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的力量-敞开心胸,让生命的力量源源进入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积极的心态会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延长寿命,而消极的心态会逐渐破坏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缩短寿命。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保健之道是敞开心胸,让生命的力量源源进入。

    1.运用心态的力量来治病

    心态对我们的生理状况有着极大的影响。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海菲德在其著作中提道:

    “我请来三个志愿者,请他们测试心态对生理的影响,用测力计来测量力度。”分别设置三种不同的情境,请他们全力握住测力计。

    在正常的情境下,测验者平均握力为101磅。

    当测验者被催眠,并暗示他们都很虚弱时,测验者就只有29磅的握力——只达到正常体力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一个测验者是拳击冠军,催眠时暗示他正虚弱后,他马上觉得自己的手臂瘦小得像婴儿一般无力)。

    在第三种情境下测试时,在催眠状态下暗示这几个人,他们都非常强壮,平均握力可达142磅。当他们心中充满积极活力的心态时,每人平均的体力都提升了将近50%。

    这是一个心理影响生理的典型测验,这也验证了心态的力量。好的心态能出现生理上、病理上的奇迹!

    有这样一个故事:

    内战刚结束不久,在一个清秋夜,一个无家可归的女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漫步,她逛游到一位退休船长的太太——韦博斯特太太家门口,敲了她家的大门。

    开门的一刹那,韦博斯特太太看到一个虚弱瘦小的女人:“体重超不过100磅,似乎由于惊吓而骨瘦如柴。”这个陌生女人解释说,她正在寻找一个人家歇息歇息,可以有个地方踏实地思考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日夜困扰着她。

    韦博斯特太太说道:“可以留宿一晚!只有我一个人住在这大房子里。”

    此时,韦博斯特太太的女婿刚好从纽约来此地度假,发现家里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勃然大怒:“让一个无赖住在家里,这怎么行?”无家可归的女人就这样被赶出门去了。在雨里,这女人颤抖了一会儿,继续漫步在路上,随意找了个遮雨棚。

    被韦博斯特太太女婿赶出去的这个被称作无赖的女人,正是后来在世界思想领域里极具有影响力的一名女性——玛丽·艾迪,即拥有几百万追随者的思想家——她正是基督科学教派的创始人。

    她的一生充满坎坷。在婚后不久,她的第一任丈夫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又遗弃了她,爱上了有妇之夫,不过这第二任丈夫最后死于贫民窟。她曾育有一独子,可是由于贫病交加,心力交瘁,不得不将这个4岁的独子送给别人抚养,自此她就失去了一切与儿子的联系,31年未曾相逢。

    由于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几年来她一直致力于被自己称为“心灵治愈科学”的研究中。不过,在一个冬夜里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她一个人在街上跌跌撞撞地走着,突然在结冰的人行道上滑倒,摔晕过去了。由于脊椎受到重创,引起全身痉挛。医生宣告她性命难保,即使奇迹发生,她能活下来,也将终生瘫痪。

    玛丽躺在床上等待上帝的莅临,她打开《圣经》,看到了马太福音的一段话,她似乎受到圣灵的引导:“于是,他们带来一位瘫痪的病人,来到耶稣跟前——耶稣对他说:‘孩子,健康降临吧!你的罪已赦免……站起来——带着你的床,回去吧!’于是那人奇迹般地起身回去了。”

    后来她声称,耶稣的话使她内心激发了一种力量,这是一种对真理的信服;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她“可以即刻下床走路”。

    玛丽说:“这次经历,使我找到治愈我的疾病和帮助他人重获新生的妙药,我有把握认定这都是潜藏于人内心的力量,是一种神奇的心理现象。”

    从此,玛丽创立了一种新宗教文化:基督科学——一种伟大的宗教信仰——现已在全世界流行。

    心态潜在的巨大力量。深知人真的可以改变想法,用心态的力量来克服忧虑、恐惧甚至各种病痛!

    下面的故事,讲的就是运用心态的力量治好了医生也不可能治好的病。

    盎格特先生因精于此道而快乐至今。10年前盎格特先生得了猩红热,康复后,却被告知得了肾炎。他走遍天南海北,遍访各界名医,偏方也尝试不少,但病情始终不见起色。

    之后,一种并发症又困扰了他——血压突然上升,经医生测量后发现,他的血压上升到214毫米汞柱。当时情况严重,医生让他家人最好预先准备后事。

    他说:“回到家,确认我的保险都已支付,接着向所有人承认我曾经的过错,之后陷入消沉绝望的情绪中。”这种气氛使大家心里都不痛快。太太及所有家人愁容满面,我自己也无法自拔。过了一个星期哀怨凄凉的日子,我对自己说:‘现在这样可真傻!要是一年内都活着,何不快快乐乐地度过今朝呢?’于是我全身放松,微笑面对每一个人,表现得一切正常。其实这些都是假装出来的,但我一直让自己尽量表现开心的一面,结果不但使我家人受益,也极大地帮助自己恢复了健康。

    “这样做之后我发现,我开始感觉良好,就像我假装得一样好,情况越来越奇妙,直到今天——我的死期早已过了数月。我不仅生活开心、身体健康,连血压也降了下来!但有一件事我能确定:如果我一直抱着必死之心,医生的预期结果一定会发生。然而我让自己的身体有机会自我康复,完全是因为心态的转变。”

    让我来提个问题:假如表现出积极的行动就能让心中充满积极乐观的想法,继而就能挽救个人的生命,又何必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费神劳心呢?假如做出微笑的表情就能创造快乐,又何必使自己和其他人难受呢?

    千万别忘了威廉·詹姆斯的格言:“只要将一个人的心态由恐惧转化为奋斗的力量,就能克服任何障碍。而只要将一个人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勇敢而非恐惧,他的心态就能勇敢奋进起来。”

    威廉·詹姆斯所揭示的表现原理被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表现出一种情绪不仅仅能影响我们的情绪,更能直接有力地影响我们的身体。

    因此,我们要学会在情绪上制造出正能量。比方说,只要大踏步走路,我们就会更快乐,情绪高涨;而拖着脚走路的人就容易情绪低落,负能量增多。

    2.快乐生活,是健康的基本原则

    我们古人说:“恨、怨、恼、怒、烦是人生的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就要你的命。”那我们知道了这些烦恼对自己人生的害处,我们就应该努力地避免烦恼,快乐生活,这是健康的基本原则。

    在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女士,她活到109岁,她能活到如此高龄的原因就是她能够良好地掌握自己的脾气,她从来不发脾气,因为她认为如果发脾气,第一会伤害自己,第二会伤害对方,第三其他人听了也会受到影响,生气害自己也害很多人,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所以不要生气。那有人就问他了,如果别人对你发脾气,你会怎么办呢?她回答说,那是他发脾气,不是我发脾气,那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那又有人问她,如果你走在大街上,别人无缘无故地骂你,你是不是会生气啊?诸位朋友你们会不会生气呀,但是许哲回答说我不生气,因为人总是要说话的,我就当他在讲与我无关的话,为什么要生气呀,如果生气啊,你三天都不开心,这对自己是一种伤害,如果你对别人讲出了你的气恼,别人也会不开心,也就伤害了别人。所以这个许哲女士,她从来不生气,每天都是快乐地生活着,因而她活得很健康也很长寿。

    健康强调身心关联,强调人的健康是内心意识的力量在起作用。我们发现,对生活充满信心、有坚定意志以及积极乐观的人是最健康的人。培养一个人年轻愉快的心态是很重要的,这会使你精神饱满。不要让生活过得太严肃、太紧张,否则你就不会获得很大的快乐,你就会衰老得很快,就会表现得非常没有活力,得不到快乐。那我们如何快乐呢,关键是一种心态,当然好的心态了也需要良好的修养。

    在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叫苏格拉底,他的地位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他自己是辩才无碍,他每一次跟别人辩论,没有人能够赢过他,总是辩输。但是他非常不幸,就是娶了一位脾气暴躁的老婆。

    有一天,这个苏格拉底的妻子,又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对他河东狮吼,结果这个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和妻子对着吵,反而在那儿坐着,静静地听着妻子把话说完,等他的妻子把话说完了,他缓缓地站起身来,然后就向门外走去。结果没有想到,苏格拉底的退让并没有使他的妻子止息这个脾气,在盛怒之下,她居然拿起了一盆水,从头到脚地泼在了苏格拉底的身上,让他就像一个落汤鸡一样非常狼狈,而这件事情恰好被苏格拉底的一位朋友给看见了,于是他就问他说到底发生了怎么样严重的事,让你搞得如此狼狈呀。结果苏格拉底说了这样一句:“雷霆之后必然是暴雨。”

    苏格拉底在吵架时仍然没有失去君子之风,这与他的修养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说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在平时表现出来,平时大家你好我好,当然很容易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只有当面对着无理取闹的时候,让你不能接受的事情的时候,你还能够保持风度,这个时候才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很多有修养的人,确实是不经常发怒的。

    快乐和健康是一对双胞胎。要想生活得更健康,我们应尽量过得更快乐,因为快乐是健康的保障。

    3.治病先治心

    从前,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

    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

    一位大臣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了他的心事,大臣一听,笑着说:“这是好兆头,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啊;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顿觉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良好的身体,不仅包括强健的体格,还包括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会身体健康。

    每个人的环境、世界都是由自己设定的,他可以将忧郁、困苦、恐惧、失望等东西塞满他的世界,使自己的生命变得悲愁、痛苦;也可以驱除一切悲愁、恶意、恐惧等思想,使自己的环境、空气变得一片清明。

    因此,在任何情形之下,你都不应当容许那些悲愁、病态、混乱的思想侵入你的心脑。

    假使我们自小就能知道,在心中常常怀着种种可以使我们愉快、积极、乐观的思想,而将一切有破坏性、腐蚀性的思想拒之于心门之外,那我们一生中生命不必要的损害与耗费真不知要减少多少。我们知道,有人因有了几小时的悲愁、忧郁的思想,所导致的生命力的损失,竟超过几星期辛苦工作的损失。

    驱赶种种精神上的敌人,是需要不断地、有系统地、坚毅地努力的。没有决心和毅力,绝不能成就大事业。我们一定要肃清心中不良的思想,拒它们于我们的意识圈之外,使它们不来重叩我们的心。

    当心胸为某种思想所占领后,这种思想一定会将与之相反的思想驱逐,乐观会赶走悲观,愉快会赶走悲愁,希望会赶走失望。心中充满了爱的阳光,憎恨与嫉妒的念头自然会逃之夭夭。在“爱”的阳光下,这些黑影将不复存在。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些善意至爱的思想,都足以唤起我们生命中最高尚的情操。它们能给予我们健康、和谐、力量,它们是生机的给予者。

    我们表现出的生命应该充溢着爱、美、真,你的生命应该表现出这些而不是与之相反的东西。积极而主动地保持良好的心理,会促进你生活和工作的成功,会促进你身体的健康。对客观事物产生消极反应,对自己的情绪失去应有的控制,我们称之为一种思想上的僵化。这种僵化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有一个病人,四年来,每天早上头总要痛。一到早上6点,他就等着头痛的到来,然后服用止痛片。他让所有的朋友和同事都知道他是多么难受。实际上,这个病人是把头痛当做引人注意的招牌或接受同情与怜悯的借口。医生告诉他不要消极地等待头痛,头痛时要试着想别的事以分散注意力。他采纳了医生的建议,终于治愈了头痛病。

    许多实例表明,感冒、关节炎、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总是突如其来地发生在人们身上。在治疗被认为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时,一些研究人员逐渐地认识到,协助病人排除疾病的意念,可能是一种消除疾病的办法。许多医生都见过病人生病的起因是非生理性的,当他们遭受某种打击时,便会突然生病。

    有一个36岁的男子,因为夫妻关系不和,决定在某年3月1日和妻子离婚。这个决定是2月25日做出的,然而到了2月28日,这个男子突然发起高烧,呕吐不止。在以后的几天里,病情不断反复,拖了很久才治愈。离婚所导致的羞耻、忧虑等情绪是他遭此大病的根本原因。

    心理可以导致疾病,也能消除疾病。因此,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始终保持心情的愉快、乐观。要知道只有自己不放弃自己,才有战胜困难、战胜疾病的机会。

    人的心理状态很重要,有些人容易得病,这与心理状态关系极大,我们的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影响。

    有一个病人,38岁,那天肝区疼,去做B超,医生告诉他:“不行了。肝脏长了一个癌,7厘米,转移了。”他一听当时脸色苍白,摔在地上,腿都软了,到家以后,一宿没睡。心想孩子才8岁,我死了以后,孩子谁来抚养。整宿没睡到天亮,更疼了,早起到医务所去看,医务所大夫还挺好,很关心他,说:“肝癌晚期,我也没办法,不过我倒有个好建议,你喜欢吃什么,就赶紧吃什么;你喜欢玩什么,赶紧玩什么,反正没多长时间了。”就这样拖泥带水半个月,就剩皮包骨头,下不了床。一天,单位的工会主席提了点水果来看他,他说:“最大的遗憾,没有见过北京天安门。”不要紧,破例,四个小伙子抬担架抬他上火车,看完北京天安门,有人说既然到北京了,看看有什么好的医生,好的办法。结果到一家医院,一个老教授一辈子做B超,极认真,仔细给做完了,说:“你没病。你是吓出来的。很多人都像你一样是囊肿,诊断却是癌症,结果精神崩溃一病不起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听到后,他惊异万分,于是高高兴兴地回到老家,又能吃喝又能睡,不到一个月就好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好的心情真的能致人病,好端端的一个人听说自己是癌症晚期,马上就大病一场,再一听说不是癌症就又好了,这充分说明了心情能左右着一个人的健康。就是真正得了癌症,要是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情,也是能够出现奇迹的。

    北京有一个抗癌明星,本来只能活半年一年的,结果活十几年都好好的,医生奇怪,怎么他的癌细胞转移那么厉害,还能活这么长时间?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公园跳舞、活动、高高兴兴地聊天。他说:“我心情很愉快,充满信心,我对未来充满希望,一点不害怕,因为我们大家心里过得很快活。”第一条,全都是心态良好,心理平衡;第二条,他们都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人很关心,单位很关心,有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柱。这才是主要的,药物是次要的。

    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是最好的健康良药,实际上一个人心理平衡,什么病都不会得,得了病好得也快。若不信,那么请看这个病人是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心理而得到治病的:

    有个病人得了心肌梗塞,大面积心肌梗死,室壁瘤,里面还有血栓,医生说这没有办法,唯一的希望是上北京安贞医院做冠脉搭桥,把室壁瘤切除了。医生说:“你要做可以,但要做一个心肌存活实验,如果心肌还有存活的,搭桥就有效,心肌都死光了,搭桥也无效。”可是一做,没有活的心肌,他说这下完了,刚巧那天医院有个健康教育课,每月一次,结果听了这场教育课后,他说:“听了这课,胜读十年书,灵魂受到很大振动,别看我当了一辈子银行行长,我都不知道什么是健康,怎么得到健康,怎么去做,现在才知道健康的‘四大基石’太好了。”他回去后自己写了几句话:第一句忘掉过去;第二句不看现在;第三句享受今天;第四句展望明天。我这个心脏好好保养,能活90多岁。结果两年后回来复查,一照片子,心脏明显缩小。两年前,心脏那么大,能活到现在就很少,心脏只能越来越扩大,怎么会缩小呢?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再做超声波检查,心脏明显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血栓消失,他现在活得很好,还天天爬山。

    祖国医学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万病皆源于心”。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论述了养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以随遇而安的心态来处世。黄帝内经讲,七情可以影响人的经络和气,伤及人的脏腑: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又: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思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等都是说人的情绪对经络和气有较大的影响。

    修身养性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养性就是养心。心是神之主,情、意、喜、怒、欲、乐、忧、思、惧出于心,必须通过加强自身修养以提高心理素质,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人本身有很大的抗病能力。稳定心态很重要。那么保持稳定,要正确对待自己,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另外,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人对社会有两种态度,一种人永远用乐观的、积极的态度看世界,这世界很美好;另一种人用悲观的、消极的态度看世界,这世界就很可怕。永远对社会、他人有种感激之心,这个要做到了,心态就稳了。

    4.情绪与脏器

    英国女作家阿茹玛·克皮克玛在她的作品中写到过一个情绪致死的故事:

    少女爱丽丝轻率地嫁给了一个有劣迹的名叫马尔丁的人。婚后,她偶然发现丈夫曾多次谋杀前妻。爱丽丝不寒而栗,并为自己的命运担忧。有一天,马尔丁邀爱丽丝到地下室去。她预感此去凶多吉少,但极力掩饰内心的惊慌,给丈夫倒了一杯咖啡,马尔丁一饮而尽。这时爱丽丝有意镇定地说:“我告诉你一件重要的事,我们生活在一起好几个月了,但你一点也不了解我。其实,我已经结过两次婚了……”马尔丁感到惊诧,并想知道全部真相。爱丽丝接着说:“我在咖啡里投毒害死了第一个丈夫,第二个丈夫也是被我用同样的办法送上西天的。”马尔丁听后一下就瘫软在沙发上,喃喃地说:“怪不得我觉得咖啡里有一股怪味呢……”不到5分钟,马尔丁真的一命归天。然而,爱丽丝根本就没有投毒,只是想吓唬一下凶恶的丈夫,而马尔丁真的被吓死了。

    情绪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好的情绪让你致病,甚至过度的情绪还会让人致死。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碰到各种事情,高兴的、发愁的、悲哀的、生气的,因此在精神情绪上会相应出现各种变化。中医将人的这些精神变化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又称之为七情,即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绪变化。逢高兴的事情则喜,遇生气的事情可发怒,碰到悲伤的事情则悲伤,赶上难办的事情则忧思,突然的意料之外的刺激可以使人惊,受到恫吓或者威慑又可使人恐惧。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但是,由于外界刺激,引起人们过度的长久的精神情绪变化,就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不仅可以使人产生一系列的病症,甚至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说岳全传》一书中,曾经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岳飞被害之后,岳家军的牛皋在一次战斗中,捉住了金兵的主将金兀术。牛皋十分高兴,大笑之后突然发病而身亡。同时,金兀术败于牛皋之后又十分气恼,一气之下也突然身亡。后世将这个故事概括为“气死金兀术,笑死牛皋”。

    虽然《说岳全传》不能作为确切的史料依据,仅仅是一个故事而已。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气着急导致血压升高,甚至突然导致脑血管意外而死亡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或者由于高兴太过,情绪过分激动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导致心肌梗塞的病例也是不缺乏的。可见,由于人的精神情绪的变化,可以影响到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果这种变化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使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失常,甚至出现病理表现,形成疾病。对于患病的人,这种过度的情绪变化,又可以改变患者的病理过程,有的使之加重,有的使之减轻。正因为如此,中医学里对情志的变化是十分重视的。

    精神情志的变化,可以使气机紊乱,导致气机的失调,这是七情与气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医学认为,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人体中脏腑的影响,也是各有侧重的,五脏与七情之间有一定的相应关系。中医学将其归纳为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忧,肺主悲,肾主恐与惊。

    在日常生活中,大怒的病人可以出现面红耳赤、耳鸣头晕,甚至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而这些症状,中医认为是肝火上炎,肝风内动的表现,故将怒归属于肝。现在我们见到有的人生气发脾气,往往指责为肝火太旺,肝火发作,就是沿袭了中医的这一认识。大喜的人,碰到高兴的事情而大笑不止,往往使人周身没有力气。中医认为这是心气耗散的表现,故称之为“心主喜”、喜伤心气。担心,忧愁,思忧太过之后,经常可以见到,茶不思,饭不想,不欲饮食,没有饥饿感的现象。这些现象正是脾胃失和的表现;故认为“忧思伤脾”、“思虑伤脾”、“脾主思”,而遇到悲伤的事情,使人悲伤太过,或者大哭之后,往往会表现抽泣、气短等症。中医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呼吸气短说明肺气消耗,因此,将悲与肺脏联系在一起,称之为“肺主悲”、“悲伤肺”。至于受到惊吓之后,由于极度害怕的心理状态,可以被吓得骨软无力,不能站立,甚至于二便失去控制,瘫软在地。这些表现中医认为都与肾气损伤有关,因此得出了“肾主恐”、“恐伤肾”的认识。可见中医将七情分属五脏,是根据不同的情志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病理表现,而这些病理表现又归属于不同的脏腑所得出的结论,以便于临床更好地治疗这些疾病。

    当然,这种七情归属并非是固定的和僵死的,每一种情志变化虽然影响到相应的脏腑,但也往往可以影响到全身。比如生气着急之后,虽然影响到肝,但也影响人的食欲,这就波及到脾胃两个脏腑了。又比如,恐吓可以伤肾,也可使人心慌心跳,这又波及到心脏了。可见这种七情与五脏之间的相配仅仅是一般规律而已,还应该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当我们的身体内部和谐、平衡、健康的时候,就能拥有稳定、愉快的心情,再加上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阅历的不断丰富,我们就能身心合一,就能祥和、宁静、长寿。

    我国民间有“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的谚语,就是这个道理。正如《吕氏春秋》中所说的:“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缓之也,毕其数也。毕数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喜、大恐、大忧、大怒、大衰,五者损神则生害矣”。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巧妙地运用微笑,它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美国曾出版了一本畅销书,书名叫《笑有益于血液——幽默的医疗作用》。作者穆迪是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在书中引用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名叫卡恩易斯的美国记者,突然得了器官结缔组织严重损伤的疾病,行动十分困难。医生告诉他,这是不治之症。但卡恩易斯是一个乐观派,他有坚强的信心要活下去。他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说有良好的心境可以治病防病。于是,他就请人搞来一些喜剧影片,让护士放给他看,看到好笑处,就不禁放声大笑。他发现,十分钟的大笑在他身上有镇痛的效果,疼痛缓解,每次笑完后,便可睡两个小时。不久,卡恩易斯请人把他接出医院,住进一家旅馆进行笑声“治疗”。他每天是在愉快的心境中度过的:看喜剧影片——笑——吃饭——睡觉——笑。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治疗”,他的不治之症居然大有好转。10年以后,他已经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了。

    从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心情对一个人的机体脏器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因此,我们只有快乐地活着,才能健康地活着。

    5.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经济的、政治的、道德的、法律的等诸多因素均能对心理健康构成冲击和影响。

    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机体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人的脑细胞从40岁以后开始减少,到65岁后减少特别明显,使脑功能出现变化,思维能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变差,情绪变化快,记忆力减退,出现心理问题。

    (2)个人感情生活突遭变故。失恋、丧偶、失去子女、父母离世等,都会使人的精神受到明显的刺激,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3)家庭、社会关系突变。由于家庭、社会关系突变,关系失调,这突如其来的影响必然伤害心理健康。

    (4)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降低。随年龄增高,必然会因劳动和自理能力下降而要求别人帮助,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5)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竞争意识激增。人们为了工作和生活,经常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竞争,接受来自各方的刺激,心理压力在不断上升。

    (6)处于信息时代。人们每天要接受大量信息,整天在忙碌着,大脑处于紧张状态。

    (7)人际交往频繁,关系繁杂。由于要应付更多的交际和人事关系,思想压力增大。

    (8)由于企业经营体制变化,工作有定额、定量,出现繁忙状态,工作紧张将造成一种精神负担,会导致不平衡的心态。

    从上述因素中可以看出,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对此传统中医学早有深入研究,并通过临床实践和借用西医检测手段证明,“七情”即喜、怒、哀、忧、惊、恐、悲,这些由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和冲击后表现出的心理活动特征,对人体的生命指标和生理及生化指标均有显著的影响。喜时:呼吸、脉搏、血压、新陈代谢等都比较正常、协调、平稳;忧、哀、悲时“伤脾胃”,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人体生化调节功能失常;怒、惊、恐时“伤肝、伤心、伤肾”,血糖、尿糖升高,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这充分证明了心理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6.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

    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幸福、欢乐与痛苦、悲伤是相互交织、碰撞,交替和并存的,也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遭受多种心理刺激。如果精神上遭受挫折,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如工作上得不到重用,事业上遭到猜忌排挤,同事、邻里关系不和,家遭意外,亲人丧生,婚姻失败等。

    心理紧张多数可以通过体内的平衡、调节控制系统加以调整平息。但因心理刺激强度过大,或因持续时间较长,或因同时遭受多种心理刺激的综合作用,而又未能及时地解脱和调控,就会发生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心理不健康的开端,是导致心理疾病,身体疾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要保持心理健康,就必须要及时地消除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在外界的不良刺激对心理造成影响之时,用正确的方法对待它、解决它。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为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消除心理障碍的保健方法:

    (1)学会驾驭情绪

    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一个人的情绪可以使你事业成功、生活顺利快乐,也可以使你事业失败,生活波折不快乐。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是最明智的选择。人们的情绪和其他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由大脑直接调控的。聪明的人是用理智驾驭自己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2)要宽宏大度

    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大战时,人马不足一万,几次出战失利,情况十分危急,曹营内部部分文武官员为了自己将来出路,偷偷写信给袁绍,表示愿意做内应。当曹操转败为胜后,从袁绍那里查出大量这样的信件,有人要求查处写信人,曹操却说:“当时我身处危难,自身难保,何况文武官员。”下令将信件当众一律烧掉,群臣无不钦佩曹操的度量,更加跟着曹操左右征战南北。“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有度量的人,心胸才会开阔,才可团结更多的人。缺乏度量的人,处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常常是孤家寡人。

    每个人都要加强修养,经得起批评甚至冤屈,克己让人,以大局为重,宽宏大度,利己利人。

    (3)要理智调控

    历史上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就是用理智调控,变“热处理”为“冷处理”。廉颇自傲侮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则以“国家为重,控制自己”的高尚风格,“称病不与其争”,“引车避匿”,对于廉颇的侮辱,蔺相如并非不恼怒,却以君子的大度和高深的道德修养控制了自己的情绪,避免了一场火并,消息传到廉颇处,使其深受感动,自觉有愧国家,负荆到蔺相如府上请罪,留下古今相传的“将相和”美谈。

    用理智调控是用清醒的头脑和较高的道德修养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激烈的情绪逐渐缓和,慢慢消退。

    (4)要听从劝告

    人随喜、怒、哀、乐变化是常有之事,不良的情绪一律压抑有损健康,应及时找亲人、知心朋友倾吐胸中郁积与愤懑,听其相劝,达到情绪的缓解。名人培根说:“最能使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和规谏。”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当你向朋友说出真情后,一定会得到朋友的忠言相劝,避免纠纷,不良情绪得以转移。

    (5)学会转移

    在愤怒时,大脑出现强烈的兴奋灶,如果能及时有效调节这一兴奋灶,使其转变为抑制状态,则可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如当情绪被激怒时,尽量抑制发怒,可以走开做点别的事,如唱歌、看电影、散步、打球等,强制性将注意力转移。“风平可以浪静”,心平气和地解决矛盾,往往可以得到满意效果。

    (6)加强修养

    在刺激面前,有的人能泰然自若,应付自如。这就是他们的自我修养水平较高,能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司马迁受宫刑而后作《史记》;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韩信受胯下之辱后统率百万大军。这都是他们利用逆境激励自己奋进所做出的惊人业绩。

    我们面对现实会随时遇到苦恼,是去发牢骚、动情绪,还是借此发奋图强,这要看一个人的修养水平的高低。“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量”。

    (7)学会自我暗示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这紧要关头,当遇到挫折或失败的事情,告诫自己“要冷静、沉着”;“吃一堑长一智”;在大喜事面前,自敲警钟“要谦虚谨慎,再立新功”。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是使自己变消极为积极,情绪稳定、头脑清醒、以利再战的重要手段,也是使人应付各种环境,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8)学会消除悲观情绪

    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在徐悲鸿突然病故时,非常悲观失望,当时她说:“悲鸿去世,我悲伤得不能自拔,从墓地回来,我也有一种走进了坟墓的感觉,我常常呆呆地一连几小时坐在椅子上,一任泪水流淌,当时我那么强壮的身体由此垮下来,百病丛生,疾病与我形影相随”,患了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后来,她决心从悲哀中自拔,集中精力撰写《徐悲鸿一生》。就这样使她生活上有了依托,精神上有了支柱,渐渐消除了悲观情绪,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严重的冠心病也痊愈了。

    医学专家研究证明,恩爱夫妻在丧偶之时,免疫系统会发生严重改变,免疫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其他原因所致的悲观失望,同样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失去平衡,致使内分泌失调、免疫机制下降,疾病会乘虚而入,如发生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7.做体操,舒缓心灵

    适当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或是聆听一些优美的音乐,或是看一些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都可以帮助人们克服焦虑,缓解紧张,也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愉悦。我们也可以用做操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精神状况。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套精神振奋操。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做,不仅可以很好地锻炼我们的柔韧性,还能使我们保持精神和心灵的平稳,帮助我们安心凝神,进行自我沉思。

    早晨醒来时做做这套操,能够帮助人们尽快走出睡眠状态,使人精神振奋。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回到家里,再做做这套操,可以让我们很快消除疲劳,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这套操的每节动作都要缓慢、平稳,在做之前首先要进行5次深呼吸。第一次深呼吸时摆出准备的姿势,在第二至第四次深呼吸的过程中完成动作,第五次深呼吸时回归准备状态。下面,我们开始吧!

    (1)预热动作,让自己进入状态

    直立。脚后跟并拢,两只脚尖打开成45度角,竖直站立。如果体力和身体的灵活性比较好,也可以将两只脚尖打开至齐肩宽的距离。

    踮脚。踮脚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身体平稳,将双手从身体两侧举起,手掌相对,绷紧臀部,下巴微微向上抬起。然后回归到准备状态,然后重复这一动作。

    (2)改善骨盆的血液循环,活动肩部和腿部的肌肉

    站立,脚掌并拢,脚和背挺直,双手手掌向内,高举过头顶。腹部肌肉绷紧,尽量缓慢前倾,双手从后边抱住大腿。如果可能,可以抱住小腿肚。左手握在右手上,额头贴向膝盖。回归准备状态,变换双手位置,重复这一动作。

    (3)强化肠、肺功能

    站立,脚掌并拢,肩膀向上提起。两手绕向背后,将左手背压在右手掌上,大拇指握紧,食指下伸,重心集中在脚底板上。膝盖微微向前倾,腹部肌肉绷紧,缓慢向前倾,越低越好,只要感觉不疼即可。双手上举,手指指向天空。然后回归准备状态,然后变换双手的位置,重复这一动作。

    (4)改善心血管系统,活动脊椎和臀肌

    坐在地上,双脚交叉,左脚位于右脚上,背要直,双手也交叉,同样左手位于右手之上,抬起膝盖,将交叉的双手放在膝盖下面。

    腹部肌肉绷紧,缓慢向前倾,直至头触到地面,同时膝盖平放下来。回归准备状态,变换手脚的位置再重复做。

    (5)提高肝脏和胆囊的功能,放松颈部的肌肉

    四肢着地。重心放到弯曲的右脚上,左脚朝后伸直。

    双手放到膝盖两侧,撑地,背弯曲,缓缓把头扭向右肩朝后看,盯住放松的背肌。回归准备状态,换方向再重复做。

    至此,这套操就完成了。我们可以每天都做,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挑出其中的某些部分单独做。如果发觉自己精神疲劳的状况,一定要做精神振奋操,及时进行自我调解。因为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很大,疲劳过度会出现失眠多梦、体虚乏力、烦躁易怒、头昏脑胀、记忆力衰退、注意力涣散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