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说保健-头、颈部的科学保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柔柔发丝中的故事

    头发在中医里是一味药,叫血余。血余就是血剩余的东西,血足了以后长出来的东西叫头发。民间有个止血的妙方,用的就是头发,当头被碰破时,把伤口周边的头发剪下来,用火点着,烧成炭糊涂在伤口上,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头发伴随着人的生长而生长,但头发是人体中唯一不腐烂的东西,不易被“降解”,比人的寿命还长,所以出土的古墓常少见尸骨,而多有头发。也正因如此,古人常拿头发代指年龄,通过发型的改变来标示一个成熟阶段的到来。

    古时发型所代表的含义

    发型年龄含义垂髫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束发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及笄女子15岁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黄发长寿老人古时候人们说老人活到一定岁数时头发会由白变黄《礼记·内则》里说“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人认为女子15岁时就会来月经,来月经的这一天要行及笄之礼,把头发盘上去,这就标志着此人已成人,具有生育能力了,外人一看就知道这家的女孩已经成熟,这样的话就可以到她家来提亲。而男子成熟之时要行冠礼,古人认为男子在20岁的时候就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约束自己、负起责任了,这一年男子要把头发梳上去,并插一根簪子,然后再戴上一顶帽子,这从古代的“夫”字可见端倪。

    过去有种刑罚,叫“髡首”,就是剃去头发,这在古代算是很重的惩罚。《孝经》里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在古人心目中,头发是父母所赐,是不可以随便剪的,给犯人剃头发就是在告诉他,你是个不孝不忠的无道之人。

    在戏文或传奇里,我们常见痴情女人,以头发作为定情信物赠给心上人。发在,如人在,身不能相伴,头发代替自己,陪伴、温暖着心上人。要是痴情女遇了负心汉,到爱熄情灭,便会再次剪发,甚至剃成光头遁入空门,这在古代叫看破红尘。现代很多失恋或失意的年轻男女也会剪发,因为这样做可以调整心情,使自己忘记或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历程。我们知道在头部,发型的改变是最引人注目的,所以在郁闷之时,你不妨去理发店理个发,这样心情就会好很多。

    以前农村的小孩子常留的一个发型是壶盖型,巴西着名的足球明星罗纳尔多也留过这样的发型。为什么家长要给孩子留这样的发型呢?北方有个习俗,就是在门上吊个帘子,这样一来可以挡风遮雨、避蚊虫,二来可以防止暑湿燥热之气直接进入房间,三可以防止“小鬼”入侵。小孩的这个发型正好在囟门这个地方,囟门在古人眼里就是灵魂来回出入的地方,是不能被其他东西破坏的,而小孩子的囟门还没有长坚固,没有完全闭合,很容易遭到破坏,所以要用头发把这个地方给遮挡起来,以防暑湿寒气、妖魔鬼怪乘虚而入。

    自古至今,头发一直与中医密切相连,与民俗息息相关,止血疗伤也好,留发避邪言志也罢,总之,体现了人们对头发的重视和关注。作为现代人,我们更要好好关爱自己的头发,因为它还是观察疾病的窗口。

    是什么决定了你头发的好与坏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头发乌黑发亮,发质特别好,有些人的头发却干枯甚至脱落,他们使用的护发产品可能并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头发好还是不好呢?

    传统医学认为,“肾藏精,其华在发,肾气衰,发脱落,发早白”,也就是说头发的盛衰与肾气是否充盈有很大关系。随着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的演变,肾气的盛衰不断发生变化,头发也在随之变化,所以说“肾者……其华在发”。

    为什么说肾气的充盈决定着头发的好坏呢?这主要从3个方面来讲:第一,“发为血之余”,肾藏精,精生血,肾精充足则气血充足,进而可以滋养头发;第二,肾精化生元气,元气是人之根本,可以激发和促进头发的生长;第三,头发的好坏与督脉有关,督脉起于胞中,其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属肾。由于督脉循干脊里,入络于脑,上过头顶,下属于肾,在肾、脊髓、脑髓、头发之间形成了一条通路。所以,当肾中精气旺盛、髓海充盛时,则随督脉之经气上行而荣养头发,于是头发就生长得浓密而有光泽,反之则稀少、枯萎、暗淡无光。所以,在中医看来,要想滋养头发,补肾为第一要义。

    另外,我们上文提到“发为血之余”,也就是说,头发的好坏受气血的影响。中医理论中有“肝主藏血”,所以头发的好坏跟肝也有关系。肝藏血,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营以及贮藏、调节,与肝密切相关。肝功能正常,人体血液才能正常运营、贮藏、调节,全身各脏器及毛发才能得到血液的滋养。当肝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毛发营养供应受阻。

    所以,觉得自己头发不好的人不要总是在外部下工夫,用非常好的洗护用品,而应从内部找找原因,要想到是不是自己的肝或者肾出了问题。特别是脱发的患者,大多数是肝肾两虚,致使精不化血,血不养发,发无生长之源,毛根空虚而脱落,表现在外部就是脱发;突发的精神刺激或长期的精神压力也会造成气血肝肾亏虚而致早秃、脱发、斑秃等。因此,要想拥有健康的头发,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肝肾健康。中医治病都讲究治本,“本”治好了,“标”自然也就好了。养护头发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从养护肝肾做起。

    辨清发质,是护理头发的第一步

    头发的分类标准是由头发的天然状态决定的,即身体产生的皮脂量决定发质的不同。护理头发的第一步便是要了解自己的头发属于哪一类型,认清发质,然后选择合适的洗发、护发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油性发质

    油性发质显得油腻,需要经常清洁,有时甚至有扁塌的感觉。油性长发的发尾却会因为油脂不够而显得干枯。此类发质者容易头痒。发细者更容易出现油性发质的可能,因为每一根细发的圆周较小,单位面积上的毛囊就较多,皮脂腺同样较多,故分泌皮脂也多。

    2.干性发质

    如果你的头发无光泽、干燥,特别在浸湿的情况下难以梳理,发梢处经常发生开又现象,那么你的发质就属于干性。只有5%的人生来就是干燥型头发,大多数干性发质的人多是由于生理的、病理的或人为的因素,使得头发失去必需的油脂。

    绝大多数人的干发是由于过多的日晒和干燥风的吹拂引起的。不少人发生干发现象后,错误地采取减少洗发次数,期望自然分泌的头油集结起来以滋润头发,结果产生大量头垢,直至堵塞毛囊中的皮脂腺,致使头发更为干燥。

    3.中性发质

    中性发质不油腻、不干燥、有光泽,油脂分泌正常,头皮屑很少。这是比较健康,也比较容易打理的一类发质。但日常生活中真正属于中性发质的人不多,大多数人是偏干性或者偏油性的发质。

    不同发质的头发,护理方式也有所区别,最基本的就是要选择适合的洗发水。一般的洗发水都会在外包装上标明适合的发质类型,购买时要多加注意。

    从头发辨别疾病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把头发弄得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认为这样很时尚。如果你有一个学中医的朋友,那么她(他)肯定会劝你不要这么做,原因就是从头发我们可以知道身体的健康状况,一旦破坏了头发原有的颜色、形状,那就相当干关闭了观察疾病的窗口。

    1.头发变白

    人老了以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不如以前了,体内也没有多少元气可以消耗了,气血不足,头发也逐渐变白,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现在很多人,不到40岁头发已经白了不少,这预示着健康出现了问题,应引起重视。

    前额的头发开始变白,说明胃气衰老,因为胃气走前额,所以这时颜面也会出现憔悴之相,比如长抬头纹和鱼尾纹。两鬓的头发开始变白,是胆气衰老的症状。在中医看来,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下来,一直走到脚的小趾、四趾,所以,胆气不足的时候,人丽鬓的头发就慢慢地变白。这类人还有个特征就是爱挠头(挠的地方一般也是在两鬓,是胆经经过的地方)。膀胱经是一条可以走到脑部的经脉,而后脑勺的头发变白就是因为膀胱气衰老了。

    当然,头发变白与心情和生活状态也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如果把每根头发都梳得一丝不苟,那心情一定是愉快、悠闲的;倘使头发如乱草,像鸟窝一样,则很可能是生活窘迫、困顿,或心思迷茫、愁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人所共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尽白发,这与愁、忧伤、悲愤等不良心绪有关。所以,希望自己拥有乌黑秀发的年轻人,一定要调控好情绪。

    2.脱发

    很多人都有掉头发的经历,尤其是早上起来梳头时,常发现头发脱落。头发有一个生长与衰老的周期,生理性的落发其实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有一些掉发是由病态性因素所导致。以年轻人来说,比较常见的是秃顶,也就是俗称的“鬼剃头”。中医认为这主要有3种原因:一是血热伤阴,阴血不能上至巅顶濡养毛根,就会出现发虚脱落;二是脾胃湿热,脾虚运化无力,致使湿热上蒸巅顶,侵蚀发根,发根渐被腐蚀,头发便会脱落;三是食用了过多的甜食,甘的东西是涣散的,经常吃甜食会影响肾的收敛功能,收敛气机减弱,就会造成头发脱落。

    此外,秃顶与压力、情绪也密切相关,一个人如果思虑过多、心中苦闷,就会出现大把大把掉头发的现象。

    3.头发的生长速度

    肝主生发,肝主藏血,头发的生长速度与肝气相关。如果你的头发长得比较快,说明你的肝气充足,这类人一般显得很聪明,反应很敏捷,而且还是能够运筹帷幄的人。反之,头发长得非常慢,则说明肝气不足,常见的症状还有手脚冰凉、脸色苍白等。

    4.头皮屑

    中医认为头皮屑是阴盛阳虚导致的,当肾精敛不住虚火,虚火上炎,总在上面飘着,时间一长,头皮上的精血就会慢慢变少,头皮得不到滋润,头皮屑也就产生了。我们知道用食醋洗头可以有效去除头皮屑,这其实是利用了醋的收敛作用。酸是主收敛的,可以使虚火下降,敛阴护阳。所以,如果你正被头皮屑的问题困扰,那么不妨试试用醋洗头。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洗头发时,要把洗发水倒在手中搓起泡再搽在头发上,而不要将洗发水直接倒在头上,因为未起泡沫的洗发水会对头皮造成刺激,形成头皮屑或加剧头皮屑。

    5.头发的浓密、颜色

    发为肾之华,是肾的外在表现,而肾又主黑色,所以头发黑不黑与肾的好坏密切相关。另外,头发的滋润和浓密也与肾有关。肾主收敛,一个人肾气的收敛能力比较好的话,头发就又黑又浓,反之,肾虚的话,气机不能很好地收敛,就容易掉发。

    保养头发六步走

    头发是观察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好好保养它,以便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具体该怎么保养呢?

    1.经常按摩头皮

    提到头发的保养,很多人会想到洗发膏、护发素等,其实有个简单、而且能从“根”上护发的方法——按摩头皮。

    头皮上有很多经络、穴位和神经末梢,按摩头皮还能刺激头皮,使头皮上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毛囊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加,有利于头发的生长,并能防止头发变白、脱落。此外,按摩头皮能够通经活络,刺激末梢神经,增强脑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很多人把按摩想象得很复杂,其实按摩很简单,可以在每日的早、晚,用双手手指按摩头皮,从额骨攒竹穴位开始按摩,经神庭穴位、前顶穴位到后脑的脑户穴位,用手指各按摩数十次,直至皮肤感到微微发热、发麻为止。

    2.千万不要像搓衣服一样洗头发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洗头发时像洗衣服一样反复搓洗,殊不知这样很容易使头发打结、摩擦而受损,甚至在拉扯中扯断发丝。

    正确的洗发步骤是,洗发前先用宽齿梳将头发梳开、理顺,用温水从头皮往下冲洗头发,待头发湿透,将洗发水挤在手心中,揉出泡沫后均匀抹在头发上,然后用十指指肚轻柔地按摩头皮几分钟,再用手指轻轻捋发丝,不要将头发盘起来或搓成一团,保持发丝垂顺。

    3.洗头发时最好水洗

    干洗头发是理发店流行的洗头方式,即直接将洗发产品挤在头发上,然后喷少许水揉出泡沫,按摩十几分钟后冲洗掉。很多人觉得这既是一种享受,又能将头发洗得更干净。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大错特错的。干燥的头发有极强的吸水性,直接使用洗发剂会使其表面活性剂渗入发质,而这一活性剂只经过一两次简单的冲洗是不可能去除干净的,它们残留在头发中,反而会破坏头发角蛋白,使头发失去光泽。

    另外,中医认为洗头发的时候做按摩很容易使寒气入侵。理发师在头发上倒上洗发水,就开始搓揉头发,再按摩头部、颈部。按摩使头部的皮肤松弛、毛孔张开,并加速血液循环,而此时头上全是冰凉的化学洗发水,按摩的直接后果就是吸收化学洗发水的时间大大延长,张开的毛孔也使头皮吸收化学洗发水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寒气、湿气也通过大开的毛孔和快速的血液循环进入头部。由此可见,洗头发还是水洗的好,同时在洗头时不要做按摩。

    4.“发常梳”,但一定要有个限度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里有个“发常梳”。经常梳头是一项利于生发、护发的保健运动,但是凡事都应有度,梳头也是如此,应该有个合理的限度。调查研究证明,如果连续梳刷50次,甚至100次以上,很容易会因梳头过度,增加头发负担,使头发受损,不但不能达到按摩效果,反而更加刺激皮脂腺,使发根过于油腻,发尾易于干枯、断裂。而适度合理的“发常梳”是: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到颈部。早晚做10次。

    5.睡觉时要把头发散开

    人工作了一天,晚上要睡觉休息,头发也一样,扎了一整天,晚上一定要散开来。尤其在春天,由于是生发的季节,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都不要把头发扎成马尾辫,而要让它散开,这样才能让它生发起来。

    6.等头发干了再去睡觉

    很多人洗完头发没等头发干就去睡觉,殊不知,经常这样会引起头痛。因为大量的水分滞留于头皮表面,遇冷空气极易凝固。残留水凝固于头部,就会导致气滞血淤,经络阻闭,郁疾成患,特别是冬天寒湿交加,更易成病。所以,洗完头后一定不要马上睡觉,要等到头发干了再睡。

    7.护发素一定要在发梢重点“施肥”

    洗发后使用护发素会让头发变得柔顺,所以很多女性在使用护发素时毫不吝啬,厚厚地涂满头,特别是在发根处重点“施肥”,可是久而久之,头发却出现油腻、头屑多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实头发不比植物,更何况植物的根吸收过多营养也会发育不良,在发根使用过量的护发素只会阻塞毛孔,给头发造成负担,发梢才是最易受损、需加强保护的部位,使用护发素时,应先涂抹在发梢处,然后逐渐向上均匀涂抹。

    藏在生活中的护发方法

    很多人认为头发的日常护理很简单,无非是几天洗一次头发,长头发的人每天可能还要梳理几遍,短头发的男性可能平时根本就不梳头,早晨起来用手抓两下就出门了。其实,日常的头发护理对于头发的健康是很重要的,而且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洗发也有很多讲究,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对头发造成损伤。

    1.洗发

    正确的洗发应该包括洗头和洗发两部分。洗头是在发根头皮处通过手指进行抓挠,使头皮上的皮脂、头屑、污垢脱落浮出,随着洗发水冲干净。洗发是在洗头的基础上,通过洗发水的泡沫,将浮在头发上的灰尘、污垢及头皮处脱落下来的头屑一起冲洗掉。

    正确的洗发方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洗发前先用梳子梳理头发,这样可以把头皮上的脏东西和鳞屑弄松,以方便下一步的清洗。也可以按摩头皮,这样,在洗发时发丝就不易纠结。

    (2)把头发弄湿,注意要使得底层的头发和上层的头发一样湿透为止。

    (3)将洗发水倒人手掌,加水稀释,揉搓至起泡。不要直接把洗发水倒在头发上,这样会过度刺激头皮,促使头皮屑产生。

    (4)用指腹把洗发水均匀揉进头发里,用指腹以小圆圈的圆弧轻轻按摩,直到形成一层厚厚的泡沫。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脂腺正常分泌皮脂,滋润发丝。要记住,不要用尖利的指甲抠头皮。

    (5)冲洗头发,直到彻底冲洗干净为止。水温不要太高,三四十摄氏度的温水最适宜。

    (6)将护发素从发梢抹至发根,轻轻按摩一会儿,再彻底冲掉。护发素的微酸性可以使头发的表皮层再度合起来,发丝才不会因鱼鳞状的表皮层打开而受损。

    完成了以上6步,你的洗发才算是大功告成,既清洁又养护,更不会对秀发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2.干发

    有些人经常在早上洗发,然后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就出门。这其实是很不好的做法,洗完头发,应该及时干发。

    干发也有讲究,先要用吸水性较强的干毛巾将头发包裹起来,用手挤压一下,让毛巾把头发的水分吸得半干。千万不要用力搓干,也不能用毛巾拼命抖动头发。因为湿发很脆弱,过度揉搓很容易使头发断裂或打结。

    待头发不再滴水后,用宽齿梳将头发全部向前梳拢(男士的短发就可以省掉这一步了),再用吹风机,从发根吹至发梢。吹风机口离头发不要太近,否则头发很容易过度干燥甚至烧焦。最好用冷风吹。吹至半干还带点湿润的时候就停止吹发,然后等待头发自然干透,这才是正确的干发方式。

    3.梳理发丝

    这一条同样主要针对长头发的女性朋友。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梳理自己的发丝,对头发的健康也是很有好处的。

    要梳理秀发,自然离不开必备的工具——梳子。一把好梳子要遵循下列标准:

    (1)梳具设计要坚固耐热,柔软有弹性,不扎手。

    (2)梳齿尖端要浑圆,不要过于尖锐。

    (3)不会产生静电。

    (4)梳齿排列均匀、整齐,间隔宽窄合适,不疏不密。

    (5)有一个坚固耐用的梳柄。

    准备好了舒适耐用的梳子,现在就来学习怎样正确梳理头发吧!

    (1)先用梳子梳开散乱的发根,遇到打结的地方,可以用梳子轻贴头皮,慢慢旋转着梳拢,用力一定要均匀,这样,打结的地方才更容易梳开。

    (2)由头发的中段梳向发尾,梳一会儿再从发根轻轻刺激头皮,慢慢梳向发梢。梳发时用力要轻柔,切忌用力拉扯。

    (3)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梳完之后让头发向头的四周披散开来再梳理一次就好了。

    洗发、干发、梳理发丝,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工作,也是最基础的头发护理。只有从这些最简单的事情做起,长期坚持下来,才能拥有健康的头发。

    找出头发骤落的“元凶”

    人们在梳头时每天脱落30~100根头发都属正常现象,人的头发一般只有85%在正常生长,其余的头发不断脱落,以便让新发不断地生长出来。但如果没有任何外在的影响,而每天的脱发超过100根,就该考虑是否为某种疾病的预兆。

    头发骤落暗示以下4种疾病。

    (1)激素分泌失衡:如果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或头上已出现秃块,则很可能是由激素分泌发生严重障碍引起的。此疾病有时发生在年轻女性身上,若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引起子宫癌、不育症、乳腺癌等症。4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脱发,可能是由激素分泌失衡所致。

    (2)内分泌失调:50岁以上女性大量脱发,常见的原因是其体内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分泌失调。与此同时,会伴有脚部和面部汗毛增多、月经失调和身体增肥等现象。

    (3)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分泌不足:这两种倾向均会引起脱发。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就会造成心跳加速、失眠、夜间盗汗等现象,这些对头发都有不良影响,严重时会造成大量脱发。而甲状腺分泌不足,就会出现发丝粗糙、干枯与体重骤减、皮肤干燥等现象。

    (4)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会让人面色苍白、心跳加快、疲倦不堪、食欲不振,也可造成大量脱发。

    此外,过量的X射线的照射会导致脱发;患有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可导致脱发;受强烈刺激,会引起精神性脱发;产后营养不良或伤寒等发烧性疾病会造成大量脱发;脑充血、丹毒、梅毒等疾病会造成头发异常脱落;远离自然界泥土的人也容易出现脱发现象。

    治疗早秃的独家秘方

    男性脱发主要发生于顶额部、发前缘,尤其额部两侧发际向后退,因而前额变高,尤以两鬓角明显,向上向后延伸。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头顶部一片光秃,仅枕部及两侧颞部仍保留剩余的发缘。脱发处头皮光滑,可见纤细的毳毛,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微痒。

    女性脱发少见,程度也轻。一般是弥漫性头发脱落,以头顶部位明显。逐渐脱落,但不脱光,两鬓角也很少脱发。头发柔细并失去光泽。患处头皮变薄,可有灼热感,发痒或按痛,以后很难再完全长出新发。

    早年秃顶是指在老年之前,于青壮年时期头发过早地逐渐脱落。常从前发缘向后脱落,或头顶部头发稀薄直至除发缘外整个头皮头发全部脱落。脱发常呈进行性,有家族倾向,多见于男性。

    过早脱发原因未明,但病人常有较明确的家族史,遗传因素和血液中有较高水平的雄激素是两个重要因素。血液中有足量的雄激素是早秃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下列证据:男性在青春期前不发生早秃,但用睾酮长期治疗者可发生早秃;早秃随年龄增加而加重;早秃者的胡须、阴毛和腋毛不脱落;发现初期受累的毛囊有5-α-二氢睾酮积聚,它可能抑制毛囊代谢。但进一步原因尚不清楚。

    本病常伴皮脂溢出,但已证实其与早秃无因果关系。另外,局部因素比如帽子戴得太紧、晚上戴压发帽、洗头水过凉或过热等都是造成早秃的主要因素。

    生发乌发的刮痧调治法

    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人人都爱,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头发也受到了侵害。乌黑的头发不再亮丽,不再发动心动,买高价的护发品也起不到明显的效果,大家不妨试试传统中医乌发疗法——刮痧。小小动作,让你拥有大大的美丽。

    刮拭方法

    用刮痧板梳沿着经络的方向梳理头部中间的督脉,还有两侧的膀胱经、胆经。刮痧板梳对经络的刺激,可促进气血的循环,使局部的毛囊得到气血的滋润,从而使头发变黑、变密。

    用面刮法刮拭肺腧、脾腧、肾腧、血海、足三里等,刮拭的力度由轻到重。局部刮痧可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气血,补充给头部足够的营养,令头发乌黑亮丽。

    脑为髓之海-中医对脑的认识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在中医看来,人的脊髓是先天的,而大脑是后天形成的。道教认为脑是阴性的,而《黄帝内经》却认为脑为阳,为“诸阳之会”。脑部是所有阳经会聚的地方,人脑的经脉有督脉、膀胱经、肝经、胃经、奇经八脉中的阳经和阴经六条。

    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和主感觉运动。

    (1)主宰生命活动。《本草纲目》中说“脑为元神之府”。大脑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元神存则生命在,元神败则生命逝。得神则生,失神则死。

    (2)主精神意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等,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于脑的结果。脑主精神意识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灵敏、记忆力强、语言清晰、情志正常;否则,便出现精神思维及情志方面的异常。

    (3)主感觉运动。眼、耳、口、鼻、舌等五脏外窍,皆位于头面,与脑相通。人的视、听、言、动等,皆与脑有密切关系。

    脑髓充则神全,神全则气行,气行则有生机、感觉和运动,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养护自己的大脑。

    警惕损伤大脑的“杀手”

    脑力工作者整日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生存状态,大脑很容易疲劳。要做到科学用脑,必须认识以下损伤大脑的十大“杀手”。

    (1)长期饱食。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进食过饱后,大脑中被称为“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会明显增多。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饱食,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现象。

    (2)嗜酒,嗜甜食。酒精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减弱,故酒后人觉得头重脚轻、举步不稳、反应迟钝等。酗酒对大脑的损害尤其严重。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发育。

    (3)不愿动脑。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动脑、勤思考,人才会变得聪明。反之,越不愿动脑,大脑退化越快,聪明人也会变愚笨。

    (4)带病用脑。在身体不适或患病时,勉强坚持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对大脑造成损害。

    (5)蒙头睡觉。蒙头睡觉时,随着被子里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会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的含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6)不注意用脑环境。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只有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用脑时,要特别讲究工作环境的空气卫生。

    (7)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会使机体和大脑得不到正常的血糖供给,若大脑的营养供应长期不足,就容易损伤大脑。此外,早餐质量与思维能力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吃高蛋白早餐的人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吃素的人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8)睡眠不足。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糊涂。

    (9)少言寡语。大脑有专司语言的功能区,经常说话尤其是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可促进大脑这些功能区的发育。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这些功能区会退化。

    (10)长期吸烟。吸烟会破坏大脑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造成记忆力衰退。常年吸烟会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这是因为长期吸烟可引起脑动脉硬化,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变性,继而发生脑萎缩。

    脑血管疾病并不可怕

    目前,中风、脑溢血、脑血栓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下面我们就一一分析。

    1.中风

    中风往往被认为是突然发生的疾病,实际上,中风是有很多前期征兆的,如突然无故流鼻血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现象,往往有下列几种表现:

    (1)麻木、刺痛或软弱无力

    这几种症状如果发生在手臂、腿部或半边脸上,多数是表示流到脑中某一部分的血液已经减少。有一位63岁的网球手发现自己突然失去了发出大力球的能力,于是去找医生检查,结果查出他通往头部的两条颈内动脉已经变窄。医生施行外科手术将其血管中的一层厚脂肪清除后,血液运行不畅的现象便消除了。

    (2)短暂的失明

    这种情况也许只持续数秒或几分钟,它往往是脑部血管严重狭窄的警告信号,对这种现象不应置之不理。

    (3)短暂的说话困难

    “我的嘴巴好像忽然塞满了棉花”,这是一位教师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的体会。对于这种情况,神经科医生会给病人服药或用手术方式将淤塞的血管打通。

    金代医学家刘完素说:“中风起病急,故属火热为患。火热之成,皆由内伤,如平日穿衣饮食,安处动止,精魂神志,性情好恶,不循其宜而失其常,久则气变兴衰而为病也。”脏腑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招感外邪、忧思恼怒、饮酒饱食、房事不节,都会引发中风,所以要预防中风就要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

    2.脑溢血

    脑溢血就是脑血管破裂,那么为什么血管会破裂呢?体温降低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以前这类疾病常见于老年人身上,但现在的人每天坐在空调屋里,喝冷饮,吃反季节蔬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体温降低。当体内温度长年偏低,血管自然就会变硬变脆,危险也就随时存在,这也是脑溢血开始越来越多地光顾中年人,甚至年轻人的原因。另外,脑溢血也是人体元气不足的表现,当人体元气充足时,血液就不会黏稠,气能够带着血在人体各处运动,且末梢血管有弹性而不会脆裂,就不会发生脑溢血。

    脑溢血发病比较迅速,如果能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对减少合并症,防止病情加重十分重要。正确的做法是十宣放血。

    十宣放血法就是在十个指尖放血,这个方法可以很快止住脑溢血。原理是头部和指尖都属于末梢,头部的压力太大了,通过在手这个末梢的地方放血,把上面的压力宣泄出去。

    3.脑血栓

    脑血栓是由气血淤滞造成的。在人体元气的推动下,血液通畅地在血管内流动,而一旦元气不足,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血液上升到脑部,就会致使血液凝固在脑部血管末梢,形成血栓。所以,预防脑血栓疏通血管是治标,固摄元气才是治本。

    那么对于脑血管病,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首先要做到“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

    “三个半分钟”就是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又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钟。经过这三个半分钟,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猝死、不必要的心肌梗死、不必要的脑中风。

    “三个半小时”,就是早上起来运动半小时,打打太极拳、跑跑步,但不能少于3千米,或者进行其他运动,可因人而异,运动适量;中午睡半小时,这是人体生物钟的需要,老年人更是需要补充睡眠,晚上老人睡得早,早上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晚上6~7点慢步行走半小时,这样老年人晚上睡得香,可减少发病率。

    其次要经常活动双手。指尖是最容易产生堵塞的地方,平时只要我们把指尖这个地方疏通开,就能减缓头部的一些压力。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用双手指腹点击式按摩头部,每天2次,一次50下,这样不仅活动了手,也可有效治疗头昏脑涨。

    再有就是控制情绪,少生气。注重饮食,多吃性温平的食物,少吃寒凉之物,避免体温降低,血管收缩。

    健脑七法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脑是人体精髓和神经的高度会聚之处,是生命要害的所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等都受到脑的控制,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养脑健脑的方法,这样才能健康长寿。

    1.勤用脑

    大脑最符合“用进废退”的原则。科学家测试发现:勤用脑的人,大脑不易疲劳,脑神经细胞保养良好,能避免老年痴呆;而懒于用脑的人,不仅智力下降,大脑也容易萎缩和早衰。当然,在生病或者疲劳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休息。

    2.节欲健脑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要生髓,通于脑,脑为髓海。脑为元神之府,脑髓不足则头晕耳鸣,目无所视。”大脑的活动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节欲可养精,养精才能健脑养神,延缓大脑衰老;反之,性生活过度,则伤精耗神,未老先衰,头脑昏沉,智力减退,精神委靡,百病丛生。

    3.生活有规律

    长期使大脑皮层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人的早衰,所以我们平时应该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娱乐,使大脑皮层兴奋部位轮流得到休息,防止过度兴奋而加重神经系统的负担。

    4.“健脑”锻炼

    每日清晨起床后,到户外散步,或做保健操、打太极拳,或做气功锻炼,等等,可以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唤醒尚处于抑制状态的各种神经机制。当学习、工作疲劳时,应凋节一下环境,如听听悦耳的音乐、美好动听的鸟语,或观赏一下绿草、鲜花等,这些活动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

    5.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是使大脑休息的重要方法。人在睡眠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体内被消耗的能量物质重新合成,使经过兴奋之后变得疲劳的神经中枢重新获得工作能力。

    6.手指运动健脑

    手托两个铁球或两个核桃,不停地在手中转动,长期坚持会有良好的健脑作用。经常进行手指技巧活动,能给脑细胞以直接束11激,增强脑的活力。

    7.多食补脑食物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健脑的食物,如核桃、大枣、葵花子、黄花菜、银耳、莲子、黑芝麻、桂圆、黄豆、花生、鸡蛋、牛奶、动物肝、新鲜蔬菜、水果等。

    头晕也是病

    头晕也是一种常见症状,病因复杂,按照中医的说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意思是眩晕之类的问题病因都是“风”,病位所在的脏腑为肝。因为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所以肝病可以生风,出现以动为特征的症状,也就是眩晕。所以说,头晕的问题主要跟肝有关,要治疗头晕就要养护肝脏,从肝经上人手。

    我们还经常说“头晕目眩”,这里要明确一下,“头晕”与“目眩”是两种病症。头晕是感觉天旋地转,而目眩是指眼前发黑,这两种症状经常相伴出现。

    中医认为“目为心之使”,就是说如果人的心神散了,眼神也会散,就会出现重影或者看不见东西的情况。所以,如果眼睛出现了问题,一定要赶快去医院检查一下,因为这可能不光是眼睛的问题,还有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这也提醒我们平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要用眼过度,总是使眼睛处于疲劳状态。

    拔罐是治疗头痛的良药

    治疗头痛最好的方法就是拔罐疗法。

    (1)风寒头痛的拔罐疗法

    取穴:太阳穴、大椎穴、涌泉穴。

    治疗方法:运用单纯拔罐法。火罐吸定后,留罐10~15分钟。

    疗程:每天1次,直到头痛痊愈为止。

    (2)外感头痛的拔罐疗法

    取穴:太阳穴、神庭穴、凤池穴、大椎穴。

    治疗方法:用针刺后拔罐。针刺出针后拔火罐,留罐15~20分钟。

    疗程:每天1次,头痛止住为止。

    (3)前额头痛、偏头痛的拔罐疗法

    取穴:阿是穴、太阳穴。

    治疗方法:采用单纯拔罐法。留罐5~10分钟。

    疗程:每日1次,痛止为止。

    头痛了就刮刮痧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祖国医学历代医家认为,头部经络为诸阳经交会之处,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都上会于此。若六淫外侵,七情内伤,升降失调,郁于清窍,清阳不运,皆能致头痛。新感为头痛,久病为头风。大抵外感多实证,治宜疏风祛邪为主;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治宜平肝,滋阴,补气,养血,化痰,祛淤等为主。但由痰饮,淤血所致者,为虚中有实,应当分别施治。头痛可分偏正、左右、前后、寒热,如痛在脑后,上至巅顶,下连于项,多太阳经风郁。

    无论哪种情况引起的头痛,均与循行于头部的经脉气血失调,气滞血淤有关。因此刮拭寻找并疏通头部和头部对应的疼痛区域都可以缓解头痛的症状。

    刮拭方法如下。

    用水牛角刮痧梳子以面刮法刮拭全头,先刮侧头部,将刮痧板竖放在发际头维穴至耳上处,从前向后刮至侧头部下面发际边缘处。

    用平面按揉法刮拭双侧经外奇穴太阳穴。

    感冒头痛可用平面按揉法刮拭手背部双侧大肠经原穴合谷,及与其相表里的肺经络穴列缺。

    内伤头痛可用面刮法或平面按揉法刮拭腕部外侧外关,及腕部内侧对应穴位内关。

    偏头痛者用垂直按揉法按揉足拇指与次趾缝后肝经太冲穴,力度要重,每按压15秒钟放松1次,直到头痛缓解为止。

    人为什么要睡觉

    在人的一生中,将近1/3的时间是用于睡觉的。有人说睡觉是为了消除疲劳,弥补一天劳累的耗损。也有人认为,睡眠的主要功能是恢复大脑的功能。还有人说,人的睡眠根本没有恢复体力的作用,仅仅是人们打发黑夜的多余的本能行为。

    那么,中医是怎么理解“人为什么要睡觉”这个问题的呢?

    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名卫气。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它在人体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白天卫气行在人体的阳分里,晚上则行到阴分里,就是行干阴经。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想睡觉。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这就是中医对睡眠机理的解释。

    此外,中医还认为人一定要在晚上11点前睡觉,而且中午也要睡觉。这是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最旺的时候,《黄帝内经》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之说,就是说五脏六腑都取决于胆的生发,全身气血都跟随胆气而起。这时人进入睡眠状态,第二天就会头脑清醒、面色红润,反之则会头脑昏沉、面色苍白。

    而上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是心经当令之时,这也是上下午更替、阳气与阴气的转换点。所以,中午吃完饭后要午睡一会儿,睡不着即使闭一会儿眼睛也是好的。因为我们的身体不可能扰乱天地阴阳的转换,最好还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对身体才有好处。中医讲究顺时养生,不仅是顺应四时,也要顺应一天里的十二个时辰。

    造成失眠的原因

    如今,失眠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们都知道,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就是一个典型的失眠者,林黛玉一年之中也睡不了十个整宿的觉,可见其失眠程度已经非常严重了。经常失眠会令人烦躁易怒、精神不振、脏腑功能紊乱,加速人体的衰老过程。

    那么人为什么会失眠呢?

    中医认为失眠从总体上讲都是因为阳不交阴,具体可分为4种:

    一是胃不和安。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说,白天是人体阳气生发的时候,吃的东西会被体内的阳气消化掉,而到了晚上,体内以阴气为主,任何东西都不容易被消化掉,所以古人说“过午不食”。现在虽不主张大家不吃晚饭,但一定要少吃,否则会“胃不和安”,导致失眠。

    二是精不凝神。精为阴,神为阳,精不凝神就是指阴阳不能和谐统一。肾主藏精,精不凝神就说明肾出现了问题,治疗时要从肾经入手。

    三是思虑过度。思虑伤脾,一个人如果想事情太多,脾胃就会不和,而脾胃不和人就会失眠。我们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喝些小米粥,这可以健脾和胃,有助于睡眠。

    四是心火过旺。中医把心火太盛叫“离宫内燃”,离为南方,属心火。心火太盛的人不仅会失眠,还会出现舌头发红、小便发黄等症状。

    此外,心肾不交、肝火亢旺、胆热心烦等也会导致失眠,所以我们一定要分清原因,不可擅自服药。失眠不太严重的人,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进行自我治疗。

    (1)按摩法。每天睡觉前按摩“安眠穴”5分钟可以帮助睡眠。安眠穴在耳后乳突后方的凹陷处,具有安眠镇静的作用。

    (2)泡脚法。每晚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帮助人进入睡眠状态,尤其适合恼力工作者。其做法如下:先用温水浸泡(女性水要淹到小腿2/3处近三阴交穴,男性到脚踝即可),再慢慢加热水,泡到脚热、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

    (3)食疗法。取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加盖儿闷一会儿即可饮用。每日1剂,随冲随饮,最后吃龙眼肉。此茶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遵循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养成好的睡眠习惯对防治失眠也是限有帮助的。

    梦是身体有话要说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历,很多人把它跟吉凶祸福联系起来,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我们暂且不说,但是根据梦来判断身体状况却古已有之,只不过不被人们重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梦被称作“五脏的附体”,能够反映脏器的虚实盛衰。《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梦对健康的预兆意义的论述,大意是:如果肺气虚,就会梦见白色怪物,见人就杀;如果肾气虚,就会梦见船沉,人浮水中,心生恐惧;如果肝气虚,则会梦见草木阴森,人伏在树下不敢起来;如果心气虚,多会梦见被火烧灼;如果脾气虚,则会梦见吃不饱饭……如果阴气盛,就会梦见在大水中惊恐逃窜;如果阳气盛,则会梦见大火烧身;如果阴阳都盛,则会梦见刀光之灾;如果上面气血过盛,则梦见飞翔;下面盛则梦见坠落。饥饿时,会梦见食物;吃太饱,就会梦见扔东西,等等。

    中医认为:七情分属于五脏,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因此,梦怒即为肝气盛,梦恐为’肾气虚,梦哭为肺气虚,梦笑为心气盛,梦歌为脾气盛。西方医学在梦对健康的预兆意义方面也有研究,认为:梦是大脑部分高级神经活动在睡眠状态下的持续,可分为生理性(良性梦)及病理性(噩梦)两大类。良性梦是白天的所思所想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可起到平衡心理、缓解压力的作用。噩梦往往是体内潜伏性病灶产生的信息,是疾病向大脑发出的信号,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绞痛发作前,病人会噩梦不断,还伴有呼吸加快、心率增速、血压升高及情绪激动等反应;心血管性疾病(诸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发作前病人也爹晾恐噩梦;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则常常梦见大快朵颐;精神疾病患者则经常在梦中哭泣,还会梦游,等等。

    梦对健康的预兆是有科学依据的。早晨醒来,如果对晚上的梦还有印象,不妨对应做身体相关脏腑的检查或自测,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耳压疗法,将失眠抗击到底

    熟悉经络学的朋友们都知道,十二经络都与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压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按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一方法用来治疗失眠,不但奏效迅速,而且副作用很少。那么,如何进行耳压疗法呢?

    失眠者首先要找出相应穴位,先消毒,再将菜子、绿豆或药粒消毒,压迫穴位,以胶布固定。按压时,要由轻到重,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次按压1~5分钟。下面是治疗失眠的3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王不留行子耳压法

    取穴:取心点、肝点、肾点、神门点(靠小指侧腕内横纹上高骨下凹陷)、枕点等穴。头痛者加用太阳点、额点;注意力不集中、健忘者用神经衰弱点、神经官能点。

    治疗方法:将王不留行子置于胶布上,分贴上述穴位,每次贴一侧,隔1~2日换一侧,贴后用手按压,有痛感为宜。每日按压4~5次,每次5分钟,7次为1疗程,间隔5~7日后可继续治疗。

    经常失眠的朋友,应当首选这一方法来对抗失眠。这种方法对治疗顽固性失眠,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极佳。

    2.绿豆耳压法

    取穴:选神门点、心点、肾点、神经衰弱点为主穴,配穴用枕点、皮质下点、脑干点、脑点。每次治疗时选用2~3穴,主配穴联合使用。

    治疗方法:选优质绿豆后,先用剪刀断成两半,将其断面贴于胶布中心备用,再用大头针圆头从所选耳穴周围向中心点均匀按压,找出敏感点。将准备好的绿豆胶布对准耳穴贴好压紧,用手指揉按贴压的耳穴,以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宜,每日自行按压2~3次(最好在中午及晚睡前均按压1次),每次2分钟。一周更换1次。夏日每周更换2次,6次为1个疗程。

    失眠者而且伴有严重头痛的病人,在运用这一疗法的时候应该稍重些,而一些常年患病的人或者年老体弱者在运用这一手法的时候要适度减轻。

    3.冰片耳压法

    取穴:选主穴神门点、皮质下点、脑点、交感点、神经衰弱点、失眠点,配穴心点、睥点、咦点、胆点、肝点、肾点、胃点、肺点等。

    治疗方法:用4毫米左右的冰片贴在7毫米的方形胶布中心,贴压在所选穴位上,揉按约1分钟,每次选主穴2~3个,配穴3~4个,白天做3次,饭后各揉按1次,睡前半小时再揉按1次,每次3~5分钟。3日更换1次,4次为一个疗程。顽固性失眠症患者,可在神门、脑等穴的耳背对应点用王不留行子加压。

    值得注意的是,胶布的周围要严密封闭,以避免冰片挥发,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拔罐疗法让你欣然入梦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汽、抽气等方法使罐吸附于相应的部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淤血的现象,具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清热的功能,而且还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等。下面就介绍几种治疗失眠的拔罐方法:

    1.火罐法

    取穴:心腧、膈腧、肾腧、胸至骶段脊柱两侧全程膀胱经内侧循行线及周荣穴。

    治疗方法:以拇指指腹在心腧、膈喻、肾腧上进行往复重力揉按5次左右,然后于两删膀胱经上各拔罐4个(均匀分布),留罐30分钟,起罐后即在周荣穴的范围内再拔罐30分钟。每周治疗2次,6次为1疗程。

    2.剌络拔罐法

    疗法一

    取穴:A.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约与两肩峰相平)、神道、心腧、肝腧。B.身柱、灵台、睥腧、肾腧。C.中脘(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关元(脐下3寸)。

    治疗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所选穴位后,立即加拔火罐,使之出血。留罐10~15分钟,去罐后揩净血迹。以上各组穴每次用1组,每日或隔日1次。

    疗法二

    取穴:肩胛间区到腰骶关节脊柱两侧距正中线0.5~3寸的区域。

    治疗方法:在以上区域内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或滚刺简进行轻刺激,使局部皮肤潮红,然后在其上排列数个罐(排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周治疗2~3次,待病情好转时,可减至每周1~2次。

    3.针罐法

    取穴:背部白风门到肺腧,每隔2横指取1处;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及其上下每隔2横指备取1处;外关、合谷、涌泉、太阳。

    治疗方法:将青霉素空瓶磨掉底部后制成小抽气罐,置于以上所选用的穴位处,紧贴皮肤上,用10或20毫升注射器将小罐中的空气抽出,罐即紧拔于皮肤上。然后再注入4~5毫升清水,保持罐内皮肤潮湿,避免因负压过高造成皮肤渗血。留置10~15分钟后,将罐取下,擦干局部。7次为1疗程,每次更换穴位。

    采用拔罐法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1)高热、抽搐、痉挛等证,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使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2)使用火罐法和水罐法时,要避免烫伤病人皮肤。

    (3)针罐并用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按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5)拔罐后一般局部皮肤会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斑,此为正常现象,可自行消退,如局部淤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由于留罐时间过长而引起的皮肤水泡,小水泡不需处理,但要防止擦破而发生感染;大水泡可用针刺破,放出泡内液体,并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

    刮痧疗法,让失眠远离你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失眠者会难以入睡或睡眠不久就醒,醒来难以睡去,或者彻夜不眠。患者常伴有头昏脑涨,四肢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等。

    刮拭方法

    用单角法刮拭头顶四神聪。

    用单角法刮拭后头部风池、安眠穴。

    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背部心腧至脾腧。

    用单角法点揉内关、神门、涌泉穴,以出痧为度。

    刮痧对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但应在患者临睡前1~2小时施用。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用刮痧治疗失眠,以下几类情况是绝对不可以刮痧的: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水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揭开颈部疼痛的秘密

    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看书或写字时间长了,颈部就会感觉很疼痛,一般人以为这是颈部劳累的缘故,但是如果是长时间颈部疼痛的话,则很可能是疾病的预兆。

    颈部软组织损伤:明显的外伤史,伤后颈部疼痛,有负重感,伤处有压痛,疼痛可循颈后到枕部,或放射到一侧或两侧的肩部和肩胛部。损伤较重时颈部疼痛也较甚,或呈现僵直状态,各种活动功能受限,甚至出现头重、头痛、雾视、耳鸣等交感神经症状。也可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无力、不灵活、持物易脱落等症状。

    落枕:酸困不适,多为一侧,双侧者不见。重者头常向患侧斜,颈部不能自由旋转、回顾,颈部活动时,疼痛加剧。

    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变而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引起肩、臂瘫痪等多种症状,但以肩、臂痛占大多数,所以称颈肩综合征。

    项韧带钙化:患者项韧带钙化时,一般主诉为颈椎病的常见症状,并无特殊症状,甚至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

    为什么颈部喜欢长皱纹

    人的颈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位,自古有“咽喉要道”之称,颈部就是“咽喉要道”的通路。这里我们不讲颈部的重要性,而是从美容保健的角度,谈谈颈部皱纹的问题。

    不管你承认与否,颈部都是最容易产生皱纹的部位,很多女性朋友往往都把注意力放在脸面问题上,不知不觉中,颈部的皱纹就悄悄泄露了自己的真实年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其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是我们对颈部护理的长期忽视,不注意颈部的防晒、保湿,致使颈部皮肤丧失水嫩平滑。其次,颈部的皮肤十分细薄而且脆弱,其皮脂腺和汗腺的分布数量只有面部的1/3,皮脂分泌较少,锁水能力自然比面部要差许多,容易干燥,使皱纹悄然滋生。再次,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姿势会过多地压迫颈部,诸如爱枕过高的枕头睡觉;经常伏案工作,很少有意识地不间断抬头活动活动颈音;用脖子夹着电话听筒煲电话粥等,这些都会催生颈部皱纹。此外,电脑辐射、秋冬季节的天气干燥也容易导致颈部干燥起皱。

    颈椎很脆弱,要好好保护它

    现在,患颈椎病的人群正在大幅度增加,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长时间低头看书、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最容易得颈椎病。颈椎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脖子后面的肌肉发硬、发僵,颈肩疼痛,而且头晕恶心、手指麻木、腿软无力。

    颈部是脑和躯干之间一个灵活的连接部,人体的3个主要器官都会经过颈部:脊髓从脑部开始沿着脊柱通过;气管运载空气进入肺部;食管从口腔运载食物到达胃部。在颈的内部还有供应血液给头的血管;颈部的肌肉支持并且能使头转动,帮助我们吞咽食物。颈部还有重要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可分泌出甲状腺素,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颈部是人体中最重要的部位,中医认为,经过颈椎的经脉一共有6条,它们分别是:督脉、膀胱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和胆经。

    颈部的7块颈椎只是由肌肉和韧带提供支持,是人体最脆弱的部分之一。颈椎如此脆弱,那么,我们该怎样防治颈椎病呢?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常做伸颈活动,以改善颈部肌肉韧带的供血,使血液循环加快,肌肉韧带更加强壮,从而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咽喉要道”的日常保健

    咽喉是人体饮食与呼吸的通路,食物通过咽从食道进入胃肠为机体提供营养,空气通过喉从气管进入肺为机体提供氧气。咽喉也是人体的语言发声器官,我们在形容某个地方非常重要、属于所属地区要害之处时经常会用到一个词“咽喉要道”,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咽喉的日常保健也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日常饮食的刺激、外界气候的变化都会影响咽喉的功能,甚至造成病理性的伤害。所以,我们的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食品、戒烟酒,以避免对咽喉造成刺激。而且,对气候的变化要敏感,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及时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减轻外界环境变化对咽喉的伤害。

    另一方面,要注意咽喉的清洁。每天早晚刷牙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洗咽喉,持续进行3~5次,有利于保持口腔及咽喉部清洁,预防咽喉疾病。

    此外,经常进行适量运动以增强体质,也是咽喉养生保健的重要举措。

    学会保持颈部光洁莹润

    要想保持颈部的光洁莹润,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日常护理做起。

    (1)清洁。每天洁面的同时也清洁颈部。

    (2)给颈部涂抹护肤用品。护肤产品通常都含有让颈部皮肤紧致、滋润和抗老化的成分,每天早晚坚持使用,可延缓颈部皱纹的出现。

    (3)注意颈部防晒。紫外线不仅是促使面部皮肤衰老的罪魁祸首,也是造成颈部皮肤老化的元凶,因此颈部的防晒工作也是重点。

    (4)定期做专业颈部护理。有条件的话,可以到专业美容院做一整套完善的颈部护理,这样有利于改善颈部皮肤松弛、缺水和轮廓感下降的情况。

    (5)坚持做颈部按摩。颈部按摩不仅能够缓解疲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令颈部皮肤紧致,提升颈部轮廓,减少皱纹的产生。不过由于颈部皮肤的肤质薄、弹性差,按摩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否则会催生颈部皱纹。

    颈部按摩的手法如下。

    (1)将颈霜或按摩霜均匀涂抹在颈部,双手由上而下交替提拉颈部。

    (2)用食指、中指对颈部自上而下做螺旋式按摩。

    (3)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腮骨下的淋巴位置,按压约一分钟,做排毒按摩。

    颈部护理还有一些小窍门。

    (1)做完面膜时,可将用过的面膜敷于颈部,以提升颈部皮肤的含水量。

    (2)可用冷敷缓解颈部疲劳。

    (3)不要用太热的水接触颈部皮肤,以防皮肤老化和出现颈纹。

    (4)避免将香水直接喷在颈部皮肤上,以防酒精挥发时带走皮肤中的水分。

    (5)枕头的高度要在8厘米左右,以减少睡觉时的颈部压力。

    刮痧可以抹平颈部皱纹

    “要想知道女人的年龄,只需看她有多少条颈纹!”而大部分女性把保养比例的90%放在了面部,却不知颈部已成为最危险的“泄密者”。用刮痧法对某些穴位进行刺激可有效抚平颈纹。

    祛除颈纹的刮拭方法

    用按揉法点按风池、翳风、扶突、天牖,每穴点30次。此方法可以清肝泻胆,清除机体代谢产物,利于颈部邪气清除。

    用三角形水牛角刮痧板的弧形边,在皱纹较多的阿是穴部位周围,从上向下刮拭。力度不可太大,并可采用磨、游、托、拍、提等多种手法,刮拭约5~10遍。阿是穴,可以直达病所,有利于皱纹的消除。

    用长方形水牛角刮痧板刮拭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拔罐治疗咽喉炎疗效显着

    咽炎虽不是大病、重病,但因其发病率高,患病人数多,容易被轻视等原因,往往会影响身体健康和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咽炎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喉炎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继而疼痛,吞咽唾液时咽痛往往比进食时更为明显;可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侵及喉部,可伴声嘶和咳嗽;慢性咽喉炎的主要症状是咽部不适,干、痒、胀,分泌物多而灼痛,易于呕,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备之不下。以上症状尤其会在说话稍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后、疲劳或天气变化时加重。治疗咽喉炎可采用拔罐疗法。

    络拔罐法(慢性咽炎)

    取穴:大椎、肺腧、阴谷、下巨虚、照海。

    治疗方法:先用三棱针点刺,然后拔罐15~20分钟,以每穴吸出少许血液为佳。

    疗程: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单纯拔罐法

    取穴:大椎、肺腧、肾腧、曲池、足三里。

    治疗方法: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5~20分钟。咽喉红肿充血,配尺泽、少商、商阳,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3滴。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针刺拔罐(急性咽炎)

    取穴:风池、液门、鱼际。严重者,配肺腧、手三里、少商;感冒者,配风府、外关、大椎。

    治疗方法:先以毫针用泻法针刺,然后拔罐10~15分钟。其中手三里、少商点刺出血,不拔罐。

    疗程: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