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初,根据敌我斗争形势,武乡县抗日政府设立武西办事处,由武光清任主任,并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对外叫八路工作团,由王宗琪任主任,办公地址在石壁的圪咀头、张村沟一带。1941年春,正式改为中共武西县委和武西抗日县政府,县委书记是王宗琪,组织部长赵悦祥,宣传部长杨达。
抗战时期,县委、县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人民群众,打日本救中国,大量的工作是武装斗争。所以,当时武装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县政府先是设武装科,后改为武委会,武委会主任领导全县的武装斗争。
县政府设游击大队,后改为独立营,归属上级军分区领导,是抗击日军的地方武装。1937年冬,决死队派出24人组成的突击队深入武乡韩壁,组织群众,发展游击队员,成立地方武装。当时,队长是黄从述,这是武乡抗战开始的第一支地方武装。后来是教五团来到武乡,团部驻扎县城(今故县),一营驻榆社县,二营驻蟠龙,三营驻故城。
大量招收游击队。1938年“九路围攻”后,游击队归牺盟会管理,叫牺盟游击队。第一中队由安正国担任中队长,张凤峦任指导员,活动在武东一带;第二中队由张寿凤担任中队长,梁名初任指导员;县里有一个大队,队长史雅清。第二中队后来随决死队离开武乡,一中队留在武乡与人民武装自卫队合并,开始是刘昭、裴清河领导,后又分出个二中队,经过整训、改造,更名叫人民武装自卫大队(包括牺盟游击队、公安局干警、自卫队)。
王玉堂同志是地方党委负责抓地方武装的领导。
武乡县分为武乡(东)、武西两县后,因为武西大部分处于敌占区和游击区,为加强武西的军事斗争,武西县的地方武装力量的配备是党组织优先考虑的大事。武西县开始设武装科,领导全县的游击队和地方武装。科长姜晓旭,副科长安正国。不久又改称武西游击大队,把武东一部分游击队调归武西管理。大队长姜晓旭,副大队长安正国,指导员曹国祥。大队下辖三个中队,中队长由张步清、赵寿延等同志担任。
不久,随着战争的需要,游击大队中武东来的部队撤回武东去了,剩下的队伍整编为三个连,名字改为武西子弟兵,由武西县直接供给。后武西子弟兵归第三军分区管辖,军区分管后,改名武西独立营,整编为八路军的一个营,由部队发给供给。
第一任营长由三八五旅派来,叫白正戈,副营长李尚春、营参谋兼一连连长安正国、二连连长赵玉书、三连连长张步清。武西独立营整编后,由于武西县大部分地区处于敌占区和接敌区,情况复杂,斗争残酷,几乎天天与敌人发生冲突、打仗,战斗是经常发生的。几年来,进行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在武西的敌占区里,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给了敌占区人民很大的鼓舞。这里仅就几次较大的战斗作一介绍。
玉品战斗
1941年夏,武西独立营刚刚整编后,为了满足部队供给,在敌占区与日寇争夺粮食。一天,游击队战士们到东良上庄村去背粮食,没想到与日军遭遇,被迫与敌人进行了一场战斗。
原来敌人事先摸清了我们的计划,便集中南沟、沁县、南关三股力量向上庄村汇合,妄图包围独立营,将刚刚整编的独立营一口吃掉。当独立营战士们行进到上庄村附近的红山口时,与敌人遭遇,我部在紧急情况下,立刻就与敌人接上了火。营长白正戈,指挥一连战斗,由于敌众我寡,为了防止被敌人包抄,我军迅速寻找突破口突围,由于我独立营战士对地形很熟悉,利用迂回战术,在牺牲了5名战士的情况下,终于突围成功。
他们绕过山梁,撤回到玉品、石盘一带休息。但是疯狂的日军并不死心,当他们围拢上来,发现扑了空,便又组织兵力继续追寻,他们跟着踪迹追到了玉品,驻扎下来。我独立营在石盘村得到情报后,趁天黑摸到玉品,给敌人来了一个反包围。此时天已经很黑了,劳累了一天的敌人正在吃晚饭,他们没想到,被他们赶着跑的“土八路”敢来包围他们,正当他们放心吃饭的时候,却被我军团团围住,敌人措手不及,被我们打得溃不成军,死伤惨重。
楼则峪战斗
1941年武西抗日县政府住在楼则峪村,太行第三军分区决九团和武西独立营曾先后驻扎在这里,所以,它的重要位置曾引起敌人的注意。
这年冬天,决九团三连和武西独立营一连,对南沟之敌进行了袭击。敌人为了报复八路军,便纠集沁县、分水岭、南沟、段村等四处敌兵,向楼则峪合围包剿,趁黑从大山上绕道而来。12月29日拂晓,日军400余人突然包围了该村。由于天黑,守备在村边的三个哨兵未发现敌人,当敌人走近,已经来不及报告,就和敌人接上了火,结果有两个哨兵壮烈牺牲。
听到枪声后,独立营领导感到情况危急,便迅速组织突围。战士王全义占领高地,向敌扔出两颗手榴弹后,安正国很快抱起一挺机枪,跳到院墙上,朝敌群猛打,掩护广大指战员突出重围。上午8时,决九团三连从南垴赶来增援。援军到时,我独立营便调头回击,两股兵力联合攻击,敌人两面挨打,被迫狼狈逃窜。这次战斗,毙敌20余人,独立营伤亡6人。
高台寺战斗
高台寺在故城镇北边5里处,是武西民兵游击队活动中心。1942年1月23日清晨,南沟据点的日伪军警备队和便衣队200多人,突然包围了高台寺。这主要是该村大地主、汉奸苗保庆跑到南沟敌人据点,报告了武西军政机关的活动情况,才把敌人引来该村。敌人兵分两路,一路占据信义,控制岸北方向;一路绕至槐树疙瘩挡住阎家庄方向的去路。当发觉被敌人包围时,武委会主任陈永和迅速指挥民兵30余人突围。因敌众我寡,且我民兵的武器装备有限,激战中,6个民兵壮烈牺牲,群众伤亡惨重,房屋被烧,粮食被抢。
敌人撤走后,军民十分气愤,决心除掉汉奸为烈士报仇。
到了3月初,武西县抗日政府决定,在岸北村召开公处高台寺大汉奸苗保庆宣判大会,县武委会派武西独立营在高台寺警戒。这个开会的消息被汉奸疙瘩罗知道了,就从南沟带百余名伪军,向高台寺奔来,妄图武装营救大汉奸苗保庆,破坏公审大会。上午10时左右,敌人沿故城坪推进到高台寺河沟。独立营发现敌情后,立即与敌展开激战。三区游击队警戒,安正国带青年连20余名勇士居高临下用机枪猛扫。战斗经过2个小时,敌人狼狈逃跑。这次战斗,保卫了岸北公审大会和县政府人员。
里峪战斗
在武西县成立时,根据抗日斗争的形势需要,将沁县白晋铁路以东、沁武公路以北的沁东地区划归武西,属武乡九区。当时,日军占领了松村,松村周围的村庄相继被日军“维持”。为了打开松村一带的抗日局面,1942年秋的一天,武西独立营和决九团一连,事先埋伏在里峪村。里峪村是紧靠武乡祁村的沁县一个小村子,与祁村隔河相望,当时也归武西管辖。
驻在松村的小股敌人经常出来扫荡,闹的周围村庄鸡犬不宁,他们白天不出,晚上才行动。为了引诱敌人出来,埋伏在里峪的决九团一连派2名战士,乘凌晨天黑潜伏到松村村边摔了2颗手榴弹。此刻的敌人还在休息,听到手榴弹爆炸声,松村的日军和自警团的伪军慌里慌张,衣服未穿好就起来集合,向里峪方向追来,敌人正好中了我们的埋伏。我决一连和独立营对敌人猛打,伪军被迫缴枪投降。日军被打伤几个便逃走了。我们缴获了20多支步枪,一挺机枪,30多个伪军被俘。这次战斗,打击了松村驻敌的气焰,鼓舞了敌占区的广大人民群众。
武西破击战和反维持斗争
1940年初,日军以白晋铁路为“柱”,以故城到段村,故城到南沟、分水岭的公路为“链”,碉堡为“锁”,从敌占区到根据地,构成网状压缩包围圈,妄图以此恶毒的“囚笼”政策摧毁抗日根据地。面对这样的形势,在武西县委的指示下,分水岭、岩庄一带民兵群众紧紧配合主力部队,展开了大规模的交通破击战。5月初,武西民兵破路大军从四面八方向白晋线挺进,他们用地雷、石雷封锁敌人交通要道口,然后不分男女,五人一组,十人一班,用钢钎撬开道钉和夹板,一截一截拔起铁轨,再把枕木搬开,这样,几十米长的铁轨来个大“翻身”。就这样,敌人白天修路,民兵晚上破坏,经过半个多月的群众性大破击,日军运营一年多的白晋铁路,变成一条“死蛇”。
1943年冬,民兵英雄乔三流和李留锁,把铁轨拔掉后,敌人从太原方向开来的军车准备停在牛寺车站。当列车驶到伏击圈时,发现没有铁轨,便停了下来。这时民兵把手榴弹连续扔到车头和车厢里,埋伏的民兵一拥而上,闯到司机房,司机已被吓跑,民兵们捣毁了仪表和机械。见敌人从车厢里往外扫射,民兵们托起炸药包甩向车厢,轰隆一声,机枪手被炸死,战斗不到一个小时,火车上的日军全部被歼灭。从此,日军加强了铁路沿线的警戒,我民兵游击队又连夜割断敌人的电话线,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段村的城墙是日军借以守围据点的,武西民兵趁黑夜涌到段村偷拆城墙。这样,敌人白天修,民兵晚上破,闹的日军狼狈不堪。武西民兵不仅组织破坏铁路、公路、城墙,以摧毁敌人的交通,同时,还深入敌占区的维持村反维持。1942年秋季,武西民兵以武力配合,打掉了5个村的间谍网点和维持会组织,分化瓦解了一部分敌伪人员。
此外,还在范家五科、石盘、狮则沟等地进行了几次大的战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