对老年人也同样适用。

    现在,耳诊在西方国家也已经流行起来。西方国家越来越认可中医,中医耳诊疗法已经成为一些社会名流竞相追捧的治病法宝。遗憾的是,这本来属于中华瑰宝的东西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实在是一大损失。

    耳朵能够反映肾的盛衰

    历代医学专着多有关于“察耳”、“望耳”、“观耳”、“诊耳”的记载。《灵枢。本脏篇》云:“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王明鉴《证治准绳》日:“凡耳黑,皆为肾败。”人的体内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时,在耳朵的特定部位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中医认为,耳郭较长,耳垂半满,是肾气盛健的象征,肾气充足者多健康长寿。

    耳郭出现粗糙不平、有棘突状的结构,常见于腰椎、颈椎骨质增生等疾病。

    耳垂上有一条自前上至后下的明显皱褶的斜纹线,常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

    耳垂肉薄呈咖啡色,常见于肾脏病和糖尿病。

    耳轮色白且:耳薄面白,多见于突遭寒冷刺激以及病情垂危之人。正常耳朵的颜色红润,变成他色必有病因。如果耳薄面白,是严重肾衰的表现,因为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结合其他有关症状,例如毛发枯萎、齿落腰痛等,就构成了病危之征。在此疾病的医治过程中,如耳朵变白,应当提高警惕,以防肾气衰败、生机枯竭。

    耳朵瘦小,甚至枯萎,多见于严重的体能消耗疾病以及病程的后期阶段。中医认为,这是由于精气不足,其表象多为肾精亏损或者肾阳耗竭。本症如拖延日久,精气消耗殆尽,极易造成衰竭现象,故病情危重者应住院进行治疗。

    耳屎可不是垃圾

    有人非常喜欢掏耳屎,没事的时候就会找个火柴棍或掏耳勺甚至是用自己的手指在耳朵里掏来掏去,似乎掏耳屎是一种享受。殊不知,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做法。因为,耳屎根本不用掏,它不仅对我们的耳朵没有任何害处,相反还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耳朵来说,耳屎可谓一宝。

    耳屎是人体耳道内耵聍腺产生的油脂性分泌物,又名耳垢。从物理性状看,耳屎通常呈淡黄色蜡样干片状物质,味苦,不溶于水、酒精或乙醚;从化学分析来看,耳屎含有油、硬脂、脂肪酸、蛋白质和黄色素,还有0.1%的水以及少许白垩和钾、钠等元素。古本草称耳屎为“耳塞”,常入药,用于癫狂鬼神及嗜酒,足伤手疮(抓疮伤水),蛇、虫、蜈蚣蜇,破伤风,小儿夜啼惊热等症。

    具体来讲,耳屎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耳屎因富含油脂,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阻挡来自外界的尘埃颗粒。富含油脂的耳屎还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至于干涸,保证其处于最佳状态。

    (2)耳屎和细毛还能防止昆虫等微生物对耳朵的侵害。耳屎上密融融的细毛可以阻挡小虫的进入,且耳屎味苦,小虫尝到耳屎的苦味后,便会“知难而退”。耳屎和细毛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3)富含脂肪酸的耳屎,可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

    总之,耳屎对耳朵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它在耳朵里堆积得多了,当人活动时,就会自行脱落,排出体外,所以也不用经常去掏。否则,可能会破坏耳朵里的平衡环境,如有不慎,甚至会破坏耳膜,导致耳聋。

    耳朵日常保健有妙招

    很多人在年轻时不注意耳朵的保健,年老后就会出现严重的听力减退。耳科专家表示,虽然没有很好的办法避免老年性听力减弱,但经常进行耳朵保健可以延缓耳朵衰老。关于耳朵的保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不良习惯——掏耳

    掏耳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把细菌带入外耳道,引起发炎,不仅痛苦,而且难治。如果造成鼓膜穿孔,易引起感染,患中耳炎,影响听力。

    如果耳痒难忍,可以用棉棒蘸酒精擦拭,但不要插入太深。

    2.预防游泳性耳病

    硬块的耳屎可以形成栓塞,耳朵进水,耳屎变软膨胀,影响听力,刺激耳道,引起发炎。如果耳膜已经穿孔,则不要游泳,以免引起各种疾病的复发。

    平时游泳时最好用耳塞,头部仰起,高于水面。

    3.预防药物中毒影响听力

    可以致聋的药物主要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易损害内耳、耳蜗(听觉感受器)、前庭(平衡感受器),造成耳聋和平衡失调。

    耳蜗中毒症状主要有:用药期间或停药以后,出现高调耳鸣,听力下降,并且逐渐加重,直到全聋。

    前庭中毒的症状主要有: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和平衡失调。

    致聋药物有交叉易感性,一种药不行,其他药物也不能用。

    致聋药物可母婴感染,所以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各种耳毒性药物。

    另外,耳聋还有家族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人发现容易致聋,其他人更应注意。

    4.远离噪声

    不规律、强刺激噪声,不仅会引起心理不适,而且会损伤听力。噪声损伤听力是缓慢的、进行性的损伤,很难治疗。强烈刺激的音乐也会使听力下降。

    5.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改善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6.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当人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如何防治耳鸣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朵疾病。

    肾开窍于耳,肾的精气充足则会耳聪、听觉灵敏,如果精气不足则会耳鸣。此外,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度紧张时,也可能产生耳鸣。对于前者引起的耳鸣,治疗时应该去补肾精、补元气,后者只需将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戒除即可。

    此外,如果平时生活中坚持进行保健按摩,对耳鸣的防治很有效果。

    (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的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2)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头后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约50次,使耳内听到类似击鼓的声音。

    (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将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4)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郭,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郭100次。

    (5)按摩合谷穴(伸掌,大拇指、食指两个手指并拢,在两指间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应对耳聋,走出无声的世界

    耳聋即单侧或双侧耳朵对某种声音的听力降低。按照听力下降的性质可分为:由耳内器官病变引起的感音性听力下降和由耳道阻塞引起的传音性听力下降及二者病因兼而有之的混音性听力下降。

    耳聋可能是以下疾病的表征。

    (1)非化脓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多数人发病时有感冒症状。患者感觉耳朵堵闷、耳鸣、听力下降。

    (2)耳道感染:如耳道内发生炎症引起肿胀而使耳道不畅,就可能影响听力,但此时耳道已有流液,甚至外耳道疼痛。应到医院就诊,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3)内耳硬化:是一种内耳听骨异常增生而影响声传导所导致的耳聋。病情发展缓慢,病人先是感到所听声音发生改变,后逐渐出现听力的减退。

    (4)耳咽管堵塞:如听力下降且出现咽痛或感冒,有可能是连接中耳与咽部的耳咽管出现堵塞。造成成人耳道阻塞的原因多是耳道内耳垢堆积,会出现耳鸣、耳闷、听力下降。胆脂瘤、肿瘤也是耳道堵塞的原因。

    (5)老年性耳聋:其成因很多,一是老年人因内耳逐渐退化而引起的耳聋,另一种是冠心病的征象。临床上将内耳症状看成是冠心病的主要前兆症状。还有一种与老年人的高血脂饮食相关。

    此外,服用某些药物也可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性耳聋。长期在噪音中生活和工作,可造成职业性耳聋。

    如何根治中耳炎

    耳朵中分泌的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及黏附异物的作用,但耳中的分泌物过多甚至流液就是某些疾病的征象了。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初期出现咽鼓管充血肿胀、发热、全身不适、烦躁不安等症状,渐渐发展至内耳剧烈疼痛,耳朵流脓,听力下降。出现这种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要注意防止感染扩散而形成脑内脓肿,还要防止转变为慢性中耳炎。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俗称“耳朵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未及时治疗,就会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听力减退,耳内间隙性或持续性流脓。应及时清除脓液,并使用抗生素治疗。

    (3)外耳道发炎:如耳朵流液,且出现严重的耳朵疼痛,咀嚼、张口或打呵欠时疼痛加重,可能是外耳道炎症所致。检查外耳道可发现突起的小疖,外耳道皮肤红肿、压痛,外耳道变窄,甚至出现阻塞。外耳道炎症应进行消毒处理。可用8%的醋酸铝敷患处,也可用2%~5%的硝酸银涂布,使用抗生素治疗。

    (4)鼓膜破裂:一般为外界刺激所致。鼓膜破裂的特征是:伤后即感到耳鸣、耳疼,外耳流出少量血液,听力下降。出现这种现象后应保持鼻腔的畅通,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必要时要进行手术修复。

    (5)外耳恶性肿瘤:可能发生于耳外,也可能发生在耳道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当耳道流出血性分泌物时已到晚期。以手术治疗为主,也可进行化疗或放疗。

    眉毛与面貌,健康息息相关

    很多人只知道眉毛对外貌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的眉形会让一个人的气质发生很大变化,却很少有人知道眉毛对于健康的意义。中医认为,眉毛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盛衰。《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余;肥而不泽者,气有余,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这就是说,眉毛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其盛衰依靠足太阳经的血气。眉毛长粗、浓密、润泽,反映了足太阳经血气旺盛;眉毛稀短、细淡、脱落,则是足太阳经血气不足的象征。眉又与肾对应,为“肾之外候”,眉毛浓密,说明肾气充沛,身强力壮;眉毛稀淡恶少,则说明肾气虚亏,体弱多病。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的眉毛非常稀疏甚至几乎没有,这就是气血不足、肾气虚弱的表现,但有的老人眉毛还是比较浓密,这样的老人一般身体比较硬朗。如果年轻人眉毛过早脱落,就说明气血早衰,是很多病症的反映,其中最为严重的要算麻风病了。瘤型麻风病的先兆就是眉毛脱落,开始是双眉呈对称型稀疏,最后全部脱落。

    另外,两眉之间的部位叫印堂,又称“阙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也特别有价值。我们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有算命先生说“你印堂发黑,近日必有大祸”,指的就是这个地方。民间也认为印堂发黑是不好的征兆。《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说:“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可见,印堂可以反映肺部和咽喉疾病。肺气不足的病人,印堂部位呈现白色;而气血淤滞的人,印堂部位则会变为青紫色。

    美眉一定要把对眉毛的伤害降到最小

    在女性的面部中,最为简单、最容易改变而且在变化时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就是眉毛。很多爱美的女性朋友也都注意到了这点,所以很注重对眉毛的修理,但是修理眉毛是刮还是拔呢?

    很多女性不顾疼痛,选择用小镊子拔除多余的眉毛,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长出的眉毛更加杂乱,眼皮还出现松弛的现象。这是因为眉毛多长在靠眼周的位置,这个部位的肌肤本来就很脆弱,拔眉毛时反复拉扯的动作很容易令肌肤松弛、产生皱纹。而且眉毛周围神经血管比较丰富,若常拔眉毛,易对神经血管产生不良刺激,使面部肌肉运动失调,从而出现疼痛、视物模糊或复视等症状,还有引发皮炎、毛囊炎的可能。

    此外,眉毛拔除后,使毛囊张开,如果不及时采取收敛护理,很容易感染发炎,造成红肿或暗沉。所以,眉毛最好是用刀子刮,而不是拔。

    还有些女性为了更彻底地修眉,干脆把眉毛都剃光,然后用眉笔画出自己喜爱的线条。人体是天地生成的一个最完美的仪器,任何零部件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眉毛也是如此,它可以为眼睛挡风遮雨。如果把眉毛剃光,就是去掉了一道保护眼睛的防线。所以,女性朋友们千万不要轻易将它去掉。

    此外,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拔眉,也不想作出改变的女性朋友,建议在拔眉时顺着眉毛的生长方向拔,而且拔眉前要用温水敷眉,让毛孔张开后再拔,这样对眼部肌肤的伤害最小。

    “寿眉”是祸还是福

    有很多长寿的老年人,看上去两眉秀美而长,其中有几根特别长,可达4~5厘米,人们称这种长眉为“寿眉”,民间也一贯认为“寿眉”的出现是一种吉兆。但是,经研究发现,“寿眉”不一定是吉兆。出现寿眉主要与调控失衡有关,如在青中年期出现寿眉可能是肿瘤、免疫性疾病等某些处于潜伏阶段疾患的早期外在表现。“寿眉”发生愈早,提示机体调控失衡发生愈早,走向衰老的步伐就愈快,肿瘤发生的几率也愈高。所以,45~50岁以后出现“寿眉”较符合正常的生理衰老规律,但应以单发为主。如果在青中年时期就出现“寿眉”,尤其是丛状、束状分布者,应定期体检,跟踪观察,以期较早发现疾病苗头,早就医治疗。

    从眉毛的外形上,还可以看出很多疾病征兆。《黄帝内经》中就指出:“美眉者,足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也。”所谓恶眉,古人解释为“眉毛无华彩而枯瘁”。眉毛长粗、浓密、润泽,表明人体血气旺盛;反之,眉毛稀短、细淡、枯脱,则反映气血不足。

    (1)眉毛脱落。眉毛淡疏易落,多为气血衰弱、体弱多病者。此类患者容易手脚冰冷,肾气也较弱。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患者,眉毛往往脱落,尤以眉毛外侧1/3处为甚;麻风病患者在病变早期眉外侧皮肤肥厚,眉毛脱落;斑秃患者也可同时出现眉毛脱落症状;癌症、梅毒、严重贫血患者也可能引起眉毛脱落,有些抗癌或抗代谢药物也有这种副作用。

    (2)眉毛下垂。多是面神经麻痹导致。若是某一侧眉下垂,说明是该侧得了面神经麻痹,使眉毛较低,不能向上抬举。有的是单侧上眼睑下垂(如肌无力症),以致另一侧的眉毛显得较高。

    (3)眉毛枯燥。眉毛末梢直而干燥者,如果是女性可能月经不正常,是男性则多患神经系统疾病。有些小孩或营养不良患者,眉毛黄而枯焦,是肺气虚的征象。

    (4)眉毛浓密。眉毛浓密者体质较强,精力充沛。但如果女性眉毛特别浓黑,有可能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有关。眉毛粗短者,多性急易怒,应提防患急症。

    (5)眉毛冲竖。是病情危急的征兆,此种患者应抓紧时间去医院诊治。

    (6)眉毛倾倒。眉毛倾倒表示病重,特别是胆腑可能有严重病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