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的力量-培养心态,做最强大的自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要想生活的美好,要想人生绚丽多彩,从现在开始培养你的心态吧!发挥心力,用你的心去定位,成功失败、快乐幸福就在一念之间。

    1.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心情

    有人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一种心态的写照;有人则欢呼:“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已然是另一种心灵境界。很多时候,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会使我们的心态朝着不一样的方向发展,或是更加消极,或是更加积极,而这种心态的变化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的行为。这样就进入了一个循环,或是恶性的,或是良性的。感叹夕阳虽好但已近黄昏的人的这种心态,会使他愈加无暇欣赏美丽的夕照;而欢呼春天离我们已经不远的人,即使在酷寒的冬天也充满着希望与期待。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客观因素,也在牵引着我们的心情。比如考试得了第一名,回家的脚步一定是轻松愉悦的;比如面试失败了,有人送鲜花请客吃饭也很难高兴起来;比如甜蜜的爱情会让一个人神采奕奕,而失恋的人却如掉进深渊。当遭遇让我们悲伤的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及时转换一下心情,即便是在黑云压日、雷声滚滚的恶劣天气里,也一样能拥有阳光般的明媚心情。

    小丽失恋了,悲伤和痛苦笼罩着她,她坐在公园的一角暗自落泪,觉得这个世界暗无天日,任朋友们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一位老人路过这里,听了她的故事,对她说:“孩子,你不过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损失的却是一个爱他的人。说到底,他的损失比你大。伤心的是他才对啊。”

    小丽听后,觉得有道理,心情瞬间变得开朗了起来。

    同一件事换一个角度去看,心情就会因此而不同。很多人在悲伤的时候,知道心情可以改变,但是不知道怎么改变,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位故事里的男子汉是如何改变心情,走出困境的。

    看过电影《监狱风云》的人,对那位由影星吉尼威尔德饰演的名叫亨利的男子印象一定非常深刻吧。

    亨利被误判入狱,所有狱官看他都不顺眼,常常找他麻烦,他却没有大喊冤枉,义愤难平,而是始终保持着一份快乐的心情。

    有一次,狱官用手铐将他吊起来,几天之后,他竟然还一脸笑容地对狱官说:“谢谢你们治好了我的背痛。”之后,狱官又将亨利关进一个因日晒而高温的锡箱中。但是当他们放亨利出来时,亨利央求道:“喔,拜托再让我待一天,我正开始觉得有趣呢。”

    最后,狱官将他和一位体重100多公斤的杀人犯古斯博士一同关进一间小密室。古斯博士的凶恶在狱中十分有名,就连最凶狠的犯人也像躲避瘟疫一般躲着他。然而当狱官们回来时,却看见古斯博士和亨利坐在地上大笑着玩牌,他们惊讶得不得了。

    其实亨利在恶劣的环境下,能营造出常人难以想像的好心情,是与他选择了以快乐作为自己的守护神有关。因此,他没有让自己的情绪受到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罢了。

    有些人即便在晴朗的天气里,也会为明天天气的好坏忧虑,而有些人却能在乌云密布的时刻,想象着风雨之后的美丽彩虹。事实上,每一件事物都有它不同的一面,眼睛所及之处并非是事物的全部。大部分情况下,你要寻求什么,你的眼睛就会见到什么。正如心情沮丧的时候,绝对不会看到阳光明媚;心境愉快的时候,就算是嘈杂声也会变成悦耳的音乐。心情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而不是其他外界因素。

    世间的诸多事情,像天气的阴晴雨雪一样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心情的主宰者。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快乐的烟花定能在你的生命中绽放!

    2.生活是现实的,你要接受它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假设:假设自己有傲人的身材,一定是一位大美人;假设当初能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假设要是嫁给了爱我的人,现在我一定会很幸福;假设第一次创业没有失败,我现在一定是一位出色的老板,等等。如果这些假设都能够成立,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非常完美,至少是我们认为的圆满。

    人生有很多的无奈,但有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把握和控制的。有个成语叫“木已成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已经既成事实,我们就不要再为成舟前的那块木头做各种假设,也许在能工巧匠的手下,它可能变成一张典雅而高贵的梳妆台,或者经过不同程序的加工会变成一张张洁白的纸,总之在没有变成舟之前,它的命运有很多种。可是,既已成舟,意味着“放弃”了其他所有可能的命运,只能以舟的形式存在,就算不喜欢,甚至厌恶,也不能改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经常面临着“木已成舟”的事实吗?比如,我们生在了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高考的时候遭遇了变革,大学所读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毕业后又碰上几百几千人为抢一个饭碗挤破脑袋的局面……也许这都是时代的错,比这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我们的身体天生就不完美。面对这些,有的人学会了抱怨,抱怨自己没有生在一个更好的时代,抱怨上天对自己是多么的不公平。可是,抱怨的结果又能怎样呢?也只能徒增悲伤和烦恼,或者把自己推向苦恼的沼泽地。

    既然木已成舟,再多的抱怨也无济于事,我们就只能接受,接受遭遇的不公,接受生活的真相。就像我们打扑克的时候,无论抓到的是一手好牌还是烂牌,都要想办法,发挥出最高的水平去赢下来。勇于接受生活真相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大家一定熟悉中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史铁生吧,他是一位双腿瘫痪的作家,史铁生生前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不要抱怨上天给予自己的不够多,也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是如何的坎坷,很多有所成就的人,比如霍金、贝多芬、海伦·凯勒,他们的惊人成就并不是因为上天多么垂青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勇于接受事实,接受生活的真相。

    有人说,不幸是催生美好的力量。没错,如果没有经历颠沛流离、人生失意的挫折,我们能阅读到曹雪芹那不朽的巨著吗?如果李白真的官场得意、平步青云,他还能吟出千古传诵的浪漫诗篇吗?

    遗憾的是,人生只是一张单程车票,所有走过的、经历过的都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和历史。遭遇不幸,更多的人会拿假设来慰藉自己,这本无可厚非,但若是沉溺其中,这些假设就会成为你心灵的枷锁,束缚你追求成功的力量。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注定无法改变的真相。你若想否认这些事实,其实就是在否定自己。我们要学会接受真相,不与不能改变的现实较劲,才有精力去“改造”自己不尽如人意的命运。

    3.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比尔·盖茨说:“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的确,几乎是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不公平就显现了出来:有些孩子降生在别墅里,有些孩子则降生在自家黑乎乎的炕头上;到了上学的年龄,一些孩子穿着新衣,背着新书包踏进了美丽的校园,而一些孩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背着书包暗自伤神;该工作了,一些孩子凭门路、靠关系进了著名的企业,一些孩子没学历、没有关系,只能以体力劳动来维持生活。

    当然,大多数人没有前者那么优越,也没有后者那么凄惨,而是处在一个中间的水平,但是仍然能处处感觉到不公: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是偏远地区的农民而不是城市里的知识分子?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为什么偏偏赶上国家不再分配工作?为什么到了自己该成家立业的时候房价翻了数倍?为什么自己拼命工作,而老板却把晋升的职位给了别人?

    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人为此仇视社会,背地里唉声叹气,指责抱怨。这或许能解一时之气,但不能改变实质。比尔·盖茨说的方法是“你要去适应它”,你是否曾考虑过如何适应这样的不公呢?

    在遭遇不公的时候,更多的人想的是改造环境,改变不公,其实,这多半是行不通的。试想,如果你大学毕业被分在基层工作,一边愤愤不平,一边敷衍工作,那么你有什么机会被升职呢?老板会认为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做不好,根本不会有责任和能力去做更高级的工作。

    要想改变不公,唯一的方法就是按比尔·盖茨所说的“先去适应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变心情,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很久以前,一位日本青年进了一家大公司,做了一个小职员。在平凡的工作中他发现公司存在许多问题,便不断给上层管理者写信,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然而,他的信如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回音。可他并没有放弃,只要发现问题,他照样写信,照样提出自己的建议。10年后的一天,他终于有了回报,他被派到一个分公司任经理。他工作非常出色,后来当了这家大公司的总经理,而这家大公司就是世界著名的佳能公司。

    一个贸易公司的男职员,在刚进公司时很受老板赏识。但不知怎的,在并没犯什么错误的状况下,他被“冷冻”了起来。整整一年,老板不召见他,也不给他重要的工作,从形同主管的地位变成和普通员工差不多。他忍气吞声地过了一年,老板终于又召见他,给他升了官,加了薪,同事们都说他把冷板凳坐热了。

    要想改变环境,必先适应环境。人生如水,你只能去适应环境,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即便你有满腹的才华,也不一定有机会一下子做到企业的高层。比如,你大学毕业,却不得不从公司最基层的工作做起,有什么办法改变?只有先适应才能有机会,适应就是踏踏实实地去做。

    普希金有一首我们都非常熟悉的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忍耐。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

    生活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们无法适应,每天总是怨天尤人,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整天活在忧郁之中,那么我们等于被生活击垮。既然这样,我们不如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去适应生活的不公。唯有适应环境,才会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处境。

    4.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我们有太多的无奈。现实是无法改变的,那我们就要学会改变自己。

    初春的一天早上,一个只有1.5米的矮个子青年从东京某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来,他用自来水洗了洗脸,然后从这个“家”徒步去上班。他因为拖欠了房租已经被迫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了两个多月了。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每天都在勤奋地工作,但收入仍少得可怜,为了省钱,他甚至不吃中餐,不搭电车。一天,年轻人来到一家寺庙,拜见住持。寒暄之后,他便滔滔不绝地向老和尚介绍起投保的好处来。

    这位老和尚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听完你的介绍之后,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年轻人愣住了。

    老和尚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什么前途可言了。”这位年轻人听后哑口无言。老和尚最后说了一句:“小伙子,先努力改造自己吧!”从寺庙里出来,年轻人一路思索着老和尚的话,若有所悟。

    接下来,他就组织了一个“批评会”,每月举行一次,专门针对自己。每次请五个同事或投保客户吃饭,为此,他甚至不惜把衣物送去典当,目的只为让他们指出自己的缺点:“你的脾气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

    “你有些自以为是,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你的常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年轻人把这些可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录下来,随时反省、勉励自己,努力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

    每一次“批评会”后,他都有被剥了一层皮的感觉。透过一次次的批评会,他把自己身上那一层又一层的劣根性一点点剥落了下来。随着劣根性的消除,他感觉到了自己在逐渐进步、完善、成长,日趋成熟。

    9年后,他的销售业绩荣耀全日本之最,并且连续15年保持全日本销售第一的好成绩。38年后,他成为了美国百万圆桌会议的终身会员。

    这个青年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原一平,他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人类可以经过改变自己而收获全新的我”这句话。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不能改变周围的环境时,就努力地改变自己,让自己进步,来适应这个环境,融入这个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

    5.生活是一个个难题,要学会承受它

    生活就是一个个难题,我们都在不断地去破解,这其中最艰难的就是解题的过程,只要承受住这个过程,完成这个过程,人生也就多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经历,人生就多了坚无不摧的意志。

    有这样一个故事:

    山里住着一位以砍柴为生的樵夫,在他不断地辛苦建造下,终于盖起了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

    有一天,他挑着砍的木柴到城里交货,当他黄昏回家时,发现他的房子起火燃烧了。左邻右舍都前来帮忙救火,但是因为傍晚的风势过于强大,所以还是没有办法将火扑灭,一群人只能静待一旁,眼睁睁地看着炽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栋木屋。

    大火终于灭了,这位樵夫手里便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里不断地翻找着什么。围观的邻人以为他是在翻找藏在屋里的珍贵宝物,所以也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视着他的举动。

    过了半晌,樵夫终于兴奋地叫了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人纷纷向前一探究竟,这才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竟是一柄柴刀,根本不是什么值钱的宝物。

    樵夫兴奋地将木棒嵌进柴刀里,充满自信地说:“只要有这柄柴刀,我就可以再建造一个更坚固耐用的家。”

    坚强的人不是从未曾被困难击倒过的人,而是在被击倒后,还能够积极地向正确方向不断迈进的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在一生中两万多天的时间里,没有人从始至终都是幸运儿,我们的生命中无不交织着喜悦与悲伤、顺利与坎坷、幸运与不幸、得到与失去。于是,如此纷繁的内容构成了生命的多姿多彩,这样我们才品尝到了生命复杂的滋味,到日暮黄昏的时候,也才有了那么多可供回忆的内容。

    我们应该感谢生活的赐予,不论一帆风顺还是苦难深重。

    人生是个大舞台,也许有笙歌相伴,也许有大浪淘沙,但主角永远都是我们自己,即使别人能给我们再大的帮助,但他们却永远无法主宰我们的人生。

    我们没有先知先觉的能力,芸芸众生,谁都无法避免苦难的降临。勇敢者、智者面对苦难,能够坦然接受,然后想方设法化解苦难,把它看做是对人生的又一次挑战,赢得别人的敬重;懦弱者、愚者面对苦难,只会像塌了天,垂头丧气,甚至丧失了生活的勇气,结果苦难更加深重,造成的损失与危害更加巨大,为别人留下笑柄或提供反面的教材,这样的人生何其可悲。

    其实,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车到山前必有路,重要的还在于你的心态。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

    西西弗斯触怒了众神,他所受到的惩罚是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直到它不再滚下来为止。西西弗斯推呀推,费尽气力将石头推上山顶,周而复始,永无休止。

    众神想靠这样的折磨,使西西弗斯心灵崩溃而死。西西弗斯每次推石头上山时,众神都嘲笑、打击他。但西西弗斯不相信命运,依旧我行我素。他想:既然推石头上山是我每天的任务,那我就每天都来完成,完不完成责任在我,至于石头是不是往下滚,那就和我无关了。再说,石头不往下滚,我又推什么呢?在西西弗斯的坦然面前,众神折服了,咒语解除了,石头不再滚下山。

    一切外在的磨难,都会在心灵交汇,你的盾牌不是外人的帮助与同情,而是心理的承受能力。人的一生,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承受了什么。苦难再大,都属于我们自己,不承受也得承受。承受它才能打垮它,不承受就会被它打垮!

    6.要学会自我暗示

    成功始于觉醒,心态决定命运!这是时代的伟大的发现,是成功心理学的卓越贡献。

    成功心理,积极心态的核心就是积极的自我的意识,而自信意识的来源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样,消极心态、自卑意识,就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

    不同意识与心态会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意识与心态的根源,所以说心态决定命运,正是以心理暗示决定行为的事实为根据。

    报纸上刊登一个这样的故事:

    患上绝症的A与偶患小恙的B同住进一所医院里,由于医生的疏忽,竟把两个人的病历调了位置。

    A得知自己患的不过是小毛病而已,心情大好,身上便充满了活力,结果身上的绝症竟不治而愈了。可是B得知自己患的是绝症,情绪低到了极点,终日闷闷不乐,结果在精神的全面崩溃中死去。

    这是心理暗示的神奇魔力。不同的心理暗示必然有不同的选择与行为,不同的选择与行为必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心理暗示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在心理学上,心理暗示是指运用于经由人的五官进入个人意识中的所有自治式的刺激,也就是一个人用语言或其他方式对人的知觉、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状态产生某种刺激的过程。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自动暗示。它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这是媒体的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通过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你的行为,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和看不见的。

    成功者都是杰出的心理暗示运用者。著名的拳王阿里在谈到自己获胜的诀窍时说:“我相信自己强大……每场比赛开始之前,我就反复地告诫自己:‘成败往往只取决于一瞬间,我要像凯撒那样把握那一瞬间’。”通过这种心理暗示,这位拳王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辉煌的战绩。

    被誉为日本“经营管理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谈到心理暗示时这样说:“我常用默念的方式来松弛自己的身心。我从不以工作为苦事,相反,对我来说工作就是快乐之源。因为在工作中我经常提醒自己,每件工作都蕴含着独特的美感,如简约之美、和谐之美、速度之美等。而我的任务,仅仅是把这些美感发掘出来而已。别忘了,美的事物永远让人感到舒畅快乐。”

    多么高明的心理暗示!居然能把繁琐的工作转换为愉快的审美活动。

    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因此,那些接受心理暗示的人,往往使内心变得强大,信念坚定起来,行为也随着改变,结果也就产生了。因此,我们面对困难重重时,或不佳状态时不妨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这样会走出困境,改变处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