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男生的活法-成功者要有的心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敢于冒险才有机会

    一天,有人问一个老农民他是不是种了花生。老农民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桑树了吗?”老农民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桑叶。”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老农民说:“什么也没有种。我要确保安全。”

    人生就是一个冒险的旅途,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可能面临冒险的生活,除非永远将自己关在安全柜里。的确,当冒险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说:“还是呆在‘保险柜’比较安全。”

    很多人似乎都习惯于“呆在保险柜”过一辈子,因为他们从来不愿意去冒险,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一个不冒任何风险的人,只一事无成,就像老农夫一样,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如果一个人回避困难,那么同时他也失去了收获成功的机会。其实人生无时不是在冒险,事业上最成功的人是那些愿意去做、愿意去冒险的人。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惊天动地,而有的人一生默默无闻,为什么有的人能事业有成,而有的人平凡庸碌。按照一般人的说法是成功者聪明能干,成功者赶上了好机会……其实,很多时候,成功都之所以成功,还有一点在于他敢于行动,敢于冒险。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很多成功人士是从小摸爬滚打吃尽苦头的,很多商业领袖是从摆地摊起家的。哪些成功的企业家曾经和我们一样平凡,但是他们有梦想,关键是他们还付诸行动了;他们没有象大多数人那样畏首畏尾,思前想后,虽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但他们还是冒险了。他们的敢于行动、敢于冒险再加上不屈不挠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使他他们最终打开了成功的大门。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说:“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在现代社会,不敢冒险就是最大的冒险。没有超人的胆识,就没有超凡的成就。

    历史上那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是敢于冒险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富兰克林风筝试验捕获雷电,诺贝尔一家亲历亲为,兄死父残,发明安全的烈性炸药,哥伦布远征大洋发现新大陆。他们无一不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勇者无畏,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永不磨灭的巨大贡献。

    比尔·盖茨靠什么法宝建立了他的微软帝国?他为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中独占鳌头而历久不衰?比尔·盖茨说:“所谓机会,就是去尝试新的、没做过的事。可惜在微软神话下,许多人要做的,仅仅是去重复微软的一切。这些不敢创新、不敢冒险的人,要不了多久就会丧失竞争力,又哪来成功的机会呢?”

    微软只青睐具有冒险精神的员工。他们宁愿冒失败的危险选用曾经失败过的员工,也不愿意录用一个处处谨慎却毫无建树的员工。在微软,大家的共识是:最好是去尝试机会,即使失败,也比不尝试任何机会好得多。

    在比尔盖·茨看来,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冒险。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的冒险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就把所有成功的机会都消除掉了。他自己的一生当中,最持续一贯的特性就是强烈的冒险天性。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着风险,这种机会通常就不值得花心力去尝试。他坚定不移的认为,有冒险才有机会,正是有风险才使得事业更加充满跌宕起伏的趣味。

    作为普通人来说,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无可厚非。可是,在竞争激烈的事业场上,如果只敢做人人都有把握做的事情,要想取得高人一筹的成就无疑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个四平八稳,凡事都不出格,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避之不及的人又怎么能够成功呢?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张磊到一家企业去面试,他是这次面试中排在最后的一个,很多应聘者走出来都是垂头丧气,有的还说,没有经验根本不行,张磊也觉得几乎不可能,但是他还是等到了最后,他决定冒一次险,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参加这场招聘会。

    当张磊走到面试官前时,面试官果然面无表情地说,我们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张磊没有像其他面试者一样立马走人,而是愤怒的地说,你们这是什么公司?我们的简历写的很明白,刚刚毕业,既然你们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为什么还通知我们有面试呢?没有工作的人的时间就不宝贵吗?再说,像我们这样刚刚毕业的学生是否有能力还是个未知数,也不敢尝试下,还算什么有名的大公司呢?面试官无言以对,半天才说,那好,请你说说你有那些的能力和才能吧。

    “张磊似乎很不给面子,站了起来,不宵一顾的说,我看不用了,因为我到底是没有经验,刚才多有得罪,请你多包涵,说着就走人。这是面试官笑着说,请留步,我很想听一下你的想法,张磊这才把自己的情况和想说了出来,面试官听后,态度大变,对张磊说,你被录用了,下周来上班吧。”

    如果张磊不敢冒这次险,不敢去尝试,那么他肯定无法成功,在我们的职场生涯中也是一样的,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在难题面前,有些人,往往会先看看要攻克这一难题的可能性到底多难题,其结果却几乎总是选择了回避,因为他们的困难而此白白的付出劳动,而有些人却不是这样想的,付出自己做大的努力来挑战难题,即使冒着失败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对于冒险,我们也许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敢于尝试,也许人生最激动人心,也最令人难忘的,或许就是关键的瞬间紧牙关战胜了自我的那一刻,如果你想摆脱平庸的工作状态,拥有精彩的卓越的人生,当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时,你不妨试试。也许下一个成功者就是你。

    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像的做得更多更好。在经历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

    人生智慧:

    年轻人就要有一点冒险的精神,冒险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全新的体验,无论是你的工作还是生活,如果总是重复同一个内容,你又怎么能有新的收获呢?你应该清楚,生活并不是可以预先设计的,所以对于不可预知的未来,你没有必要担心惧怕,你应该具有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打破你的规矩,去体验冒险给你带来的成功。

    2.乐观面对生活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也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坎坷。境遇是改变不了的,唯一可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是我们自己的心情!

    乐观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正面,永远向前看,向前走,大步流星;悲观者看到的永远是阴暗的一面,向后看,原地停留或者向后走,惊慌失措。正如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会说太槽了。悲观的人,消极难过,心理失衡会造成身体上的一系列的不协调,帶病之躯,生活也不会有什么色彩,看见幸福的人会更加不堪忍受自己的境遇。

    一位老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以染布为业,小儿子以卖雨伞为生。每当雨天的时候,母亲为大儿子的布料不能晒干而忧虑痛苦;每当天晴的时候,母亲总是为小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而忧虑痛苦。因此,母亲天天悲观痛苦。有一天有一位智者告诉她换一种心态生活。即晴天是为大儿子的布料能晒干而欣慰快乐,雨天为小儿子的雨伞能顺利的卖出而欣慰快乐。老太太由悲观的心态转为积极地心态,原来忧虑痛苦的生活充满了蔚籍和快乐。

    生活每个人都在一天天的过着,与其整天愁眉苦脸,倒不如开开心心,到时就会发现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所以学会生活,尤其是学会乐观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80后年轻人要学会开导自己,不论遇到什么开心的事,都要去想自己开心的一面。手上扎根刺,会很庆幸,幸好沒扎进眼睛里。脚扭伤了,也很庆幸,好在骨头沒有短。患了感冒,也很高兴,多亏沒转成肺炎。这样一来,你就会觉得其实自己很幸福,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气候原因,非洲人向来都是赤着脚的。第一个欧洲人看到非洲人都是赤着脚的,顿地失望起来:“这里的人都不穿鞋的,怎么会买我的鞋呢。”于是不由地选择了悲观,失败沮丧而回;第二个欧洲人看到非洲的人都是赤着脚的,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是没皮鞋穿的,我这个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吸引非洲人买他的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

    记得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说过:“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观。”战胜悲观情绪,用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绪、豁达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原然有许多的乐趣。

    沒人能保证生活中能平平坦坦顺顺利利,但在我们的內心中不要被坎坷困难压制住,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心态去对待他们。让烦恼离我们远去,这样就会发现一个新的空間。也许在生活的路上会跌倒,会有疼痛,但这也是一种快乐,一种即将通向成功的快乐。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倘若把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构想的一篇小说,或是一场戏剧,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角,心情就会变好许多。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既然悲观于事无补,那我们何不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守住乐观的心境呢?

    守住乐观的心境实在不易,悲观在寻常的日子里随处可以找到,而乐观则需要努力,需要智慧,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种人生处处充满生机的心境。悲观使人生的路愈走愈窄,乐观使人生的路愈走愈宽,选择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是一种机智。在诸多无奈的人生里,仰望夜空看到的是闪烁的星斗;俯视大地,大地是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美景……这种乐观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支撑起来的一种风景。

    伏契克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笑着面对人生,不管一切如何。”你也许听到过帕尔曼那优美的演奏而为之赞叹不已,然而你可曾知道,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幸运儿,而是从小双腿瘫痪的残废人。他没有像许多不幸的人一样,在残疾人利院度过一生,而是走上了铺满鲜花的舞台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小提琴王子。这靠的是什么?不也就是抱着乐观的人生态度来面对人生吗?

    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就要微笑着对待生活,微笑是乐观击败悲观的最有利武器。无论生命走到哪个地步,都不要忘记用自己的微笑看待一切。微笑着,生命才能征服纷至沓来的厄运;微笑着,生命才能将不利于自己的局面一点点打开。

    人生智慧:

    阳光总在风雨后,其实任何难关都会过去的,只有经历过,才能使我们能够更加地珍惜人生,懂得人生。而快乐着能过完每一天,痛苦着也一样过完每一天,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呢?做一个乐观主义者。

    3.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这是人生寂寞迷茫,独自寻找目标的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是人生的孤独追求阶段。

    80后的男生们,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独而执着的。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思想灵魂修养的体现,是难能可贵的一种风范。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师徒问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师傅,我努力学习的话,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名剑师?”又寿郎问道。

    “你的一生,”武藏答道。

    “我不能等那么久。”又寿郎解释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到目的。如果我当你的忠诚仆人,需要多久?”

    “哦,那样也许要十年。”武藏缓和地答道。

    “家父年事渐高,我不久就得服侍他了。”又寿郎不甘心地继续说道,“如果我更加刻苦地学习,需要多久?”

    “嗯,也许三十年。”武藏答道。

    “怎么会这样呢?”又寿郎问道。“你先说十年而现在又说三十年。那么,我决心不惜任何苦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精通此艺!”

    “嗯,”武藏说道,“那样的话,你得跟我七十年才行,像你这样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不达。”

    “好吧,”又寿郎这才明白自己太过心急,“我同意好啦。”

    开始训练后,武藏给又寿郎的要求是:不但不许谈论剑术,连剑术也不准他碰一下,只要他做饭,洗碗,铺床,打扫庭院和照顾花园,对于剑术只字不提。

    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又寿郎仍是做着这些苦役,每当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内心不免有些凄惶、茫然。

    有一天,武藏悄悄从他背后溜过去,以木剑给了他重重的一击。第二天,正当又寿郎忙着煮饭的当儿,武藏再度出其不意地对他袭击。自此以后,无论日夜,又寿郎都得随时随地预防突然其来的袭击;一天二十四小时,他时时的练习之后,又寿郎终于成了全日剑术最精湛的剑手。

    可见,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欲速则不达,只有耐得住寂寞,潜心苦练,才能达到你的目标。有句名言说得好;“如果你想出人头地,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辉煌就隐藏在寂寞的背后。”

    一夜之间就大获成功的故事,即使有,也很少见。让他人艳羡不已的成功,其实一切光彩照人的成功背后都隐藏著无尽的寂寞。就如划破夜空的烟花张扬的绽放,如此明艳动人,但昙花一现之后,留下的却是无尽的黑夜。其实,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究都是要用寂寞去偿还的。这一切,需要非凡的执着和定力。

    人生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低潮,总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总会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既是人深感寂寞的时候,也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而大多数人耐不住寂寞,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耐住了,你就成功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并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

    《圣经》上说:“人呐!你为什么跃跃欲试?你为什么这样急于求成?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辉煌就隐藏在它的背后。”路要一步步地走,虽然到达成功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中的寂寞,你终归无法迎来最后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耐得住寂寞,无论处于人生的巅峰还是低谷,这句话者是对人生的最佳忠告。刘墉曾经说过:“年轻人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耐住寂寞,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

    许多人喜欢忙碌,有些人是由于害怕寂寞而使自己故意处在忙碌之中。其实,太过忙碌亦是人生的忌讳。在忙忙碌碌中,人们最容易忘却自我,失落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最终丢失了自我。人生需要寂寞。独守一份清静,甘受一份落寞,其实是一种人生境界。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古来圣贤皆寂寞。”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耐得住寂寞。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谈怎样学习成才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言者不语。孤独是文学的价值,寂寞是作文的一条途径,许多人一心想干大事,却不愿经过这条路,那有什么办法呢?

    作家姚雪垠也把“耐得寂寞,勤学苦练”作为座右铭,时时鞭策自己。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巨著《复活》前,就吩咐仆人对外宣布他已死亡,好让自己能静心写作,当《复活》问世时,他也“复活”了。

    耐得住寂寞的人,能够坚守忠诚,不会被外界所迷惑。只有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诱惑,坚持心中的信念,才能经历你自己的精彩人生。没有寂寞的人生,只能是肤浅的人生,平庸的人生。想要去抵挡寂寞,不如只是享受寂寞,享受着心灵空旷的刹那,享受著漫无边际的漂流,享受着寂寞如黑夜般弥漫的感觉。保留寂寞,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小小的点缀,其实也是很美丽的事。

    耐得住寂寞是人生的一种自我超脱,可以利用寂寞做一次短暂的小憩,抖落满身的尘埃,把整个心沉浸在轻松悠闲的宁静中去,给自己一份清纯和潇洒,待到春暖花开了再做新的抉择。人生可以不甘心寂寞,却必须学会忍耐寂寞。如果你想改善人生,请不妨从忍耐,甚至习惯寂寞开始。耐得住寂寞者,始有所成,终有所就。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许多无名者往往羡慕成功者,却不知成功者的生活往往不属于自己。这恰恰是无名者难以承受的,成功者的生活便是寂寞,甘于平淡,不为名利物欲所困。耐得寂寞终能成功。

    人生智慧:

    成功就是需要耐得住寂寞,这是所有成就事业者遵循的一种原则,它以踏实、厚重、沉思的姿态为特征,以严谨、严肃、严峻的表现,追求着一种人生目标。一个人一生中的际遇或许会截然不同,然而只要你耐得住寂寞,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当际遇向你招手时你就能很好的把握并获得成功。

    4.逆境是一种财富

    短暂的人生中,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命运总是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关卡,让我们去经历种种逆境。当我们蓦然回首时,我们会发现走过的路是充满乐趣的,逆境竟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人经受过磨难,就会如脱胎换骨一般。不要害怕挫折,面对逆境,积累经验,让它成为你人生的财富。使你能够拥有一个充足的思想,成为一个真正充足的人。

    美国一位穷困潦倒的青年,即使当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衣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那时候,好莱坞共有500家影视公司,他再清楚不过了。他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登门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录用他。

    面对完全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毛遂自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所有的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99家后,第40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一周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

    成功需要不断地经历逆境,忍受不了逆境便成就不了事业。虽然我们都希望生活能一帆风顺,但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谁都有遇到逆境、甚至失败的时候。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大起大落,却没有人能避免失意落寞。

    塞涅卡说过一句格言:“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胜。”伟大的人才由逆境磨炼而成,稍遇挫折,身处逆境,就一不振、停滞不前的人绝不会成功。在深处逆境的日子里,不要让冷酷的命运嘲笑。

    人生在世,难免要遭逢重重困难、逆境甚至沉重的打击。面对这些,你可以伤心,可以哭泣,也可以悔恨,但最重要的是——你不能丧失面对它的勇气!

    逆境也好,挫折也罢,面对它们必须拥有一份坦然的心态,一份拼搏的勇气。逆境并不可怕,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说:“逆境就像一块石头,对失败者来说是绊脚石,使你停步不前,对成功者来说却是垫脚石,它会让你站得更高。”

    在巨大的不幸面前,司马迁倾注满腔心血于《史记》,写出了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在巨大的困难面前,霍金用惊人的毅力进行科学研究,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巨大的打击面前,贝多芬坚持不懈地创作出一首首悦耳而震撼人心的乐曲,至死仍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喉咙。面对逆境,他们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坚毅,因而也就选择了成功。如果我们在逆境面前是勇敢地进攻,那么人生将会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既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克服困难,超越逆境,开创人生新天地。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烧中才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会在幸福而无节制中显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而放出光辉的。”

    生活就像沙漠,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目标。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将逆境转化成顺境,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人生的最大辉煌。

    其实,人生的主旋律就是磨难与成长,人生的智慧就是逆境转化的不断坚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失意与挫折,必须学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积极调节自我的心态,练就能伸能屈,能上能下的功夫。逆境是一种财富,而且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逆境是人生的财富,它激励着人前进。孟子曾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的,人要有所成,必先经历苦难。人都是容易沉沦的,而安逸的生活则如缠绵的流水,会渐渐磨淡人的意志,而苦难则是刺骨的冰水,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心灵明知方能成就大业。正因如此,才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有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苦难的光芒,照在理想的路上,使歧路暗淡无光,使人毫不犹豫地向前走。

    逆境使人积累经验,逆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一次次挫折来到你面前,你不应该退缩而是要想办法战胜它。只有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你才会总结经验,这样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正像《鲁滨逊漂流记》中所写的,鲁滨逊有了许多次出海的经验,虽然大多都以失败告终,但从中他学到了许多航海知识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致他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最终返回祖国。是的,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使你的性格坚韧,让你能够更顺利的走向成功。

    人生智慧:

    逆境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挫折也有其积极的意义。过于顺利的人生反而得不到逆境中磨练带来的收获。面对逆境,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懈,人生有许许多多的困难,越过的人总在享受人生的美好风景,庆幸自已这么多年来都能承受无数逆境,虽然也经常跌得鼻青脸肿晕头转向,但你的人生会因此更加辉煌。

    5.换个角度看问题

    任何事物本身都具有多样性,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苏东波有诗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人由于人生阅历以及所处的立场的不同,看问题往往带有主观性。特别是在遇到挫败,情绪非常失落的时候,往往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死脑筋”或者叫做“钻牛角尖”。这种态度极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沟沟坎坎,这时如果你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可是,如果你换个角度看问题,也就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80后的男生们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探讨,这样你就会有多个选择,就比较容易走出困境。

    “有一天,一位小男孩心爱的小狗得病死掉了,他站在窗台前看着佣人们埋葬他的小狗,伤心得大哭起来。小男孩的外祖父走过来,为他打开另一扇窗门,说:孩子,为什么不看看这扇窗子外有什么呢?”小男孩就走到另一扇窗子前,这是他看到的是家里的园丁正在为那些漂亮的玫瑰花修剪枝叶,小男孩很快忘记刚才的悲痛,快乐得笑了起来。

    人生所处的环境是千变万化的,人们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也是难免的。当你遭遇挫折而焦虑不安时,当你身陷困境而悲观失望时,你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没有?如果掉转身子换个角度看,所有所有的挫折只是渺小的,所有所有的困难只是短暂的,所有所有的困境都不是永恒的——迷惘彷徨,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原本不属于你,只是身子没转过来。

    每个人的一生,好运不会时时眷顾,总会穿插着坏运,吉凶相伴相随。在好运面前,无须得意,说不定得意的背后就是霉运;在坏运跟前,也不必沮丧,言不准坏运过后便是幸运。面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你或喜或悲,或唉或乐,或酸甜或苦辣,但只要我们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换个角度看问题,处处是乐趣,样样皆精彩。

    也许,你无法改变环境,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改变相貌,但你可以改变表情;你无法预测明天,但你可以用好今天。当你愤怒时,不要发脾气;当你悲哀时,不要流眼泪。因为愤怒不是你情愿的,悲哀亦非你所想的。此时你不妨试着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问题,反省自己。原来使自己愤怒,悲哀的不是那个事情本身,而恰恰是你自己!

    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过,住在皇宫中的人与住在茅草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人生无处不考场,只是无招胜有招。现在人时常为物欲所累,有太多的人患得患失,因此我们错过了许多的成功和喜悦。其实,世上本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罢了,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或者在不同的遭遇里,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人的一生就是在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古时候,有个寺院的老禅师,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院里的和尚都要面对老禅师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老禅师问新和尚心里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老禅师又问他心里最想说什么,他回答说:“食劣。”第三年年底,他没等老禅师问便说:“告辞。”老禅师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选择了人生的阴暗面,他对待世事都持一种消极的心态,不知道换个角度看问题,总是一味地埋怨。而正是因为他的埋怨,也让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机会。

    牢骚也好,埋怨也罢,都是因为抱有的心态不正确,看问题的角度不对,如果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换个角度乐观地看问题,相信人的心情会一下子好起来。事物在一个人心中的好坏,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人的心态。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生会有很多不如意,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让乐观主宰自己,心情肯定会不一样。

    有个年轻人为贫所困,便向一位老者请教。老者问:“你为什么失意呢?”年轻人说:“我总是这样穷。”“你怎么能说自己穷呢?你还这么年轻,你非常的富有啊。”“年轻又不能当饭吃。”年轻人说。老者一笑:“那么,给你一万元,让你瘫痪在床,你干吗?”“不干。”“把全世界的财富都给你,但你必须现在死去,你愿意吗?”“我都死了,要全世界的财富干什么?”老者说:“这就对了,你现在这么年轻,生命力旺盛,就等于拥有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又怎能说自己穷呢?”年轻人一听,又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在前进的道路上,很多80后男生花费了很大的工夫,却始终不愿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考虑用其他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往往是他们失败的根由,其实成功,也许就是转换角度后的另一扇洞开的窗。因此,失败也是财富,对待失败,一不回避,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二不害羞,把失败的教训告诉别人。三不泄气,跌倒了再爬起来,做到认输但不服输,只有体验失败才能更深地懂得什么成功。

    人生智慧:

    都说要经历凄风惨雨那才是人生,尝过酸甜苦辣才是生活!人生肯定不会事事如意,一路平坦,当遭遇挫折、不幸时,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80后的男生们,只要我们能以积极乐观,向上进取的心态去看待问题,学会换个角度,你的生命会更加精彩!

    6.不要迷信权威

    一个人的真正强大是内心的强大,一个人的真正富足是精神的富足,年轻人要有挑战权威的勇气,坚持自己的判断,而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要坚持自己的判断就不能盲目迷信权威,但大多数人在权威的面前下都低下了头,权威难道真的这么可怕?

    有一次,一个哲学家拿出一个假香蕉,说是新摘下来的,很香。让弟子闻一闻,看闻到了什么味道。大多数人都说:“闻到了!闻到了!是香味!”有一个没有闻到香味的人,他没有回答。但他听到到哲学家也说很香,他便开始动摇,也跟着那些人喊了起来。哲学家脸上的一丝微笑消失了!一个真理,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在权威面前,很多人都屈服了。

    不过,也有人战胜了权威,那些战胜了权威的人都是大胆的人。古希腊最博学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有的人嘀咕说:“奇怪了,我是不是看错了,亚里士多德这么伟大的人难道也会说错话?”但是事实证明伽利略是对的。当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都跑过去问伽利略:“你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伽利略笑了笑说:“可能我有敢于挑战权威,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人吧!”顿时掌声和惊讶声响彻斜塔周围。

    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一观点向来被认为是生物学的“常识”,并且被写进教材。然而这一生物学权威“认证”却被一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很多人从来没有怀疑过来科学家的“定论”,一个小学生把它推翻了。聂力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

    大多数人都特别迷信权威,认为它一定是正确的,但人们混淆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即权威不等于真理,在很多时候,正是由于轻信权威而束缚了我们的发展,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盲目顺从,以至让一些发明、发现和自己的想法沉溺于沮丧之中。不要迷信权威,要相信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才能走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场重要的手术。一位年轻护士第一次为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做助手。

    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就像打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众人都疲惫极了。专家命令为患者缝合伤口,女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专家,说道:“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您只取出了十一块。”

    “我已经都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手术已经进行了一整天,病人需要休养,立刻开始缝合伤口!”专家又命令道。

    “不,不行!”女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

    外科专家根本就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

    女护士毫不示弱,几乎大声叫起来:“您是医生,您不能这样做!”

    直到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心里握着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

    很多80后会迷信权威,其实权威并不等于真理。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迷信一位领导、一位前辈的批示。可是事实上他们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在权威面前一味地随声附和,我们只能生在他们的影子里,默默无闻。

    人生智慧: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有怀疑精神,尊重权威,但不要迷信权威!当你疑惑的时候,听取你自己内心的声音就是最好的答案,权威仅仅是在某一个行业做的非常出色,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性格,习惯,教育程度,悟性都不一样,并不表示权威就是正确的。

    7.接受已经发生的事

    托马斯·卡莱尔在他40岁的时候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这本书稿穷尽了他前半生的全部心血,他迫不及待地将书稿交给了自己的好友穆勒,请他担当书稿的第一读者。

    穆勒推掉所有的事务,将自己关在雅静的书房,将全书仔细而完整地阅读了一遍。穆勒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当他读完最后一页,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将书稿放在椅子上,走出书房,思考该如何用自己的影响力,使得这本伟大的著作能尽快引起外界的关注。

    然而,当穆勒离开书房后,一阵风吹来,将椅子上的书稿吹落了一地,女佣看到散落在地上的书稿,以为是被主人丢弃的废纸,便将它们捡拾干净,并顺手将它们投在了火炉里!

    这真是一个令人很难承受的灾难,怀着巨大的痛苦和内疚,穆勒来到卡莱尔家中,将这个难以启齿的坏消息告诉了卡莱尔,卡莱尔一下子惊呆了。最终,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的卡莱尔对愧疚难当的好友说道:“好了,我的朋友,你不必那么痛苦。我已经决定了,从现在起,我将重写这本书。”

    然而,重写谈何容易。对一位作家而言,将一部已经完成的著作靠记忆重写一遍,比重新写一篇更为吃力和痛苦。卡莱尔顶住巨大的精神煎熬,以无比坚韧的毅力,终于在数月后将书稿重新完成。

    在得知卡莱尔重新完成书稿后,穆勒向好友发问道:“我完全能够想象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我想知道的是,你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卡莱尔微笑着回答道:“我们没有能力去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们却有能力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

    “接受已经发生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这是成功者应有的心态,正是这种睿智的人生态度,最终使托马斯·卡莱尔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尤其是很糟糕的事情,与其抱怨,倒不如坦然地接受,因为抱怨也已于事无补。无论在何时,用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生活,重新开始,才会生活得快乐。

    爱迪生的实验仪器毁于一旦,爱迪生的儿子心疼得不得了,爱迪生却点起一根烟对儿子说:“快把你妈妈叫过来,很难得有这么大一场火的叫她也开开眼界。”后来爱迪生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说:不幸既然已经发生,那么我只有接受它,我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再说,这场大火也意味着之前我所有的错误都被烧掉了,我可以更好地开始我的工作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从前,有一对很贫困的老夫妇,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匹值点钱的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有用的东西。于是,老头便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用马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一口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富人。在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富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骂或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两个富人应用一袋金币打赌。于是,三个人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当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另一种东西时,她的话语里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老太婆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哦,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老太婆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两个富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私下里,有一个富人问老太婆:“你为什么不责怪他?”

    老太婆答到:“事情已经这样了,责备也于事无补,倒不如坦然地接受。”

    如果不幸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勇敢接受已经发生的不可挽回的事实,即使不情愿,也要及时收住继续的脚步,寻找新的方向。与其抱怨,不如坦然地接受,因为抱怨已经发生的事已于事无补了。

    人生智慧:

    80后的男生们,如果不幸已经发生,那么就去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即使再不情愿,也要及时收住自己错误的脚步寻找新的方向。记住,事情已经发生,如果不能改变它,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它,这才是成功者应有的气度。

    8.失败只不过是重头再来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一个人想要获得预期的结果,但是没有困难就没有成功,有困难我们就应该去面对,有困难就会遭遇失败,就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结果,面对失败不要紧,你可以从头再来。再苦再难也要坚强、也要坚持,不抛弃也不能放弃。

    什么事情都不要轻言放弃,在你确定放弃前再试一次。也许就这一次,你便成功了。失败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讨厌的字眼。可是它对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意义,有的人把经历它当作是倒霉的遭遇,有的人把遭遇它当作宝贵的财富。

    有一个年轻人向长者倾诉他一生不幸的遭遇。他说:“我曾经历过无数的失败。在早年求学的时候,我没有一次的考试可以顺利过关;踏入社会以后,我做过许多种生意,但都是以负债的方式收场,从来没有赚过钱;然后,在求职的过程中我又四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也是没能做多久就被老板开除了;现在,连我的老婆都无法再忍受我,要求跟我解除婚姻……”

    长者问他:“那么,你现在想怎么样呢?”

    年轻人万念俱灰地回答:“什么也不想,此刻,我只想一死了之。”

    长者:“你有没有小孩儿?”

    年轻人:“有呀,那又怎么样呢?”

    听了年轻人的话,长者笑了笑:“还记得你是怎样教你的小孩儿走路的吗?当他第一次双手离开地面,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是不是所有的家人都会为他的勇敢而喝彩,为他而鼓掌呢?”

    年轻人似乎若有所悟地回答:“嗯……是的……”

    长者继续说道:“然后,孩子很快就又跌倒了,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会轻轻地将他扶起,告诉他‘没有关系,再试一试,你会走得比上次更好的!’”

    听到这里,年轻人的语气变得坚定了一些:“对,我会帮助他的。”

    长者又说:“孩子在走路的时候,跌跌撞撞的,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还是走得不稳。你会不会失去耐性,告诉他,最后再给他三次机会,如果他学不会走路的话,以后终生都不准再走路,你干脆买个电动椅给他得了。”

    年轻人说:“不会的,我会再帮助他、鼓励他,因为我始终相信,孩子是一定能够学会走路的!”

    长者笑了,说:“那就对了,你才跌倒几次,为什么就想要坐轮椅了呢?”

    年轻人抗议道:“可是,作为一个小孩子,会有人协助他,提携他,而我呢?”

    长者说:“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真正能够帮助你、鼓励你的人是谁,难道此刻你还不知道吗?”

    年轻人想了想,朝着长者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昂首阔步的走了。

    教育家徐特立曾经说过:“不仅要当胜利时的英雄,也要当困难时候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在困难中考验出来的”。失败不过是走向成功的一个必经阶段,走出失败的阴影,敢于面对失败,正确对待失败,不被暂时的失败和挫折所吓倒,在失败面前不悲观、不失望、不气馁,就应该认真吸取失败的教训,排除心理障碍,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直到成功。

    人的一生遇到的失败无数次,有的人面对失败退缩;有的人面对失败痛苦悲伤;有的人面对失败束手无策,甚至绝望。而有的人面对失败,却百折不挠的鼓起勇气面对,在失败中找原因求生存,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一缕曙光,认为失败只是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就在前头。这是两种对待失败的心态。

    不要害怕失败,不要恐惧“再试一次”。也许成功便来源于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遍又一遍的“再试一次”!人一生当中都会经历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失败的,要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很多80后在为成功打拼的路上,或者并不缺乏拼搏的热情,却缺乏不畏挫折坚持到底的恒心;有的年轻人被失败打倒后,丧失了进取心,在失败与挫折面前低下了头,弯下了腰,最终只能与失败为伍。

    有位名人说过:“失败绝不会是致命的。除非你认输。”如果在失败面前一蹶不振,成为让失败一次性打垮的懦夫,无疑是无勇无智的失败者;倘若遭受失败的打击后,能够审时度势调整自我,勇往直前,直达胜利,这才是智勇双全的成功之士。

    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就是因为拥有勇于面对失败、屡败屡战的那种品质,而获得巨大的成就。像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做了不知多少的实验,经历了多少失败才最终成功。居里夫人、牛顿等等,他们哪一个是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呢?获得中国最高科技奖的吴文俊、袁隆平两位院士,坦然承认自己失败次数多于成功。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一次性成功、一蹴而就的可能性都是很小的。必定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又经历了无数次的整顿然后重新开始。

    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有失败,才有反思,才有审视,才有历练,才有成长。不可否认,失败会带给我们一度的消沉和被动,但那只应该是暂时的。失败过后,我们应该变得更坚强更成熟,更理智更完美。

    人来到世上就是为了获得成功,实现人生的理想。然而事实上,成功者只是少数人,更多的人似乎没有这么幸运,他们过得是非常平凡的生活,甚至连失败都不曾有过,更别说寻找失败的原因了。

    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失败总是不可以避免的。遇到失败,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成功者的标志不是他们如何获利,而是他们如何面对失败。如果你能够学会面对失败,你甚至不用去寻找成功,成功就会找到你的。失败并不是敌人,对你的失败不采取任何措施才是真正的敌人。我们通过失败成长,经过痛苦而更加优秀。

    不敢面对失败的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很好地看清自己的过失。不能看清自己的过失,便不能知道为何失败,不知为何失败,就很难达到成功彼岸。所以从某一角度来说,失败还可以算是成功的基石了。既为基石,何惧之有?

    人生智慧:

    80后的男生们,我们不能被失败打到,更不能被自己打败,很多时候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要知道,失败了也只不过是重头再来,应该让失败成为遥远的回忆,昂首挺胸走向成功的目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