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裂变 华夷天下-公元九五七年(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李征古一见,竟脱口说道:“陛下此时应当治兵御敌,哭哭啼啼又有何用?这又不是酒喝多了,也不是婴儿吃奶找不着乳母了!”

    李璟闻听此言,面色大变,正要发作,却见李征古举止自若,想了想,便没有与他计较。

    李璟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司天监奏道:“天象有变,人主宜避位禳灾。”

    李璟心中一凛,但表面上没有显露出来,还故意叹道:“眼下祸难连连,我也想解除万机之烦,栖心于冲寂,但不知将国家委托于何人?”

    李征古大声说道:“宋公乃不二人选!宋公实为造国圣手,陛下如厌烦万机,何不举国授之?”

    陈觉也附和道:“是啊,陛下完全可以深居禁宫,国事尽可委托宋公,臣等可时常入宫侍奉,早晚只谈佛、道、诗、词,岂不清闲?”

    李璟早就听说宋齐丘经常以智谋之士自诩,曾多次对人言道:“江南有精兵三十万:其中士卒十万,大江可当十万,而宋某也可当十万!”

    李璟过去只当宋齐丘此言是玩笑之语,听罢李征古、陈觉之言,方知自己完全错看了宋齐丘——此人老了老了,野心反而更大了!心中当时五味杂陈,如波涛一般起伏难定,但脸上依然平静如常,而且故意命中书舍人陈乔起草将国事委托给宋齐丘的诏书。陈乔一听,声泪俱下地说道:“此诏一下,臣恐怕就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故而,一再劝阻,千万不要将国事委托给宋齐丘。

    李璟笑道:“你也知道此事不妥啊!朕还以为朝臣皆想让朕让国于齐丘呢!”

    柴荣从涡口回到下蔡,特意给刘仁赡颁赐了一道诏书,向其晓以利害祸福,再次劝其投降。次日,柴荣又耀兵于寿州城北。

    柴荣不知,此时刘仁赡已经病得不省人事了!寿州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等人知道寿州城已经无力再守,内无粮箭,外无援兵,遂趁机以刘仁赡的名义起草降表,遣使拜见柴荣。

    柴荣览表后,心中大喜,特意赐给刘仁赡一道诏书,遣阁门使张保续入城宣谕。刘仁赡之子刘崇让代表其父跪接圣旨,随即大开城门亲自出城谢罪。柴荣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并于寿州城北大布甲兵,举行受降典礼。

    周廷构等人用担架抬着刘仁赡出城,刘仁赡已无法言语,更不能起身,但仍能从他的目光中看到倔强之色。柴荣假装不知,对其慰劳奖赐,并命人将他抬回城内,命随从太医一定要尽心医治刘仁赡。

    柴荣随即颁诏,拜授刘仁赡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郓州节度使,诏书中说他:“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

    当晚,刘仁赡醒了过来,问周廷构等人道:“怎么这么安静?周军撤了吗?你们可要当心,小心有诈啊!”周廷构等人皆不语。

    刘仁赡强撑着病体环顾室内,当看到一身周朝服饰的张保续后,不禁脸色大变,惊问道:“你是何人?来此做甚?”刘夫人闻言忍不住呜咽起来。

    刘仁赡这下全明白了,登时怒目圆睁,手指着周廷构等人大叫道:“你,你等辱我!辱我!”说罢连喷数口鲜血,含恨而终,死后仍然怒睁着双目!时年,刘仁赡五十八岁。

    当晚,刘夫人也自缢而死。

    柴荣闻讯,感叹不已,特意遣使吊祭,命内臣监护丧事,追封刘仁赡为彭城郡王。宋人袁陟作诗赞刘仁赡道:

    阵前仙琕生无愧,鼓下蛮奴死合羞。

    三尺吴缣暗尘土,凛然苍鹘欲横秋。

    刘仁赡的死讯传开,寿州城中军士、百姓皆伏拜痛哭,泪水盈城。不少南唐将士望空三拜,横剑殉国。

    南唐主李璟听说后,更是痛哭不已,叹道:“仁赡若天上有知,也不会舍我而受周君之封的!”遂追赠刘仁赡为太师、中书令,谥号忠肃。

    当晚,南唐主梦见刘仁赡一身戎装,亲自至殿中参拜,说道:“陛下保重,臣不能为陛下尽力了!”次日,李璟又追封刘仁赡为卫王。

    三征淮南

    刘仁赡死后,柴荣特地将南唐寿州清淮军更名为忠正军,以旌表刘仁赡的节操,随后即任命右羽林统军杨信为忠正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并将三万多江南降卒分为六军、三十指挥,号怀德军。

    不久,柴荣车驾北返大梁。回到大梁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南唐一干降将进行封赏:封朱元为蔡州防御使,周廷构为卫尉卿,孙羽为太仆卿,朱仁裕为鸿胪卿,许文稹为左监门卫上将军、检校太尉,边镐为左千牛卫上将军、检校太傅……

    宰相李谷患风痹半年多了,一再上表,请求辞职,柴荣没有答应。李谷强撑着病体入宫至便殿求见,柴荣诏命不需行参拜大礼,并让左右搀扶着他坐在御座旁边。李谷再次说自己抱病太久,无法尽职,有愧于朝廷俸禄,恳请辞去宰相,柴荣怡然劝勉道:“譬如家有四子,一子有病,若弃而不养,就非为父之道了。朕君临万方,爱卿身处辅相之位,君臣之义尚在,为何耿耿于俸禄呢?”李谷面现惭愧之色,连声道谢。

    柴荣随即大赏功臣,李重进加检校太傅,兼侍中;向训升任徐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张永德升任澶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赵匡胤升任滑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韩令坤升任陈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宰相范质、李谷、王溥并加爵邑;枢密使魏仁浦加检校太傅,晋爵开国公;王朴加检校太保,充枢密使;窦仪为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

    正在周军大肆庆贺夺得寿州之际,南唐濠州都监郭廷谓率水军突然攻袭涡口,涡口周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等新任镇淮军节度使王审琦反应过来组织周军反击时,涡口浮桥已经被南唐军尽数烧毁。接着,郭廷谓又出其不意地突袭定远,驻扎在定远的徐州节度使武行德毫无防备,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七百多名亲军几乎全被杀死,“大力韦陀”武行德死命杀出重围,侥幸逃得了性命。

    捷报报至金陵,李璟心中又有了一线希望,当即升任郭廷谓为濠州团练使,充上淮水陆应援使。

    郭廷谓焚烧涡口浮桥、突袭定远的军报报至大梁后,柴荣不禁大惊,一面传令王审琦加紧修复涡口浮桥,一面准备车驾第三次南征。

    临行前的头一天晚上,柴荣特意将王朴召进宫中,叮嘱其留守事宜。柴荣素知王朴精通《周易》,颇知术数,便问其此次南征能否如意,王朴当即答道:“能大如意!”

    柴荣大喜,但随即又有些抑郁,说道:“朕近来时常感到不适,如今四方未服,朕担心运祚太速而功业不就,不知朕尚有多少年阳寿?”

    王朴本不愿回答,但柴荣坚持让他实说,王朴低头沉吟了半晌,方才说道:“陛下用心,以苍生为念,自当蒙福。臣以所学推算,三十数后就不知道了。”

    柴荣闻言大喜道:“若如卿言,朕尚有三十年阳寿,当以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享太平,能得如此,朕也就心满意足了。”

    柴荣就这样喜气洋洋地上路了,很快就抵达涡口,并连夜渡过淮河,抵达濠州城西。

    濠州东北十八里有一处河滩,人称十八里滩。郭廷谓认为周兵大多不会游水,故而将军栅建造在十八里滩上,周围全是河水。柴荣率军抵达濠州城西后,即令步军士卒大张旗鼓地安营扎寨,做出将要攻城的假象。当晚,他却亲自率领骑军出其不意地绕到濠州城北,一面命内殿直王彦升率领数百名身披厚甲的兵士乘骆驼涉水过河,突袭唐军十八里滩军栅;一面命赵晁率水军随后跟进。守栅唐军万没想到周军会这么快渡河而来,因而事前没做任何防备,等反应过来后,又见他们骑乘着骆驼这种见都没见过的“怪物”,甚至还有人把周军当成了神兵鬼卒,一时乱成一团,被周军毁栅而进,数千守寨唐兵就这样弃械而降了。

    柴荣随即又命李重进攻破了濠州南关城,命王审琦攻陷了濠州水寨。

    侦骑探知,濠州城北泊有数百艘战船,淮河水内安插有大量巨木。柴荣遂令赵晁率领水军悄悄进至涡口,然后突然出击,先拔掉巨木,继而放火焚烧南唐战船。南唐水军猝不及防,被打了个大败,损失战舰七十多艘,被斩首两千多级。赵晁又乘胜攻拔其羊马城,濠州城中大为震恐。

    郭廷谓自认为防守严密的濠州外围水陆军阵,仅用两日,便被周军扫荡干净了。郭廷谓大惧,只好遣使出城,送书信于柴荣道:“陛下英明神武,臣早有归附之心,但又担心臣在江南的家眷,臣若出降,必被灭族,请允许臣先遣使至金陵禀明情由,然后再出降。”

    濠州录事参军李延邹问道:“濠州尚有万余精兵,泗州、洞口也有数万水陆兵卒,郭公为何不战而降?”

    郭廷谓笑道:“李公莫问,郭某自有妙计。”

    李延邹将信将疑。

    书信送达周营后,赵匡胤认为郭廷谓乃缓兵之计,劝柴荣道:“濠州军力尚强,郭廷谓又善于用兵,他如此急于投降,恐怕有诈。”

    柴荣微笑不语,不但答应了郭廷谓的请求,而且撤了围城之军。郭廷谓见柴荣如此,颇有些意外。

    柴荣刚刚撤了濠州之围,突有侦骑来报,说泗水之东有数百艘战船正逆水西来,意欲救援濠州。柴荣当即令赵晁率领百余艘战船连夜出发,他则与赵匡胤率领数千精骑沿河疾驰,如此水陆并进,行至泗水之西时,正遇见南唐战舰。南唐水军万没料到周军会在此处出现,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被斩首五千多级,被俘虏两千多人。柴荣随即亲率周军乘胜东进,所到之处,唐军皆望风而降。

    就这样,周军一直进至泗州城下。赵匡胤率军先攻其南门,纵火焚毁城门,紧接着又攻破水寨及月城。

    柴荣登上月城门楼,亲自督率将士攻城。南唐泗州守将范再遇见大势已去,只好举城投降。柴荣遂以范再遇为宿州团练使,并亲自抵达泗州城下,再次严明军纪,禁止军士擅自入城,也不得侵犯民田。泗州百姓大为感悦,争相奉献粮草。

    柴荣从降兵口中得知,洞口正停泊着数百艘南唐战船,忙遣骑兵前往洞口察看。南唐水军一见周军骑兵,皆大惊失色,慌忙退至清口。

    次日一早,柴荣率亲军从淮河北岸进击,命赵匡胤率步骑军从淮河南岸进击,赵晁和诸将率水军沿淮河中流进击,三路并进,追击南唐兵。

    此时,淮河两岸久无行人,葭苇密布如织,到处都是泥淖沟堑,行进极为困难。然而,士卒们乘胜东进,士气非常高涨,皆争先恐后,不顾疲劳。不久,周军就追上了南唐水军。周军边战边行,战鼓之声,在数十里外都能听得到。

    周军一直追至楚州城西北,南唐濠、泗、楚、海应援使陈承昭见周兵紧追不舍,不敢径入楚州城,怕搅乱了楚州城的防御,只好继续沿淮河东下。柴荣、赵匡胤、赵晁仍然紧追不舍,又追了六十多里,陈承昭无奈,只好回军迎战。南唐军早就筋疲力竭,交战不久,即缴械投降,陈承昭也被生擒。此战,周军夺得战船三百多艘,俘获南唐士卒一万多人。

    至此,南唐在淮河上的水军、战船,被周军洗荡而尽。

    郭廷谓的使者自金陵将郭廷谓的妻儿偷偷接到濠州,并说南唐朝廷已无力救援濠州了,郭廷谓再无幻想,遂决定降周,命李延邹起草降表。

    李延邹见郭廷谓真的降周,骂道:“李某一直以为你郭某人乃忠义之士,没想到,你竟如此不忠不义。既是如此,先前又何必那般做作呢?”

    郭廷谓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先前郭某那般,也确有缓兵之意,然而周帝毫不怀疑,当时就让郭某的心意动摇了。现在情况又有不同:其一,郭某遣人去金陵,对周帝说是去接家眷,实则是去求援的,然而,金陵朝廷已有放弃江北之意,援兵已毫无指望了;其二,听家人说,金陵朝廷已动荡不已,主上已被宋齐丘、李征古、陈觉之党所逼,马上就要让位了,以后还是不是李家社稷都难说;其三,周帝渡淮以来,半月不到,即将淮东之军扫荡干净,再抵抗下去,实属无谓挣扎,徒然让百姓涂炭、士卒蒙难。”

    李延邹道:“眼下情景,李某岂又不知?但为人臣者,忠乃本分。金陵朝廷待你恩厚,你一旦变节,将落千古骂名,还望三思。”

    郭廷谓道:“郭某已说得很清楚,你不需多言,只管起草降表就是。”

    李延邹见郭廷谓主意已定,知道不可挽回,便又骂道:“你要做不忠不义之人,却要我做帮凶,休想!”

    郭廷谓万没想到李延邹一个小小的录事参军竟如此固执,心中很是气恼,当即拔出佩剑,架在李延邹的脖子上,恶狠狠地问道:“你写不写?”

    李延邹掷笔于地,高声叫道:“大丈夫怎可负国?又岂会为你这叛臣贼子作降表?”

    郭廷谓恼羞成怒,当即手起剑落……

    就这样,郭廷谓举濠州投降了柴荣。此时,濠州尚有兵士一万多人、军粮数万斛,这些自然全归周军所有了。

    郭廷谓降周后,特意从濠州赶到楚州城西北的周军大营拜见柴荣,柴荣安慰道:“朕南征以来,江南诸将相继败亡,唯有卿能断我涡口浮桥,破我定远军寨,卿也算报国有余了。濠州小城,即便李璟自己来守,又能守得住吗?”当即拜授郭廷谓为亳州防御使。

    郭廷谓甚为感服,特意遣使送书,劝说其好友南唐雄武军使崔万迪来降。崔万迪看罢书信,也率三千多军士投降了周军。郭廷谓随后又遣使天长,送书于天长刺史易文赟,易文赟也举城投降了。

    柴荣大喜,当即遣铁骑左厢都指挥使武守琦率数百骑军袭取扬州。不想,武守琦刚刚行至高邮,就遥望到扬州城浓烟滚滚、烈火冲天。原来,南唐守将听说周兵即将攻夺扬州,竟放火焚烧了扬州府衙和所有民居,率领全城军士、百姓匆匆逃离扬州,渡江南下了。因而,当武守琦进入扬州城后,扬州城只剩下了一片废墟和十几个麻风病人。

    紧接着,柴荣又遣右龙武将军王汉璋率军北上,攻占了海州。泰州守将闻风而逃,武守琦趁机进入了泰州。

    至此,整个淮东就只剩下楚州一座孤城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