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心理学家弗里兹·李曼
对于广大影迷来说,提到张智霖,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个在《陆小凤传奇》中那个留着一瞥小胡子的陆小凤。剧中的他风流倜傥,勇敢机智,在任何大风大浪面前都能保持那份高贵的优雅与从容。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银幕辉煌华丽的光环背后,还隐藏着一件不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因为出演这部电影,张智霖患上了恐惧症。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拍摄这部电影时,有一个情节是要把张智霖装进棺材里,然后送到某处赌坊。
虽然明明知道片场上的一切道具都是假的,但在一片阴森恐怖的氛围中,看着眼前一具油漆铮亮的棺材,还是会让人毛骨悚然。等到自己真的躺进了那具棺材,棺材的盖子“砰”的一声盖上的一刹那,一种深深的对幽闭空间的恐惧就此产生了。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你非常想逃脱,非常辛苦,你渴望赶快结束,并希望永远也不要再面临这种场景。
起初,张智霖以为这只是很短暂的感觉,戏拍完了,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了。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从那个时候起,对幽闭空间的恐惧已经深深地埋入了他的心里,悄悄地爬进了他的灵魂,他很难再摆脱这种恐惧。
其实,患有各种恐惧症的明星又岂止张智霖一人,例如谢霆锋就曾患过家人恐惧症,刘若英就曾患过黄昏恐惧症,孙燕姿就曾患过纸箱恐惧症,王力宏就曾患过社交恐惧症……
当然恐惧症也并不是明星的专利,普通人也会“有幸”患上;恐惧症的种类也不是仅有上面几种,还有羽毛恐惧症、英语恐惧症、广场恐惧症等很多种。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患有恐惧症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千奇百怪的恐惧症呢?恐惧症又该怎么克服呢?
走近恐惧症
有人说,恐惧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种发病极快的病,一旦它靠近你,它就会像一条小蛇一样快速地钻进你的心灵,它又像电流一样瞬间贯穿你的全身。刹那间,恐惧笼罩了你,你成了它的奴隶。
有些人的恐惧是偶尔的,恐惧感很快就过去了。但有些人却没有这么幸运,时间也许可以把恐惧从他们身上逼退,但残余的恐惧,可能会像一粒种子一样,埋藏在他们的心里。只要一遇到那个让他们恐惧的东西,那颗恐惧的种子就会瞬间发芽、长大。后一种人的恐惧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感觉,而是已经成了一种疾病——恐惧症。
所谓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
恐惧症的核心症状是恐惧紧张,并因恐惧引起严重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患者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因恐怖对象的不同,恐惧症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一是社交恐惧症。主要是指在社交场合时,几乎不可控制地诱发即刻的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具体表现为在社交场合或者被人注意时会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不敢与人对视,表现笨拙,甚至手足无措等。
二是特定物恐惧。主要指对某一特定物或特定情景出现的恐惧,例如对蛇、狗等特定动物的恐惧,对大风、大雷、暴雨等自然环境的恐惧,对抽血、注射、高空飞行等特定情境的恐惧,如对密密麻麻排满的动物等密集物的恐惧,对剪刀、缝衣针、水果刀等尖锐物的恐惧,等等。
三是场所恐惧。主要是指对高处、黑暗场所、幽闭空间、学校等特别场所的恐惧。
四是疾病恐惧。主要是指对各种疾病的恐惧。例如,他们怕得肿瘤,怕得肝炎,怕得艾滋病……有一个年轻的女护士,因哥哥患肝炎去世而惧怕肝炎到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程度。她手不敢碰墙,见到痰盂、墩布等绕开走;怕邻居来串门,邻居走后,要用消毒液擦洗人家坐过、碰过的地方。
对于一些令人恐惧的东西,大部分人面对时都可能会产生恐惧感,但不同的人,恐惧的程度会有所不同,有的人很轻,不影响正常生活,通过简单的自我治疗,就可以克服。但恐惧程度较为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不适,精神紧张,影响到正常生活,并可能诱发其他精神疾病,这时就需要到专门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了。
【心理点拨】恐惧的反应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身体方面,例如会出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二是心理方面,会出现很多相关的担心,例如如果自己得了这种疾病怎么办?如果被困在这个幽闭的电梯里怎么办?等等;三是行为方面,主要是想做出一些减少害怕的行为,例如想立即逃跑,想找人帮忙,等等。
检测一下你的恐惧程度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里,恐惧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多。但大部分人的恐惧症只是偶尔出现,所以他们羞于说出来,或者认为没有必要把它视为一种病。下面的一个测试,可以帮助你测试一下自己是否患上了恐惧症,自己的恐惧症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1.你在商店或电影院等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
A.是 B.否
2.你很怕到高的地方去()
A.是 B.否
3.你怕乘电车、公共汽车、地铁或火车()
A.是 B.否
4.因为感到害怕而避开某些东西,场合或活动()
A.是 B.否
5.你害怕空旷的场所或街道()
A.是 B.否
6.你害怕单独出门()
A.是 B.否
7.你害怕会在公共场合昏倒()
A.是 B.否
8.你在上课时不喜欢参加小组讨论()
A.是 B.否
9.同新认识的人谈话时,你感到非常不安()
A.是 B.否
10.你在参加班会或全校大会时感到紧张()
A.是 B.否
11.在会上被要求发表意见时,你感到非常不自然()
A.是 B.否
12.你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感到紧张不安()
A.是 B.否
13.在交谈中你害怕别人会发现你的错处()
A.是 B.否
14.你参加演讲时,身体的某部分非常紧张和僵硬()
A.是 B.否
15.你在发表意见或演说时太紧张,以至于把确实知道的事情都忘记了()
A.是 B.否
16.你单独一人时神经很紧张()
A.是 B.否
17.你害怕很多东西,诸如老鼠、蛇、小虫子等()
A.是 B.否
18.你经常做噩梦()
A.是 B.否
19.如果知道了有人在对你评头论足,你会十分紧张不安()
A.是 B.否
20.夜里,你很怕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
A.是 B.否
21.你乘车穿过隧道或路过高架桥时,总是很害怕()
A.是 B.否
22.你喜欢整夜开着电视或灯睡觉()
A.是 B.否
23.你听到打雷声非常害怕()
A.是 B.否
24.你非常害怕黑暗()
A.是 B.否
25.你通常总是担心,你究竟给别人留下了什么印象()
A.是 B.否
26.在做任何决定时,都会令你内心十分痛苦()
A.是 B.否
27.你总担心那些对你很重要的人不会老是想到你()
A.是 B.否
28.你常常害怕自己会显得滑稽可笑或很傻()
A.是 B.否
29.你经常感到有人在后面跟着你()
A.是 B.否
30.每逢遇到麻烦时,你都深深地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A.是 B.否
【心理点拨】以上测试,选择A得1分,选择B得0分。各题相加,得出总分。如果你的总分是0~5分,说明你基本健康,偶尔产生的恐惧可以自己化解;如果你的总分是6~17分,说明你有了恐惧症的倾向,为防患于未然,应该注意自我调治;如果你的得分是18~30分,说明你患有严重恐惧症,你需要求教于专门的心理医生接受治疗。
是什么让你患上了恐惧症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恐惧一直如影随形。正是因为原始人害怕雷电、地震,才有了对神和图腾的崇拜。
时至今日,虽然科技高度发达,虽然知识已经非常普及,从理性上来说,人的很多恐惧都是没有必要的,是不合理的,但是今天的人们依然无法摆脱恐惧的困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类的恐惧症呢?
一是遗传因素。国外的调查发现,恐惧症患者的父母或同胞患恐惧症的也比较多,所以遗传因素被认为是恐惧症的发病原因之一。
二是性格因素。例如很多人从小就非常胆小、羞怯、被动、依赖、高度内向,而有的人则从小就很胆大。显然前者更容易患上恐惧症。
三是生理因素。研究发现,恐惧症患者的神经系统的惊醒水平偏高,这种人敏感、警觉,处于过度觉醒状态。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分泌明显增加。
四是成长经历。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从小接受的教育,例如父母经常限制子女外出与人接触,就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其二是创伤性条件刺激,例如张智霖演戏时被关进棺材里,从此患上了幽闭恐惧症;有人被狗咬过,从此患上了动物恐惧症;身边某个人因病去世,从此患上了疾病恐惧症;等等。
五是社会因素。研究发现,和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一样,恐惧症还和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有关,在今天这样一个快节奏、高竞争的现代化社会中,恐惧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势头。
其实,从本质上来讲,恐惧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能。遇到危险和不利情况,恐惧感会指使你赶紧逃避。至于你因为某种原因而没有逃避,或者因为你能力有限而无法逃避成功,这并不是恐惧感本身的错。
【心理点拨】对于我们中国人,还包括受中华文化影响较多的日本人、韩国人来说,对于死亡、鬼魂,尤其是伸着长长舌头的吊死鬼、穿着红衣服死去的年轻女鬼等形象,我们会特别害怕。而对于令西方人很恐惧的吸血鬼、魔鬼等形象,我们只是感觉很好玩,却并不特别害怕。这是因为我们从小接触到的恐怖文化不同,亚洲的恐怖文化多是鬼文化,而西方的恐怖文化常和宗教等元素结合在一起。这就解释了为何我们看日韩恐怖片,会感觉特别惊悚;而看欧美恐怖片,则感觉并不太恐怖。
治疗恐惧症的系统脱敏疗法
遇到令你恐惧的东西,选择逃避只是暂时避开了那个令你恐惧的东西,并不能帮助你克服恐惧。相反,遇到恐惧,你勇敢地去面对它,适应它,最后再习惯它,这反而可以消除你的恐惧。
例如你害怕蜘蛛,你可以试着先看照片上或者电脑上的蜘蛛,等适应之后,再去看真实的死蜘蛛,再去看真实的活蜘蛛,到最后你甚至可以用手去摸一下蜘蛛。这样一来,你对蜘蛛的恐惧自然也就消除了。
这种让自己暴露在令自己恐惧的情景之中,并通过心理放松,从而达到消除恐惧目的的方法就是系统脱敏法。
过度的恐惧会诱发灾难性的后果。而脱敏疗法却让本来就已经对某些东西恐惧的人,直接面对那些令你恐惧的东西,这种做法本身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所以,系统脱敏法必须遵守一些必要的程序和原则。
系统脱敏法的第一步是进行放松训练。训练的方法主要是肌肉放松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每天训练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训练一周左右,达到能够非常熟练地进行放松。
第二步是对令你恐惧的东西建立等级层次。例如高级业务经理因为亲眼目睹过一次爆炸事件,从此对坐飞机产生了恐惧。那么就可以对乘坐飞机的恐惧进行等级划分,例如乘车去机场看到去机场的路边指示牌为1级;进入候机大厅为2级;办理登机为3级;进入安检口为4级;进入飞机舱为5级;在靠窗口座位坐下,向窗外望为6级;飞机开始起飞为7级。
第三步是人员准备。对于一般性恐惧症,可以在亲属或朋友陪同下进行治疗;对于严重的恐惧症患者,需要有比较专业的人员陪同。
第四步是想象脱敏。先放松一下,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下,坐在一张椅子上。面前放置一台电脑,手握鼠标,长时间地观看恐惧等级为1的第一张幻灯片。此时要注意让自己放松。如果这张幻灯片不再引起你的恐惧,就开始看第二张幻灯片,如此一直向等级高的图片看下去。
如果看的过程中,某一种幻灯片突然令自己非常恐惧,出现焦虑、恐惧和肌肉紧张等反应,则可以退回到上一幅幻灯片,并进行放松训练。直到完全放松之后,再回到刚才令你不适的那张幻灯片。如此下去,一直到看完所有幻灯片,而不再出现恐惧反应,则第四步算正式完成。
第五步是现实脱敏。想象脱敏完成之后,可以在治疗师或者其他人员的陪同下,进入真实场景进行体验。这一步的程序基本相同,放松,从低级到高级,进入恐惧场地,不适应再退回,适应后再次前进,直到体验完全部情景,而不再感到恐惧,则第五步完成。
第五步完成之后,也就意味着在现实的场景中你已经能够适应,这样你的恐惧症的治疗基本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心理点拨】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是交互抑制作用,即一个人的机体不可能对一个刺激产生两种对立的情绪反应,例如当恐惧出现时,你的机体会出现紧张、心跳加快等反应;而当你全身放松的时候,机体上紧张、心跳加快等反应就会消失,一切恢复正常。系统脱敏法就是让令你恐惧的那个刺激出现,让你恐惧,然后用放松法释放这种恐惧带来的恐惧反应。经过反复练习,当那个令你恐惧的刺激已经激发不了你的恐惧反应时,也就意味着良好的反应抑制住了原来的不良反应,你也就摆脱恐惧的困扰了。
治疗恐惧症的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叫冲击疗法,它和系统脱敏法有些类似,都是让自己面对令自己恐惧的东西,直到适应为止。不同的是系统脱敏法要借助放松训练,一有恐惧反应时就要借助放松法让自己放松下来,而且系统脱敏法面对恐惧的等级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渐适应。
而满灌疗法则比较直接,首先它不借助放松法,当恐惧反应出现时,不做任何放松,任其自然减弱或消失;其次满灌疗法不是从低级到高级,而是直接面对最高级的那种恐惧。
相对系统脱敏法来说,满灌疗法实施程序也比较简单。它不需要进行放松训练,第一步就是进行想象冲击训练。例如你是一个蜘蛛恐惧症患者,你可以不停地播放最令你恐惧的蜘蛛图片,或者让某个人向你讲述和蜘蛛有关的恐怖场景,或者自己想象着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到处都是蜘蛛的地方。
进行恐惧想象时,不管自己是多么恐惧,即便出现了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都不可逃避,不允许闭眼睛,不允许堵耳朵,直接地面对恐惧,不断地挑战自己,直到恐惧的浪潮慢慢消退。
第二步是进行现实冲击。置身于一个房间里,周围布置满令你恐怖的东西。刚一进入时,你的恐惧瞬间达到顶点,你想逃跑,但你提前选择好的房间是密闭的,你知道你现在无法逃出去。你只好忍受恐惧,与恐惧共存,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惧在你机体上的反应开始消失,恐惧的情绪开始消退,你终于适应了恐惧。
经过满灌疗法,你已经适应了最令你恐惧的东西,那些令你感到一般恐惧的东西自然也就不会太令你恐惧了,你的恐惧症自然也就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和普通人相比,恐惧症患者本来就胆小,现在突然把他置身于布满令他最为恐惧的东西的房间,而且房间是密闭无法逃脱的,那么患者出现的恐惧自然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癫痫等疾病的患者,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身体虚弱的患者,心理太脆弱的患者,都不太适合使用满灌疗法。
【心理点拨】进行满灌疗法前,患者需要从心里相信,治疗过程虽然非常恐惧,但这种恐怖并不会有害。尤其是置身于令你恐惧的密闭房间时,虽然你非常恐惧,但恐惧的只是你的情绪和机体,你内心的理性非常坚信周围虽然布满令你恐惧的东西,但这些恐惧的东西并不会真正伤害你。如果理性的坚信消失了,恐惧的反应可能会被放大,并难以达到治疗效果。此外,治疗过程中不允许有回避,否则会加剧恐惧,导致治疗失败。
利用肌肉放松,缓解恐惧
一个人的恐惧反应包含躯体和情绪两个部分,而且两个部分相互影响。既然如此,当恐惧出现时,或者恐惧的事情即将发生时,我们提前调整躯体,自然也就可以达到调整情绪的目的。这也就是利用肌肉放松法,来治疗恐惧症的原理。
常用的肌肉放松法包括两种,第一种是渐进式肌肉放松法。这种放松法的操作流程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舒适地躺着或者坐着。接着慢慢地深呼吸3次,呼吸时想着自己已经开始放松了。
接着,握紧右拳头,而且越握越紧,坚持7~10秒。这样做时,体会右拳和右臂的紧张感。随后突然放松右拳,体会这种放松的感觉,体会15~20秒。
按照这种方法依次放松右臂、左手、左臂,接着再放松面部、颈部、肩膀、上背部,然后是胸部、腹部和下背部,再放松臀部、大腿、小腿,最后身体完全放松。
静下心来感受一下身体的哪个部位还没有放松,如有,再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局部放松练习,直到那个部位也真正放松。
重新体验这种放松的感觉,各种七情六欲都离你远去,只感到浑身轻盈,通体舒泰。这时你可以慢慢“醒来”。
第二种肌肉放松方法是被动式放松。这种放松方法操作比较简单,先是找个安静的地方舒适地躺下或坐下。然后开始缓缓呼吸,先缓缓把气呼吸进来,直到吸气满之后,再缓缓将气吐出。借助这种缓慢的呼吸,让心情变得平静,让全身实现放松。
和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不同,被动式肌肉放松法不需要进行主动的肌肉绷紧和放松训练,而是在缓慢呼吸的同时,借助想象来实现放松。你可以从头部,也可以从脚步先开始,按照身体顺序,例如从左脚开始,到左小腿,到左膝,到左大腿……想象着它们正在依次放松,最后感到全身放松。
【心理点拨】就像文章开头所说,肌肉放松法的原理是通过躯体的放松,进而影响情绪的放松。实际上,在实施的过程中,肌肉放松法不仅可以通过躯体影响情绪,它本身也可以影响情绪。它之所以有这个作用,是因为注意力转移。当你恐惧时,你的注意力主要都放在了那件令你恐惧的事情上,当进行肌肉放松练习时,你就要被迫把注意力转移到你的肌肉上。这种转移虽然短暂,但对克服恐惧却非常有效。因此,在进行肌肉放松练习时,我们要努力排除一切杂念,放下一切恐惧和担忧,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肌肉上。
利用冥想,转移注意力
有些恐惧症是短暂的,是只有遇到特定恐惧物时,恐惧才随之产生。这种恐惧症对人的影响显然要小一些。但还有一些恐惧则不是短暂的,而是持续的,例如疾病恐惧症,当患者患上了这种疾病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经常担忧,坐立不安,紧张失眠。
对于这种持续性很强的恐惧症,必须要尽快治疗。治疗的方式很多,放松法中的冥想法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冥想,就是深沉地思索和想象,是停止知性和理性的大脑皮质作用,使自然神经处于活络状态。更进一步地说,冥想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放松,还要求把你的注意力有意识地从恐惧状态中转移出来,重新集中在恐惧以外的某一点或者某一想法上,通过长时间地反复练习和坚持,让大脑进入一种更高的意识状态。这有点类似佛家禅宗所追求的“入定”。
冥想放松法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你可以选择一个清净没有杂音的地方,缓缓坐下。然后播放一段你喜爱的音乐,例如钢琴曲或者古筝。伴着优美的音乐,你放慢呼吸,展开无边的想象。
你可以想象现在自己置身于蔚蓝的大海边,天空是那么开阔,白云是那么洁白,海浪轻轻拍打着海岸,潮湿的海风温柔地抚摸着你,顿时你感觉全身都放松了。感到你的呼吸越来越轻,越来越缓慢,你的每一次呼吸都会带走你的一份紧张与焦虑。你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轻,渐渐离开地面,隐隐升入到洁白的云朵里……
当然,你并不一定要把场景想象在大海边。因为一切都是你自己想象的,所以只要你喜欢,你可以任意选择场景。例如你可以选择清晨的树林,可以选择第一次和女孩约会的小河边,等等。
除了这种场景冥想之外,你还可以进行联想式冥想。你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你进入冥想的开始。例如桌子上有一瓶饮料,你可以观察它的形状、颜色。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这瓶饮料的一切,诸如通过已经观察到的形状、颜色,猜测它的味道,它的产地。由这瓶饮料,你想到它的品牌,想到和这个品牌有关的故事,有关的人……
此外,还有一种简单的冥想,就如同僧人念经。你可以选择一句话,甚至一个成语,一个希望,作为你的“经”。在一个寂静的场所,你安静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放慢呼吸,全身放松,剔除杂念,然后嘴里不断小声重复你选择的那句“经”。
冥想放松的方式很多,所以你并不需要掌握所有方式。只要你掌握了冥想放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之后,你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处境,创造出适合你自己的冥想放松方法来。
【心理点拨】恐惧会给你的身体带来紧张和焦虑,尽管每个人躯体紧张的部位可能并不相同,但躯体的紧张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增加你情绪上的紧张,进而放大你对恐惧的痛苦感受。而冥想法既可以净化你的心灵,让你身体的紧张得到降低,甚至彻底解除;又可以把你从高度恐惧中解脱出来,转移你的注意力,让你换一下心情。这两个作用,无疑都有利于恐惧症的解决。
害怕时请你说出真心话
在诸多恐惧症中,社交恐惧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恐惧症,相信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这种恐惧症。
例如在一些社交场合,尤其是会见一些“大人物”,或者登上一些大型活动的主席台上受万人瞩目时,一般人都会感到害怕,感到紧张。你认为自己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并为自己的这种“疾病”而害羞。
其实,你大可不必为自己的这个反应而害羞!
没事的时候,你可以看看电视新闻,你会发现,即便是那些平时在各种场合可以侃侃而谈的成功企业家、官员等社会精英,在会见一些更高级的“大人物”时,他们说话也会结巴,手也会发抖,脸上的肌肉也会显得非常生硬。
你甚至还会发现,即便是那些经常出席各种活动的影视明星,在一些大型颁奖典礼上,他们也会有结巴、发抖、脸部肌肉僵硬等反应。
可见,任何人在一定的场合,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害怕和紧张。不同的是,有些人遇到这种境况时,可以很快摆脱这些情绪的困扰,而大部分人则不能。
导致这种差别的,有自信等心态方面的原因,有睿智等天赋方面的原因,有经验丰富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一些技巧上的原因。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前三个原因不太容易短时间内有所改变,但技巧上的原因是容易快速学会的。那么该如何改变呢?答案就是当你陷入社交恐惧时,请你大胆说出你的真心话。
为什么要说出真心话呢?这是因为,在一些令你感到不太容易适应的场合,如果你说的是假话,如果你说的是你提前写好的华丽辞藻,你的情绪就很难融入到你的讲话情景之中去,你就会越陷入社交恐惧的泥潭中。
所以,你在一边讲话时,一边就会担心,下面的台词要是记不住了怎么办?听众会相信我说的这些吗?我用这种语调说话是不是合适的?相反,如果你说的是你自己想说的,在你叙述时,你的情绪不知不觉地也被拉到了你当时做事时的心态。这时,你不需要担心忘记台词,不用担心语调是否合适,你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叙述之中,恐惧和紧张不知不觉就溜走了。
【心理点拨】说出真心话还有一层重要意义,那就是当你真实叙述自己内心的时候,你的情绪和表情是真实的,所以你的情绪和表情也就很容易感染到你的听众。他们用表情、眼神表达着对你的支持。而听众的这些表现被你觉察到,也会像镇静剂一样,安抚着你曾经充满恐惧和紧张的心灵。你的社交恐惧感,自然也会在这种一片和谐的氛围中消失了。
乐观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一个企业家忙碌了一辈子,终于退休了,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他低头看地上的地板,色彩却是模糊一片。他去咨询医生,得到的答案是他的视力正在快速衰退,一只眼睛已经基本失明,而另一只眼睛离失明也为期不远了。
自己未来的人生将在黑暗中度过,自己的这一辈子算是完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被恐惧击倒之后,他瞬间老了很多,家里人都为他担心不已。
突然有一天他想明白了,对失明的恐惧比失明本身对自己的打击还大,本来面临失明已经够糟糕的了,如果再患上恐惧症,自己真是一点活下去的必要都没有了。
想到这里,他决定摆脱恐惧,方法就是乐观接受生命中的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既然失明已经不可避免,那就不要害怕,不要逃避。对于变得越来越差的视力,他经常开玩笑说眼前浮动着“黑斑”,是“黑斑”遮挡了他的视线。
当他完全失明之后,他自信地说:“我发现我能够承受自己的失明,就像一个人能够承受别的事情一样。”
当然,承受住失明的事实,并不等于就坐以待毙。失明之后,他开始积极寻找治疗眼睛的办法。最后,当地的医生决定为他做眼睛手术。说实话,那时的医疗水平还不太发达,当地的医生水平更是一般,对于他这样一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做眼睛手术是要面临很大风险的。之前就有些老人做眼睛手术时,不仅眼睛没有治好,还把性命都搭上了。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担忧,但他希望能够重见光明,而他所能够接受的治疗也只能达到这个水平了。既然事实不可避免,他决定抛弃恐惧,勇敢地去接受眼睛手术。
然而,忍受了很大的痛苦之后,他的第一次手术还是失败了,他依然活在黑暗中。医生告诉他,还要进行手术,而且还可能不是一次,而是接连几次手术。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即使进行几次手术之后,医生也不能确定他能够重见光明。
对于一个60多岁的双目失明的老人来说,接连几次进行未知凶吉的手术,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但他依然选择了继续做手术,手术的结果比他预想的还要糟,因为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第十次手术过去了,他依然活在黑暗中。
继续手术可能依然会失败,但就此停止,自己这一辈子也就永远见不到光明了,而且之前手术受的罪也白受了。于是,他继续选择做手术,直到第十二次,他才见到了光明,而且是很微弱的光明。
【心理点拨】当灾难向你袭来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你所受的伤害是两个,一个是灾难本身带来的,一个是你对灾难的恐惧带来的。而且后者的伤害常常大于前者,这是因为恐惧是一种会递增的感觉,你当下的心如果被恐惧完全占有,那么你就会越想越害怕。你的害怕传递给了你的身体,瞬间,你的皮肤在起鸡皮疙瘩,你感到你的头发在倒立。身体的反应,又反过来影响了你的心理,于是你更加恐惧起来,而且还可能会被恐惧击倒。要想不受恐惧的伤害,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想开一点,既然不可避免,那就索性乐观接受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