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告诉外婆,就说我说了,楚雄是个有志气的孩子,是韶山人民的好儿子,送他到国外很远的地方学习去了,也不能通信。免得老人家受刺激。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好了。楚雄年龄不大,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1956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接见周文楠的丈夫王英樵时(当时任哈尔滨市城建局局长)关切地询问道:
“周外婆在东北的生活情况怎么样?身体健康如何?有什么困难没有?”
王英樵回答说:“周外婆已经76岁了,身体无大病,精神很好。我和周文楠工资收入不低,又只有一个女孩,生活没有什么困难。”
毛泽东听了,感到很满意,接着对旁边一位被一同接见的老同学——南京师范学院熊教授介绍说:
“周外婆是毛泽覃烈士的孩子毛楚雄的姥姥,是一位很好的老人。她带着楚雄,在韶山住了十多年,为抚育革命后代,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在韶山人民中很有威信。”
毛泽东所说的“周外婆”,即周文楠的生母,周的前夫毛泽覃烈士的岳母,亦即毛楚雄的外婆。
周外婆名叫周陈轩,生于1883年7月26日,原籍江西临川,后随夫周模彬(清朝时任过知县、知州)迁往湖南长沙,居小吴门松桂园一号。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陈轩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在长沙家中协助党的地下工作,与女儿周文楠一起收藏、保管和传递党的机密文件。掩护党的地下工作。当时,周家有一定的声望和社会地位。湖南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和革命先烈,如郭亮、夏明瀚、毛泽民、毛泽覃及肖三等常到松桂园周家做客,借此商谈国事,探求真理,从事革命活动。
1926年7月,周陈轩与女儿周文楠由长沙去广州,会见毛泽覃,并让女儿与泽覃完婚。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周陈轩随后离开广州,回到长沙。毛泽覃夫妇则由广州化装乘船前往上海,再转去武汉。同年夏,因局势恶化,毛泽覃随部队去南昌,周文楠由武汉回长沙,不久在松桂园小巷那栋古楼里生下了儿子毛楚雄。
1928年春,周文楠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到半岁的毛楚雄也随母关押在狱中。由于反动派的摧残和折磨,母子双双患了重病,周陈轩从狱中把楚雄接回家中治疗,使楚雄恢复了健康。为防反动派继续摧残,又将楚雄改姓周。在那凄风苦雨的年月,她苦苦偎依着小外孙,艰难度日,受尽煎熬。
十年内战期间,周陈轩在白色恐怖下坚持为党工作,抚养革命后代。楚雄8岁时,她开始送他到长沙市立十三小学读书。平时,她常给楚雄讲大伯父毛泽东、二伯父毛泽民心忧天下,为国而忘家,献身中国革命的动人事迹,讲姑姑毛泽建、大伯母杨开慧、父亲毛泽覃为了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使楚雄从小就受到了革命的熏陶,立下了革命的志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日机轰炸长沙城,伤亡惨重。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周陈轩与继子周自娱携毛楚雄迁往韶山,住在毛泽东旧居。从此,这位革命老人肩负起新的使命,为继续抚育革命后代,保护毛泽东旧居,坚持斗争,吃苦耐劳,历尽艰险。在韶山冲,她勤劳俭朴,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深受当地人民爱戴。
1945年7月,王震将军率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到达湘潭,遵毛泽东之嘱并通过韶山地下党组织联系,接毛楚雄北上延安。8月,毛楚雄告别朝夕相处的外婆,离开了家乡,随三五九旅开赴延安。经过一年的行军和转战,于次年8月到达陕西,毛楚雄与吴祖怡、张文津3人奉命赴西安与国民党部队谈判,途中不幸被胡宗南部逮捕活埋,牺牲时年仅19岁。此时,远在韶山的周外婆尚不知楚雄被害的消息,仍沉浸在对外孙无限的思念之中。直到若干年后,她才知道楚雄已为国捐躯。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路过韶山,派人慰问周陈轩老人,老人欣喜万分,激动得热泪纵横。1950年年初,周陈轩从韶山写信给在沈阳工作的女儿周文楠(当时任沈阳市人民法院刑事庭庭长)。叙述自己在韶山冲独自生活、无人照顾等情况。周文楠接信后,欲接母亲到东北一起生活。但是,从韶山到沈阳,千里迢迢,需要许多时间、经费,谈何容易!左右为难之时,周文楠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主席。
毛泽东对周外婆这位亲家娘是熟悉和了解的。早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时,毛泽东就到过松桂园,知道毛泽覃与周文楠相爱。后来,周陈轩与周自娱偕毛楚雄到韶山上屋场生活时,毛泽东曾从延安写信给韶山的乡亲们,嘱咐乡亲们把周外婆一家“看成一家人,不分彼此”。他对周外婆在艰难岁月和白色恐怖下费尽心血抚育革命后代,表示由衷的敬佩。因此,毛泽东对周文楠接母北上同居的想法深表赞同。同年5月12日,他亲笔向周文楠回信。信云:
文楠同志:
来信收到,甚慰。接你母亲去东北和你一道生活一事,我认为是好的。我可以写信给湖南方面发给旅费,唯你母年高,一人在路上无人照拂是否安全,是否需要你自己去湖南接她同去东北方为妥当,请你考虑告我。如你自己去接,我给湖南的信即由你带去。附件还你。江青她们都好。
祝你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〇年五月十二日
信中的“附件”即指周陈轩写给周文楠的信。
随即,周文楠携带主席亲笔信,由沈阳起程南下去湖南。路过北京时,她专程去中南海见了毛泽东。毛泽东再次对她去南方接母同居表示赞同。他还询问了周外婆在韶山的生活情况。当谈到毛楚雄烈士牺牲的事如何讲给周外婆听时,毛泽东对周文楠说:
“你告诉外婆,就说我说了,楚雄是个有志气的孩子,是韶山人民的好儿子,送他到国外很远的地方学习去了,也不能通信。免得老人家受刺激。时间长了,慢慢也就好了。楚雄年龄不大,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毛泽东还叮嘱道:
“以后要好好照顾外婆,经常安慰她老人家,让她安度晚年。”
周文楠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毛泽覃烈士的故乡韶山,见到了离别多年、两鬓斑白的母亲。母女重逢,欣喜不已,激动得热泪盈眶。周陈轩要离开韶山了,乡亲们都来送行。母女俩流连忘返,在旧居前合影留念,然后与乡亲们握手话别,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韶山冲。
10月,周陈轩由女儿接到沈阳一起生活。时值朝鲜战争爆发,沈阳疏散人口,周文楠被调到泰安任县法院院长。1952年春又调到齐齐哈尔任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1954年调到哈尔滨仍任原职。周陈轩随之迁哈。1954年,她被邀请为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她与女儿、女婿一起和睦相处,含饴弄孙,安度幸福的晚年。
1968年8月10日,周陈轩老人在哈尔滨病逝,享年85岁。老人病故后,周文楠给毛泽东主席写信,汇报母亲病故的情况,并谈及欲遵老人生前愿望送母亲骨灰回韶山安葬。毛泽东接信后,批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骨灰安葬问题可按周文楠意见办。”中央办公厅将此批示打印通知周文楠。事后,经黑龙江省委和哈尔滨市委领导批准,由周文楠与丈夫王英樵等护送老人骨灰回到韶山,受到极其隆重的迎接。韶山人民没有忘记这位对革命事业作出过很大贡献的老人,农民们自发地放了一夜铁铳,以示哀悼。第二天,由韶山管理局革委会主任毛泽普主持召开了有当地群众四百多人参加的追悼会。周陈轩老人的骨灰被安葬在毛泽东故居对面的山坡上,与毛泽民烈士原配夫人王淑兰之墓紧邻。墓碑上刻着:
公元一八八三年七月二十六日生,一九六八年八月十日卒/周母陈轩之墓/儿文楠、英樵,外孙肖玎、新民敬立。
(路海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