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升高了,我们在陈云同志旧居前久久徘徊,耳畔还不时传来一阵阵动听的苗苗们演唱声,这优美动听的唱声与镇上溶溶灯光一起泻入夜空,充分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无限热爱、无限思念之情。
一条弯弯的河道把小镇分为两边,几座高高的石桥又把两岸连在一起,碧水泱泱、绿树成荫,粉墙蠡窗、水乡人家尽枕河,这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家乡青浦县练塘镇。七年前,我有幸作为市讲师团成员在这里支援农村教育一年。
练塘,既是产著名水生作物“茭白之乡”,又是洋溢浓浓吴文化的“评弹之乡”。
每当晚霞映照在柳塔尖上,镇上居民家的收音机里便传出了幽雅的琵琶声和甜糯悦耳的评弹演唱声,练塘人听评弹唱评弹历史悠久,据镇志记载,这一带属吴语区域,早在清代就有了书场,四乡的农船一靠岸就可聆听一曲。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从小就喜欢听评弹,参加革命后他经常组织当地的有志青年到茶馆利用评弹艺术宣传革命道理。解放后他更是满怀热情培育灌溉这支江南艺术奇葩。就是在他老人家临终前的病房里,还堆放着评弹的录音带,优美的评弹声伴随着陈云同志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
今年夏季的一天我又回到了练塘。傍晚,一弯新月洒下银辉,尼龙纱似的笼罩着小镇,满天的星斗在深邃的夜幕中显得特别明亮、清晰,盈盈的碧水摇晃着夜泊的农船。
漫步在满栽水杉、香樟的街巷,但感评弹之乡情浓浓,不时可见三二居民坐在家门口,放上一个收音机,边听评弹边纳凉。
镇上新开的书场里,上海来的演员正在演出,场子里观众挤得满满的。不知从哪儿又传来清脆动听的童声演唱声,撩拨着人的心弦。
原镇长老徐告诉我,这是颜安小学“苗苗评弹团”在排练。颜安小学前身是创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惠世义塾”,已有百年多历史,陈云同志小时候曾在这里就读。我们走进学校,但见教室里灯光明亮,十个孩子手扶琵琶边弹边唱,一曲“陈云爷爷关心咱”的开篇,音色圆润、诚意真挚,赢得满堂掌声。
老徐还告诉我,苗苗评弹在镇、县、市演出,已多次获奖,镇广播站还将苗苗们的演唱制成录音带送往居住在北京的陈云同志。现在镇上除了苗苗评弹,还有“新生评弹”、“耆老评弹”,水乡这一传统的文化特色正在不断发展。
校园里屹立着几棵高大的树木,老徐说那是元宝树,有近二百年历史了,晚风中树叶簌簌作响,仿佛向人们叙述着从这里走出去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
前几年老徐作为镇长,曾亲往北京向陈云同志汇报家乡发展情况,陈云同志虽然离开故乡多年,但一直关注着故乡的发展变化,当他听到这几年来家乡农业、工业、副业飞速发展时,十分高兴,他还委托夫人于若木同志专程来练塘看望乡亲们。
陈云同志对故乡有一份难以释怀的情感,故乡人民对陈云同志也有着一份特殊的情和爱。1990年青浦县和练塘镇决定改建陈云同志旧居、建立陈云同志革命历史陈列馆,陈云同志得悉后捎话给故乡人民,要求不要搞个人的革命业绩陈列。所以陈列馆建成以后,按照陈云同志意见改成“青浦县革命历史陈列馆”,陈列展示青浦县各个时期所有革命先驱的斗争历史和业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月亮升高了,我们在陈云同志旧居前久久徘徊,耳畔还不时传来一阵阵动听的苗苗们演唱声,这优美动听的唱声与镇上溶溶灯光一起泻入夜空,充分表达了家乡人民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无限热爱、无限思念之情。
(王立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