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裂变 华夷天下-公元九五八年(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后周显德五年,南唐中兴元年,后蜀广政二十一年,南汉大宝元年,北汉天会二年,辽应历八年

    血火城

    楚州城北有一座水寨飞楼,此楼距楚州城墙约有一百步。正月二十三日,柴荣率诸将及群臣登上飞楼,并命张永德向楚州喊话,请楚州防御使张彦卿答话。不一会儿,张彦卿便一身戎装地出现在楚州城头,对着柴荣稽首行礼。柴荣命张永德向其问话,张永德问道:“天子神武南征,所到之处皆望风披靡,一个月不到,濠、泗、扬、海、泰诸州便全部归附,楚州小城,又是孤城一座,将军何不早早投降呢?也免得生灵涂炭,殃及一城百姓。”

    张彦卿高声答道:“我乃一介武夫,只知尽忠于君国,不知有他。职责所在,张某只好与楚州共存亡了!”

    张永德道:“将军何必如此执迷不悟!莫要为了一己虚名,连累了一城军民。”

    张永德话音刚落,对面城墙上众军士突然齐声高叫道:“我等皆愿跟随张将军,誓与楚州共存亡!”

    柴荣大惊,回头对赵匡胤道:“张彦卿此人不可小觑,竟能令军士如此拥戴!”正在这时,对面城墙之上,一位军校模样的人破口大骂道:“柴荣小儿,赶快滚回大梁去,否则,定叫你死无葬身之地!”随后,又有几个兵士,也高声喝骂,一口一个“柴荣小儿”!

    柴荣勃然大怒,周兵也大为震惊,纷纷举弓发箭,但是距离实在太远,飞箭只能撞在城墙之上,却无法射及楚州士卒。楚州军士一见,骂得更凶了。张永德大怒,正要亲自举弓发箭,突有一将越众而出,举弓叫道:“看我的!”一箭射出,楚州城楼上的一名兵士应弦而倒,飞楼上周军众将连声叫好。

    张永德一看,原来是控鹤弓箭指挥使马仁瑀,他此时也来了精神,说道:“马将军,咱们比试一下!”说罢,即连珠飞射,一连射倒了三位楚州军士。马仁瑀不甘落后,也射倒了三名军士。周军齐声喝彩,楚军连忙后退,骂声渐小。

    柴荣传令各军急攻楚州,发誓当日就要拿下楚州城。但是,各军昼夜急攻了十几天,却一直无法攻克。柴荣之怒渐渐平息,冷静下来后,不愿为了一座孤城而浪费时日,遂留下赵匡胤率五万余兵士继续攻城,他则亲率数百艘战舰准备从运河进入长江,直入南唐腹地。不想,行至北神堰,舰队就停了下来,因为接下来的河道实在太浅了,又满布着污泥水草,战舰根本就无法通行。

    柴荣无奈,便想凿通楚州西北的鹳水以疏通水道,并遣张永德前往察看。不久,张永德就回来了,回报说地势太过宽厚,耗工太多,恐怕一时难以浚通。柴荣不相信,便亲自前往探察,说来奇怪,真还让他找到了一条废旧的水道。张永德连叫惭愧,一再向柴荣请罪,说道:“圣上真乃洪福齐天,臣确实仔细探察过了,并没有发现这条水道,真是奇怪!”

    柴荣紧急调发楚州壮丁浚挖水道,只用十天,大功就告成了,众臣皆慨叹不已。

    水道浚通后,柴荣即命右神武统军宋延渥率水军南下。宋延渥领命,率领一百多艘战船和数十艘齐云巨舰,张帆南下,很快就进入了长江。南唐人一见,皆大惊失色,以为周兵有神人相助,南唐败亡就在眼前了。

    宋延渥不费吹灰之力,就击败了长江沿岸的南唐静海军。

    年前,柴荣曾遣左谏议大夫尹日就出使吴越,临行之际,柴荣对他言道:“爱卿如今尚需泛海远行,等到回来时,淮南就已平定了,你就可以从陆地上回大梁了。”至此,周与吴越的陆上通路就被疏通了,尹日就果然可以渡过长江,直接从陆地上回大梁了。

    柴荣率军南下后,赵匡胤原本想:楚州小城,兵卒仅有一万,又无外援,柴荣却给他留下了五万大军,张彦卿即便再顽强,也是撑不了多久的。不想,他一连急攻了四十多天,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还是无法将楚州攻克。柴荣大为不满,竟然调集数百艘战舰,亲自率领着又来到楚州城下。

    柴荣此次是发了狠心,亲自擂鼓、掌旗。众军士见天子如此,个个血脉贲张,人人斗志昂扬,高唱着《檀来》战歌奋力冲杀。一时间,步军、骑军、水军,七八万人多路并进,数十里之外都能听到那如海啸一般的歌声、杀声,其声势之大,恰如震霆烈焰一般!

    楚州城犹如飘摇在周军战火狂飙里的一叶孤舟,随时都会灰飞烟灭,但张彦卿站立在城墙之上,丝毫不为所动,从容地指挥着军士四面守御。一位年轻将领眼望着纷纷倒地的士卒,心中大为不忍,带着哭腔哀求道:“大人,眼下周军每日都有上百艘战舰驶向长江,金陵尚危在旦夕,守此孤城又有何用呢?这不是让兵士们白白送死吗?”

    张彦卿和众将回头一看,说话的正是张彦卿的爱子张光隐!

    张彦卿点了点头,突然手指前方,对诸将道:“看那里,周兵攻上来了!”诸将大惊,连忙顺着张彦卿手指的方向观望,却哪里有周兵攻上?就在诸将一愣神间,猛听得身后一声惨叫,众将心中一凛,回头一看,张光隐已经身首分离了!

    张彦卿兀自握着宝剑,剑尖上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滴落在砖墙上,砖地上已是殷红一片……

    张彦卿呆立半晌,手中宝剑掉在了地上,良久方才含泪对诸将道:“彦卿受李家厚恩,怎能负恩降敌?如今,此城就是我的死地了,你等愿降则降,我不会拦阻的,但是千万不要劝张某投降,否则,就如同我的儿子一样!”

    诸将皆惊愕不已,眼含热泪,齐声说道:“将军忠义,亘古难见,我等愿随将军战死此地,决不投降!”

    柴荣见张彦卿如此死硬,又急又恨,严命诸军架设云梯、凿挖城墙、填充柴草、泼浇火油、发射火炮、投掷巨石、堆积土山……反正能用的招数都用上了,昼夜不停地又攻了十多天,才将楚州城攻破。一时间,楚州城四处尘土飞扬、火焰熏天。

    张彦卿犹自在城内结阵,寸土必争。军阵很快就被攻破,张彦卿只好转为巷斗。日暮之时,张彦卿率十几名亲军退至州府,用尽最后的气力与周军格斗。周军蜂拥而至,楚州军很快就拼得只剩下张彦卿一人了。张彦卿只好抡起长刀,乱砍乱杀;长刀卷刃了,又拔出匕首乱挥;匕首插进周兵身体里拔不出来了,只得退至室内,举起绳床横扫;绳床被周兵击成了碎片,只能举着两个空拳肉搏。拼到最后,气力已完全耗尽,甚至连空拳都举不起来了,他犹自挣扎,口中不停地念叨着:“陛下,臣没力气了!臣不行了!”最后终于撑不住了,“扑通”一声,倒地不起……

    周兵服其勇烈,皆不忍用利刃触及其身。过了好久,才有军将走到张彦卿跟前,这才确认他已力尽而死,不过,他犹自圆睁着双目!

    楚州城的唐军,自兵马都监郑昭业以下一千多人皆力战而死,竟然没有一人投降。周兵死伤也极为惨重,单是阵亡的兵士就有三千多人!柴荣又痛又怒,当即传令将城中居民尽数杀戮,以为战死的周兵报仇。范质极言不可,柴荣大叫道:“楚州城满打满算也不到一万兵士,却损我这么多劲卒,若是唐人都像张彦卿这般,何时才能平定江北?我就是要杀一儆百!”

    范质道:“陛下若是把人都杀光了,疆土再大又有什么用呢?”

    赵匡胤也劝道:“楚州百姓皆受了张彦卿蛊惑,陛下暂歇雷霆,万不可留下一个屠城的恶名!”

    柴荣犹自怒火难平,恨恨地说道:“既是如此,就将所有官吏、士卒统统杀了!所有参与抵抗之人也不能放过!”

    范质还欲再劝,赵匡胤拉了拉他的衣角,示意他不要再说了。

    柴荣此令一下,一万多城内士民当日就被杀害了。柴荣犹不解气,随即下令焚城,无论官衙、民居,皆举火焚烧。就这样,楚州城一连着了三天大火,直至成为一片废墟。

    不过,柴荣虽然气恼,终是心服张彦卿忠心,没有杀其次子张光祐,后人有诗叹道:

    由来秉节世无双,死守孤城身不降。

    原知唐君欲屈膝,只留红血灌长江。

    柴荣攻占楚州后,当即遣使江陵,加封荆南节度使高保融为南平王,令其出军攻伐南唐,同时遣使杭州,诏命吴越王钱弘俶遣军出击南唐。

    钱弘俶接到诏命后,当即遣上直都指挥使邵可迁、秀州刺史路彦铢率战舰四百艘、士卒一万七千人屯于通州南岸;高保融则遣指挥使魏璘率战船一百艘东下至鄂州。

    柴荣随后又命李重进率兵攻取庐州,他则亲率大军南下。大军抵达扬州后,柴荣见昔日富甲天下的扬州已是一片废墟,心中感伤不已,便命韩令坤调发一万多壮丁,在扬州旧城东南修筑小城,以为扬州治所,并特意遣使祭奠杨行密、徐温等人的陵墓。

    随后,柴荣即亲率大军抵达长江岸边的迎銮镇,遣李继勋率水师至江中岛探察敌情。

    次日,柴荣正在长江岸边观赏大江风景,突然望见数十艘南唐战船正在大江中巡游,便命赵匡胤率战舰前去追击。南唐水军一见,大为惊慌,连忙退了回去。赵匡胤一直追至南岸,并纵火焚烧掉其营栅后,方才回师。

    赵匡胤奏道:“臣探知,有数百艘南唐战舰正停泊在东布州,意图前往海口,以扼断苏、杭通路。”

    柴荣当即命慕容延钊率领三千步骑军,宋延渥率领三百艘战舰沿江而下。不久,慕容延钊、宋延渥送来捷报,大破唐兵于东布州。

    《风光好》

    柴荣第三次渡淮之后,败报就接连不断地报至金陵,金陵朝野起初还恐慌不已,到了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李璟起初还想拒周兵于淮河之北,寿州失陷后,尤其是在郭廷谓偷袭涡口成功后,他又想保住淮东。郭廷谓投降后,形势每况愈下,尤其在他得知周军有水军后,便知道江北肯定保不住了,只能依靠南唐水军的优势,守住长江天险,暂求苟安。

    南唐太弟李景遂连上十道表章,请求辞去太弟之位,言道:“如今眼看国家危急,而我却无力扶持,燕王弘冀为嫡长子,宜为嗣君,恳请收回太弟宝册。”齐王李景达也因败军辱国,请求辞去元帅之职。李璟见两位皇弟出于至诚,便答应了他们,立李弘冀为皇太子,命其参议朝政。

    李璟一直认为自己有长江天险,又有强大的水军,故而,江北诸州虽然战事不利,但还没有亡国的顾虑。东布州的败报报来后,他才知道周兵不但有水军,而且周军战舰似乎更强大,自己的水军竟一点便宜都占不到。后来又听说周兵战船已在长江之上来去自如,而且柴荣随时都有可能渡江,他这才知道长江天险已不足为恃,这才意识到亡国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再不称臣称藩,李氏社稷很快就会败亡。但他自己又不愿担这个耻辱,便遣陈觉及阁门承旨刘承遇手持降表去见柴荣,恳请传位于太子李弘冀,并承诺让他举国向周朝廷称臣,听命于中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